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还魂”,电商平台成帮凶。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颜之宏)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还魂”,电商平台成帮凶——电商平台对举报已经“免疫”,还利用技术手段向用户持续推送关联商品内容》的报道。
“这个珠子很好看啊,是什么材质的?”“车渠(砗磲)哦亲。”新年伊始,个别电商平台上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早已热火朝天。不仅是砗磲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制品明目张胆在平台售卖,还有毒鸟药、电鱼器、捕兽夹等盗猎工具也同时在售。
去年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在电商平台一度“销声匿迹”。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近日的追踪调查中却发现,一些不法商贩以谐音字、暗语等方式将野生动物制品及其盗猎工具在电商平台上重新上架,非法盗捕盗猎活动有借电商平台“还魂”趋势。
一级保护动物变成了饰品,二级保护动物被做成了泡酒药
记者从海洋生物专家处了解到,砗磲是海洋中的一种贝类生物,因其外观惊艳且体型庞大,过去曾被用于制作各类首饰。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砗磲已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砗磲资源,2017年,国内砗磲分布最广的海南省就明令禁止开采、捕捞或出售砗磲。而早在1988年,库氏砗磲就已经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格禁止其制品的非法交易。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栏中输入“砗磲”,尚未点击搜索,下方的自动填充搜索框就出现“车蕖(砗磲)手串”“车蕖(砗磲)项链”“玉化贝壳吊坠”等检索内容。
“一些‘见不得光’的商品通常会用‘暗语’或‘谐音字’来招徕买家,平台如仅仅依靠关键词屏蔽,想要阻断这些交易有困难。”资深网络安全专家荣文佳表示,部分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平台的这个监管漏洞,从而敢在电商平台上明目张胆进行非法交易。
除利用“暗语”或“谐音字”销售砗磲外,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假借中草药的名义,在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售卖国家级保护动物。
在个别电商平台上,一些卖家则打着“泡酒中药材”的名义兜售野生动物制成品。在一家店铺内,卖家展示了包括“蛤蚧粉”“蛤蚧干”和“整条白花蛇(金钱蛇)”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制品。
蛤蚧是大壁虎的俗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白花蛇和金钱蛇分别是五步蛇和银环蛇的干燥全体,其中银环蛇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值得注意的是,卖家在兜售上述所谓“泡酒中药材”的商品描述中,大多以“补肾”“壮阳”等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部分卖家在电商平台上非常“谨慎”。一位卖家在其商品详情页的图片中展示了四只蛤蚧干,售价为188元。当记者询问原材料是否为野生时,对方警惕地表示“是养殖的”。
屡屡举报背后,平台缘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打着“驱鸟剂”的幌子,公然在电商平台兜售已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高毒农药。有电商平台的卖家告诉记者,自己售卖的“驱鸟剂”是“呋喃丹”的一种,而“呋喃丹”是高毒农药“克百威”的别称。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中规定,克百威禁止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和甘蔗种植中使用,并与“百草枯”等剧毒农药一并纳入“实行定点经营”的管理范畴。
“我们如此反复就同一问题进行举报,平台既不认可举报,也不主动向我们进一步了解情况,这让人无法理解。”张晓磊认为,放任不法商家兜售猎捕野生动物的工具与直接兜售野生动物制品的性质并无区别。
在张晓磊等人给记者展示的商铺截图中,一些商家以“防鸟网”的名义兜售“捕鸟网”,以“驱鸟剂”的名义兜售“毒鸟药”。更有甚者,直接在平台上售卖电鱼器和捕兽夹,还直接展示起了户外非法电鱼的照片。
记者测试发现,在利用关键词搜索过砗磲制品后,一家电商平台不仅持续向记者推送砗磲制品,还向记者展示了单个售价数千元的某品牌“象牙佛珠手链”。
防范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借电商平台“还魂”尚需多方合力
一是提升技术监管手段,不过度依赖单一技术手段进行风险控制。记者发现,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等非法交易类似,涉野生动物的不法交易也采取“谐音字”和“行业暗语”的方法来规避平台监管。
“电商平台有能力对包括野生动物交易在内的非法交易进行动态监管,但需要平台内部多个业务部门统筹协作。”荣文佳等网络安全专家建议,除屏蔽非法交易的关键词等手段外,对于不法商家使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传递非法交易信息的情况,也要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同时加大人工审查力度,对重点商品进行专项排查。
三是提升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级,多方合力打击线上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记者手记:“保护野生动物”应是电商说到做到的军令状
志愿者说,这种毒鸟药是一种名为克百威的高毒农药。为了验证志愿者的说法,记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搜索,果然找到了这些药品。
“我卖的就是呋喃丹(克百威)。”一位卖家这样告诉我。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这类药品的销售和使用需严格管制,在去年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后,用这样的“毒物”来毒杀野生鸟类更是错上加错。
随着调查的深入,捕鸟网、电鱼器、捕兽夹等一系列用以非法盗猎野生动物的工具也都在电商平台浮出水面。更有出格的商家直接将反映盗猎行为的图片或者文字描述用在商品详情或评价中,招徕“臭味相投”的人交易牟利。
耐人寻味的是,平台用以制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人工智能”似乎是“选择性智能”——当买家用谐音字或行业暗语进行检索时,“人工智能”选择性失明失聪,好像不知道买家要找的东西是禁止交易的内容;但当买家点下搜索按钮时,这些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又能够“琳琅满目”地呈现在眼前,好像又完全知晓买家的购买意图,并为其打开了一条“特殊通道”。
在宣扬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保护野生动物的某些平台面前,“标语”似乎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双标用语”。
在当前环境下,合法合规经营的商家利益固然值得保护,但也不应“包庇”明显违法违规的商家。这样不但与正常企业的价值观相背离,还向从事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买卖双方传递了错误信号,更多的无辜生命或许会被残害,而这与电商平台有意无意的“放任自流”不无关系。
好看的PPT救不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野生动物,动听的演讲词还不如自己真的上手试一试。保护野生动物,绝不应只是一句“听着好听”的宣传语,而应是落在实处的军令状。
我们呼吁,各电商平台真正重视起野生动物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让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无处遁形。(记者颜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