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饿鼠效应”点醒无数父母:“适度饥饿”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童年育儿快乐断奶女儿

1925年美国科学家克莱尔·麦凯,做过一项实验。

他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

一组提供充足的食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另一组提供60%的食物,每天要忍受一定的饥饿感。

科学家原以为食物充足的那一组幼鼠应该充满活力,生命更长;而另一组幼鼠应该会营养不良。

可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第1组老鼠行动迟缓,没有活满1000天;

第2组老鼠皮毛顺滑,活过了2000天。

后来,科学家又用鱼、兔子、猴子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都如出一辙。

这就是著名的“饿鼠效应”:

节制的生命往往更能走得长远。

这样的道理其实用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父母总是在抱怨:

孩子长大了不知道心疼父母,依赖性很严重,自主能力很差,什么事都要父母为他兜底,稍微说两句就内心又脆弱不堪……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是被父母“喂得太饱”。

过度满足,其实能更快摧毁一个孩子。

01.

多少父母,正在让孩子陷入“饱鼠效应”

老鼠被过度地满足,却加快了它衰老的速度。

那父母是怎样去摧毁孩子的呢?

1)过度的物质给予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都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所以更心疼我们的孩子。

因此,有些父母会不断地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自己可以穿廉价衣服,却可以让孩子穿名牌、读贵族学校,别人家孩子有的就一定要满足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一样东西,只要买得起,立马就能满足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其他的什么事我都可以满足你。

可是,父母的过度给予却养出了“满大街的白眼狼”:

父亲买不起名牌手机,孩子逼他下跪;

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随意打赏女主播;

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整天在家啃老,要父母养着……

一味地纵容孩子的欲望,实际上是在培养一匹“狼”,让他们最终只知道啃食父母。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棘轮效应」。

指的是: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总是被满足的孩子,内心的物质欲望会无限膨胀,父母满足的越多,孩子想要的越多。

到最后,孩子消费起来也就没有节制,还可能因为莫须有的欲望而误入歧途。

2)过度保护

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由于早年生活经历比较坎坷,所以特别疼爱自己的女儿。

她把女儿保护得特别好,从不让她吃一点苦。

从小,她什么事都不让女儿做,除了学习,其他的事都都能帮女儿搞定。

有一次,女儿独自去她上班的地方找她,却迷路了。后来妈妈就不再让女儿一个人单独出门。

有时候,女儿想洗自己的脏衣服,妈妈也会一把抢过来说:“水这么凉,一会冻着了。”

她将女儿保护得密不透风,到了初中、高中,女儿变得特别依赖,生活里处处都离不开妈妈。

妈妈去出差了,连点外卖都要妈妈帮她点;

每天都要将饭端上桌,女儿才会吃;

感觉生活上变得特别娇气,受一点委屈都叫苦喊累的。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以这样的方式“爱孩子”。

他们觉得自己保护了孩子,避免了让孩子受伤,害怕孩子受苦,就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

其实这种过度保护,正在一点一点剪掉孩子的翅膀,让他无法独立飞翔。

作家高世祥说过:

“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退缩行为,退缩是自卑不坚强的表现。”

有些孩子不是死于懒惰,而是死于成人的过度庇护。

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最终活成温室里的花朵,除了外表的靓丽,一无是处。

02.

被父母“喂太饱”的孩子,其实内心痛苦不堪

有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

女孩从小家庭优越,父母特别疼爱她。在物质上都是有求必应的。

小时候,她看见别人骑自行车上下学,即使她家离学校只有十分钟的路程,父母也给她买了。

再大一点,她看别人有手机,漂亮的裙子,她也会要求父母给她买。

还有经常的外出旅游需求,父母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她出来工作了、变得特别物质。

看见好看的衣服就停不下来,和朋友出门都是大手大脚的。

有时候甚至连一个月的薪水都不够她买一个包包。

她也意识到自己应该多控制一下消费,可是却经常被物质陷阱迷惑,一看上喜欢的就停不下来。

所以,直到快三十岁,她一直都过着负债的生活。

第二个故事:

知乎上一个女孩贬低自己,说自己活得很痛苦。

从小到大,她都被父母保护得很好。

父母规定他:天黑之前必须回家,和朋友出去玩必须要爸爸妈妈陪在身边,不能坐危险的出租车。

直到大学毕业,她都没洗过衣服,也没进过厨房,生活里只有学习这一件事。

别人都在兼职赚钱,积累经验,她只能窝在家里看书。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她过得很痛苦。

军训时,因为不会折豆腐块的被子而急到掉泪;

在宿舍,因为卫生打扫不干净而被室友嘲笑、排斥……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他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尽力满足,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甚至连心理上的不安和挫折感也被父母过滤掉。

这样的爱,让孩子的童年过得快乐,但是孩子长大后却会过得非常痛苦:

没有独立能力,会让他在集体生活中落后于人,然后招人耻笑;没有抗挫能力,让他在压力面前只能逃避,变得胆小懦弱,却又无能改变;欲望膨胀,想要改变,却被骨子里的虚弱心裹挟,然后被人看不起。

戴尔·卡耐基说过:

“为了将来能更从容地生活,孩子必须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清除障碍、解决问题,而这一切,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进行。”

被父母“喂太饱”,享受的是孩子,最终承受痛苦的也是孩子。

03.

“适度饥饿”才会让孩子更有出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对自己的目标保持一种“饥饿感”,因为它可以促使一个人进步。

在教育上,父母也该时刻让孩子保持“适度的饥饿”,让孩子“舍”去一些东西,他才会努力去得到。

富豪李嘉诚,在教育孩子上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父亲。

从小,他就教育两个儿子吃苦耐劳。

他很少给孩子零花钱,还经常要求他们去勤工俭学。

他的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球童,以此来自己挣零花钱。就连上学都要求孩子们去坐公交车。

甚至后来两个孩子出国留学,都要自己学会做饭,自力更生。

在这样坚毅地培养下,两个儿子没有靠他的帮助依然做出了一番事业。

好的教育并不是一味满足,一味庇护,适当地“饥饿”会铸造更强大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略显“饥饿”的环境呢,可以让他去努力、去获取、去进步。

1、物质上“饿一点”

爱需要双向流动,付出也需要。

我们要杜绝孩子将来“啃老”,就一定不要什么都满足,让孩子学会去“取”而不是伸手要。

因此:我们要帮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

需要的东西:学习用具、换季的衣服、生活的吃食这些必需品,父母可以无条件地给予。

想要的东西:一双想要已久的名牌鞋子、一部想看的电影、一个昂贵的玩具,这些可有可无的需求,父母要学会“饿一饿”孩子。

这时候父母需要这样对孩子说:这些需求我不能答应你,但你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

他可以利用做家务、助人、帮父母分担一些困难而获取同等的回报,以此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需求。

物质的“饥饿感”会让孩子因为想要一个东西而去努力,得到了之后也会更加珍惜。

2、给孩子的庇护“少一点”

有人说过: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就是从:父母从牵手到父母放手的过程。

小时候:

孩子走路摔倒了,就要让他自己去承受“痛”的过程,然后再自己爬起来。

再大一点,做错了事情,父母要学会“旁观”,给他方法,让他自己去解决。

比如:

孩子闯祸了,我们学会让他自己去承担责任,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实在是没办法时,父母再插手。

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任其生长”也许他会走得更远。

3、让孩子的成长“苦”一点

有一个孩子一直是被家人宠爱的孩子,他很少参与家务。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家庭劳动体验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家做一周的家务。

小华开始时非常抵触,但在父母的引导下,他逐渐学会了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小华从中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也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辛劳。

李玫瑾教授曾提到过:

“家务劳动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一点苦,苦中作乐,孩子的生命更有意义。

因此,要定期带孩子去体验生活。

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天;

去乡村让孩子学着种菜、喂鸡、插秧。

让孩子学会做饭、洗衣服。

父母要“狠心”让孩子去吃点苦,孩子离开父母后可以慢慢长出独立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的能力。

04.

古人云: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放纵带来的乐趣,只能维持一时,而长久的满足,则靠的是一定合理的“自我节制”。

我们教育孩子懂得“克制”,不要把孩子宠成了只会“啃老”的米虫,让孩子要适度地尝点甜头,也要适当吃点苦头,孩子长大后才有底气。

让孩子保持“微饿”:

物质需要,适当就行,让孩子学会去获取;

生活的苦,一定要让孩子体验,让他在逆风中也能立足。

那些懂得为孩子保持自己身心“微饿”的人,才能在节制中,修得人生的圆满。

THE END
1.感受生命晚上给它换窝时,它连窝都不愿意出来。我把它跟窝一起放到大框里,放了它最爱的瓜子,它探出头用鼻子嗅嗅,很慢很慢得钻出来,走几步停一下踹几口,咬了几口瓜子又躲回窝里去了。我想也许它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啊,匆匆忙忙,一闪而过,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爱...https://www.jianshu.com/p/c42fff108616
2.养仓鼠对孩子有危害吗养仓鼠对孩子有危害吗 1、没有的。仓鼠是一种爱卫生的小动物,在好的宠物店买来的仓鼠本生是不太可能带有危险病菌的。好好饲养,危险性相当相当的小。儿童去触摸玩耍,是没有关系的,建议大人多注意一下就好了。2、很多人都会买互锁塑料管类型的笼子作为仓鼠的家,其实是不http://m.qicaisi.com/bk-2722640.shtml
3.?判断仓鼠生宝宝前兆:11.腹部?判断仓鼠生宝宝前兆: 1 1.腹部肥大:仓鼠怀孕后,腹部会逐渐变大。如果你观察到仓鼠的腹部明显变大,并且比平常更圆润,那可能是怀孕的迹象 2 2.体重增加:怀孕的仓鼠体重会明显增加。你可以定期称量仓鼠的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那可能是因为怀孕 3 3.行为变化:怀孕的仓鼠可能会表现出行为上的改变。例如,它可能会...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6873461?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仓鼠宝宝怎么养仓鼠宝宝怎么养 仓鼠也是一种很多人养殖的的一种动物,仓鼠的正确养殖方法你知道的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如何正确饲养仓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仓鼠宝宝怎么养 篇1 一、仓鼠饲养基本观念与心态: (1)请不要认为「它」只是一只鼠,生命不重要。 https://www.jy135.com/muying/263328.html
2.仓鼠生宝宝前兆仓鼠生宝宝有什么预兆?仓鼠生宝宝前兆-仓鼠生宝宝有什么预兆?发布于 2021-06-09 10:29:51 仓鼠生宝宝有什么预兆? 仓鼠生宝宝之前,通常会有四点预兆。第一,收集纸巾等各种垫料建窝。第二,往窝中储存大量粮食,产前两天则不出窝。第三,饮水量大增,并出现梨型身材。第四,双排扣显而易见。https://www.lovechongbang.com/chongbk/7830.html
3.仓鼠生宝宝前兆是什么(仓鼠怀孕后该怎么护理)仓鼠生宝宝前兆是什么(仓鼠怀孕后该怎么护理) 仓鼠怀孕后还是需要好好护理的,毕竟仓鼠怀孕可能肚子里小宝宝较多,4-10只都有可能,越多难度越大。 一、及时公母分笼 1、交配完后马上分笼 其实公仓鼠和母仓鼠交配完后, 就应该是马上分笼的。 仓鼠是独具动物,...https://www.welltone.com.cn/zqkj/29092.html
4.仓鼠饲养指南,鼠鼠小主们要留意哟~宠物鼠繁殖篇:三个月大的仓鼠就已可以生育了。当发现仓鼠怀孕时,就要把它独自隔离到一个安静的笼子。因为仓鼠妈妈在分娩的时候,若被主人或其他仓鼠打扰它的话,可能会导致难产或神经过敏地把小仓鼠吃掉以防止宝宝被天敌叼走。另外,笼内需有个房子来让仓鼠妈妈分娩。在怀孕期16天内,不可以洗澡和打扰,待分娩后一星期才可...https://www.jydogs.com/post/2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