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拖着不足40公斤的瘦弱身体,顶着一身大雁粪臭,没日没夜培育大雁苗的她,就像一只无人在意的“丑小鸭”。经过两年多努力,她饲养的非洲雁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并带动了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增收。如今,她已经是当地老百姓心中的白天鹅。
2011年10月24日,张宏霞坐车到宣化县王家湾报到。两个月前,大学刚毕业的张宏霞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被录取。想着马上要当村官了,她的心情特别激动。
但是,越往里头走,张宏霞心情的变化越大。20多公里的盘山路,绕了200多道弯,村里满目都是废弃的玉米秸秆和参差不齐的土坯房屋。王家湾缺水,当时村民喝水都要牵着驴到2公里外的河里运,喝水都这样,更别说洗澡了。这样的环境,张宏霞呆不下去,她打算离开。
“我总觉得刚一来然后拔腿就走,挺过意不去的。就说先待上一个月。”她当时是这样想的。
2011年11月,王家湾接连下起了大雪,大雪封住了通往外界的唯一山路。整整三个月都没通车,本来要走的张宏霞走不了了。就在大雪化开,大家都以为张宏霞要离开时,她却因为几张纸不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因大雪封山暂时走不了的张宏霞,主动申请到王家湾小学临时代课,教孩子们英语。在一堂晚自习课上,张宏霞突发奇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写下来。
“我想要的是一本作文书,还有一瓶花露水。”“我想要一个文具盒。”“我希望张老师永远教我们英语。”看完之后当时她就哭了,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张红霞没想到,拥有一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竟成了孩子们的愿望。她决定留下来,帮帮这些孩子。
2011年年底,张宏霞被任命为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可是当村官、当老师,都不能直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张宏霞想到了创业,她觉得只有创业,才有可能让王家湾致富,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体重瘦到七十多斤
2012年3月,张宏霞到北京考察项目,发现非洲雁只要养殖3个月就能出栏,而且市场价格高达每斤三十多元钱,这比养鸡的效益高出了好几倍。
回到王家湾,张宏霞跟村民们说了自己想带大家养非洲雁的想法。但她没想到,根本没人信她。
村里的老百姓说,我们搞了一辈子养殖,都没有养明白,没有把这个养殖产业搞大。你一个黄毛丫头、大学生,又不是学的农牧专业,怎么会养殖成功呢?
看大家不相信自己,张宏霞组织了一次村民大会。会上张宏霞做出一个承诺,只要大家养殖非洲雁三个月,她以每只100元的保护价收购。这个承诺打动了一些村民,当即有9户村民登记订了800只雁苗。
张宏霞到北京的一家养殖场预订了800只雁苗,并委托一位叫孙玉斌的村民统一收雁苗钱。然而到了交钱的日子,孙玉斌却没有把钱收上来。
村民们担心张宏霞说不定哪天就调走了,怕非洲雁养成了卖不出去,都不愿意养了。张宏霞很委屈,但她相信,只要自己赚钱了,村民们早晚会跟着她干。2012年5月,张宏霞借来1万多元钱,买下了那800只非洲雁苗,自己养殖。
“吃饭的时候,你这一进来食欲都没了。”有人对她说。“我心里特别委屈。后来就拿着饭盆回自己屋吃。”张宏霞说。
这时候,男朋友也因为聚少离多分手了。张宏霞伤心到了极点。但如果现在放弃了,将来更不会有人带领王家湾的乡亲们创业。张宏霞发誓一定要把非洲雁养出来,证明自己。
好奇村民被熏吐
2012年6月,圈养了25天的非洲雁可以散养了,而养殖场的场地却不够用了,张宏霞在王家湾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她看上王家湾乡一所废弃的中学校舍。
这个废弃校舍里曾死过人,而且荒废多年,很多村民认为在这里养不吉利,而张宏霞却没当回事。她按计划组织了几个人给非洲雁搬了家。非洲雁搬完家,已是下午2点多。帮忙的人走了,张宏霞一个人留在校舍里观察情况。
张宏霞赶紧找人帮忙,把非洲雁转移到了另一个房间,情况才有了好转。
2012年7月的一天,赶集后,孙太秀和另外两个村民好奇张宏霞到底折腾的怎么样了,就约着到雁舍看看。然而孙太秀没想到,她刚一掀起雁舍的门帘,就被里面的臭味给熏吐了。
孙太秀自己也养猪、养鸡,一时都接受不了这个味道,张宏霞却每天在这里干活,这对孙太秀的触动很大。
“他们大学生能吃得了这苦,我们农村人为什么吃不了?”受张宏霞的触动,加上觉得养非洲雁能挣钱,孙太秀便养了50只。
孙太秀成了张宏霞发展的第一个非洲雁养殖户。这件事很快在王家湾传开了,有了第一户,慢慢地跟着张宏霞养非洲雁的人就多了起来。
景区有了雁鸣声
2012年8月,第一批非洲雁要出栏了,张宏霞拿着样品到张家口的超市和特产店去推销。可是跑了一个星期,一家愿意销售的也没有。
当初张宏霞选择养殖非洲雁,除了价格高,更是看中了它在张家口地区独一无二。可她没想到,选择时看中的优势,销售时居然变成了劣势。大家都没听说过非洲雁,成了销售时最大的难题。
桑干河大峡谷风景区就位于王家湾乡境内,每到旅游旺季,景区负责人都会请张宏霞兼职导游。2012年8月的一天,张宏霞在陪游客划船时,看着四周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她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如果我拿上一只非洲雁去挨家逐户地去超市、特产店介绍,印象并不深。但是和这个旅游资源一结合,印象准会特别深刻。
景区负责人李金福早就听说张宏霞在带领村民养非洲雁,出于帮助张宏霞的目的,他答应试一试。
第二天天不亮,张宏霞就把100多只非洲雁带到了景区。突然出现的这些非洲雁,引起了游客们的好奇。连张宏霞自己都没有想到,游客的反应特别好。
现在,张宏霞已经与10多家超市和特产店进行了合作,一只5斤左右的非洲雁,市场售价一百八十多元。看到张宏霞养雁可以致富,许多村民愿意“入股”。目前,全乡入股或散养的家庭达到了300余户。
“现在种雁有1500只左右,每两天产蛋一枚,要是放到户外散养的话产蛋率会更高。我们已经规划了一个200亩的林下养殖场,让非洲雁的养殖逐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力争打造成张家口的一个特色品牌。”张宏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