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我看了下,用图画来记忆课文,两天交付,短平快,有点特色,但似乎也没那么神,应该是记忆力那一套东西,换了个壳重新来过。
我个人对教培领域的学习方法,比如“快速、高效、持久”的宣传比较抵触,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几个字:“刻意练习+不断重复”。
哪怕天才都不可能永远不忘呀。
就像道道创始人杨博士说,“明明用数字方格就可以提升专注力的训练方法,因为太过简单,没有盈利空间,反而被弃用。
这是市场决定了教培的“舍近求远”。
“短期高效”,这种卖特效药一样的名词,且不说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连教培最基本的底线也丢了。
哎!
有人保守估计全国有50000家门店,甚至未来会超过10万家自习室。
这些自习室都能赚到钱吗?值得长期持有吗?
存疑。
上午和深圳一位测评系统的负责人沟通,她说最近有很多自习室从业者想找他们合作,却因为价格太高承受不了。
反而是很多个体工作室老师用得很爽快。
原因很简单,做自习室没有赚到钱。
他们7月份做过一个自习室专场,来了七八十家自习室从业者,只有一家盈利,其他都亏损。
甚至有人说,市面上超过50%以上的自习室可能都亏损,未知真假,我想在自习室从业者群做个统计,两百多人,大部分都保持沉默。
有群友说:50%都保守了。
刘老师说:自习室如果半年还不盈利,可以尽早关闭,及时止损。
齐老师家相对还是好的,容纳80人左右的自习室,暑假高峰期上座率能达到五六十人。
大家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招生难。
所以,想一想:真的开个自习室就能坐等收钱了吗?
前两天上海的峰会上,有个Ai自习室的专门论坛,我觉得有几个观点很好,录了几段发视频号,扫码可以回放:
文字总结如下:
1、Ai自习室不仅仅是指学习机。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学习规划、伴学督学、自习场所”等等功能,学习机只是一个载体。
2、学习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些宣传“开个门店,摆几台机器”就能搞定、坐等收钱的项目,都是耍流氓!
3、智能自习室和传统教培有本质的区别。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Ai精准推送做到千人千面;一是督学伴学导学岗位,提供广义的情绪价值,解决孩子不愿学的难题。
4、上课老师和导学师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教师的成就感在于把一堂课讲清楚讲明白,导学师在于督促、陪伴,目标管理等等。学习机解决不了情感交互的问题,所以,导学师尤为重要。
5、Ai自习室有两个最大卡点:一还不足够智能,缺乏海量的数据做出真Ai,为每个学生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二组织运营能力亟待突破,能否实现自习室模式的批量复制和效果保障。
不管哪家品牌,都逃不开这五个层面。
自习室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绝对不是机器、不是Ai,而应该回到“人才的竞争、运营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上来”。
请还在观望这个赛道的朋友要考虑清楚,是否入局,不要图品牌,图省事,图赚钱。
尽管盈利模型可以,确实也有跑通的,比如杭州连锁经营几十家的锋哥。
但是,事实是: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自习室是空置的。
尤其空间越大的自习室,空置率越高。
还有收费方面,费用高端的自习室往往家长的接受度也有限,主要是荷包瘪了。
有人问我,八月哥,你会把自家孩子送去自习室吗?
我说我已经带外甥去了。
对家长而言,这个模式是相对来讲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自习室从业者而言,也意味着同质化、低门槛、经营难度高。
要么走向普惠,把科技带来的实惠让利给家长;要么高端定制,通过规划、延展、陪伴等等提高客单价。
总之,别迷信品牌,也别迷信套路,要知道教培的最终买单者,是家长群体,绝非B端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