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和瑞典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这是两国第一次联合发行邮票,此套邮票的发行背景是中国和瑞典建交47周年。邮票名称为《珍禽》,一套两枚,影雕套印,设计者是曾孝濂(中国)、卡琳爱丽逊(瑞典),雕刻者是塞斯罗斯拉尼亚。
中国《珍禽》邮票的面值为5.9元,主图案是白腹锦鸡、环颈雉,标有文字“中瑞联合发行”。
瑞典《珍禽》邮票以上下连票的形式设计、印刷,面值为4克朗,左右两边没有齿孔,标有汉字“瑞中联合发行”。邮票主图案是环颈雉、白腹锦鸡,与中国邮票图案的顺序不同。
《珍禽》邮票的雕刻者是塞斯罗斯拉尼亚,他是瑞典著名的邮票雕刻师,为很多国家雕刻过邮票,这套邮票是第一套由外国名家雕刻的中国邮票。
为配合《珍禽》邮票的发行,促进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中国集邮总公司和陕西省邮电管理局于1997年5月9日—11日在西安联合举办“中国瑞典联合发行邮票展览”。为此,特发行邮折一枚,邮折的封面图为环颈雉的头部特写。
邮票上的白腹锦鸡正在踱步觅食,又警觉地回头观望,背景为白腹锦鸡的栖息环境。
白腹锦鸡腹部白色,体长约130厘米,全身覆盖蓝绿色的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头、腰等部位还点缀着红、黄等颜色。其尾长,翘起又垂下,形成美丽的弧形。
白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淑女雉”的美称。同红腹锦鸡一样,它是世界上漂亮的观赏雉之一,很多国家引进它,在各地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都可以看见其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
野生白腹锦鸡分布于我国西南的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国外仅见于缅甸东北部。它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在森林、疏林、草地、灌丛、竹林等地带活动。
白腹锦鸡食性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吃植物的茎、叶、花、种子、果实及农作物,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比如金龟子、白蚁、蝗虫、蜗牛、蟋蟀。
白腹锦鸡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天亮下树在林中活动觅食,一般集群活动。它善于奔跑,且速度快,但飞行能力差,很少飞行。遇到危险会快速奔跑或藏匿避敌,紧急情况下会飞上大树,有时沿山坡向下滑翔。
雌雄白腹锦鸡差异大,雄鸟有时为争夺地盘而打斗。为吸引雌鸟前来交配,雄鸟会发出啼叫声,并展示鲜艳靓丽的羽毛。交配后雌鸟独自在森林的隐蔽处,于地面做窝产卵,孵化育雏。
下来聊聊环颈雉。邮票上的环颈雉呈静立状,尾巴高高翘起。
环颈雉也称雉鸡,“雉”指长尾的鸡,一般雄性尾长,也是鸟类,俗名野鸡。上文中的白腹锦鸡尾长,也是一种雉。
环颈雉羽色鲜艳华丽,具金属光泽,头顶两侧有耳羽簇,不太明显,尾长而逐渐变尖。“环颈雉”这个名字有意思,也好记,好像有个白环套在其颈上。白色颈圈与绿色颈部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它也叫项圈野鸡,较好辨认。
(朋友韩老师拍摄)
环颈雉是留鸟,在西安附近的农田、河滩、低山丘陵及沼泽草地均可见。环颈雉一般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带,但在秦岭海拔2000—3000米的地带也能看到,这说明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环颈雉双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特别是在丛林或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利用草丛藏匿。
(朋友孙老师拍摄)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环颈雉会起飞,飞行速度较快,但一般飞行不持久,距离不远。其飞行姿态轻盈优雅,落地前滑翔。
环颈雉食性杂,吃植物的果实、叶、芽、种子及浆果、谷物等,也吃部分昆虫,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环颈雉雄鸟求偶时尾羽伸直,头部冠羽竖起,是典型的“炫耀型”鸟类。它是群婚性动物,家族实行“一夫多妻制”。在野外,往往看到一只雄性环颈雉带着三四只雌性“招摇过市”的场面,这有利于它的繁殖,种群数量不会减少。
环颈雉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亚洲北部、中东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由于它羽色鲜艳靓丽,许多国家引进并养殖。环颈雉是格鲁吉亚国鸟,原产于中国,在瑞典是常见的鸟类。
(朋友夏老师拍摄)
环颈雉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山鸡,古代的文人墨客曾以它留下诗篇。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咏山鸡》中写到“万壑动晴景,山禽凌翠微。绣翎翻草去,红嘴啄花归。巢暖碧云色,影孤清镜辉。不知春树伴,何处又分飞”。不难看出,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仅写出了山鸡的习性和动态,也映射到了自己。温庭筠富有才气,文思敏捷,但恃才傲物,常常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在举官荐官的唐代,他常被贬抑,郁郁不得志。从诗的最后两句“不知春树伴,何处又分飞”,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是孤寂而无奈的,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