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7.14
作者
吴成
舌尖上的古蔺
古蔺地处川南,偏居一隅,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却是云贵川的交通要道,川盐南下,大多经过古蔺,当年的二郎滩就是一个集散中心。
十九岁离开古蔺,在外求学而后工作,已经又有十九年。成都的美味、重庆的麻辣,虽然可以满足我的味蕾,但家乡的味道却永远保留在记忆深处。那天与一古蔺的网友在网上说起妈妈的味道,激起了千万思绪,我虽不多愁善感,但却根据她的心情写了打油诗一首。在这里先以此诗做为此文的引子,权当抛砖引玉。
妈妈的味道
记忆中妈妈的汤是那么鲜美可好久未尝
曾试着回忆妈妈的动作我也来煮那么一锅汤
儿子说好我却无法找到妈妈的味道
记忆的味蕾留在那里再去寻找与感觉一定重复不了
所以记忆就行味蕾深处永远留着妈妈的味道
而我就着现在的味道继续寻找继续前行继续留下新的记忆的味道
一
素菜类
1.酸菜
古蔺人的饮食习惯,更多倾向于贵州,很多菜或者吃法,你都可以到贵州去找到痕迹,但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很多形式与吃法,经过聪明的古蔺人创新与改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古蔺人说酸菜与外地人说酸菜不一样,古蔺人说的酸菜是古蔺特有的酸菜,而外地人说的酸菜,则是古蔺人说的盐酸菜。酸菜是用古蔺特产的长杆青菜(冬天经历雪冻过的更好),在开水中濯一次水,放入坛中,加入酸水、米汤密封发酵,等青菜色泽金黄,菜杆透明后即可食用。
菜市场里的酸菜,是很多古蔺人的最爱
酸菜、小豆、葱花,边上再配上糊海椒,此等美味,只有古蔺人才能品味
酸菜小豆汤也可以不加油,就吃素的,将糊辣块海椒(此名感觉有点重复,但古蔺人都这样叫,就是烤糊的干辣椒用擂臼捣细)做成蘸水,搭配在一起吃,那种味道更是不摆(不摆是古蔺话,四川话的意思是安逸,北京话叫舒服,但都表现不出“不摆”的境界)。酸菜也只直接煮汤,不放其它食材,单独煮时切细后就可不挤水,这样会吃出酸菜的本味,素酸菜汤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测试你的身体寒重不重,凡感冒或体寒的人,吃素酸菜,会觉得苦涩,如果你觉得酸菜不好吃,那你可得注意身体哟!
酸菜除了煮汤,还另有一吃法,就是凉拌。选取酸菜的菜杆部分,切成小长条,与古蔺折耳根、莴苣丝一起加入乐鸿牌酱油、味精、糊海椒面、花椒面,想再酸点就加点醋,一盘酸、脆、香、麻、辣的凉拌菜就做好了,一想起这道菜,我就会流口水,不知古蔺老乡们有没有同感。
2.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云贵川渝的人们都喜食。但古蔺的折耳根有着成都重庆不一样的特色,成都重庆人吃折耳根吃叶子,当初我到成都时极不习惯吃,总觉得没有折耳根的味道,因为古蔺人吃折耳根是吃根的。折耳根一般是凉拌吃,也可烫火锅、炒腊肉,但凉拌最能保证营养。
凉拌折耳根
折耳根炒腊肉
其实怀念折耳根,一是它独特的味道,二是它清热解毒的功效,三是每一个古蔺人都会怀念的,就是春节前后,和风丽日下三五几个孩子一同到田边地角去挖折耳根的记忆。大家一起开心地上路,一般这个时候,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已经开了,山坡上、田坎边,折耳根的嫩芽也露出了头。顺着嫩芽挖下去,比一比谁挖的长,谁挖的粗,这是孩提时的乐趣。挖了折耳根,再挖些野葱,拿回家洗净,凉拌在一起,虽没有肉,但也整得下去几碗大米饭,这样的味道,让我们这种在外面漂起的人在梦中去怀念。
白水娃娃菜
白水瓜豆
青山蓝天碧水,喝这种水真是古蔺人的幸福
4.蒸南瓜
古蔺的素菜有很多种,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时令蔬菜。最让我怀念的是夏天,那是小南瓜的天地。古蔺人特别是农村叫南瓜为荒瓜,这是一种非常形象的称谓,山坡上大多数南瓜是不播种的,都是去年老南瓜留下的种子(菜地里除外)。每天清晨,下地围绕自家田地一周,豇豆、小南瓜就摘回来了,所以南瓜不叫南瓜,叫荒瓜。新鲜小南瓜,敲破(古蔺人喜欢这种动作,炖藕也不切成标准的小块,而是直接用刀背拍碎就行了)或切成四瓣,放入锅中蒸熟。蒸更能保留南瓜的香味,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粉粉的南瓜,入口就会让你觉得那种清香刺激得你的味蕾心旷神怡。如果喜辣,再蘸点糊海椒,还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风味,我想每一个吃过的人,想着这种味道都是幸福。
长在山坡上的小南瓜
5.烫活菜
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竹笋,难道会很差吗?吸天地之精华的精品哟
干笋炒腊肉,也是非常好的地道古蔺菜哟
7.土豆花
古蔺盛产土豆,本地人叫洋竽。我从小喜欢吃洋竽,夏天青椒洋竽丝绝对是下稀饭的最爱,红烧洋竽是家家都做的家常菜,焖土豆泥、蒸扎肉垫底,反正我是百吃不厌。
土豆花
8.豆花
豆花不是豆腐,但古蔺的豆花极具古蔺特色。重庆人也喜食豆花,豆花饭是平民套餐,既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又可以体味重庆的麻辣。但遗憾的是重庆豆花用的是石膏点豆浆,凝结后没有用外力压榨,豆花虽嫩,但吃在嘴里是满口的石膏水味,总觉不够味。古蔺豆花用上好的黄豆或黑豆磨浆,用盐卤水点豆浆,凝结后,用烧(音)箕稍用力压,然后切块。豆花鲜嫩爽品,细嫩中带绵韧劲,配上油海椒蘸水,那种感觉才叫爽。
白豆花
每天近中午时,就会有买豆花的挑着豆花来叫卖,“卖豆花哟......”一碗豆花以前两块钱,五六砣豆花,加上油海椒,就是一顿美好的午餐。
9.菜豆花
10.臭豆腐
11.洋竽片
过去在洋竽大上市的季节,几分钱一斤乡因(便宜)得很。但洋竽放久了会生芽,也不好吃,因此家家都要做洋竽片,那可是下稀饭下酒的好食材。洋竽洗净切片,大概0.2毫米厚,开水中煮透去生,透明就行。如果煮久了洋竽片会粉,生了炸的时候炸不酥。大太阳下面晒干,收纳起来就可以了。吃之前,将洋竽片放油锅里炸,油温不宜太高,否则糊了不好吃,等洋竽片从锅底浮起,个别还会起泡,就可出锅,将油滤干,洒点盐和花椒面,一盘香喷喷的洋竽片就出来了。香、脆、酥是洋竽片的特点,特别是在口中咬起嚓嚓作响的那种感觉,会让你满口生香。一碗南瓜豇豆稀饭,一盘洋竽片,舒服得很。或者来点小酒,边吹龙门阵边吃洋竽片,也是一种享受。不过说实话,好多年吃过了,真是怀念。
古蔺的素菜还有很多很多,我只说了我记忆深刻的,希望古蔺的朋友一起来回忆哈!发给我,我加起!
二
荤菜类
1.麻辣鸡
一说荤的,肯定先说麻辣鸡。
古蔺的麻辣鸡享誉整个四川,是古蔺人祖祖辈辈研究出来的一种卤制小吃,以鲜、香、麻、辣著称。麻辣鸡,选的是公鸡,用特制卤水卤制而成。卤水由多味中药组成,对于店主来说是秘方,我们一般做的卤水配方很多,古蔺麻辣鸡的卤水对于店主来说有几味药是不外传的。古蔺麻辣鸡香扑鼻,质细嫩,皮脆脱骨,咸淡适宜,麻辣得当。在食用时,将它剁小块,并拌以特制的以麻、辣为主的佐料。佐料的制作一般店主也秘而不宣,制作过程都不会让外人看见。
每只鸡卤好后,头都还翘起,不服气呀
2.牛肉干
古蔺除了毛条外,还有麻辣牛肉干、牛肉松,钟跷脚带皮牛肉火锅,写到这里,我口水又来了。
3.羊肉汤锅
红彤彤的汤,下面却很清很够味,羊肉羊杂,都是古蔺人的最爱
4.腊肉
古蔺腊肉颜色金黄,肉香肥而不腻,切片出来用我们古蔺话说是黄金赶色,舒服得很。每年冬天到农民家里去买潲水猪儿的肉,切块在铁锅加盐、糖、花椒和其它香料一起翻烫,肉的血水渗出来同时吸进各类味道,高温也杀了菌。然后装入坛中或木桶中腌十天左右,肉在这个缓慢的发醇过程中将血水渗出,同时将盐、糖和香料的味道吸收。再取出来风干,快到春节时,用柏叶枝、花生壳、甘蔗皮、锯木面、香草之类的一起熏烤,边烤还要翻几次面,这个过程大概要花一天,这样香喷喷的腊肉就整出来了。这种做法现在很多人都没做了,因为耗时耗工,很多人家做腊肉只是轻微的熏熏,称为打打烟子。特别是商业运作下的腊肉,说是老腊肉,但哪里会这样做呢?
古蔺腊肉不象成都青城山、重庆城口老腊肉那象黑黑的极难看,而是金黄,顿时就能引起你的食欲
黄腊丁在古蔺任意一条小河里都有,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前,人们没有这么狠心,都采用手工捕捉的方法捉黄腊丁,后来很多不义之人用毒、电的方式,因黄腊丁是无鳞鱼,首当其冲地受害,几近灭绝。白天捉黄腊丁,就是在河里石头下面摸,运气好的话,从石缝中总会摸到几条。再有就是晚上去钓,记得一次到同学曾平家里,那峡谷里的河水之清澈,让人迷醉,问他们钓过黄腊丁没,居然没有钓过。晚上约了几个人到河里一个回水沱边钓黄腊丁,电筒在水里照着,一条一条的黄腊丁在水里欢快地游着,都急冲冲地吞下鱼饵,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钓了几斤。回去用盐酸菜加几砣猪油一煮,那种绝对绿色的味道,没有任何化学气息的清爽,让人汤都会多喝几碗。白天也可钓黄腊丁,但得雨后,河里涨水时,此时河水发浑泥砂俱下,黄腊丁受不了就游出来了,所以这时通过放砣的方式,将鱼饵沉入水底,游过的黄腊丁好吃自会上钩。现在吃的黄腊丁,多是人工喂养,再想寻找那种纯天然的味道,可能还得回古蔺最偏远的乡村小河里去碰运气了。
古蔺在赤水河边,也有很不错的河鱼吃。小时候家在磺厂,磺厂因污染是不产鱼的,但很喜欢到太平去吃鱼,河鲤、江团等鱼不论是红烧,还是煎炸,没经历饲料,没受到污染,吃起来的总是美味!
6.蒸菜
古蔺人喜欢麻辣,但对其它味道并不排斥。蒸菜总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食材的形态与原味,通过蒸这一过程,在保持形态的同时又让食材的味道互相融合。
这颜色,让人为之迷醉
金黄的蛋皮,鲜香的肉馅,合成了美丽好味的春卷
看起爽噻,肥而不腻,香香甜甜,牙齿不好的和小孩子们都喜欢
此名是北方人叫的名字,实在是忘了,请大家留言告诉我古蔺的叫法(有朋友留言,叫羊尾,的确形象,内蒙古大草原里的绵羊,最美味的就是羊尾)。此肉烹饪工艺为,先将猪肥膘肉改刀,用鸡蛋,粉面,面粉(适量)盐(少许)挂糊入油锅中炸透至表面金黄色成熟后捞出。再在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白糖熬炒成糖浆,放入炸成熟的白肉翻均匀,使其表面粘上一层糖浆。最后撒上白芝麻仁翻匀出锅装盘即可。此菜多用于酒席,一头猪做菜后剩下的肥肉多,不做菜又浪费,通过此法做成菜后,成本节约了,而且多了一道美味。此菜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油润,味甜香。油而不腻,越吃越香,如果不跟你说是肥肉做的,你绝不会觉得吃的是肥肉。好多年没吃到此菜了,如果有一盘放在面前,就怕自己现在再胖也会吃几块过瘾。哈哈哈!
小时候喜食酥肉,川渝两地都有。用淀粉、肉(肥瘦都有最好)、花椒、盐、味精和均匀,不能太稀,温油里炸,外黄内熟透则可。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要把肉存得久,只有多做酥肉、烧白、夹沙肉等。过年期间不好买肉,这样才可能顿顿有肉吃,才叫过年。不象现在这个时代,有冰箱肉天天都可以买,做这些菜也失去存放的意义,只是改改口味而已。酥肉我喜欢现炸的,外焦里嫩,香脆结合,而放久了就不香了,只能都煮汤,不过也挺香。
对蹄花汤的怀念不止是家里,还有晚上街边的蹄花汤小吃,蜂窝煤炉旁,整一小锅蹄花汤,糊海椒做的蘸水,边吃蹄花边喝汤边烫点叶子菜在里面,就算不饿,你也可以吃半锅蹄花汤,如果在饥肠辘辘中,再加一碗蛋炒饭,会让你吃得舒服,吃得痛快。
你看烤茄子上面的扎海椒,馋死个人
一般很少吃到火爆肚头,一盘火爆肚头,需要一个大肚或两个中肚的食材选取,才够数量。取猪肚靠食道的肚头部分,也就一小块,此部分肚子厚实,高温后不绵反脆。旺火热油,下花椒、海椒节炸香但不能糊,然后将切成拇指头大小的丁状肚头下油爆炒,起锅时加点莴笋丁,加盐、味精即可。肚头脆而香,口感非常舒服,是下酒的好菜。
12.卤菜
三
调料类
之所以把古蔺豆豉放在首位,是因为古蔺豆豉的特色在外地很难找到,无论是干豆豉还是水豆豉,都是古蔺特有的做法。黄豆或黑豆煮熟,过生则可,放冷后,包上纱布,外裹豆豉叶(豆豉叶是古蔺特有的称呼,其实就是野生的蒜兰,古蔺的山野中,靠水的地方到处都是,开的花很漂亮)和谷草,冬天放在火边,发醇两周左右,等到起了白丝后取出。加入生姜细粒、海椒面、白酒、花椒面等调料,用力捏成团,放在灶头上慢慢烘干,这是干豆豉的做法。
各家的妈妈都会做干豆豉,孩子们在做好后,都会偷偷地拿出来互相尝谁家的好吃,被评为最好吃的孩子,不管妈妈是做什么的,都会万分自豪。
古蔺人的最爱“豆豉粑”
这是捏散了的,下稀饭的最佳
2.乐鸿豆瓣
乐鸿豆瓣
四
面食糕点类
大巷子的面条是古蔺老街的一条风景线
豆汤面,回古蔺必吃
3.米粑
包谷叶包包谷粑,吃在嘴里香又香
家里最喜欢吃的是包谷汤粑,包谷打浆后用小勺做成汤圆大小,放入清水中煮,煮熟后汤也变得浓稠,包谷的清香四溢,包谷汤粑甜软香糯,浓汤细滑,一入口夏季的清爽就弥漫在口中,那种味道在外真是难找了。
8.三香包子
四川人喜怪味,怪味胡豆,怪味香肠,都出奇制胜,怪味虽怪却离不开糖,咸中带甜,才会称为怪味。吃过众多的包子,上海小笼灌汤包、天津狗不理包子,鲜味倒还不错,但总不会让人留恋。一想起古蔺的三香包子,就是温馨就是怀念。其实三香包子就是咸肉包子里加糖,咸咸甜甜的味道,造就了三香包子特殊的香味。在蔺中读书时,总喜欢到食堂买三香包子吃,出门在外,再也没吃过那样的味道了。
9.眉毛酥
小时古蔺街上有卖眉毛酥的,饺子形状,但比饺子大得多,里面肉馅,油锅里炸,炸得外焦里嫩,酥香十足。在八十年代,妈妈能奖励一个眉毛酥,那是要做出十分的成绩,感受万分的幸福的事。不知现在古蔺还有没有,这几年回去也没看见哪个地方在卖了。有些东西只能在记忆中去回忆,不知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无奈?
五
酒
1.郎酒
老郎酒
“美酒河”郎酒的故乡
青山绿水,宝洞恒温,酝酿出的是天成自然的美酒
这种老瓶装的“古蔺大曲”,不知是多少古蔺人的怀念
记得高中时代,七八个同学一起,每人五块钱,买来卤菜再买两瓶古蔺大曲,一个美好的星期六晚上就过去了。古蔺大曲是曲香型酒的典范,也是无数古蔺人永远的记忆。
六
糖果
糯米麻汤,看来现在很难找到黄麻汤了
七
野果
后记
虽然离开古蔺这么多年,但古蔺总是让人时时怀念,每次做梦,更多的场景不是现在生活的城市,而是古蔺是磺厂。怀念家乡的美食,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乡愁。
这几年古蔺发展好了,交通也方便了,希望大家常回去看看,更希望朋友们到古蔺旅游,欣赏黄荆原始森林、红龙湖、美酒河、大黑洞等美景,品尝古蔺地道的原生态美食。古蔺人是纯朴的好客的,你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