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已递交了上市申报稿,拟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护航”。如今,拥有着392年历史的张小泉,决定拥抱三十而立的A股市场。
2000年,“张小泉”第一次整体转制,从国有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2017年,其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富春控股以1.2亿元价格取得了张小泉集团75.99%的股份,由此取得了对张小泉的控股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富春控股的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张氏家族”三人在本次发行前共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
除了“张氏家族”之外,公司的股东中也不乏一些熟悉的面孔,如杭实集团、均瑶集团等。
此外,公司的股东中,有一名自然人股东则较为显眼,他就是申通快递的董事长陈德军。据悉,陈德军目前持有张小泉1.71%(200万股)的股份,且系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之一,彼时的增资价格为1200万元。可以预见,若未来张小泉成功上市,陈德军也将共同分得一杯羹。
发展至今,公司的主营仍聚焦在刀剪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在聚焦主营业务的情况下,张小泉的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3.41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4.84亿元,净利润也从4884.16万元增加至7230.07万元。
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公司强调非常重视技术、工艺研发,目前掌握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核心技术及工艺,包括剪刀里口缝道技术、刀剪热处理技术、刀剪连续冲压技术、刀剪清洁防锈一体化技术、剪刀多片开刃技术、刀剪注塑机械臂自动生产技术等。
虽声称坚持“良钢精作、创艺生活”,公司如今超六成业务却是通过代工完成的。
2019年,公司剪具的销售量为2706.14万把,刀具销量为509.94万把,套刀剪组合为178.12万套,总计3394万件;而在这其中,公司自制的剪具为803.8万把,刀具为529.23万把,共计1333万件,仅占总销量的不到四成(39.27%)。
换句话说,张小泉目前有60%以上的产品是通过委托代工等方式进行生产的,至于原因,公司则表示系“产能已经饱和,因此将部分产品委托给外协加工厂商进行生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委托代工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冷锻定型,随后进行一些再处理,与传统的热锻工艺存在较大差异,而热锻工艺会使得钢材拥有很高的密度。
如今,这家拥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也正有意识地拥抱新时代。
据悉,公司形成了以经销为主、直销和代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截至目前,张小泉已经建立起了自身的融媒体平台,还与网红直播平台合作;加大了电商平台建设,电商渠道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主流平台。但从现有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公司线上销售占比为39.29%,说明线下销售渠道仍是主要的销售手段。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表示,可以看出,公司现在市场拓展上花了力气,希望通过加大营销力量为财务数据提供支持。
2019年4月,张小泉董事长夏乾良曾公开透露,“希望在明后两年能够登陆资本市场。”话音刚落,张小泉随即开启了上市辅导,向A股市场发起了进军。此次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张小泉拟募集资金4.55亿元,用于“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