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护理用工荒已成常态。据2016年《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上海现有养老护理员近5万人,计划到2020年新增7.8万人,5年里养老护理人员的增量超过存量人员总量。
曾与市民政局联合举办“上海市养老护理培训班”的日本最大的社会福利机构旭川庄,与普陀区上海和孝养老服务公司及旗下专业养老技能培训学校四方智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一线养老护理员到养老院管理骨干、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等,都将分批组织赴旭川庄进行系统培训,两年后可获得日本介护国家资格证。
老人“四高”与养老护理员“四低”
杨一明说,如今护理员面对的老人有“四高”趋势:学历较高、精神和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老人本人和子女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因为失智失能等慢性疾病而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难度较高。
与此同时,护理员队伍却呈现出“四低”现象:学历文化较低、专业水平较低、薪酬福利较低、社会评价较低。
据统计,到2020年,上海护理床位将从现有的2.6万张,增加至8.1万张,养老床位将达3.3万张,优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发展模式迫在眉睫。据悉,这是旭川庄首度与国内养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这次合作为普陀区乃至全市,提供了一个宝贵试点和样本经验。”杨一明说。
日本机构如何护理老人
在日本,一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旭川庄代表小幡笃志介绍,护理员不仅需要专门学习给老人喂饭、做饭这样的生活技能,进行类似“轮椅体验”这样的外出支援学习,还要学习一系列文化技能,比如茶道、书道。在旭川庄,还开设了使用介护机器人的先进课程,以及手语、手部按摩、唱歌等特色课程。
“没有学过专业护理知识的人从事这一工作时,会以完成任务的意识而机械地进行身体护理和照护,忽视老人的情绪。”他特别指出,被护理对象特别是老人往往会有一些小心愿,如果被认为是老人的“任性”,护理人员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往往会忽略。长此以往,会使老人的能力加速衰退,甚至造成丧失“生存的欲望”。
护理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待建立
目前,本市养老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年轻人不愿做养老护理员,不仅因为薪酬低,更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在上海,一些社会养老机构设立之初都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学校。边伟说,“在日本,不少社会福利机构都有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提升旗下养老机构人员的职业能力,更希望能为养老行业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
他说,本次赴日培训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将于明年4月赴日培训。机构也将开设“两个通道”培养年轻护理从业人员,他们可以成为高级护理师,或者成为护理岗位的管理者。
他相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新一代的养老护理员,会逐渐具备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专业服务技能。“社会对于这个职业的成见也会逐渐减少,我们愿意作为先行者,带动更多年轻人理解和加入这个行业。”边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