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礼拜中,轩轩的爸妈没有义愤填膺地去问责学校和社会,没有要求凶手杀人偿命……甚至没有提及‘凶手’二字,他们的回忆甜美而感伤。”一段关于“上海砍人案”遇害者追思礼拜的信息,将已经过去了几天的新闻,再次带回了一些基督徒的视线中。
这个时代的新闻信息,总是走马灯似的飘过,我们刷着屏,看着别人的遭遇,思考着也担忧着。6月28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发生的事,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那些有孩子在上学的家长。
当天上午十一点多,即将放暑假的孩子们走出世外校门,谁知,在浦北路近桂林西街人行道附近,一名男子持菜刀砍伤了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长。随即,徐汇区公安分局接到了110报警,并赶到现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黄某,同时将4名伤者迅速送医救治。结果,2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本以为这事已经告一段落,杀人者自会受到法律公正的审判。出乎意料的是,7月5日,关于遇害者轩轩追思礼拜的消息又再次冲击了人的内心,因为,他成长于基督徒家庭,其父母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状态,他们选择饶恕施暴者。
“我觉得在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上帝的眷顾与属天的平安,从他们的致辞和语言行为中,都是如此”,参加礼拜的一位信徒说。
“家属虽然悲痛难当,但全场没有任何怨怼,姐姐在致辞中也说了不怪任何人,他们一家愿意用善意去面对一切。从头至尾都是对上帝的感恩与赞颂。”
孩子的妈妈在致辞时哽咽着、泣不成声,但仍在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尽管不明白悲剧为何发生在那么好的一家人身上,但这位信徒说,受害者的家属比我们想象的坚强许多,用自己的生命见证着信望爱。“我上去握手时,本想说些什么来安慰家属,但是他们满口都是感谢上帝,反过来安慰我们。”
“这就像我们听过的精彩的故事,描述伟大的事迹,充满了黑暗和危险,有时候你不想知道结局,因为怎么可能有好的结局?发生了这么多可怕的事,这世界怎么可能回到从前?
“但是最后,阴影终究会过去,就连黑暗也会消失,崭新的一天将会来临,太阳也会散发更明亮的光芒,这才是让人永生难忘、有意义的感人故事。
”就算你太年轻不明白为什么,但是我想我明白了,故事的主角有很多机会放弃,但他们并没有,他们决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抱着一种信念:这世上一定存在着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朋友给她的回复是:“上帝不是死后的盼望,而是生时的救赎。虽暂分两地,但各自有平安。”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熟知主耶稣基督如何饶恕了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罪人、拥抱了三次不认他的彼得、赦免了那个行淫时被抓的妇人;
也知道保罗愿意为打骂他们的犹太人与基督分离、请求腓力门饶恕阿尼西母;
还知道被卖的约瑟怎样饶恕了哥哥们;
更知道大卫饶恕了追杀他的扫罗……
言语上的饶恕容易,行为上的饶恕就显得勉强。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正常人的逻辑,不报复但是憎恨杀人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能饶恕杀害自己孩子的事,简直是天方夜谭。
上海的一位教授在谈到这件事情时提到“阿米什的恩典”,他说,宽恕是放弃法律权利,通过宽恕达到受害人与施害人之间的和解,属于真正的和谐;基督徒的宽恕不是否定法律,而是超越法律,因为法律能以处罚的方式维持社会的基本底线,但是不能带来两者之间的和解。
“宽恕是超越法律所要的目标,基督徒的宽恕是放弃处罚,愿意与施害人及其家人和解。阿米什的恩典就是这样的。”
电影《阿米什的恩典》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阿米什人是一群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基督徒,他们是基督新教里的再洗礼派的一支,在历史上被定为异端。
16世纪,新教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给整个基督教界带来了大的震动,其中就有再洗礼派,他们否认婴儿洗、强调圣灵重生的经验、过圣洁的生活,且主张绝对的和平主义。
通过电影可以知道,阿米什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使用现代交通工具,没有固定的教堂建筑。
可他们无辜的孩子,也遭遇了杀害。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阿米什社区的一所偏僻学校,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去上学,但一位失去女儿的卡车司机罗伯特为了报复上帝,持枪向10名女生射击,随后自杀。
同样令人受到冲击的是,阿米什人在面对杀戮时,经过悲伤和艰难的抉择后,他们饶恕了杀人者。“我们可以原谅那个谋杀了我们孩子的凶手。”这是影片中一位母亲的原话。
并且,在教会长者的陪同下,失去孩子的家庭代表们令人意外地出现在了凶手的家门口,安慰失去丈夫的妻子而非谴责。
在《阿米什的恩典》中,一位记者问失去孩子的家长:“只是不明白,你是怎么去原谅一个没有表现出任何忏悔和遗憾的人,我不觉得这是种真正意义上的宽恕。”阿米什长者说,“宽恕来自开放的胸怀,它的产生不需要条件,不然就不是真正的宽恕。”
在2014年3月1日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后,儿童救助基金会在微博上也推荐了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