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峥嵘: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是建(构)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竖向通道,根据疏散楼梯间、疏散楼梯设置形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金属梯和金属竖向梯等类型。本文汇总疏散楼梯及前室近50个常见问题,逐一分解!
参考专题:
疏散楼梯通过一定的围护结构,可形成疏散楼梯间,根据开口一侧的情况,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实际应用中,人们所说的疏散楼梯,包含了疏散楼梯间的概念。
除非另有规定,通常情况下,用于安全疏散的室内疏散楼梯,均是指疏散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形式,是指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主要包括: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金属梯和金属竖向梯等类型。
1、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三面有墙围护,面向走道一侧敞开的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仅适用于防火等级要求不高的建筑。
2、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相对于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安全性能较高。
3、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安全性能高于敞开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
图3-2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4、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外墙上的疏散楼梯,室外楼梯不易受烟火的威胁,可作为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使用。
5、金属梯和金属竖向梯:
在一些风险等级较低、面积较小且人数很少的场所,允许使用金属梯和金属竖向梯,这类楼梯不需要围护结构,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防火保护。
本文所述的疏散楼梯,是设置于相对封闭的楼梯间或设置于建筑外部,属于安全区域,不需要控制安全疏散距离。
住宅建筑的商业服务网点和跃层式住宅等的上下层楼梯、以及某些建筑的夹层楼梯等,虽也作为疏散用,但没有形成围合空间,对室内敞开,属于房间内至疏散门的疏散通道,必须纳入房间内的疏散距离控制,室内楼梯部分的距离计算,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
安全出口,是通向安全区域的出口。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疏散楼梯间(含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等,均属于安全区域,在火灾条件下,人员能安全走到安全区域,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因此,敞开楼梯间的入口、封闭楼梯间的入口、防烟楼梯间的入口及前室入口等,均属于安全出口。
除借用安全出口、以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外,我们常说的安全出口数量,往往就是指疏散楼梯的数量。
1、疏散走道,是指两侧和顶棚的围护结构均满足一定耐火极限的疏散走道,是平面疏散的基本要素!火灾发生时,人员从房间疏散,通过疏散门进入疏散走道,再进入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疏散楼梯间的围护结构要求更高,是竖向疏散的基本要素。
2、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疏散楼梯间(含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属于安全区域,在火灾条件下,人员能安全走到安全区域,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通常不再限制疏散楼梯的竖向疏散长度。但是,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了解决人员竖向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应设置避难层(避难间)。
室内的自动扶梯没有围护结构,容易受烟气侵袭,且梯段坡度和踏步高度与疏散楼梯的要求有较大差异,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不能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1、客货电梯在火灾时应迫降首层,且火灾时可能切断电源,不能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2、消防电梯是供消防救援人员控制使用的专用电梯,一旦进入应急控制程序,电梯的楼层呼唤按钮将不起作用,因此消防电梯也不能计入建筑的安全出口。
3、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部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辅助疏散电梯,这个电梯虽然可用于辅助疏散,但也不能计入安全出口数量。
综上,客货电梯和消防电梯均不可作为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1、对于直接对室内开放,没有形成围合空间的楼梯,称为敞开楼梯,敞开楼梯不能抵御烟火侵袭,室内敞开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使用。
2、敞开楼梯间是具有一定围护结构的敞开楼梯,是指一面敞开,三面为实体围护结构的疏散楼梯间,可以作为疏散楼梯使用。在防火上,敞开楼梯间是不安全的,可能成为烟、火向其它楼层蔓延的通道,仅应用于防火等级要求不高的场所。
对于规范允许采用敞开楼梯间的建筑,在计算防火分区时,敞开楼梯间可以不作为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考虑,虽然有敞开楼梯间连通,不同的楼层仍可以划为独立的防火分区。
疏散楼梯间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考虑前室和楼梯间均为安全区域,因此,前室和楼梯间之间的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不严格限制。
敞开楼梯间和敞开式外廊都会影响疏散走道的安全疏散距离。
火灾烟气可能直接危及敞开楼梯间,影响人员疏散,与敞开楼梯间连通的疏散走道,安全疏散距离应予减少。
敞开式外廊的通风排烟、采光、降温等方面的情况较好,对安全疏散有利,敞开式外廊走道的疏散距离适当从宽。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不要求防火门。
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1、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当开门过程影响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时,可能会影响人员疏散,甚至造成严重堵塞或踩踏事故。因此,这类场所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应尽量保证开门过程不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参见图示10:
图示10
2、对于非人员密集场所,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只需要保证完全开启时,不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即可,参见图示11:
图示11
疏散楼梯间直通屋面的门和直接开向室外的门,当开门位置满足与建筑其他部位及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时,可以采用向外开启的普通门,但需满足其自身功能要求。比如,设置有防烟设施的疏散楼梯间,疏散门的设置必须考虑满足其功能要求。疏散楼梯间直通屋面或室外的门,必须向外开启,不能采用双向门。
可以不设前室直接对外,但不得影响疏散楼梯间的防烟功能。
除规范许可采用金属梯的情况外,疏散楼梯必须满足对应耐火极限的要求,如采用金属梯,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确保满足对应耐火等级建筑的耐火极限要求,即使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内的楼梯,也不应例外。
这些规范许可采用金属梯情况,可直接采用金属梯,不必另外考虑耐火极限要求,也不必设置在楼梯间内。
不可以。防火涂料的粘结性能有限,不宜应用在有振动,尤其不能应用在经常有摩擦的场所,容易导致损坏和脱落。
为满足钢质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要求,楼梯的人行接触面可采用外包混凝土及面砖等保护措施,无接触面可以采用包覆防火板等措施。
二十四、疏散楼梯间、前室等部位的隔墙,可否采用防火玻璃?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疏散楼梯间(含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等,均属于安全区域,在火灾条件下,人员能安全走到安全区域,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
防火卷帘受制因素较多,如联动设施、固定槽或卷轴电机等部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均将影响疏散楼梯间、前室等部位的安全性能,不应采用。
二十五、疏散楼梯间、前室等部位的隔墙,可否采用防火卷帘?
防火玻璃受制于框架及密封件等固定设施的防火安全性能,现场施工时往往难以保证,不应采用。
1、对于住宅建筑户门直接开向三合一前室(含单一安全出口的合用前室)的情况,可以设置管井(电井)检查门,其他情况的前室不得开设管井(电井)检查门。
2、住宅建筑的客货电梯,允许设置在消防电梯前室,但不应设置在独立的防烟楼梯间前室。
3、扩大前室(扩大封闭楼梯间)可以设置检查门及客货梯层门,但须遵行一定规则。
4、公共建筑前室不应设置管井(电井)检查门,也不应设置客货电梯。
5、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均不得开设管井(电井)检查门,也不得开设电梯层门。
6、规范对于敞开楼梯间能否设置管井(电井)检查门,没有明确规定,实际应用中,也不应设置。特殊情况下,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管井(电井)检查门时,应采取加强性保护措施,比如检查门应采用乙级或甲级防火门等。
二十七、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可否设置配电箱、电表箱等设施?
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均不得设置配电箱、电表箱等设施,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时,应采取加强性保护措施,比如设置专用竖井,或采用满足防火要求的箱体、加设防火盖板等。不能突出形成障碍物。
二十八、疏散楼梯间及前室,能否穿越管道、电缆桥架等设施?
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禁止穿过楼梯间及前室;其他类型管道及电缆、桥架等,不应穿过楼梯间及前室,确有需要时,应采取可靠措施。
火灾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可有效防止火灾烟气进入。
室内消火栓设置在封闭楼梯、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时,应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
外挂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等,应纳入防火间距计算,参专题:
疏散楼梯间共用,基本可以分为水平共用和竖向共用两种情形,水平共用是指同一楼层中的业态共用同一个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竖向共用是指不同楼层的业态共用疏散楼梯。具体要求,参专题讲解:
汽车库可以和不同楼层的其他功能部分共用疏散楼梯(不同层共用)。
特殊情况下,当汽车库确需和同层的其他功能部分共用疏散楼梯时,需遵行一定规则,参专题: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将建筑的疏散楼梯通至屋顶,可使人员多一条疏散路径,有利于人员及时避难和逃生。有困难的情况下,宜保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一个疏散楼梯通至屋顶,每栋建筑至少两个疏散楼梯间通至屋顶。可通屋顶的楼梯间,每层楼梯间入口应做好“可通屋顶平面”的明显标识。
对于必须在某层平面改变竖向位置的特殊情况,应仅适应于多层建筑,连通通道的建筑防火要求(耐火极限、装饰装修、建筑材料等)以及消防设施等,应保证不低于疏散楼梯间要求,对于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连通通道也应同步设置。(仅供参考)
四十四、与敞开式外廊相连的敞开楼梯间,可否利用外廊作为敞开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敞开楼梯间的外窗应开设在外墙上。特殊情况下,敞开楼梯间可利用外廊作为敞开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图示12)
图示12
四十五、与封闭式外廊相连的敞开楼梯间,可否在外廊对应楼梯间位置开窗(具体做法参图示13),作为敞开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
1、允许敞开式外廊作为敞开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是因为敞开外廊可以有效排除楼梯间烟气,更重要的是,敞开外廊具备更好的排烟条件,能减少外廊房间火灾对楼梯间的危害。
2、封闭式外廊类似于室内走道空间,改变了基本的烟热流通条件,对楼梯间的危害增加,即使在对应楼梯间的位置开窗,也不能满足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3、敞开楼梯间具备较明显的竖向烟仓效应,即使封闭式外廊开设窗户,外廊烟气也会更多的往敞开楼梯间扩散,直接危害疏散楼梯间安全。
4、依此,封闭式外廊开窗的方式,不能作为敞开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
图示13
考虑到建筑层数不大于4层的多层建筑内部垂直疏散距离相对较短,当层数不大于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原则上,可不限楼梯间形式,同样适应于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四十七、第四十六问中,楼梯间到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采用疏散走道还是门厅?疏散走道和门厅有什么要求?
1、楼梯间到达首层后,可通过不大于15m的疏散走道到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图示14),也可以通过不大于15m的门厅到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图示15)。
注:关于门厅的装修材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施指南要求“门厅的墙面和地面室内装修材料以及吊顶材料均应为A级材料”。
四十八、第四十六问中,当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直通室外的距离(15m)可否增加25%?
因此,即使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本文所述的直通室外的距离(15m),即仍应按不大于15m确定。
四十九、第四十六问中,本款条文是否适应于汽车库楼梯向室外疏散的情形?
2、图示16中,汽车库疏散楼梯间,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不应许可,确有需要,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图示17),也可以通过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直通室外(图示18)
申明:建筑千差万别,规范不可能详尽所有可能,本人已发近千专题和视频,期待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思路来解决普遍性问题,欢迎留言!
注2:突出颜色带下划线内容,可点击查看!
《消防资源网》
消防审查验收
消防施工检测
建筑防火设计
给排水消防设计
电气消防设计
暖通消防设计
下载PDF讲义.高清视频.PPT.专题
(注:长按二维码后,点击“前往图中包含的公众号”选项,即可收到下载地址)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公众号阅读:
↓↓↓
提交
老师好,扩大前室或者门厅的房间门都得是乙级防火门么,能放A级不燃的前台么?大部分好像都有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