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scrtvu.net/FES3四川开放大学-省开平台
1.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
3.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分为、、自行协商程序。
2.交通违法的“三超一疲劳”指超员、超载、、。
4.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有、、车辆条件、损害后果条件。
5.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刑事责任。
3.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可以是由于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意外造成的,如由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
A.错误
B.正确
4.发现车辆破损,声音异常时,驾驶员精神状态不佳、酒后驾车时不得乘坐该车辆。
2.2011年5月1日始,醉酒驾车作为刑事案件处理。
1.必须是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意外才能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
6.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不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5.驾车时正确系安全带是发生翻车事故安全逃生的基础。
7.
交通事故的各方,至少有一方含有车辆,这里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8.交通事故的各方,至少有一方含有车辆,这里的车辆指机动车。
9.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10.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立即倒向旁边的乘客座位,将两脚抬起,同时以双手抱头,以免方向盘挤压胸部受伤。
1.根据交通事故的责任分类,交通事故可分为()
A.机动车事故
B.非机动车事故
C.行人事故
D.伤人事故
4.交通事故抢救顺序()
A.
先呼救、报警,再抢救
B.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物
C.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
D.先排除车辆故障,再施救
A.110
B.122
C.120
D.119
5.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必须做到的预防措施有()
A.行车前做好安全检查
B.系好安全带保安全
C.正确操控处理突发爆胎
D.严禁超速行驶,保持车距
E.注意高速公路的标线、标牌和警告
F.尽量避免夜间行车
G.超车多用闪灯提醒
H.不得占用紧急停车道
I.轻微事故撤离现场确保安全
J.重大事故保护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和报警
K.确保安全停车
3.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有()
A.人的条件:人员是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体,包括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
B.道路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发生在法定道路范围内的损害事件,才属于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的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C.车辆条件:交通事故的各方,至少有一方含有车辆,这里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D.损害后果条件:必须是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才能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
7.交通事故中,最危险的座位是()
A.驾驶员座位
B.副驾驶员座位
C.后排左侧
D.后排右侧
8.交通事故自救要点有()
A.加强自我保护
B.止血
C.保持呼吸道畅通
D.移开卡压物
E.避免二次损伤
F.防止复合伤
G.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6.交通事故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有()
A.控制事故现场
B.清除连锁隐患
C.救护受伤人员
D.救助破拆的方法
E.清理事故现场
10.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四E”方法有()
A.教育
B.工程
C.执法
D.急救
E.预防
9.行人要注意交通安全的“五不要”有()
A.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B.行人要注意交通安全的“五不要”有()
C.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D.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E.不要进入内环路、外环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及行车隧道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F.不要违规进入机动车道
2.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设备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1.按灭火剂的类型分灭火器有、、干粉(碳酸氢钠、磷酸铵盐)、卤代烷、二氧化碳。
4.火灾致人伤亡的主要原因有烟雾中毒窒息死亡、、。
3.公安部对火灾等级标准调整为如下四类火灾: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5.灭火方法有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
1.不是所有的液体都能拿来灭火的。
5.火灾中防烟的主要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贴近地面进行呼吸。
4.火灾中待救的方法是应努力滚到墙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同时,滚到墙边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2.火场逃生的原则是:安全撤离,救助结合。
6.发生火灾时打开窗户不能透气,反助火势。
7.泡沫灭火器用于扑救A、B类火灾。
8.水型灭火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防设备,用于扑救F类火灾。
10.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9.碳酸氢钠灭火剂的干粉灭火器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
1.厨房火灾最好使用()灭火
A.清水
B.沙土
C.干粉
D.锅盖或湿棉被
2.高温金属火灾最好使用()灭火
A.沙土
B.清水
D.湿棉被
5.火灾报警应说明的情况()
B.火场地址,包括所在区县、街道、楼栋号、房间号等
C.场处于平房、楼房,还是其他建筑物,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D.如果火场内有被困人员,要尽可能清点、统计出具体人数,为消防人员抢救提供可靠数据
E.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为消防车指引到火场的道路。这样,消防车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起火地点。另外,不要在火场旁边观望,在街道上观火的人群会造成交通不畅,导致消防车辆不能迅速到达火灾现场
3.火场烧烫伤的处理方法有()
A.冲:迅速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注意严重烧伤导致皮肤破损者禁止水冲以防感染
B.脱:冲洗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C.盖:用清洁纱布覆盖。勿任意涂抹外用药或民间药方
D.送:除小烫伤自己处理外,最好送医院做进一步的处理
A.119
B.120
C.122
D.110
6.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A.准确判断,扑灭小火
B.关闭天然气和电源,迅速报警
C.冷静观察,顺利逃生
D.善于观察,合理逃生
E.寻找掩体,科学自救
9.三酸(硫酸、硝酸、盐酸)火灾用()扑救
A.强大水流
B.喷雾水流
C.沙土
D.干粉灭火器
7.起火后的基本扑救方法如下()
A.家用电器着火后应先断电后灭火,切忌不断电即用水泼。电视机、电脑等家用电器意外起火后要马上拔掉插头或关掉电源总开关,用湿地毯或棉被等盖住电器,达到灭火和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的双重目的。切勿用水泼,以防显像管爆裂或引起触电,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显像管爆炸伤人,要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或电视机
B.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C.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D.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E.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F.配备有简易灭火器的,平时应学会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根据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
G.厨房发生的F类火灾,如在锅等常压烹饪器具内发生,立即用锅盖盖住扑灭。如引起大面积火灾,则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8.燃烧具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放热
C.发光现象
D.高温
10.逃生要避免的错误方法()
A.惊慌失措
B.向光朝亮
C.盲目追随
D.自高向下
E.冒险跳楼
2.地震的宏观异常有、、气象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地鼓异常、电磁异常。
1.冰雹预兆判断的方法有感冷热、看云色、、。
3.地震后营救应遵循的十六字原则为、、先易后难、先轻后重。
4.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有、、上漆法、贴片法。
5.
洪涝期间分散式应用水消毒的方法有井水消毒、、。
2.暴雨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3.发生雷电时若在野外,注意避开独立高大和金属物体。
1.按照灾害损失情境,民政部将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设定为五个响应等级。
4.地震时应立即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内墙墙根、墙角躲避。
6.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5.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7.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涝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洪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
9.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8.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0.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大小地震带上。
1.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A.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就近避震
B.远离危险区
C.人多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D.被埋时要保存体力
E.充分利用通信工具
7.遇到泥石流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A.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
B.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能躲在沟谷中的滚石和土包后
C.不能停留在陡坡土层后的低洼处
D.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
3.地震后的自救措施有()
A.应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衣袖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被灰尘呛闷或呼入毒气发生窒息,也可预防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想方设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尽量扩大“安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C.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寻找和开辟通道,想方设法逃离险境。如发觉被埋周围有较大空间通道,可以试着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切要记住,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朝着有光亮和宽敞的地方移动
D.当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她)迅速脱险
2.地震后的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A.先多后少。先救有被压埋人员的地方,如学校、工厂、医院、宾馆等,再救分布较为零散的人员
D.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
4.地震时在家应立即()
A.选择牢固的地方躲避
B.立即往外跑
C.扶东西站稳
D.为便于闪躲应在较大开间的房屋
10.在下列暴雨预警信号中相对危害最严重的的是()
A.蓝色预警信号
B.黄色预警信号
C.橙色预警信号
D.红色预警信号
6.预防雷击措施()
A.人要尽量留在室内,迅速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门窗入室
B.最好把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不要靠近门窗、炉子及物体的金属部位
D.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
E.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
5.躲避泥石流的正确方向为()
A.顺着泥石流方向
B.逆着泥石流方向
C.原地不动
D.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
9.遭遇雪崩的急救措施有()。
A.不论发生哪一种情况,必须马上撤离有雪崩的路线
B.准确判断合理撤离。遭遇雪崩,出于本能,会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时速达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更危险,可能被冰雪埋住。向旁边跑较为安全,这样,可以避开雪崩,或者跑到较高的地方
C.抛弃身上所有笨重物,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带着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动起来会更加困难
D.切勿用滑雪的办法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疾驶逃出险境
E.如果被雪崩赶上,无法摆脱,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抓住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之类。即使有一阵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终究会泻完,那时便可脱险了
F.如果被雪崩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
G.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根据口水流出方向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逆流而上时,要用双手挡住石头和冰块,但一定要设法爬上雪堆表面
8.遇到山洪时迅速脱险的方法为()
A.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B.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C.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D.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3.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几方面。
1.按出血性质分出血有动脉出血、静脉出血、、。
2.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4.野外可以利用以下自然特征判定方向:利用定向、利用定向、利用手表指针定向、利用北极星、利用地物特征定向。
5.野外选择营地应考虑的安全因素有、、背风、日照、防兽、平整、近水、环保。
1.β射线防护方法: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防止伤口被污染;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2.被蛇咬后应立即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
5.发生骨折时应不做处理立即送医院医治。
4.电线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时要注意可能引发电气火灾。
6.发生食物中毒时可以饮用大量的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3.除药物催吐外,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7.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1%~2%硼酸或1%~2%醋酸洗,最后涂上油膏包扎好。
8.煤气中毒常分以下三种类型:一级、二级、三级。
9.若溪水突然混浊并有大量枯叶及小枯枝顺流而下时,应立即远离河域以保证安全。
10.酸灼伤,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涂上油膏,并包扎好。
2.不会游泳者落水后的自救()
A.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B.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C.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D.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3.踩踏事故自救互救措施有()
A.避免进入拥挤人群
B.进入拥挤人群的处置措施
C.跌倒后的自我保护
D.应急救护
1.被蛇咬伤时的现场自救措施()
A.绑扎
B.伤肢制动
C.排毒
D.注射解蛇毒血清
6.控制核辐射内照射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采用屏蔽物屏蔽
C.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D.对于放射性核元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E.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