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答题卷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3)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1)除铁锈时,气泡是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2)试管中放铁后加水(3)没有必要
【解析】
试题分析:(1)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气体,由于该同学在铁中加入了稀盐酸,即做了对照实验,那么他的假设是除铁锈时,气泡是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
(2)由于认为水会对实验造成影响,那么就要排除水的干扰,把铁放入水中做对比实验;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与水反应,故没有必要补充实验。
【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除了二氧化锰,是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
【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将固体加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2)步骤①的目的是。
(3)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主要有。
(4)步骤⑦证明。
【拓展探究】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观察效果最差的是(选填序号)。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
B.药品的使用必须遵守节约原则,用剩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得接触试管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要正对着自己,这样可以便于观察现象
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同学们对实验“煅烧石灰石”展开深入探究。
资料: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分解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II.乙同学按图二所示进行试验,观察到B中液体变色,A实验的作用。
IV.大家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请分析原因。
(2)为测定石灰石的纯度,丙同学将他刚才煅烧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又产生2.2g气体,结合上述数据计算:丙所取的这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