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上海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呈现一幅气象蓬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嘉定区徐行镇
嘉定区徐行镇党委立足产业基础、人文特点和自然资源禀赋,以伏虎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下好党建引领“三步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徐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夯实基础。
下好产业发展“核心棋”,赋能乡村振兴硬实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徐行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把提升村域发展硬实力作为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强载体、聚要素,推动实现“产业兴”。发挥党员致富能手引领示范作用,全域推行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成功探索水稻种植与青菜制种轮作的创新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伏虎村党总支引进“红美人”特色种植,打造万紫千红生态园,利用水乡农宅开辟星空屋、紫藤苑、顶端艺术等乡创项目。
惠民生、办实事,推动实现“百姓富”。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农业园经营新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壮大机制,通过对农业园腾笼换鸟,助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注册“徐行·紫藤村”,建设农业园区和农家庭院相结合的紫藤孵化基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和乡村工匠等资源进村入组,引导工作室挂牌、事务所落户,打造乡创试点村组,让闲置农宅实现租金收益。
补短板、促提升,推动实现“乡村美”。着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努力当好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根基,建立“一品、两网、五队”长效管理机制,消除环境、卫生、安全、治理、建房等方面顽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推进水环境治理、公益林建设和道路系统优化等实事工程,让村民有获得感和感受度。
下好基层治理“关键棋”,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党建引领有力度,基层治理有温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凝聚乡情乡愁,回答好“历史之问”。以“党建+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精心打造全镇首个村史馆,通过展示反映农耕文明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记录发展变迁,涵育乡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围绕国家级非遗黄草编织文化产业,发挥镇属草编公司资源整合的优势,引入微笑草帽等市场主体,力求在文化韵味、品牌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推行共享共治,回答好“时代之问”。依托党群服务阵地,设立“党群议事堂”,通过“早议事、早知道、早解决”的三早方式,每月召开议事会议,明确村干部负责商议研究具体操作,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参加,加强与村民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村民从“要我美”到“我要美”的转变,引领群众自主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奏好乡村建设人人参加、环境提升人人参与、乡村治理人人有责的“自治、德治、共治”三部曲。
下好联动发展“融合棋”,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以党建为纽带将村与村党组织串联在一起,联合建立“田园党建联合体”,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引领乡村蝶变多点开花,以点带面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整体打造西部田园,引领联动振兴。以“党建+”为抓手,深化探索村村联建模式,结合镇域西片现代农业基础优势和较好的乡村机理,对伏虎、大石皮、钱桥、徐行四个村实施连片打造,重点推进“西部田园”专项建设,从道路、水系、村落、文化、农业、绿化等17个重点项目和9个重点村民组进行整体提升,形成片区布局合理、乡村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健全的基本格局。
全面创建美丽乡村,夯实示范基底。镇党委研究制定《全覆盖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方案》,以伏虎村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明确到2025年底10个村全覆盖完成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目标,按照“整体储备、批次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优化提升村容村貌、重点线路,整体实现“连片成景”和全覆盖创建。
积极探索农民建房,建设美丽家园。嘉定区徐行镇党委立足农民建房大计,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根本性改善措施,研究出台《徐行镇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围绕“听民意、定风貌、配设施、节资源、推自治、予奖补”等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形成“顾百姓需求、顾风貌设计、顾资源整合”“房屋自建、资金自筹、村宅自治”的农民建房“三顾三自”机制。
青浦区华新镇
近年来,青浦区华新镇党委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围绕党建“点线面”立体机制,积极探索“红色底蕴+蓝色引擎+橙色样板”发展模式,力促“红蓝橙”三色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绘就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党建引领,多“点”发力厚植“红”底蕴
围绕核心点。通过抓典型、推模式、创品牌,探索实施“一村一品”党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村级特色党建品牌,有力提升基层组织力。基于此,淮海村党总支结合幸福社区建设,以“淮海1950”为本土品牌,二次改造党群服务站,总改造面积达2702平方米,为村民以及企业员工、物流卡车驾驶员提供触手可及的一体式服务。
筑牢支撑点。铭记青东地区革命传统,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多方位、多渠道探索党性教育的新途径,将红色印记印染村域内每个村落,打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氛围。北新村党群服务站利用党史“活教材”,在荣誉墙上陈列本村八位烈士的革命英雄楷模事迹,以“榜样在身边”为出发点,搭建互动式党员教育“实地课堂”。
把握关键点。着力抓好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重点挑选一批优秀青年干部,由一批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老同志进行“传帮带”。连续多年举办“开启‘向未来’新篇章,争当‘三实型’好干部”培训班,开展党性教育、理论提升、实践操作和参观学习等15门专项课程,建设一支敢于担当讲实话、敢于创新出实招、敢于碰硬干实事的农村干部队伍。
智慧加持,多“线”并进激活“蓝”引擎
守住人才线。以数字化为手段,以美观舒适为内核,为来华新发展的青年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让更多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叙中村党总支将程家桥、钱家木桥、朱家宅基三个村民小组作为先行先试点,将一栋栋简易的农民住宅,打造成美观舒适的新型人才公寓,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同时,为企业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难题。
压实治理线。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围绕安全检查、巡河、邻里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最美庭院评选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区治理全民风尚。
坚持产业线。坚持把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当好企业“店小二”。如,凌家村两委班子成员包帮,服务企业专员主动对接,建立“一企一档”,持续跟踪服务,2022年,带动村域内45家企业首次突破税收亿元大关,涨幅153%。
特色发展,多“面”开花打造“橙”样板
扩大覆盖面。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以建设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吸附超过300家快递物流和供应链企业落户,中通、圆通、极兔、顺丰、韵达等“快递巨头”的全国总部或地区总部均设在华新。
打造示范面。规划先行,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方向,用好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杨家庄村党总支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郊野花卉产业,打造集花卉展示销售、产业研发科普、花卉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虹桥花谷”,让缤纷鲜花铺就致富路,让美丽经济绽放长三角。
开辟新局面。主动承接进博会“6+365”辐射、溢出和带动效应,建立华新企业参展“进博会”的长效机制,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来华聚集,努力做大“合作圈”。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华新企业鲜丰水果分别与Dole(都乐)、Zespri(佳沛)两家参展企业达成采购协议,完成意向采购金额达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255亿元。
崇明区中兴镇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号角,崇明区中兴镇党委紧紧围绕镇“十四五”规划的定位和发展任务,坚持党委牵头、党组织发力、党员带头,构建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委把关定向,布局全镇发展“一盘棋”
中兴镇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密对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规划,立足区位、生态和资源三大优势,明晰今后发展路径。
坚持一条主线。立足镇情村情,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以产业为导向,全域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相依相融。目前全镇11个村完成了美丽乡村改造,3个村成功创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北兴村正在创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爱国村正在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构建“示范引领、集群发展、多点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做强两大支撑。将樱花作为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规格提升、土壤改良、标志凸显等,打造樱花主题公园、樱花路口等景观节点和樱花水岸、樱花马道等网红打卡点。推动樱花与民宿、马术、崇明米酒相融合,推出樱花小镇主题文创产品,打造“樱花小镇、漫居中兴”品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施中能建渔光互补项目,推进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壮大三大产业。坚持现代农业、多旅融合、文创新镇齐头并进,积极应用羊脸识别、智能温室栽培、智慧无人农机等新技术,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无人羊场、万禾国家级生态农场、上海市首个零碳认证农场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实施绿岛田园高标准设施菜田及优农三兄弟蔬菜集群等标杆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零售模式。依托久居、崇明壹号、海岛人家三大五星级民宿集群,通过“民宿+体育”“民宿+文创”“民宿+农耕”,探索走出一条多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围绕电商行业孵化生态圈、文创人才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售卖基地四个定位,积极创建区级文创园。
党组织全面发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筑基石”
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基层党建“火炬行动”,推进“3W”全领域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以党组织战斗堡垒构筑支撑发展的“红色联盟”。
立足岗位建新功。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以“五微服务”为抓手,着眼于服务、业务双提升,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以“作风建设月月查”为契机,坚持刀刃向内,开展工作纪律、精神状态、规范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自查自纠。结合自身主责主业,水务所党支部开展河长巡查反馈问题整改提升行动,城运中心联合党支部开展网格巡查联动联勤行动,着力提升责任领域的工作质效。
立足农村促振兴。村居党组织不断探索“五维共治”新载体新举措,以“一支部一特色”党建特色项目为着力点,促进党建成效由“隐性”向“显性”转变。比如,爱国村党总支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双色产业汇”项目,其中“一顶帐篷”的候鸟营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周边新秀打卡点。北兴村党总支不断深化“美丽先锋队”服务项目,通过收集民意、扶贫帮困、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工作,助力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立足企业抓发展。“两新”组织党组织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促进“五味学堂”由学向做的转变。比如,万禾农业党支部以书记带头干、党员带动干、职工跟着干,不断拓展“基地+城市社区+宅配+新零售”模式,年销售额近1.2亿元;冠甲电子联合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和职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拓展再制造墨盒业务,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仅0.002吨标准煤,年减少碳排放量1500吨。
党员先锋引领,锻造推动发展“生力军”
注重激发广大党员创新创业创实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上做深,在行上做实,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大合力。
在服务中践行初心。积极开展“先锋上海·四季行动”(春风篇)——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主题活动中,镇机关、事业单位及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汲浜派出所等区域化党建单位的党员群众志愿者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开展健康义诊、政策宣传、科普宣传、普法教育、环保宣传、防灾减灾宣传、防电信金融诈骗、防非法集资宣传、扫黄打非等集中服务。各村居党员志愿者在微网格内开展上门理发、测血压,入户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等服务。
在攻坚中彰显担当。着眼于崇明区中兴镇“水乡人家”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河道治理中的带头作用,开展鱼苗放流暨村民河道自治活动,镇水务所党支部和农技中心党支部党员业务骨干加强对村居的工作指导监督,各村与村民小组签订《村民河道自治协议书》,引导村民共同构建自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河道治理体系,形成以“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的生态养水模式,共同营造“水清、岸洁、河畅、景美”的良好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