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
温针疗法对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都有它的适应症。特别是对于风寒湿痹、虚寒性的腹痛、胃痛、面瘫、脱肛、痛经等疗效显著。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疼痛的耐受程度。
5.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术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术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3.患者施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正常情况,无需处理。
4.治疗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针灸针、艾炷、治疗盘、间隔物、调温板、温针叉、打火机、镊子、消毒用物、弯盘、纱布、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4.常用施灸方法:
(一)直接温针法
将艾段选好以后,直接套在针柄上,从艾段的下端点燃即可,或者把调温板先套进针身紧靠皮肤,然后再把艾段套在针柄上,从艾段的下端点燃也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
(二)间接温针法
(1).隔姜温针法
取大块鲜姜洗净,切成约2~3厘米厚的姜片。用针刺数孔,预先套于针体而覆盖于皮肤之上,然后再点燃艾段即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
(2).隔蒜温针法
用独头蒜切成约2~3厘米厚度的蒜片,用针刺数孔。预先套于针体而覆盖子皮肤之上,然后再点燃艾段即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
5.施术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6.观察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
7.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六、禁忌症
1、热性病,如果患者存在发热或急性感染情况,不建议进行温针治疗;
2、皮肤病,如果在温针操作皮肤表面患有皮肤病或局部皮肤溃疡,不建议进行温针治疗;
3、如果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亦是不适合进行温针疗法,以免诱发患者心脏方面或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良反应;
4、不能配合留针情况,患者存在抽搐或震颤表现,此时行温针疗法存在一定风险。
七、注意事项
1.一定要选择好体位,防止患者移动体位,造成弯针、折针等,或艾段脱落,造成烧伤皮肤或衣物。
2.温针之前,首先应与患者讲清本疗法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防晕针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施治期间,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是防止晕针的有效方法。
3.临床发现个别患者在温针壮数稍多时,则出现全身发冷,四肢抽搐现象。若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检查室内温度是否过低,并尽快纠正室内温度,使之升高。同时要与患者讲清楚发冷、抽搐的原因,稳定患者情绪,随即起针,让患者多饮热开水及用热毛巾敷在抽搐肢体,一般很快就能恢复。若遇抽搐比较严重,应首先抢救病人为主,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中,静脉缓缓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