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精康服务中,精康人员的社交技能训练常常成为精康社工面临的难题。传统的社交技能训练方法在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和过于游戏化之间,往往难以平衡,这使得本就容易与现实脱节的精康人员更加难以投入其中,进而影响到社交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昆山高新区精康社工引入“宠物疗法”,以宠物鱼作为媒介,导入生活化场景,帮助精康人员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社交技能训练,逐步重拾社交技能的基本能力。
搭建互动契机:以“鱼”为媒引入社交规则
在“宠物疗法”前期准备阶段中,精康社工与康复驿站内的精康人员就宠物的选择及饲养注意事项达成了共识。在讨论如何开展饲养鱼的过程中,社工适时地引入社交规则,不仅注重引导精康人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强调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最终,社工与精康人员共同制定了饲养过程中的沟通规则,确保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能够尊重和理解其他人。
“宠物疗法”巧妙地以“鱼”为媒介,为精康人员搭建了互动的契机。通过围绕饲养鱼的过程讨论,精康人员能够更自然地进入生活化的场景,从而顺利完成对于社交规则的学习、讨论与应用。
重塑社交能力:“鱼”你聊聊锻炼沟通技巧
在“鱼”你聊聊的互动环节中,精康社工运用“养鱼”这一生活小事,作为启动精康人员交流话题的契机,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并借此机会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沟通技能,使社交互动过程既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重塑了精康人员的社交能力。
实现角色转变:“养宠小队”带动关系维护
在“养宠小队”中,精康人员积极参与宠物养育和照顾的过程,以生命影响生命。他们在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者的过程中,实现了角色转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社交关系。
昆山高新区精康社工在社区精康服务过程中运用“宠物疗法”进行精康人员社交技能训练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在高新区“会所模式”理念指导下,继续深化梳理“宠物疗法”在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帮助精康人员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