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
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闷”住病毒,战胜疫情。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在不同战场上的士兵。
在家的“宅战斗”,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在家中办公的贾怡(受访者供图)
对于25岁的贾怡来说,“宅”在家里的战“疫”,是一段自我充电的特殊经历。
“疫情虽然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但目前并没有对我的工作带来太大影响。”远程上班期间,作为APP运营的贾怡已经完成了6场活动的正常上线,“一边防疫,一边复工,我认为我做的还是挺优秀的。”
贾怡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老家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因为疫情,回到家里的她取消了串门走亲戚和外出聚会,之前跟爸爸妈妈定好的游玩计划也暂时搁浅。
在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贾怡给自己制定了一段有质量的“宅生活”计划。
“宅在家中不能虚度光阴,给灵魂充充电挺好的。”在家办公的同时,贾怡读完了4本小说。她笑言:“在家‘宅’战斗,就是要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每天饭后她都会花半小时跟着健身教学视频做拉伸练习,还自创了一个有趣的运动方法——抱着体重近30斤的宠物犬深蹲。“每次做4-5组,一组做5次,真的挺累的,不过最难的是安抚它,不让它烦躁。”贾怡笑着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运动才能增强免疫力,也能保持好心情。”
贾怡还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学习PS和视频剪辑,“每天下午都会看视频教程,然后动手实操,这在以后工作中有可能会用的上。”
一江之隔“宅两地”,分开是为了更好的团圆
宅在家里,王女士经常陪女儿一起做各种游戏。(受访者供图)
“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战胜这次疫情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四位老人,得美美地补上一顿团圆饭,年夜饭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一齐补上!”王女士坚定地说。
王女士是一家武汉国企的普通员工,因为疫情,全家人春节没有在一起团聚。武汉采取管制措施之前,她就果断取消了全家人到广州游玩的车票。
为了照顾两边的老人,她和老公暂时分开。她带着上一年级的女儿在武昌的姥姥姥爷家,老公则陪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一江之隔的汉口。
“我们从大年二十八到现在都没见面呢,响应号召尽量不出门嘛。毕竟我们都要照顾老人,再说现在视频都很方便的,一天聊天好几次。”王女士并不担心短暂的分别会影响感情,笑着说:“长江都没把我们分开,病毒更不可能!”
王女士所在的小区,确诊和疑似病例分别接近60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每一次下楼取货,对她来说都像是一次“穿越火线”。
穿上出门“专用外套”、“专用鞋”,戴上两层口罩、护目镜,再戴上浴帽充当一下医用防护帽,然后一次最少买20斤的果蔬蛋奶,两手拎着,爬楼梯回到8楼的家。
王女士说,“看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么快就建好,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很振奋。我们一定会继续做好防护,守在家里等待疫情结束、全家团圆!”
6点开启“宅学习”,高三学子“停学不停课”
在家学习,郝佳依然十分用功。(受访者供图)
“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6点早读,晚上10点半下课。”
郝佳有了更多的思考,期待将来自己能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去贡献社会。
王亮亮老师在由书房改为的工作间里授课。(受访者供图)
晚上8点多钟,面对着摄像头做出一个“敬礼”的动作后,结束了一天在线教课的王亮亮才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饭桌前,陪大儿子说上几句话,逗逗4个月大的二女儿。吃完晚饭,他还要再备两三个小时的课,为第二天的授课做准备。
2015年就加入国内一家在线教育机构的王亮亮在学生群体中颇有名气。今年寒假,因为疫情严重导致学校推迟开学。家住湖北黄冈的王亮亮,从2月3日到10日,在线教授了整整一周的初三数学。
“疫情期间,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才能让更多不得不在家学习的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王亮亮说:“跟往年相比,今年在家看直播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不少,到课率很高,看回放的同学少了。”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前我觉得老师和医生的职业都自带光环,但这次发生的疫情,让我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由衷地钦佩。我就有一名医生朋友,看到他就算被家人抱怨还是义无反顾地冒着危险赶往一线救治病人,这能不让人感动吗?等疫情结束了,我一定要好好请他吃一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千千万万普通人,正自觉“宅”在家里坚守战斗。与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他们心中“武汉必胜!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