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重磅!用两个“办法”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教育培训,对于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促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公益性属性和补充性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双减”决策部署,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推进、分类管理,坚持严格准入、规范审批,坚持联合监管、协同治理,促进全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校内校外协同减负、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市州指导,落实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体育、文化、科技等部门,依法对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及其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核,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学许可证。县级市场监管、民政部门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进行登记,发放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训事务的法定职责,民政、市场监管、体育、文化、科技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内,对涉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问题进行单独或联合监管。各地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健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

三、严格准入条件。设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二)具有符合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场地、设施、器材,且符合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

(四)具有与培训机构类型、层次、规模相适应的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

(五)具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健全办学章程、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健全党组织设置,保障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六)具有与培训项目相适应的培训目标、计划、课程内容以及保障培训质量的相应措施。

设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具体标准见《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四、依法审批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和“先证后照”原则,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审批登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只有同时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在许可范围内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活动。国家和省对培训项目有特殊规定的,还应同时取得相应许可后才能开展培训。

设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流程见《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

五、抓好政策衔接。自2022年7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可以审批新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本文件印发之前已审批设立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各地可设置一年左右的过渡期,进行重新审核登记,达到准入标准的换发或颁发办学许可证,并依法办理或变更注册登记;如已有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场地租赁合同剩余期限超过一年的,可适当延长过渡期,但最长不超过2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对于仍未达到准入标准的已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撤销办学许可证,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并终止培训活动。在本文件出台之前已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的其他机构,须对照准入标准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登记手续;未经审批登记之前,应停止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

附件:1.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2.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科技厅

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体育局

2022年6月20日

附件1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和我省实施方案的精神,促进全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所称中小学生包括3-6岁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是指利用国家非财政性经费举办,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市场监管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线下非学历教育机构。包括体育培训机构、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科技培训机构及其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本办法所称体育培训机构,是指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以传授体育技能、提升运动能力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指导、训练及其他校外培训活动的机构。不包括面向社会各类人群提供与中小学课程或升学、考试无关的体育运动训练服务的机构。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演讲与口才、国学、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校外培训活动的机构,属于其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第四条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切实维护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培训机构的组织形式应为公司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举办者应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企业或自然人,且符合相应条件:

(一)举办者为企业的,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举办者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举办者为社会组织的,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信用状况良好,且未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其法定代表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举办者为自然人的,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举办者为两人及以上的,应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合作方式、出资比例、权利义务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四)外商投资企业及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举办培训机构的,应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培训机构只能同时使用一个名称。本办法实施前已登记注册的培训机构,其名称规范的,可以沿用;不规范的,应按规定要求进行调整。

第七条培训机构应根据自身组织形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章程,认真组织实施。章程应规定下列主要事项:

(一)培训机构的名称、住所、培训地址、法人属性;

(二)培训宗旨、发展定位以及培训层次、类型、规模、形式等;

(三)举办者权利义务,举办者变更、权益转让的办法;

(五)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及监督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六)培训机构党组织负责人或者代表进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的程序;

(七)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及罢免程序;

(八)培训机构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九)章程的修改程序;

(十)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培训机构应设立由举办者或其代表、行政主要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

第九条培训机构应依法设立监事会等监督机构,从业人员少于20人的,可只设1至2名监事。

第十条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并在章程中予以明确。

第十一条培训机构的行政主要负责人依法行使教学和行政管理职责,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二)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或违法违规办学记录;

(三)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教育管理经验。

第十二条培训机构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章办学条件

第十四条培训机构应具有稳定独立使用、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含办公用房、教学培训用房和其他必备场地),不得选用居民住宅、地下室、违章建筑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得在中小学校举办培训机构。培训场所须设置在5层及以下楼层。

培训场所内一般应分设男、女卫生间。

第十五条举办者以自有场所开办培训机构的,应提供产权证明;以租用场所开办的,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协议),租赁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以居民自建房作为培训机构住所(经营场所)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的场地面积应与培训内容、规模相适应,满足教学需要,预留安全距离,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指用于培训的生均场地面积,不包括配套服务场所面积,下同)不低于3平方米。开办以下培训项目,应提高生均面积标准:

(一)开办棋牌类之外体育培训项目的,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二)开办需使用较多设备、器材的科技培训项目的,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三)开办舞蹈或戏剧类培训项目的,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

第十七条培训场所应符合采光、照明、给排水等标准,落实好青少年近视防控要求,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

(二)音乐类培训教室应做好室内音效和隔音设计;舞蹈、戏剧类培训教室层高一般不低于3.5米;美术类培训教室应有良好的北向天然采光,当采用人工照明时,应避免眩光。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内容、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器材资料。对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须做好防护措施,设立警示标牌,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基本防护用品。培训场所及设施设备存在噪音危害的,应采取措施隔音降噪。

(二)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应参照中小学专业教学有关规定,配备与培训项目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其中,音乐类培训一般应配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舞蹈、戏剧类培训场地应铺设舞蹈专用地胶,配备通长照身镜、可升降把杆等设施设备。

(三)科技培训机构应参照中小学实验室标准配备科学实验装备,教辅教具应符合培训要求,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相适应,具有防腐、防火、防爆、防意外伤害等性能。

第四章从业人员

第二十条培训机构所聘用的从业人员应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备相应从业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教学教研人员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持有政府部门颁发或认可的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师资格证》或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三)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资质或从业经历。

第二十一条体育培训机构教学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

(一)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

(四)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七)经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省级单项体育协会专业水平转换认可的境外体育组织颁发的教练员证书;

(八)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攀岩、潜水、滑雪等)培训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培训机构聘用外籍教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第二十五条培训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应与培训项目、规模相适应,且具有相应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其中,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50%,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体育培训机构单个培训场所专职教学人员不得少于2人,每班次教练员与学员比例控制在1:20之内,超过20人应按比例增加教练员。特殊运动项目可按规定扩大教练员与学员比例。

(二)文化艺术培训机构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的师资配备标准比照执行艺术类学校同专业的生师比要求,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5%。

(三)科技培训机构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5%。

体育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规模,配备至少1名经过培训并获得急救证书的人员。

第二十七条培训机构应与聘用的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对初次招用人员,应开展岗位培训。

第五章培训行为规范

第二十九条培训机构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制定与培训项目相对应的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在非学科类培训项目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类课程内容。

第三十一条培训机构可选用正式出版物或自主编写的培训材料,并在招生简章、网站平台上公示。选用正式出版物的,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自主编写培训材料的,应确保编写研发人员符合有关要求,加强编写、审核、选用、备案等全流程管理。培训机构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负责,并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培训机构应在发布招生简章之后3个工作日内报审批机关备案,发布内容应与备案内容一致。

第三十三条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加强安全管理,将安全注意事项、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等悬挂在醒目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指示标志,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应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落实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措施。

体育培训机构不得向学生出售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以任何形式暗示、教唆、帮助学生获取和使用兴奋剂。

第三十六条培训机构应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设置会计账簿、实行会计核算。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2年。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关于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地区培训机构准入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并报省级相应的主管部门备案。

附件2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和我省实施方案的精神,促进全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依法严格审批准入、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培训机构,应按照“先证后照”原则,依次完成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等审批流程。培训机构须获准审批,方可开展培训活动。

培训机构开设高危险性体育培训项目的,应先取得《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方可办理办学许可证。

第三条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实行属地管理。设立培训机构,须经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联合体育、文化、科技等部门审核同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学许可证,再按市场监管部门或民政部门要求进行法人登记。

第四条培训机构实行“一证一址”“一址一证”。单个固定培训场所只能申办一个培训机构,不得“一址多用”。未经审批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培训地址,增设分支机构或培训点。

营利性培训机构在同一县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审批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第六条申请设立营利性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到登记机关办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申请设立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应到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办理名称预先核准。

第七条举办者完成培训机构名称申报或预先核准后,向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设立培训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及《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申请登记表》(附件1);

(二)举办者资格证明文件;

(三)办学投入的有效证明材料;

(四)培训场所房屋建筑验收合格证明(或安全检测鉴定报告)、权属证明、消防合格证明材料以及内部结构平面图(应标明实际用于教学的区域、面积)。租赁场地的,还应当提交租赁期不少于3年的租赁合同(协议)。以居民自建房作为培训机构住所(经营场所)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六)举办者、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负责人社会信用证明,全体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和无犯罪记录承诺书;

(七)联合举办培训机构的,还应当提交联合办学协议;

(八)培训机构章程及主要管理制度;

(九)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填报《湖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备案表》(附件3);

(十)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举办者可在设立前申请筹设培训机构。筹设培训机构应提交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至第(七)项所列材料,并事先报经审批机关同意。筹设期不超过三年。培训机构在筹设期内不得招生。

第九条举办者提交设立培训机构的申请材料后,由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按照以下流程办理:

(一)受理。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教育行政部门向举办者出具《受理通知书》(附件4)。

(二)审核。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培训类型,分别联合同级体育、文化、科技等行业管理部门在受理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集中审核申报材料、现场评估办学条件,出具是否达到设置标准的审核意见。设立上述类别之外的其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单独审核和评估。

(四)审批。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审核意见和公示情况,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设立培训机构的结论,出具审批决定书(附件5)。同意设立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同步颁发办学许可证。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于出具《受理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结论,并及时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举办者完成法人登记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进行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向举办者出具《办结通知书》(附件6),完成培训机构设立流程。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将已办结备案的培训机构基本信息,分类抄送给同级体育、文化、科技等行业管理部门,并对外公开发布。

第十二条办学许可证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3年。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审批条件、办学行为要求和登记管理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年检和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对通过年检的培训机构及基本信息,应统一对外公布。年检时发现培训机构隐瞒实情、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办学、逃避资金监管或不接受年检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培训机构不再从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的,应主动到审批部门提出注销申请,经审批部门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2年。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关于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3120190007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湘2014004号

THE END
1.教育机构不具备办学资质,家长起诉维权,保康法院这样判...该案对实施双减政策后的校外培训机构及家长具有警示、教育意义。实践中,有些培训机构刻意隐瞒办学资质,进行虚假宣传,忽视后期服务,严重影响培训效果,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家长在筛选线上、线下培训机构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充分了解商家信息,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查,查看营业执照、相关授权手续等;应及时与商家订立书面...http://www.bkxfy.hbfy.gov.cn/DocManage/ViewDoc?docId=fd3b25fd-8d71-4772-b7bf-a6b7b03e0179
2.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哪些需要办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资质? 1、线下设立招收幼儿园、中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其他文化教育活动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 需要办理:非学历教育机构备案! 2、线上开通在线教育课程,需要办理:ICP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http://www.lvnz.cn/pd.jsp?id=71
1.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需要满足哪些硬性条件5、负责人(校长)应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品行良好,身体健康,能胜任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应当具有教师资格,从事教育工作5年以上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年龄一般应在70周岁以下。 6、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与专业设置、在校...http://98028695.b2b.11467.com/news/2308880.asp
2.(教育资质审批)如果要开教育培训机构,怎么办理教育资质取得教育资质后,机构需要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规范。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办学范围或招生对象。 Q1:申请教育资质需要多长时间? A1:审批时间因资质类别和材料准备情况而异,一般需要2-6个月。 Q2:申请教育资质是否有年龄限制? https://www.wen51.com/news/show/9179/
3.商业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内容摘要:商业培训机构办学资质详解商业培训机构在提供教育服务之前,必须获得相应的办学资质。这些资质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的... 各类资质· 许可证· 备案办理 无资质、有风险、早办理、早安心,企业资质就是一把保护伞。好顺佳十年资质许可办理经验,办理不成功不收费!点击咨询 ...https://www.haoshunjia.com/zzxk/1163963.html
4.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可以举报吗导读:针对未获办学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您可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其非法办学行为,要求严惩并可能勒令其停业。如涉及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可向工商部门举报。同时,通过媒体曝光能揭露其违法行为,促其退还不当利益。 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可以举报吗 一、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可以举报吗 ...https://www.64365.com/zs/2901845.aspx
5.办学需要什么资质办学资质指的是一个教育机构合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和资格。这些资质要求由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并涵盖了机构的教育背景、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 2. 教育行政许可证 在中国,办学机构需要先取得教育行政许可证才能合法运营。教育行政许可证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机构进行审查...https://www.dongrv.com/zizhibanlizhishi/zizhi139118.html
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机构考核评估实施意见(试行)一、全日制助学机构办学资质 全日制助学机构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相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获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且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助学许可证》)的高等院校、成人高校及全日制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等。 https://www.jnzyjsxy.cn/jxjyzx/info/1005/1137.htm
7.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办学资质 我院系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MOE31AUA02DNR19940091O),也是上海地区四所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 以下为我院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资格认定信息 凡在我院就读完成所有课程后,获得的海外合作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皆可获得教育部中外合...https://silc.shu.edu.cn/zzzs/rhxzzwhzbx.htm
8.培训机构有哪些培训形式开办条件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生源,非法办学单位通过发放小广告、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招生宣传。在宣传中,夸大其办学资质、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比如不切实际地使用“一对一名师辅导”、“教育专家授课”、“老师均来自一线在职老师”等字眼,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而实际上这所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无在...https://www.cnpp.cn/focus/13262.html
9.外语培训班需要什么资质办英语培训机构的条件→MAIGOO知识摘要:如今英语运用越来越广泛了,学好英语对以后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而不少人为了学习英语报了培训班。许多人看中了它的市场也纷纷开办培训班,那么办英语培训机构有什么条件?外语培训班需要什么资质?下面小编就从办理办学许可证和公司营业执照为你们介绍怎么开办英语培训机构。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4703.html
10.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几点思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需求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通过与外方合作办学,有益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存在的问题 (一)外方合作者的资质和水平问题 我国一些办学机构因为缺乏经验或出于利益考虑, 外方院校并不是国...https://www.yjbys.com/edu/hezuo/16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