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补课花掉全家一半收入,家长:连奶茶都不舍得喝!
但是,最近的两项举措,
在深圳家长圈内引发不小的震动。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提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
1
“华杯赛”决赛暂停引争议
“妈妈,老师说3月10号的‘华杯赛’决赛要暂停。”
“什么!”
2月28日晚,在深圳南国大厦“学而思”培训中心门口陪读的韩雪听到了这个令她震惊的消息。在“华杯赛”中取得好成绩,是进入为数不多的初中名校的重要筹码。为了拿奖,从儿子四年级开始,她就为儿子报了“学而思”奥数班,到现在六年级,付出数万元。儿子升学在即,而比赛突然暂停,韩雪不禁害怕会让她的打算“竹篮打水一场空”。
▲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深圳晚报见习记者杨少昆摄
当天,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委会下发通知,称为贯彻教育部精神,在重新向教育部核准前,“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这一消息在深圳相当一部分家长心中搅起了不小的波澜。获得三大杯赛证书(启智杯、希望杯、华杯赛)是冲刺初中名校的关键。在韩雪儿子班上,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报了奥数班。“尽管家长心里清楚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学奥数,但机会摆在那里,谁都怕错过。”韩雪向记者解释。
韩雪心里是支持规范奥数竞赛和“提前学习”的,她也担心高压下的儿子学习后劲不足。教育部等部门《专项行动》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韩雪认为这是好事,但若不规范深圳部分学校根据竞赛成绩“点招”的做法,还是会有家长在送孩子上竞赛培训班的路上前赴后继。
2
从幼儿园开始“抢跑”
黄雯很忙。
在培训班教室里,黄雯一年级的儿子在上剑桥少儿英语二级考前冲刺班。10平方米的教室后排,挤满了10多个陪孩子听课埋头记着笔记的家长。黄雯就是其中之一。
▲放学后的学生早早来到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等待上课。深圳晚报见习记者杨少昆摄
从幼儿园开始,黄雯就给儿子报语文、数学、英语的加强班,再加上儿子喜欢的球类运动等,一年校外培训开销超10万元。黄雯觉得这笔开销很正常,教育的“战场”在幼儿园就已硝烟弥漫,谁都不愿输在“起跑线”上。
作为拥有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直升名额的家长,黄雯不是最焦虑的。她的朋友圈里,没有学位房优势的家长们压力更大。有的家长除了周末送孩子上语数英培优班外,还给孩子制定了周一至周五晚上详细到每分钟的学习计划。
这是一位荔园小学六年级家长给孩子列的计划表:
18:10~18:30百科知识;
18:30~18:40打乒乓球;
18:45~20:00做学校作业;
20:00~20:30洗澡、吃水果;
20:30~21:10做英语阅读听力各一篇;
21:10~22:00完成30道奥数题;
22:00~22:30看书或浏览当天报纸,了解时事;
22:30睡觉。
周六周日,语数英培优班。
班上有这样的“学霸”,无形中增添了其他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家长曾俊就曾感受到心理落差。儿子班上有个“学霸”,从幼儿园开始按照家长制定的计划参加培训,到二年级,“学霸”已经能流畅阅读外文书籍,视野也比同龄孩子宽广。曾俊的儿子成绩也不错,但在那位“学霸”面前总显得不自信。
▲上课前,一名疲惫的小学生靠在休息区的椅子上睡着了。深圳晚报见习记者杨少昆摄
3
“提前教学”无处不在
2月27日,深圳某培训机构的一位负责人把《专项行动》的通知转发到了工作群,群里一片缄默,老师们没敢随便议论。
某培训机构老师张萱的心里却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太普遍了,几乎每一所培训机构都有涉及。以初中生为例,每所初中在初三下学期进入总复习,因而学校在初二下学期就开始上初三的课程。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初二寒假提前自学下学期内容,开学时举行考试检验自学成果。“这不是逼着学生上培训班吗?”张萱向记者说道。
▲放学后,家长带着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上课。
有的培训机构,如学而思,会在假期里帮学生把下学期整本书都学完。尽管“提前教学”存在对教育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需求非常大。既然需求旺盛,“超纲教学”“提前教学”要如何被有效纠正?张萱对此很困惑。
除了寒暑假,在平日的培训中,张萱所在机构也会比学校教学进度快一至两个单元。“很多孩子说在学校听不懂,班上人数又多,他们不敢随便问问题,所以只好上培训机构提前学。”
在学而思某地区任教的程旭认为,正是学校“小班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缺乏,为校外培训市场提供了空间。“实力强的培训机构,有自己的教研体系,小班教学,课前课后全程跟踪,还有很多线上产品,这是教育应有的样子,但多数学校没能做到。”
张萱的同事多数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都是一路“培优”过来的。有的同事,在孩子幼儿园前,就已经开始计划报哪些培训班。“提前教学”的影子无处不在。
“
对于《专项行动》提及的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张萱和程旭认为有关部门应明晰两者的定义。“现在有实力的培优机构都是自己编写教材,比如数学,培训班的解题方法一般有别于学校的教材,这是否算‘超纲教学’?”
”
4
培优也可能伤害孩子
“提前教育”“过度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存在危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曾表示,牺牲儿童的睡眠、休息,透支儿童的体能,忽略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的培优,是以牺牲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磨灭孩子的创新能力为代价的,可能将导致孩子厌学或高分低能。
学生严嘉就曾为培优所伤害。严嘉的母亲向记者反映,其儿子六年级时被她送去英语培优班。回来后,儿子说他不喜欢老师,不想再去上学。当时的严妈妈未能顾及孩子的情绪,反而以打骂相威胁。此后,严嘉开始反感学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如今高二的他,数学能考140多分,英语却不及格。
严嘉的母亲悔不当初。得知《专项行动》后,她期待教育行业能发生更多改变,带动家长们回归理性。
作为在深圳长大的95后,刘心这一代几乎都在上培训班中长大。她认为对于“提前学习”不应一刀切。“我身边很多天资聪颖的朋友非常乐意上培优班,并且往往上尖子班。‘提前学习’和自我突破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