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朝北,路东侧有两个稍大的里院,直到费县路口。路西侧,先是靠近成武路口有一个不大的里院,再往前,就是名闻遐迩的费县路菜店。
这个菜店和相邻的费县路粮店,当年曾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我们吃的定量的米面杂粮,以至于计划供应的地瓜和地瓜干,计划供给的油和不计划供应的盐酱醋,计划供给的肉豆腐粉条,计划供给的大白菜萝卜,不计划供应的各种青菜,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在那里购买的。这个菜店的经理姓费,他的女儿曾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家住东平路。粮店经理姓初,叫初华南。粮店还有一位经理姓李。初和李两位经理打得一手好算盘,哗啦哗啦的。粮店还有一位瘦瘦的女职工。老费是个好人。初和李两位经理是个好人。那位女职工是个好人。那一带的居民说起他们来,都是这样说的。
汶上路这一段的东面,先是一家煤店,经营多年。煤店的北侧,有一条长长的窄道,通到滋阳路。
过了窄道口,有一个黑门小院,当年大约是什么人家的私邸,后来成了台西区法院,再后来成了什么幼儿园。
过了这个小院,就是定陶路。然后就是定陶路小学的西墙。小学校园早年是宁波同乡会馆,在定陶路寿张路的四个转角处的围墙下,曾砌有石刻界碑,刻有宁波同乡会馆字样。那时,这里的围墙内是一片空地,稍远处有一道平房。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片空地上,盖了一栋清水红砖教学楼。
寿张路以北,汶上路的东侧那个里院叫春和里。春和里一大片楼房朝向寿张路,大门洞开在汶上路上。他大门洞南边一间门面房,早年是一家茶炉兼烟糖小店,叫做有成号。有成号门口比室外人行道地面高,用几块不齐整的石块垒垫成台阶,我去那里买开水,提一把水壶,下那台阶,总是战战兢兢,怕摔跤洒了开水烫着。那时是老币,泡一壶开水100元。我一次泡半壶,半壶50元。100元相当于后来新币1分钱。
春和里北边有一条窄窄的空间,是寿张路方向的里院和云南路方向的里院的分隔地带,应该一直通到滋阳路。汶上路这边的一段分隔空间后来好像被土产店利用了,装了门。朝北,有一个不大的里院,挺僻静的。这个里院大门洞北面的一家门面房,曾经开过书店,叫维青书店,书架上许许多多灰色封面的民国教科书。我启蒙时代的第一本教科书,就是在那里买的。
再朝北,就是土产店。土产店里,锅碗瓢盆条帚簸箕炊事用具应有尽有,冬天室内取暖的炉子和铁皮烟筒和比较廉价的灰色陶土烟筒。土产店从50年代初就在此经营,算是西镇老店。土产店的汶上路窗外,早年间的每天早上,曾有一个油条摊子,摊主姓刘。摊子是一辆装有四个轮子的小车,天蒙蒙亮,摊主把小车轰隆隆的推到这里来出摊。这个摊子上的油条不是那种长条形的,而是碗口大的圆形。摊主把一小块面团,在一块大理石的平板上摊成薄薄的圆形,再用刀片在圆形的中间划开两个长孔,然后放入油锅炸成。早年间市民们称油条叫“香油果子”,这种圆形的叫“面鱼”。这个摊子除经营“面鱼”,还卖油炸糕和绿豆丸子。刘姓摊主后来是海洋学院食堂的厨师,七八十年代还健在。
这一段的西侧,汶上路寿张路的西北转角,也有一家小铺,从五十年代就有。糖果可以一粒一粒买,香烟可以一枝一枝买。零拷酱油米醋。白酒黄酒可以零售,也可以堂吃。还有下酒的卤肉猪头肉兔子肝五香花生米,摆放在干干净净的玻璃柜罩里。这家小铺还烧茶炉卖开水,水开了的时候,就有个哨子吱吱地叫。这家小铺朝北,春和里斜对过的位置,当年有一家“鸿兴祥”,是家土木营造社,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私企建筑公司。老板是位留八字胡的老人。老人养了一条狗,时常在寿张路口这里训狗,把一个网球远远地抛向定陶路小学后门口方向,那狗就奔向那球把球叼回来。从“鸿兴祥”再向上,有一个里院。这个里院南边的一家门面房,长期是一家服装店,门外的店招广而告之经营项目并特别说明“定做棉猴”。这个里院的北边,就是“永茂”百货商店。大至床单胶鞋搪瓷脸盆,小至针头线脑发卡头绳,那一带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永茂家”。“永茂家”在此经营多年,从50年代就有,起码90年代还有。
共和楼门两侧的白墙柱上,当年用黑字写出该店的定位,家常便饭,经济小酌。
稍微朝北,曾经是张美龄诊所。这位医生,当年是那一带的名人,进出都乘洋车(黄包车)。她的诊所,在汶上路的这个位置设过,也曾在土产店稍东的云南路上设过。继续往北,和对面的马路东侧一样,里院连着里院,门面房连着门面房,间或有小小的烟纸店和茶炉,街面虽然说不上繁华但绝不冷清。靠近邹县路那里,路西的一个院里二楼,当年还开有一家照相馆,叫健美照相馆,后来迁到云南路滋阳路口经营多年。这一带的里院,有些住房的西窗,就在24中操场边上,可以隔窗相望操场上的学生们。
汶上路北端,在电业局宿舍那里,向西北方向折弯,抵濮县路为止。有趣的是,从电业局宿舍那里朝东,直到滋阳路,东西走向的那段路,也叫汶上路,和南北走向的汶上路主干路垂直,所以,整个汶上路大体像一个大写的“Y”,竖直的一划更长些,右上的一划和竖直的一划垂直。
云南路以北的汶上路上,我有好几位同学当年住在那一带,靠云南路这边,有小学王姓同学和中学臧姓同学,靠邹县路那里,有中学苏姓同学,近濮县路那边,有中学贾姓同学,东西向的汶上路上,有小学纪姓和耿姓同学。这些同学中,有的时有联系,有的多年不曾联系,我经常想着他们,他们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