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量果台副梢及营养枝直立旺长现象在我地梨园中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浪费树体养分,影响果实发育,还形成树冠荫蔽,影响内膛光照和花芽分化。
搞好梨园夏季修剪,避免果台副梢和营养枝直立旺长,保持各级主枝的延长头具有一定的生长势,是梨园早产、丰产、稳产、优质、壮树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梨树生长习性
(一)枝条分类
根据枝的长短和是否带有花芽把梨树的枝条分成以下几种:
1.徒长枝或发育枝
长度在30cm以上、不带花芽的枝。
2.长果枝
长度在30cm以上,顶芽为花芽或者腋芽带有花芽的枝。
3.中果枝
长度在15~20cm,顶芽为花芽或者腋芽带有花芽的枝。
4.短果枝
长度在1~2cm,先端为花芽的枝。
(二)枝条生长特点
1.梨树新梢生长期短,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长梢在7月上中旬以前停长,中、短梢在5月上中旬以前停长。
2.梨树叶片生长快,叶面积形成早
中短梢的叶片5月上中旬即停长,叶面积总量约占全树的85%以上,5月下旬以后叶面积的增加主要靠长梢上的叶片。
3.梨树枝条的直立性很强
新梢生长(包括果台副梢)在短期内与幼果生长发育争夺养分的矛盾比较突出。
(三)结果习性
1.短果枝的形成与结果
当年萌发的长枝上全是叶芽,第二年仅长枝先端的2~3个芽继续萌发长枝外,第三、四节位以下的叶芽仅伸长一点点就停止生长,在顶端形成花芽,第三年着生果实。
短果枝结果,果实熟期早,果实即使小一点但糖度高。
2.长果枝的形成与结果
当年抽生的长枝,在营养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长枝的先端及其以下的5~6个芽形成腋花芽,第二年春,腋花芽就能着生果实。
腋花芽结果,果实大,但熟期迟且糖度低。
3.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利用
从品质方面来看,利用短果枝结果要比长果枝结果品质优;从产量方面来看,长果枝结果的优势比较明显。若完全利用短果枝结果,则树势容易衰弱,而完全利用长果枝结果虽然能克服树势衰弱的问题,但果实品质又得不到保障。在实际生产中既要确保品质,又要有一定的经济产量,通常的做法是将短果枝和腋花长果枝的比例控制在6:4进行修剪调节。
二、夏季修剪技术
(一)夏季修剪的目的、目标
1.夏季修剪的目的
(1)控制树势,构成树形
通过夏季修剪疏除扰乱树形的竞争枝、直立枝、强旺枝,调整枝条角度、延伸方向和主从关系,有计划地构成一定的树形结构,把树体培养成圆满紧凑、骨架牢固、担负力强的形态。
无论哪个时期的修剪,无论采用哪种树形和哪些修剪方法,整形修剪后的梨树都应该达到“一大一小、三稀三密”的树体结构。即就树体枝条长度而言,下部枝展大、上部枝展小(一般上部主枝长度为下部主枝长度的1∕3~1∕2);就枝条分布数量和类型而言,树体上部枝条稀、下部枝条密,外围枝条稀、内膛枝条密,大枝稀、小枝密。
(2)使树体通风透光
有枝才有果,枝条是结果的基础,多留枝才可能多结果。良好的光照又是良好生长和结果的必备条件,“无光不结果”就是这个道理。枝叶过多、过密,叶面积系数过大(超过5~6),通风透光不良,叶片光合作用功能差,无效枝叶(同化产物的消耗等于或大于制造)多,就很难多结果、结好果。
通过夏季修剪调整枝条的疏密程度、生长枝与结果枝(占30%~40%)以及长、中、短各类枝间的合理比例(中、短枝占80%左右),使梨树的枝、叶、花、果在树冠合理均匀地分布,实现立体结果。
(3)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生长是结果的基础,结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长基础上,足够的枝叶制造营养,才能形成花芽、结果。但是,如果生长过旺,会使营养过多的用于生长消耗,缺少积累,不利于形成花芽和结果;如果结果过多,会因为消耗过多的营养,而削弱生长,使树势衰落、降低果品质量和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修剪要兼顾生长和结果,要注意调节各类枝的生长强弱和平衡树势,幼旺树要缓和生长,促进中庸健壮,盛果期树(枝)要保持中庸健壮树势,衰老树(枝)要及时更新,恢复中庸健壮。
2.夏季修剪的目标(树相)
一株盛果期标准树的树相是低干矮冠,角度开张,骨架牢固,圆满不缺枝,紧凑不光杆,骨干(棒子)较少,枝组(小枝)较多,通风透光,中庸健壮,高产稳产。
(二)夏季修剪的依据
1.生物学特性
顶端优势、芽的异质性、成枝力、萌芽率、芽的着生位置以及果树的年龄、树势、结果量等与修剪有密切关系,要考虑梨树极性较强,成枝力弱等特性,灵活运用修剪方法。
2.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
气候、土壤、地势、品种及栽培技术不同,所要求的树形结构不同,其修剪方法也不同。
3.修剪反应
(三)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
1.刻芽
亦称刻伤、目伤,春季萌芽前在缺枝部位瘪芽上方用刀横刻,深达木质部,长度是枝条的一半。目的是暂时阻止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使之集中到伤下的芽上,促进瘪芽萌发成枝,补充空位,使树冠圆满。在幼树期和初结果期,对萌芽率和成枝力较弱的品种,于萌芽前在枝条上做多道刻芽,可促使大量的中、短枝,有些枝当年可成花。
在生长枝条的上方刻伤,对该芽有促进作用,而在芽的下方刻伤,对该芽有抑制作用。
2.环割
指在发芽前后,用刀或剪在枝干光滑部位环割皮层,深达木质部而不剥皮的措施。环割不如环剥的效果好,但比较保险,一般不易造成死枝或死树。对长放旺枝每隔10~15cm进行多道环割,可使芽的顶端优势发生变化,有利于发枝和成花。
3.复剪
在萌芽后,花芽能明显识别时,尽快疏缩结果枝组,去掉过多的花芽。腋花芽果枝留适量花芽短截;中、长果枝以花换花。短果枝去花序留叶。这样就会减少当年花量,增加第二年花量,有利于克服大小年,使结果枝组紧凑。成枝力弱的果树,剪去萌芽的枝段,可以使树势缓和,结果枝组紧凑,克服“光杆”现象,有利于成花结果。避免延长枝花芽当头,耽误整形。主侧枝头本应叶芽为第一芽,可是在冬剪时花、叶芽难以完全鉴别准确,有时候花芽当头,开花结果之后,使枝头衰弱,失去优势,影响树冠扩大。因此,在芽膨大后复剪,将主侧枝头上的花芽剪掉,以叶芽当头,促进枝头生长,保持其使树势。一些品种抗寒性和耐抽条能力差,需在萌芽后修剪,将受冻枝芽剪掉,使留下的枝芽量适宜。拉枝
4.抹芽与疏梢
即在芽体萌动或新梢长出后,对不需要的芽或新梢及时抹掉或疏除的修剪方法,是梨树夏剪的一种常用措施,从萌芽到落叶前都可进行。主要处理部位为剪、锯口处、骨干枝背上、延长头顶端及树冠内膛等处萌发的嫩芽和新梢,这些嫩芽或新梢如不及时抹除,将直接影响树体的整形,消耗大量的养分,进而也影响树体由营养生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实践证明,抹芽比除梢好,除梢比疏枝好。疏得越早,消耗的养分越少,伤口越小,越容易愈合。
为保持树体平衡,抹芽和疏枝不是把背上枝全部都抹掉,背上枝的疏除不要超过1/3~1/2,并在6-7月份沿有伸展空间的方向,把它拉倒、压平,对成枝力低的品种,更要精心选留利用。
在幼树新梢第一次生长结束时(5月中下旬至6月初)进行夏截,剪去枝条先端10~20cm,并去除剪口下3~4片叶,可以用来控制竞争枝,也可以促发副梢和加速整形,达到一年顶两年的效果。
5.摘心
6.扭梢、拿枝
由于梨树本身具有直立生长的特性,要改变枝条的生长角度,必须通过人工进行干预。
扭梢是在新梢基部半木质化时(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竞争、直立、强旺枝基部3cm左右将其扭转900(水平)扭向空缺处。扭梢可以有效地控制竞争枝,缓和生长势,增加早期封顶枝,有利于花芽形成。扭梢不要过重、过急,以免生长过弱,影响结果。一般应扭筷子粗的壮枝,较弱和中庸枝不扭。
对直立旺长的果台副梢,不宜摘心或疏除,有空间时进行扭梢甩放,促使副梢处于水平或斜生向下生长,改善新梢生长角度,抑制新梢生长,增加叶面积,减免与果实争夺养分。
拿枝又称捋枝,是对直立或斜生旺长新梢,用手握拿枝条基部,使木质部轻微受到损伤但皮层无明显损伤,并逐渐向梢尖移动。拿枝能改变新梢角度,阻碍养分向下运输,缓和生长,提高萌芽率,促进中、短枝和花芽的形成,培养结果枝组。
7.环剥
在枝条或树干基部用利刀上、下切割树皮两圈,深达木质部,剥下一环状树皮。对生长强旺树或临时植株进行环剥,暂时阻止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下流,使其集中供应开花坐果或形成花芽,可以获得保花保果或形成花芽的效果。
8.拉枝
(四)注意事项
夏季修剪以保持原有树形为基础,在稳定树势、平衡生长的情况下,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为目的,以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为重点,根据树体结构及果园密度,处理好幼果生长与新梢生长(包括果台副梢)的平衡关系。具体操作时要注意:
2.明确操作对象
修剪是为了缓和树势,促进成花,从而提高坐果率,所以一般只适宜在幼树、旺树、密枝、旺枝上应用,特别是密植果园应使用夏季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