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说服别人学习确实一件很难的事。毕竟喝酒蹦迪旅行看电影很简单,学习会很累。
但是看完这些文案,顿时一颗学霸的心燃烧起来。
1、升学教育
我喜欢这个城市
因为它承认
每一个努力学习的人
你每天打扮的精致得体
却怕换工作时HR问你的学历
学习,不怕从零开始
只怕从未开始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
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你向学历迈出一步
剩下99步我们帮你走完
学历
不该成为你的软肋
应当成为你的铠甲
你总是强调你的能力
因为你害怕提起你的学历
你笑我一把年纪还在读书
我笑你伸手拿钱还得看脸色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而学历可以丰富它
文案通过洞察目标客户的心理,指出在职场生活中低学历导致的无助、贫穷,想学习又没有行动等各种场景,引爆目标用户的情绪,营造感伤的氛围,这样的文案,请问怕不怕?
2、芭蕾舞培训
懂得舞动的人,身上有光。
懂得舞动的人,有梦可寻;
仿写自Kindle继“读书的人,面上有光;读书的人,有梦可做”。上一句文案它表扬了读书人的内涵和想象力,而下句则鼓励人们在书的字眼里寻找想象力和梦想。在这个仿写中,上一句方案表扬了学习舞蹈的人浑身散发光彩,而下一句,则鼓励学习舞蹈的人努力追寻梦想。
舞蹈,就是把天性还给自己。
仿写出自RIO微醺系列《走在雨中》短片。爱美是人的天性,更加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舞蹈来释放孩子的天性,这就是最好的审美教育。
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7.6岁,
而童年,是其中可以释放自我的七分之一。
3、老罗英语培训
虽然老罗去做直播卖货了,但他的文案一直在线。
你已经在多少次
下定决心学好英语又半途而废了?
跟不屈不挠的人在一起
坚持到底的可能性大一些
人民币一块钱今天还能买点什么?
或者,也可以到
老罗英语培训听八次课
有思想的年轻人
在哪里都不太合群
直到他们来到
老罗英语培训
反正也是堵在路上
为什么不到这里学点实用的
只用了六个月我们就把一个打小学习不靠谱的摇滚乐手折磨成了一个英语教师搞定踏实本分的上班族的你我们简直不能更有信心了零基础英语学习小组只会26个字母就可以参加的英语学习班
4、尚德机构
他家的文案是真的厉害,个人很喜欢。
通过社会现象去捕捉洞察,从而去说服大家去努力学习。每一句都写出一个社会观点,写进了消费者的心里。
这个世界
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每个时代
都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再不学习
我们都将老去
午后街头
写封信给未来
记得微笑
为了爱我的人
工作烦了,倦了,也累了
是时候停下脚步
思考下一个台阶怎么迈了
这一次
5、沪江网校
这组海报看起来是鸡汤,但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却很补充能量。有时候,就是需要自我鼓励。
没什么是容易的
但坚持下来的
都不会太差
不放弃一部分生活
不会遇到未知的自己
当你确定
要为梦想努力时
它就从不是
生活的妄想
考研是一群人的队伍
但是一个人的战斗
现在的种种虐
终会在某一刻
让你觉得值得
这是一场Battle
勇敢的我
战胜胆小的我
6、第九课堂
这组地铁文案很有意思,不仅直截了当,而且还结合地铁这个场景,形象且接地气。可以借鉴下里面的逻辑和思路。
上不去车的乘客
请等候下次列车
坐地铁很环保
不要一辈子只坐地铁
东三环抄底价
35000/平米
靠自己的工资
什么时候去抄底?
以上的这些文案都很经典,都用到了一个共同的技巧就是“打痛点”。抓住痛点才能掐住用户的咽喉,据说人类对逃离恐惧的动力远远大于满足某种需求。
痛点文案最大的作用是替消费者说出他们的痛点,明确消费者会信任的解决方案,为他们设计出最简单的行动路径。
有个书法培训班文案我觉得很棒,#字如其人#我的孩子长得那么好看,字当然不能丑。简直太懂父母心了。
对于教育行业,打价格战、课程战,都不如利用欲望与现实的冲击,去击中用户最紧缺的痛点,这里有两个例子:
“起点不高,还能一年内月薪过万吗?”拿工资来说事儿往往最能吸引用户,毕竟追求梦想的都是少数,多数人都苦于如何能拿高薪。
“毕业三年,为什么只有你月薪没过万?”曾经兄弟般的同学进入职场后不经意间互相暗中比较,这也是激起用户消费的痛点之一。
补偿心理
这种在少儿教育类居多,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丰富的课外培训,导致自己没能拓宽眼界培养兴趣,所以把这点缺陷补偿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并不在意课程价格,所以切忌不能以价格作为吸引点,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可以侧重孩子的童年这部分。
比如:
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兴趣班?为了让他们更早看过世界!
一个小孩有多优秀,
一个小孩的言谈与举止,
就可以反映父母的素质与教养!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所以教育孩子永远没有固定的方法。
可是事业失败了我们可以重新来过,
哪怕婚姻失败我们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唯独教育孩子,我们此生只有一次机会。
孩子之间的竞争实则是父母之间的竞争,
孩子之间的差异实则是父母之间的差异,
家长的教育和理念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我们的格局就是孩子明日的结局!
优越心理
寻求优越,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在社会性的比较当中,谁都不甘于落后,谁都希望成为“人上人”,如何引出这种优越感呢?我们可以逆向使用“激将法”,利用生活与工作的优劣差距来引出用户的“不甘心”心理,从而刺激消费。
你还在赚死工资吗?
那些有副业的人工资卡里比你多一倍!
很多招生机构的销售人员在朋友圈也经常利用激将法,激励意向客户赶紧报名学习。
学习过程就像是800米跑道——春秋是直道,寒暑是弯道。
寒冬假期里送给您和孩子最好的礼物:查缺补漏+超前预习=“弯道超车”。
上联:不怕同桌是学霸
下联:就怕学霸放寒假
横批:差距越拉越大
你在犹豫要不要报寒假班
上海的孩子暑假班课程都选好了
北京的孩子在考虑明年秋季学什么
差距从来不是一天两天拉开的
不要等到高考时才说不公平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格局
与xx教育一起,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
两难心理
想提高自己,又不想放弃现在的工作?
比如,给孩子报兴趣班,她内心会不会很抵触,但是如果不报,万一埋没了她的天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