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于1995年5月17日依托于海口市人民医院创建,是海南省第一家120专线急救中心,也是目前海南省唯一的一家独立设置的院前型急救中心。2010年4月26日,海口市编委下文批准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加挂海口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牌子,与海口市人民医院剥离,隶属海口市卫生局直属单位,是财政全额预算副处级单位。其功能职责主要是:日常医疗急救服务、跨省市及国际长途患者转运服务、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急救网络建设与管理、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的医疗保障、急救医学培训和科研。
2011年1月20日海口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批准我中心内设5个正科级职能机构,分别为办公室、财务科、调度指挥科、培训科和急救科;2013年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了人事科、后勤管理科和车辆管理科3个科室。现有人员编制80名,其中管理岗位20个,专业技术岗位60个。
二、海南省医学培训中心简介
海南省急救医学培训中心是海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下设的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主要承担海口地区医疗专业人员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社会大众医疗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急救医学教学和急救医学科研工作。核定编制6名,其中领导岗位2名,管理人员岗位4名。
(一)中心硬件设施
1.培训教室及模型。用于急救医学培训的总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1个学术报告厅300平方米,9个培训教室9800平方米,72间学员休息室4000平方米。培训教室分为拯救生命培训室、基础生命支持室、高级生命支持室、多媒体教室、护理技能培训室、创伤技能培训室、国际创伤培训室、调度员训练室、IUC训练室、急诊训练室、模拟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训练室、模拟作战指挥室、救护车车上训练室、航空模拟救援训练区(在建)、计算机室、灾难救援培训室、场景模拟演练室。学术报告厅配有高质量的音响和投影仪,可以容纳200人培训。
2.教学模型。配备有价值500多万的挪威进口的“挪度”急救医学培训模型、德国“三毕”教学模型及种类齐全的国产培训设备。包括ACLS高级心肺复苏训练组合2个、全身复苏安妮15个、AED小安妮训练系统14套、复苏婴儿14套、高级气道训练模型5套、O-TWOALS气动同步辅助急救呼吸机4台、小迷你安妮70个、水上医疗救援担架8套等。
3.服务总台。综合楼3楼设有服务总台,面积300平方米,设置了一个综合接待台,用于进行培训班、会议的接待工作。
4.学员休息室。综合楼二、三楼为学员休息室,共有72套,在洗消中心楼上,也开设了学员休息室,可容纳近200人住宿。每个学员休息室有独立的卫生间,安装有空调、电视、热水器并开通了宽带网络。
5.茶休室。综合楼3楼设置有一个温馨的小型茶休室,布置了咖啡机、CD碟机等,学员可以学习的间歇品尝咖啡、茶和点心。
6.食堂。待命楼A栋一、二、三楼为食堂。一楼为工作餐餐厅;二楼和三楼为圆桌餐厅,也可以布置为自助餐厅,设有小包间2个,大包间2个,放置圆桌14张,餐厅共可容纳250人同时就餐。
7.洗衣中心。中心配有洗衣中心,包括2台大型的湿洗机、1台烘干机、1台大熨烫机和2台小熨烫机,可以清洁洗涤休息室的被服、毛巾。
(二)、软件设施
1.培训资质
(2)成为海口市急救医学培训中心。2010年12月30日,海口市卫生局给我中心下文,批准我中心设立海口市急救医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海口市医务人员和普通市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班262期,其中专业226期、普及36期;总培训16952人,其中专业人员14567人次、普通市民2385人次。
(3)成为海南省红十字会合作培训机构。2011年8月17日,成为海南省红十字会合作的急救医学培训机构。我中心有18名培训教师取得了红十字导师资格证,并积极参与到省红十字会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中。
(4)成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8月21日,海南省科协批准我中心成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为提高普通市民的科学基本素质,提升市民急救培训普及率,我中心走入企业及单位、走进社区和省图书馆,举办急救知识科普培训班36期,培训普通市民2385人次。
(5)成立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中国分部(120)海口培训基地。2013年4月10日,我中心获得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中国分部(120)的批准,成为海口培训基地,成为继北京、武汉之后我国大陆地区第三个可举办ITLS标准课程的急救培训基地,目前完成了3期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班(ITLS),共有58名学员完成培训,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6)成为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学基地。2013年7月10日,我中心和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同签署协议,在我中心成立留学生教学基地。该基地的成立为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国外交换生进行急救医学培训、实习,为我中心医护人员提升业务英语运用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2013年12月3日,我中心首次接受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4名学生在我中心为期10天的院前救护车跟车见习和急救医学培训的任务。为此我中心做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此次国际学生的见习和培训任务,得到澳方师生和海南医学院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赞许。期间,我中心邀请澳方大学教师皮特大卫霍洛克斯先生为中心职工和网络医院急救工作人员做了专场学术讲座,共150人参加,学术交流反响热烈。目前,我中心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基本达成一致,每年互派人员到对方进行学习和交流。
(7)成立省内首个社区急救医学培训中心。2013年8月15日,我中心和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共同成立了社区急救医学培训中心。通过引进香港圣约翰救伤队的社区急救医学培训课程,培训了12名社区急救医学导师,并举办了第一期社区急救医学学员培训班。社区急救医院培训中心的建立,填补了我省社区急救培训无标准化课程的空白。
(8)成立国内首个水上医疗救援中心。2013年12月7日,我中心联手北京急救中心、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在我中心合作成立国内首个水上医疗救援中心,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大力向一线医疗急救人员推广和普及水上医疗急救医学知识,不断提高我中心和本地区的水上医疗救援服务能力。开展水上医疗救援培训立足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全国,适应了新时期急救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一创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9)成为海南省急救医学培训中心。2014年3月17日,海南省卫生厅正式下文,批准我中心成立海南省急救医学培训中心,承担海南省急救医学的培训和科研任务。
(10)全国医疗救护员考中心。2014年8月23日至24日,中心举行首场医疗救护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院前护士、急救车驾驶员、调度员、行政人员共计57人参加。这也是我中心成为全国医疗救护员考试中心后第一次举行该考试。
(11)海口市医疗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7月2日上午,我中心与海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中心行政大楼一楼成功举行了简短的揭牌仪式。海口市医疗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将以120急救为中心,辐射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各类医护人员,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服务。基地建成后,必将对我中心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交流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也必将对我市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产生积极地影响,是我中心急救医学培训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又一举措。
2.教学师资。目前我中心已培养美国心脏协会高级生命支持导师6人,基础生命支持导师10人,基础/高级生命支持主任导师1人,海南省红十会导师18人,全国基本急救技能导师15人,初级创伤救治导师12人,社区急救医学导师12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导师7人,青少年参与式教学急救导师2人。
同时我中心已聘请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等省内著名三级医院的30多名业务科室的主任医师为我中心的兼职教师。
3、课程设置。开设有24门急救课程,其中适合于急诊、重症等专业人员的课程有灾难医学救援、基础生命支持课程、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国际创伤生命支持课程、水上医疗救护课程、初级创伤救护课程、护理技能规范课程、基础/高级生命支持导师课程;适合于院前急救人员的课程有院前医生岗前培训课程、院前护士岗前培训课程、院前驾驶员岗前培训课程、调度员培训课程、基本急救技能课程;适合于普通市民的急救课程有拯救生命课程、初级救护课程、中级救护课程、社区急救医学课程、意外伤害急救课程、家庭急救护理课程、常见急症急救课程、青少年急救课程、医疗救护员考试强化培训课程、海口市医疗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所有设置课程的收费标准均获得海口市物价局批准。
中心地址:中国海南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90号邮政编码:5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