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济南中心城区40多公里,有一家农场,从6年前开始,55岁的高校教师张青每周六都会在那里待一天。
2018年,她租下了40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为流浪犬安家,超过800只流浪犬在她的庇护下,得到饲养、防疫和管理。
每天80斤狗粮,12盒肉罐头,冬天需要棉被,特殊狗狗还需要特殊装置……她和众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流浪犬有了家。
有人说,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张青却觉得流浪犬没有家,她希望在能力范围内,给它们找到一个“新家”,在这里它们可以快乐生活,直到老去……
救助流浪犬的老师
流浪犬看护基地位于齐河县安头乡沿线公路一侧,掩映在一片树林和村子之间,颇显得清静。
看护基地面积不算大,走进去几座铁皮屋子尽收眼底。几间铁皮屋子,有的专门用来储存狗粮,有的是看护人的休息室,有的则是专门照看刚来的特殊狗狗的。
突然,一阵阵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传来,张青正在笼子外面观察流浪犬的情况,为新来的流浪犬打疫苗。她身形清瘦,见到记者热情打着招呼。
基地内大部分是流浪犬的笼舍,每个笼舍大约有20平方米,院子角落的一处木屋,是为特殊流浪犬设置的安置点。仅基地内,就有180只流浪犬。张青说这样设计笼舍,能让狗在尽可能大的空间里活动。
“小齐”是5年前救助的一只小白狗,她抱过来和自己碰碰鼻子,旁若无人地念叨几句话,捋捋毛发。“小齐”见状热烈回应,脑袋一直往她怀里钻。
刚救回来的流浪犬,大部分身上有伤,张青要做一些简单处理,但也有才刚接回来就断了气的。“接到收救流浪犬的线索,我的心里也有很大压力,害怕它等不到我们的救助就去世了。”
6年每周去基地照顾流浪犬
每进一趟狗舍,她至少得忙一两个小时,浑身是汗。天热时,她进去出来往往衣服已经湿透了,“照顾动物是脏活累活,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夏天也不能穿短裤短褂,以防狗狗情绪激动咬伤抓伤,“好在基地在一片空地,笼舍的味道不算大,在这里风一来,就算夏天也没什么味道。”
每次有搜救回来的流浪犬,张青都会先挨个检查一遍,有伤残地留在医院疗养,或者带回家专门看护。其他的狗逐一登记入册,送到基地,打疫苗、做绝育,纳入日常饲养管理。
前几年,张青动员丈夫李峰也加入了搜救流浪动物的团队,“他一开始不太支持我做这个,后来和这些动物有了感情,自己都舍不得了。”张青笑着说。
平时,基地有3名工人打理,遇到情况张青也会自己过来一趟,所有人一起忙。几乎每个犬笼上都挂着牌子,写有名字、喂养等提示信息。精细的管理,让每只流浪犬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
每天80斤狗粮
特殊的狗狗需要“特别照顾”
救助流浪犬光有爱心不够,狗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张青都得考虑。
基地180只流浪犬,每天要吃80斤狗粮,有时候还要加辅食,一次就是12盒肉罐头。有的狗狗受了伤,需要在笼舍安装特殊装置,比如棉花垫子、木板、弹簧床等等。
义务讲课100余堂
教会孩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张青大学毕业就做了老师,她觉得救助流浪犬是她和狗之间的缘分,也让她收获了不少。
“我们不仅有救助基地,我们还有一个济南市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大家一起做公益。”张青说,协会会定期组织深入社区进行文明养犬的宣传,还联合了20家医院,每个月免费给社区发放40-60个流浪狗、流浪猫的绝育名额,“目前,我们已经为3000只流浪宠物做了免费绝育。”
让公益之心像星星一样汇聚,尽自己能量发光发热;也像郑智化那首歌唱的,“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也照亮毛孩子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