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拖地是家庭清洁最麻烦的事儿之一,虽然也在使用拖地机器人,但我对它的定义只是「清理地面顽固灰尘」,很多时候不小心撒在地上的饮料、汤汁乃至来做客的狗子被我家大眼萌猫吓一地的尿渍,都不是拖地机器人可以胜任的;再而即便是可以清理,液体污渍也应该是即时处理的,但你很难指挥拖地机器人精确的清理这个区域。总而言之,每个家庭都依然需要一个拖把,手动拖把。
区别于市面上大部分洗地机,U10采用了双滚刷设计,前刷后滚,后刷前推,这样的优势有两个,首先是滚刷内旋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卷入地面垃圾再由风道吸走(大部分单刷洗地机是将垃圾推至后方再由风道吸走,容易残留),包括拖地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积水也可以在双旋的助力下更好地被清理;其次就是每次推拉的拖地都是单刷洗地机的两倍。
我家里养了很多植物,日常维护或者换盆的时候经常弄得一地泥水沙石混合物,往常这个时候因为有水我都不能用吸尘器处理,只能用无数纸巾一遍遍擦干净,这也可以模拟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许因为待客落下的一地干湿垃圾场景;其次就是最常见的脏污重灾区厨房,我升级了一下难度直接在地上打碎了一个鸡蛋还淋上一些酱油,捡掉大的蛋壳后还余留了一些碎蛋壳。而且这里有一个隐藏难度就是我的地板是那种有纹理的哑光石材,相比大多数家庭使用的光面地砖和复合木地板其实清洁难度更大。
这基本上对应了我们日常家庭中会出现的地面脏污极限,使用U10的Auto模式(U10有自动模式(自动红外探测脏污程度调整清洁水量和吸力)和MAX模式的分别,后者会加大出水量,另外还有针对漫水地面的「吸水模式」)基本上拖拉两次就可以完全清理干净,拖把自清洁结束后再看也被整理得干净如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复合垃圾特别是混合了酱油的蛋液虽然能把地面清理干净,但是后期清洗污水盒的时候还是很难受,所以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小心生活。
虽然石头洗地机U10的双滚刷和刮水板设计已经足以让它在拖地过程中尽可能实时保持洁净,但还是建议每次使用结束后进行一次完整的自清洁,机器会对滚刷和风道作全面的清洗。而这和充电都同步在一个小巧的充电底座上完成,只需要稍稍提起机器放入底座凹口即可,不需要麻烦的插拔电线或校准位置。
说到提起机身,石头洗地机U10比普通拖把重多了,当然这是同类产品的毛病因为要塞入电机、电池和水箱等并不可避免,我这里主要想讲讲U10对「重」的善用和拖地压力。回想我们用普通拖把的时候,面对一些顽固污渍通常需要刻意下压拖布增加对地压力提高清洁效果,拖地机也是如此。
石头洗地机U10罕见的把几乎所有重量都压在了两个刷头上,所以日常使用中不用刻意的下压机身就能实现非常贴合的对地压力,而别的产品未采用这种设计是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我们拖动机器时所施加的力。
任何拖地机都需要助力才能让使用者轻易自如的在地面拖动,几乎所有同类产品的助力都来自于滚刷运转与机身重量之间的平衡,通常都是讲重量分散到底盘的轮子上不断调节出一个完美的助力配比,这在单滚刷产品上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用舒适和清洁效果两者不可兼得,甚至前推和后滚只能有一种好体验。
但得益于U10双滚刷的设计,两个滚刷同步且逆向滚动,可以粗浅的视作其在地面的静止摩擦力为零,并且不受重力分配的影响,所以可以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滚刷上让它成为高效清洁的原动力。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可以轻易获得同等的前推后滚体验,也可以稍稍倾斜拉手角度就可以调整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助力水平和拖动速度。
从数据来看,石头洗地机U10一次满电可以在自动模式下运转35分钟或280平方米的清洁面积,因为除了底座也没有更好的放置区域(吸尘器或许会因为随手放在桌上忘记充电),所以基本上能保证一定程度上的「永不断电」,随取随用。
从产品力上来讲,石头洗地机U10可以取代传统的扫把和拖把,同时也是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和吸尘器非常好的补充,并且不同于机器人因为算法或技术不断优化需要及时换代获得最好的体验,洗地机相对来说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与很多年轻人买回家但父母永远鼓捣不明白的机器人相比,U10学习成本更低、详细的语音引导乃至更低成本的耗材维护,也更适合落后于数码时代的父母使用,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的通往舒适洁净之路的幸福助力。
这个止汗啫喱对我来说其实已经不算是新玩意儿,但恰好我最近又买了一瓶新的,加上南方的暑热到了最发汗的季节,所以放在新玩意儿里聊聊。
腋下是人类出汗的重点区域,尤其在炎热的环境里出门溜达一天之后,腋下能明显感受到皮肤因为汗液沉积而发涩,很不舒服。不仅如此,腋下排汗还会导致部分朋友出现身体异味,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闻到都不舒适。
因此,我很早就开始使用止汗产品。而且我的原则是「无论别人怎么看,首先要确保自己舒服」,所以在换过多款产品后,我发现只有Secret的止汗产品能做到「止汗能力强的同时抹在身上不难受」,我也由此成为Secret止汗啫喱的长期使用者。
Secret是一个美国品牌,从上个世纪五〇年代创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皮肤保养类产品(譬如剃须膏、止汗剂和防晒霜等)的开发。其中,Outlast系列止汗剂又是Secret旗下的王牌产品,我最早也是在某个止汗品牌榜单上了解到了它。
Secret止汗啫喱分许多香型,我买的是无香款,这也是我认为每个人都能用的款型。啫喱本体就是透明的固体膏,瓶身开口处有滤孔,配合瓶内的旋拧挤压设计,可以把啫喱像挤饸饹面一样挤出来,然后直接涂抹在腋下。瓶口本身就有一定弧度,目的就是方便在腋下涂抹。虽然是无香款,但涂在身上还是会有淡淡的香味,不过香气很微弱,只有自己能闻到。
初次使用止汗啫喱可能需要适应一下它滑腻腻的感觉,好在涂在身上几分钟后就会适应并无感,不会造成困扰。
这款产品的止汗能力很强,我在使用后能明显感觉到腋下汗味减少,而且能持续很久。我通常都是头天晚上睡前洗澡后涂抹,直到第二天晚上下班回家,腋下仍有清爽的感觉。止汗啫喱还很耐用,按照每天涂一次的频率计算,一瓶至少也能用一个季度。
促使我在新玩意儿里推荐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最近黛西也开始用我的止汗啫喱了,并明确表示我在用的这款比她买的女士专用止汗剂好用很多。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她在用的产品,是常见的止汗乳液,据黛西反馈会导致腋下干涩。反过来再想,Secret使用啫喱这种产品形态看来确有原因。
不过,Secret也同时生产止汗膏和止汗喷雾,适合不同场景(譬如止汗膏就偏向运动)。另外,除了使用止汗产品,想要保持腋下清爽干净,刮掉腋毛是最有效的方式。虽然刮腋毛在大多数人认知中还是部分女性为了漂亮才会做的事,但干净健康不分男女,推荐大家都试试。
总体来说,止汗剂是个「不用也行,但用了就好开心」的小玩意儿,价格不高,而且能有效提升身体的舒爽感。除了腋下,它也能用在其它部位,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有一段闷热的时光需要度过,不妨搞一个试一试。
永生601有钢尖版和12K金尖版。据说库存老金尖已经消耗光了,现在的12K金尖是17年重新生产。素质还可以,顺滑度适中,容易控制,不硬不挂纸,日用很合适,粗细表现也不错。日常拿来替代中性笔完全没问题。
真空泵上墨最大的优点就是储墨量大,在完全移除了墨囊采用活塞完成真空设计之后,601的上墨设计也更加稳定,日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我挑了带有观墨窗的版本,倒是没有指望我能靠这六个小窗子观察剩余墨量,毕竟书写量在这儿放着,写完一管要好久,但就是好看,觉得有那股认真做事的老国笔的风味。
对于游戏主机来说,主要的功能是玩游戏,日常有个手柄控制就差不多够用了,一个真正的遥控器来控制多媒体播放,也算是相对小众的需求了,毕竟主机上的视频流媒体App大多都不能在内地正常使用,不过由于我个人经常用Xbox来看YouTube、Netflix上的内容,对我而言算是一个痒点。
正好发现八位堂最近出了款Xbox遥控器,让Xbox变身真正的「机顶盒」。整体做得很精致,白色的塑料机身,按键手感扎实,采用两节7号电池供电。最喜欢的是这个白色背光,碰一下就自动亮起,很优雅。
在使用体验方面,由于是红外遥控,所以还是要对准Xbox才可以正常控制,不像蓝牙可以无视遥控角度。对于YouTube、Netflix等这种做了TV端UI,适配良好的App用起来丝滑流畅,就像一个真正的遥控器,如果你的电视支持HDMICEC还可以同步控制电视的音量。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B站的UWP版,作为桌面端应用,开发似乎没有考虑到会有人用遥控器操作,游戏手柄还可以移动光标凑活用下,但遥控器用起来……总之就是很痛苦。
这次买之前还以为Pixel3不能升级到Android12,直到前两天我才了解到官方对Pixel3仍有支持。MaterialYou的灵动,是我特别喜欢Android12的原因之一。根据壁纸更换系统主题的颜色是最明显的改变,但是其他的一些系统动画效果上的改变我也很中意,例如充电时的动画、锁屏时的动画等等,都非常让人感到惊喜。
除了Android12带来的视觉上的改变,作为常年的iOS用户,Android本身带来的「自由感」是很新鲜的。就像昨天和编辑@路中南讨论的,Android用户有很多选择——从邮件服务到浏览器再到系统UI,没有什么不可以。Pixel作为Google官方手机,仍然提供了容易的Bootloader解锁选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从更加深刻的层次对手机的使用进行定制,同时不会丧失太多系统的安全性能。这在iOS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作为Pixel系列的「看家本领」,我也终于见识到了Pixel的相机。后置其貌不扬的主摄也可以在人像模式中「堪当大任」,后期还可以对景深、焦点和模糊程度进行调整来获得自己更加满意的bokeh。尽管我拍人像的确不多,但是用它来拍物体也的确赏心悦目。此外,夜拍模式下Pixel的表现我觉得也和手里的iPhone12难分伯仲,尽管iPhone12的动态范围明显更好些,但是Pixel3拍出的夜景似乎更加柔和。
我入手的是冰霜银的版本,这一代Freebuds4的颜值相比上一代有更多设计感。体积上比原来的Freebuds3小了一圈,外壳从原本的亮面材质变成了现在的磨砂质感,显得更有科技气息。使用下来最明显的变化是磨砂的充电盒不会沾染指纹,耳机上留下的指纹一般感知不明显。不用保护套,直接充电盒裸奔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令人惊喜的是加入了多设备连接的功能(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设备)。尽管这个功能还有很多稳定性和兼容性的问题可以优化,但这个功能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你连接电脑平板等设备使用完之后,其他设备没有音频输出的时候,不需要再主动连接到手机连接耳机进行设备切换。Freebuds4和手机的蓝牙连接一直会保持,在手机上播放音频就会自动激活和手机的连接。
操作体验部分对比原有的Freebuds3增加了很多的新功能,可以设置双击和长按的操作以及滑动耳机柄调节音量的功能。
对于作为最大卖点的半入耳式主动降噪,效果相比上一代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具体变化可以去看一下各大博主的测评,但是我认为耳压太大,开启的时候耳朵堵得慌,对于耳压的问题官方也推出了轻度模式和均衡模式,不过我日常使用基本没有开启。
另外在体验上有个问题,同时连手机和MacBook,MacBook几乎不能用,在2021年7月更新的v1.0.0.200版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WiFi和蓝牙干扰严重的办公区域还是会经常卡顿。另外在MacBookPro的重连体验不好,离开较远断开之后需要手动重连,需要重度使用蓝牙耳机连接MacBook的朋友请慎重购买。
家里的小猫三个月大了。比起刚出生的时候,它身形增加了十多倍,可破坏力却可能增加了百倍。家里的毛毯、沙发、桌腿,当然还有我的胳膊和腿,都成了它「修炼武功」的道具,变得伤痕累累。
既然它这么爱练功,我就想着是不是能给它一些引导,让它变成一只人见人爱的好猫。可问题是,之前就听说猫不像狗,一般不太愿意受训,是更加自由不羁的生物,那么我到底怎么才能让它「从了」我呢?
然后,我就发现了响片这个神器。
在查阅了一些有关猫咪行为学的书籍之后,我决定使用响片来辅助我的训练。简单来说,使用响片大概有如下几个好处:
使用响片进行训练的基本原理就是:1.先建立响片与食物之间的关联(每次按压必有好吃的);2.诱导猫咪做出想要看到的行为;3.一旦出现指定行为,就按压响片予以标记,并给予奖赏;4.重复这个过程。
成功入选栏目还可以得到108元的「剁手抚恤金」。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