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通州区宣布将打造30个文明养犬试点小区,在化解因文明养狗而带来的纠纷方面,迈出了尝试的一步。
困扰小区多时的遍地狗便与不拴狗绳现象,如今在这里得到了很大改观。
过去时
遍地狗屎与不戴牵引绳
通州区北苑地铁站旁,天时名苑小区中随处可以看到文明养犬的提示牌。“爱犬是您的权利,文明养犬是您的义务”、“文明养犬,幸福你我它”……4个多月前,天时名苑小区成为文明养犬的首批试点小区。
此前,这里和其他小区一样,遛狗不拴狗绳、宠物随地便溺、大声犬吠等不文明养犬现象时常出现。“小区中草地里、步道上常能看到狗屎,白天还好说,晚上弄不好就踩一脚。”一名居民表示,不拴狗绳遛狗的行为也经常出现。“晚上孩子都出来玩,常有孩子因此被吓哭。”
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一次乘电梯时,门刚刚打开,一只没有拴狗绳的大狗便冲了出来,受到惊吓的张女士大叫一声。再乘坐电梯时,张女士都将孩子挡在身后,生怕电梯门打开时,有未拴绳的狗冲出来吓到孩子。“那时候,养犬人与非养犬人间的争吵常出现。”
做了大量调研后,北苑街道在今年4月14日启动了“文明汪星人”宣传服务项目,在新华联家园北区、天时名苑、广通三个社区进行试点,探索“以服务促管理”,切实提升地区文明养犬的社会氛围。
宠物运动会、乐宠T台秀、爱犬体检、发放文明养犬装备等活动陆续在小区中开展。养犬人带着爱犬参与其中,现场登记爱犬信息,并因此建立起了“萌宠文明档案”,掌握了小区中犬只情况。统计发现,天时名苑社区现有居民1827户、5000多人,现有犬只160余只,小区养狗家庭占比近7%。
黑科技
指纹取纸与狗便发酵
随手清理的狗便又该如何处理?
在小区主干道旁,记者发现了5个指纹取纸机,只要养犬人将手贴近指纹识别区,可降解的卫生纸就会“吐”出来。在狗便收集桶旁,立着两个绿色的堆肥箱,盖子上显示着箱内的温度。每天,养犬人可以在此取纸三次。
清理后的狗便,可以直接投入狗便收集桶中,小区工作人员会定期将堆积好的狗便投入到绿色的堆肥箱中。经过6至8周的高温分解,原来人见人厌的狗便就变身为绿色有机堆肥,一部分被用于改善小区花园土壤,另一部分则由养犬居民送给那些养花养草的邻居。
居委会“文明养犬加油站”的展柜中,摆放着抽纸、水壶、洗手液等生活用品,以及狗绳、狗食盆等物品,每个物品下都写着需要的积分。记者看到,自动喂食器需要500积分兑换,抽纸需要20积分兑换。
“如今,不拴绳的养犬人少了,不清理狗便的也少了。”
议事会
沟通养犬人与非养犬人
从4月份开始,“文明议事会”多次召开了有关文明养犬的座谈会。座谈会中,养犬人和非养犬人坐在了一起,围绕如何引导小区居民做到文明养犬、如何从自身做起支持文明养犬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养犬人与非养犬人间能够心平气静地坐在一起,理性看待社区养犬问题,最终逐步达成共识。”
在赵皓迪看来,座谈会一下子拉近了养犬人与非养犬人的距离,便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养犬人与非养犬人的沟通交流多了,犬只排便后养犬人随时处理的现象多了起来。“如今我们每月捡拾到的狗屎越来越少,这也缓解了与非养犬人之间的矛盾。”
谈推广
“服务养犬人”到“管理养犬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萧鸣政认为,近年来,因养狗而引发的邻里冲突、社区矛盾不断出现,对簿公堂的情况也不少见。在养犬人看来,养犬是个体自由。在非养犬人眼中,养犬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制造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养犬的文明边界则十分重要。
如何让养犬人在文明边界中养犬?在萧鸣政看来,养狗是权利,但文明养狗是义务。养犬的权利和自由是建立在尊重他人免受恐惧和干扰之上。对于不文明养犬的行为,居委会、街道可以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做好服务工作,以服务促管理。通过社区议事等模式,在互相商量、互相教育、互相带动之下,最终达成共识,打造共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居民主动、自愿参与进来,要比制定处罚政策和简单说教的方式管用。”
养犬人李女士每次出门都会仔细地给爱犬拴上牵引绳,把它拉在身边,为了在遛狗时不惊扰到老人和孩子。“就算它发脾气或者对着其他人叫,我也能及时制止。我觉得主人的行为会影响宠物的行为,主人的文明行为,就代表着宠物的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