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克逊战刀是一种刀身形状非常有特点的刀具,跟后世的美国博伊刀有一些神似,刀背都呈现为一道折线,与刀刃相交形成了一个相对尖锐的刀尖。
上图:出土撒克逊刀的刀条
上图:博伊刀
但撒克逊战刀在刀身造型上和博伊刀也有一点不同。博伊刀的刀刃有明显的弧形,越往刀尖弧形越明显;而撒克逊战刀的刀刃则相对直一些,弧形不明显,有些干脆就是直刃。另外,博伊刀的刀背刀尖部分有假刃,而撒克逊战刀则相对粗犷多了。
上图:一把保存相对完好的撒克逊刀
简单说,相对直的刃,相对锐利的尖,呈现折线的刀背,是撒克逊战刀的典型标志。有这些标志的刀,就是撒克逊战刀,但是不同的撒克逊战刀,其长、短,大、小,宽、窄等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细分的话,还能分个好几种。
上图:从1到8都是不同种类的撒克逊战刀
早期撒克逊战刀的长度大多不长,一般刃长只有十几厘米,短的甚至只有不到八厘米,显然是一种战场上的辅助武器,并非使用者的主战兵器。其实,这时候的撒克逊刀就有点像咱们今天的战术刀,杀敌作战虽然一般用不上他,但是行军扎营离不开它。
上图:手拿撒克逊战刀的士兵形象
上图:士兵腰间的短刀便是撒克逊战刀
而且,撒克逊刀重心靠前,刀背宽厚,具有很好的剁、砍性能,除了常见的求生功能外,用来当丛林开山刀也不在话下。而且中世纪欧洲不太讲究卫生习惯,这些刀有时候还得干手术刀的活儿,处理个伤口,挖出个箭头啥的。不过手术成功后能不能存活,只能看老天了。
上图:撒克逊战刀的鞘
上图:今天的皮鞘都有一条配有易拉扣的小皮带固定刀柄,不过古代可没这种技术
但是有一点设计的不错,那就是撒克逊刀的刀鞘是悬挂在腰带上的,并且刀刃向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拔刀之后可以顺势一砍,后世日本人流行玩打刀,也是将刀刃向上插入腰带中,其理由也是为了拔刀后迅速斩击。
上图:撒克逊刀的悬挂
上图:日本的打刀
因为这玩意蛮好用,基本上人手一个。慢慢的大家就想着增加这玩意的杀伤力。这和咱们今天不一样,今天冷兵器的空间被压缩,大家更侧重刀具的工具性,甚至宁愿牺牲杀伤力。而古代,却为了增加杀伤力降低工具性。
这玩意其实啥都好,就是太短了,即使面对手无寸铁的人,也很难快速将其杀死,如果对方手里有武器,那麻烦了。一寸短,一寸险,必须以极快的速度连续攻击才行,这对技巧的要求太高。
上图:一把极为短小的撒克逊战刀(刀柄已缺)
一寸长一寸强,为了更加适应作战,大约在七世纪前后,出现了长刃的撒克逊战刀,刃长被加到了半米以上(但不会超过80公分),而且刀身宽度也被放大了,基本上就是短版撒克逊战刀的扩大版。这样的撒克逊战刀和中国近代的大砍刀、少林戒刀啥的还真有点类似,反正上了战场砍人头,剁人手脚是没啥问题的。
上图:长版撒克逊战刀
除了刀身的放大外,这些长版撒克逊战刀在装具上也有所改进,不会像之前那样寒酸。而最显著的特征是这些战刀普遍装备了刀格,在使用时不用担心手滑向刃部伤到自己。这些刀基本上都是单手刀,所以会配着盾一起用。不过欧洲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猛人,一手一把撒克逊战刀上战场。
上图:拿着长版撒克逊战刀的骑士
因为在中国,刀没有剑上档次,再加上一些骑士喜欢用剑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认为地位尊贵的人是不使用撒克逊战刀的,只有地位低下的农民军、海盗、雇佣军才会使用。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不仅骑士会用撒克逊战刀,就连一些国王的画像中,国王手里都扛着一把大砍刀,表情一幅古惑仔的气势。
上图:手持撒克逊战刀的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
不过在后来的历史中,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兼具砍击和刺击功能的各类剑取代了这种长版撒克逊式战刀。但是,短小版的撒克逊战刀却一直存在于战场,肩负着备用武器和求生工具的重任,直到十五世纪,英国仍然在短版的撒克逊战刀。
上图:携带短版撒克逊战刀的士兵
最后再说一点,很多人因为今天英国人大部分都是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代,故而想当然的认为撒克逊战刀是一种英国的传统刀剑,其实并非如此。
上图:不过撒克逊人喜欢撒克逊战刀倒是真的,图为今人复原的中世纪撒克逊人装束,腰间挂着撒克逊战刀
上图: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形成
不过,撒克逊刀的出现,却远远早于撒克逊人登陆英国岛屿。在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时代,北欧蛮族就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刀型。在中世纪早期,这种刀和单手剑一样盛行,无论是英国的撒克逊人、还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北部的法兰克人,还是开地图到处浪的维京人,都非常喜欢使用这种短刀。
至于这种刀究竟到底起源于哪里,在今天谁也搞不清。而撒克逊人和撒克逊战刀为何都有“撒克逊”这仨字,不过是因为撒克逊战刀和撒克逊人在英文里谐音罢了,加上撒克逊人的确喜欢用这种刀,翻译的时候图省事,就都用了“撒克逊”三个字。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撒克逊战刀和撒克逊人也是有关系的,但并非刀因民族而得名,反而是撒克逊民族因喜欢使用撒克逊战刀而得名。如果这种说法属实的话,以特定刀具为名的民族,在世界上可着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