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戒刀(梵sastraka),比丘所持的十八物之一,用于裁衣、剃发、剪爪等的刀子。《僧史略》中说:“及持澡罐、漉囊、锡杖、戒刀、斧子、针筒,此皆为道具也。”由于系戒律所听许,故称戒刀。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所载,佛在室罗伐城时,有比丘欲裁三衣,便以手撕裂,损坏衣财。佛乃听许用刀子。但因六众以杂宝装饰,佛陀便规定用钝铁作刀,且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大的长六指,小的长四指,中的介于二者之间。形状则有弯曲如鸟羽、及似鸡翎而不尖直二种。
2.在《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戒刀为一种出家人所使用的兵器,根据书中的描写,戒刀可为单刀,也可为双刀,为短柄刀,可随身携带,比如武松使用的就是雪花镔铁打造而成的双戒刀,鲁智深也随身跨一口戒刀。武术中也有戒刀法,比如武当派就有行侠双戒刀之法,因其在与敌较技时,虽然取向敌家但又不得“杀生”,故名。行侠双戒刀共有十六个适用于进攻的架子(“加花”动作除外)。武当派太和门第十二代传艺先生李松如老先生云:“戒刀之法,皆从雁尾单刀中来。何为戒刀?戒刀者,乃寻常双双佩于腰际(按:戒刀为双刀,演练者须左、右手各执一把。左手之刀重五斤、右手之刀重七斤),此乃谓之不得随意妄开杀机矣。”行侠双戒刀在演练时必须做到“单架(摘选架子)复演(反复演练)”。而在与敌较技中则属出手便知高低的绝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