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属于冷血环节动物,因其可作为一种药用材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养殖,水蛭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地区均有养殖。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水蛭人工养殖的活动拉开序幕,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野生水蛭资源逐渐匮乏,其之间供需关系愈发变得不平衡,这也对水蛭规模化养殖提出了新要求。众所周知,水蛭养殖过程中的水源、螺蛳品质、底部维护、病害、产茧及育苗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水蛭人工养殖行业的发展,但除此以外,养殖户能否因地制宜选择一个适合的养殖模式也关乎最后养殖的成功与否。本文就带大家一同了解如今水蛭养殖的不同模式及其优缺点,以供广大养殖户朋友参考。
仿生态外塘养殖
该养殖模式常以土塘为主,利用自然生态场景,模仿水蛭野外生存的环境,在外塘四周设立防逃网以防养殖水蛭逃逸和外源敌害生物的入侵,水体中任由水草生长和各类微生物繁衍,净化水质的同时也可以为水蛭提供一个栖息场所。
优点:投入极少的资金就可以从事水蛭养殖,模仿水蛭野外生存的环境,其生长状态良好。
缺点:由于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喜欢钻泥躲避的特点,因此在收获的时候一次性捕捞不干净,人工成本占比较高。
水泥池塘养殖
该养殖模式需要一定基础的投资,常采取在平地上或者掘土开建浇筑水泥池塘,浸泡脱碱之后加装一定的防逃措施就可以正常养殖水蛭了。
优点:水泥池塘便于人工日常管理,一般来说是一次性投资,使用年限长终身受益。
缺点:水泥池造价相对较高,此外还需做好防漏水处理,尤以北方地区为主,否则在冬季结冰时由于热涨冷缩可能冻坏水泥池。
网箱吊笼养殖
该模式常以在外塘中搭建网箱或吊笼的形式来进行养殖,根据水蛭个体大小,及综合考虑网箱及吊笼水体与外塘水体交换效率来更换不同网目的网箱和吊笼,养殖初期常以80目的左右的网片为主。
优点:该模式一般养殖对象是经过精养之后的幼蛭,体质强壮,只要管理得当,效益可观。
缺点:网箱和吊笼网眼易堵塞,影响水体交换,造成局部的死水区,需投入人工进行清洗,管理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较大。
水生作物套养养殖
该模式常以在外塘中栽种水生作物等套养水蛭,比如莲藕、茭白、水稻等一些水生作物。
优点:利用有限的空间,可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收获水蛭的同时,水生作物也是一笔额外收入,为水蛭提供一个栖息场所的同时也可为单一养殖者降低部分风险。
缺点:栽种水生作物,有施肥需求,养殖水蛭不能施用激素类肥料,比如化肥,可以使用少量复合肥等。
刀刮布养殖
该模式主要分露天刀刮布和棚内刀刮布养殖两种,其特点与水泥池养殖模式类似,而较土塘模式,其具有无底泥、养殖水体小水质不稳定、肥水和稳水较困难等特点。
优点:小水体便于管理便于观察,日常出现问题可及时处理。
缺点:投资相对较大、使用寿命短、水体较小维护难度大。
目前刀刮布养殖模式和外塘吊笼养殖模式较为受欢迎,养殖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其经济效益也相对可观。广大养殖户朋友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才能创造出良好及经济收益。
温馨提示:水产人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需要找专业老师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