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0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随之不断增多。虽然近年来高层建筑各项消防设施配置不断强化,其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重,存在着众多方面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兴起,节约了用地,丰富了城市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现代感,但是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因此,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高层建筑火灾很难扑灭的原因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会经常发现,高层建筑比较普遍存在着消防设施“短斤缺两”、质量性能差和功能不全等先天性火灾隐患。此外,一些单位由于缺少对火灾自动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经常维修保养工作,导致了大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而不能正常使用。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是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合用建筑,产权单位多,使用单位更多,因此造成了各单位在消防安全治理上各自为政、多头治理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治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二是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思想上熟悉不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任意封堵室内消防通道,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不落实;有的没有消防应急预案;有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治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
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展的必然,绝不可能因其火灾的严重性而停止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的损失。因此,本人认为,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高层建筑防范措施的落实上。
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从高楼的设计到施工,再到完工审核等各项细节,都必须严格把关。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不应该放松警惕。特别是在设计图的审核上,更应该考虑到最后的实际意义,考虑到面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问题。比如说,在国外,高层建筑一般是每一定的楼层中间或每层楼里,会设计一个火灾或突发事件的避难空间,而在国内,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高层建筑才有设计这些空间。所以,设计也是决定着结果的重要一面。
其次,必须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治理责任。就我国现状而言,高层的,大型的建筑,虽说是一个大公司负责总体设计和建造,但是具体到细节时,会把工作分配承包给一些小公司负责。也正因为这样,混入了很多安全隐患。各个施工队的施工质量,能力,实力,责任心都会有不同,所以难免会存在一些较低层次的施工队伍参与到一栋大楼的建设中,这也导致某个模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起不到预定的效果。也就是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在大楼的火灾感应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对之后可能发生的火灾束手无策。
4一些适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新技术
1)热量测定罩要更好地逃生,需要研究火灾中火焰扩散的趋势,寻找更好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法。美国马里兰州的火灾研究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量测定罩,用来测量火灾释放的热量。在这个巨大的罩子底下,工程师可以建造一套三房一厅的标准住房,甚至可以是一幢两层楼的小办公楼。工程师在这里研究点火方法、电器火灾的起因、燃烧速度和易燃液体如何影响火焰的扩散。
2)逃生电梯现在,人们获知的救灾知识是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火灾时电梯会断电,电梯间烟尘大,电梯轿厢可能变形,缆绳可能断裂。而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高楼层的人们要在烟火中跑到底层很费时,会错过最佳逃生时机。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研制由专用电源驱动的消防电梯。它的轿厢和缆绳都很牢固,不会被大火烧坏。当火灾断电时,消防电梯依然有电,可保障人们及时逃生。另一种新颖的逃生电梯是德国人开发的折叠式可充气逃生舱。平时,这种电梯的逃生舱5个一组连在一起,以折叠的方式置于高层建筑的屋顶。当火灾发生时,救援人员开启底楼外墙的一个激活装置,电动系统让折叠逃生舱像手风琴一样打开,并自动充入可让逃生舱悬浮的氦气。然后,逃生舱伸出屋顶边缘,沿着建筑物外墙徐徐降到地面。人们可以从楼顶进入逃生舱,也可在逃生舱经过窗户时迅速进入。
3)单人自救系统国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些可以沿着建筑物下滑的火灾单人自救系统。67岁的丹麦人古尼·延森发明了一种高楼滑动鞋安全系统,这种“鞋”靠安装在大厦外面窗户旁边的一道窄窄的钢轨上下滑动。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高楼逃生轮,类似于风筝的轮轴,可以让人们在高楼发生灾难时迅速离开。逃生时可以把坚固的绳索钩在高楼上某个安全牢靠的地方,把安全带系在腰上,就可以利用逃生轮沿着墙面安全地下滑到地面上。日本有一种自垂救生索,它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窗的外墙上框部。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路线。
摘要:结近十几年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不容置疑的新问题,如管理费用增加,施工困难,建设周期长,工作条件受限制,防火、防爆、防盗、防震等安全问题不易解决,而其中的防火问题尤为重要和不可忽视。从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施工质量;火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
一、高层火灾主要特点
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较快。高层建筑一般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2.火灾扑救工作困难。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而现在的高层建筑动辄100多米,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另外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二、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三、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2.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
四、对策建议
1.重视施工质量,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2.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自身具有火灾防消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全国发生高层建筑火灾超过10万起,其中60%以上属于居民住宅火灾。一些老式高层民用住宅普遍存在建筑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疏散指示破损严重及缺少灭火器等问题,加之楼层高不易逃生等特点而成为火险的集中地。
参考文献:
[1]蒋永琨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层消防验收常见问题
近些年,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由于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大、扑救难度高,加之人员疏散较为困难,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凸显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公安消防机构等各个单位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将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消防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实践,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
1、片面理解高层建筑登高面有关规范条文
2、塔式住宅剪刀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建设单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摊面积,使户内建筑面积最大化,往往缩小了公共使用面积,尤其是两部剪刀楼梯之间分别设置前室、剪刀楼梯与消防电梯分别设置前室的问题尤为突出。《高规》第6.1.2.3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而在条文解释中又说明,剪刀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了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计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在消防验收中往往出现“三室合一”的情况,即两部剪刀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前室。规范条文中未出现剪刀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规定,而且条文中也明确在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塔式住宅两部剪刀楼梯可以合用一个前室。这就给图纸审核、验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此类问题的出现,如果再增加一个前室的话,就涉及了建筑结构的问题,尤其是验收时已经成型的建筑再对其进行结构和户型的改变,从实际的工作中来看,可能性不大。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本着投资小、易整改,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前室中两部剪刀楼梯的中间利用乙级防火门进行分隔,这样使一个前室变为两个,消防电梯只与一部剪刀楼梯共用前室。封闭靠近住户一侧的剪刀楼梯的出口,使其开向住宅户门共同使用的短过道内,使过道具有扩大前室的功能,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①所有的住户和过道、楼梯间、电梯井,相邻的墙都是有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防火墙的作用;②各住户之间的分户墙,有足够高的耐火极限;③住户开向走道的户门,都采用防火门,防火门都设有闭门器。
3、十二层至十八层单元式住宅消防电梯前室问题
《高规》第6.3.1.3条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高规》第6.3.3.2条规定: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根据以上两条的规定,十二层至十八层单元式住宅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建设中,大多数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未单独设计前室而只设计了封闭楼梯间,其依据的条文是《高规》第6.2.3.2条: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为保证消防电梯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的使用,住户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对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消防电梯前室做了如下考虑:①将直接开向前室的户门及管道井门全部设为防火门。②保证消防电梯前室的自然排烟或增设正压送风系统。
4、消防工程施工问题
由于当前建筑施工整体水平不高,致使消防工程随之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施工队伍低价中标,为了赚取利润,暗地更改图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影响建筑耐火性能。一些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水喉、防火门、防火卷帘,以劣质次品充当合格品。有些中标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他有资质的单位,而施工人员为临时雇用的队伍,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甚至层层低价转包,给工程带来重大火灾隐患。
5、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防火重点在于设计初期的精细考虑,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的一丝不苟,才能保证建筑整体防火性能的稳定,为后期防火监督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沈希光.高层商住楼消防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6):214~215.
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大,已经以建设大城市为目标,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将遍及市区,高层建筑的数量将呈大幅度增涨。
2.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会经常发现,高层建筑比较普遍存在着消防设施“短斤缺两”、质量性能差和功能不全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2.3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是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合用建筑,产权单位多,使用单位更多,因此造成了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二是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思想上认识不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任意封堵室内消防通道,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不落实;有的没有消防应急预案;有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2.4高层建筑的使用人员特别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使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自救逃生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薄弱,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人员培训率仍不能适时跟上,很多高层建筑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业务不规范、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值班期间擅离职守等现象。
3.对策措施
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展的必然,绝不可能因其火灾的严重性而停止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损失。因此,本人认为,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高层建筑防范措施的落实上。
3.1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管理责任。目前来看,高层建筑往往涉及多家产权单位,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又涉及多家使用单位。因此,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在与房地产商签订购买租赁合同时,必须与房地产商签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书,确定防火负责人,明确各自责任,共同维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房地产商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应当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各产权单位应当在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明确管理责任。
3.2职能部门依法监督,严格执法。消防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从源头抓起,全面实行消防设计审核,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和消防执法监督人员岗位资格证制度。二是督促高层建筑产权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消防设施投入。消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警钟长鸣,促使他们加强责任心,高层建筑的产权单位也要常怀“隐患在身边,大难随时来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投入,及时整改隐患。三是针对高层建筑内部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和人员多、消防设施多、管理要求高、火灾隐患多、危险性大、火灾后果严重的特点,督促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应重点要抓好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像消防安全人员值班、培训制度,消防设施的检查保养制度和应急预案必须落实。同时,高层建筑产权单位还要及时组织人员加强对那些已投入使用的消防设施的维修和保养,提高消防设施整体安全系统的使用性能。四是消防部门应加大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消防执法,积极协助有关单位搞好消防安全管理。
3.3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加强使用人员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高层建筑使用单位自防自救的能力。鉴于高层建筑各楼层人员成份复杂,人员流动性广,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消防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的火灾案例和对严重消防违章行为公开曝光等手段,加大对《消防法》等消防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漫画、墙报、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同时,消防部门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举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和增强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1.1消防设置后期维护不到位
1.2内部结构复杂责任主体不明确
1.3高层民用建筑日常营运管理方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管理方式粗放
2加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消防安全设施的管理
消防安全设施的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资金,这就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协调。例如,针对某幢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可以联合开发商、物业等单位在建立一个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机制的基础上设立一个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主要放在对消防设施的更换、维护与保养方面。专项资金可以由建筑的产权单位每年划拨一部分作为专项经费,具体金额需要根据实际的维护情况而定。假设遇到多产权单位,则需要将每个单位组织起来签订协议,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需要出部分资金投入到专项资金当中,同时联合物业单位共同管理。物业的主要责任是固定专人进行某部分责任区域的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消防安全管理。物业还需要制定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进行1年2次的消防安全检查中严格把关,做好全面检测,在保证消防设备适用有效的情况下做好记录,保证消防设备的有效管理。
2.2加强对建筑内部人员的消防意识培养
一幢高层民用建筑人员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安全意识层度不同,但是,不管是谁都需要进行消防意识的培养与加强。例如,某高层民用建筑物业单位在大致了解了建筑内部人员的情况与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具体表现为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讲会加强对消防知识的宣传等,针对不同阶层的人员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培养,采用了文字宣传与图片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模式,这样一来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的教育。甚至还会开展各种消防知识活动,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另外该物业单位针对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采取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在消防知识的宣讲过程中,将典型的火灾案例、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行为的案例结合起来,以裸的结果展示在人员面前,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2.3按照消防规定定期举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经过实验证明,高层民用建筑日常管理单位定期举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是有效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管理方式,因此,日常管理部门应制定符合高层民用建筑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高层建筑使用者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演练结束后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2.4重点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规范
2.5重点强化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2.6逐步完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救援体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层民用建筑可以制定一个抢险救援预案。考虑到高层民用建筑物内部条件愈来愈复杂,出现火灾的概率以及火灾的严重程度也逐渐提高。因此当消防部门在制定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救援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特点合理、实际的制定消防救援体系。在此基础上消防部队需要在掌握建筑物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进行针对性的实际演练,以便应对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火情。
3结语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构造逐步向高空延伸,使得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增多。据统计,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OO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而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国际知名建筑研究机构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建筑的摩天大楼的数量占全球数量的一半还多。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对于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探讨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为我国在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控制方面的开展提供借鉴。
1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上对于众多参考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认为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一,火灾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它的火灾蔓延途径很多,例如风道、电梯井、电缆井、楼梯间等。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那么火灾蔓延速度快,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人员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楼层较多,而且人员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紧张不知所措,使得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困难。第三,火灾扑救难度大。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登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设备,登高消防车只能救助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和实施灭火,使得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2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2.1各部门加强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超高层建筑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定期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根据维护管理结果,定期向公安机关进行汇报,针对在建筑消防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上报以及解决。公安消防机关则需要根据本地区超高层建筑群的实际需要,建立起城市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以维护管理与技术为依托,定期定量的对于建筑消防安全运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在公安消防部门以及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提高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超高层建筑业主管理委员会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另一大责任主体,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一样,超高层建筑业主管理委员会需要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进行管理,通过落实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通过落实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根据本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实际情况,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状,使得每个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在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管理权利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2.2采用新型防火材料,提高建筑防火质量
2.3加强高层建筑逃生训练和演习
3总结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火灾隐患大,扑救难度大。只要严格贯彻落实消防管理规定,扎实做好预防工作,不断增强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预防火灾综合技术水平,形成“消防工作,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在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控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消防安全隐患。深入研究当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问题,创新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是今后我国在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控制方面的课题。
[1]田映龙.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
[2]郭雪平.关于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
[3]罗云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12).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火灾危害;消防器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暴增,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导致各大城市不断兴建高层化建筑。而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多用于综合性商业活动,所以内部结构设计往往复杂,能够集购物、娱乐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汇聚了大量民众和财富,同时高层建筑的电、燃料等资源消耗量更大,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偏高,一旦爆发火灾危害性更难以控制,这让消防界工作者普遍感到棘手,本文旨在分析探讨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能够引起高层建筑居民重视,尽可能减少火灾隐患。
1.高层建筑的火灾危害性
1.1火势蔓延途径多,难以控制
1.2人员疏散困难
同样因为是高层建筑的结构问题,楼层多,垂直高度高,内部结构也复杂,火灾发生时电梯基本报废不能使用,只能借靠楼梯疏散才能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另外建筑内各种管井合纵连横,烟雾和热流通常弥漫在每个角落,疏散过程中基本是在烟熏和烘烤中进行,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都很容易被烟火熏倒,因此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撤离非常困难。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不到位
兴建高层建筑时往往会设计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和大量的灭火器材等消防安全设施,这些设施和器材在火灾爆发时对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时有着巨大作用,然而大多数建筑内的物业管理公司消防管理工作散漫,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这些在关键时候保命的重要设施没有妥善的保养和维护,导致爆发火宅时出现报警系统探测失灵、喷水系统无法启动等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减少伤亡作用。
2.2消防设计遭变更
每个高层建筑都会在通过消防验收后才允许业主入住,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业主入住后会对建筑内部施加二次装修,并且在装修过程中没有专业消防资质的设计,装修后内部结构和设施被变更也没有标准的工程图纸留档,导致原有的配套消防安全设施不再匹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工作。2.3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能力差普遍上人们只追求建筑内部的环境舒适度,而对消防安全性考虑却有所欠缺,甚至完全不具备消防隐患意识和常识,如在日常生活中非法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不懂得基本的基本的灭火自救等安全常识,严重者甚至不会使用基础的消防器材,一旦爆发火灾只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建议分析
3.1增强消防意识
3.2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督查
当地消防安全机构应该定期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督查,除了针对性地核查检出内部各消防安全系统运行状态,各设施功能是否正常外,还要检查消防安全值班体系是否完善,值班人员结构是否齐整,值班维护人员对各类消防系统和设施的操作是否熟练,督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无死角地覆盖大楼。
3.3加强消防预演,完善自救体系
高层建筑中单位最好建立义务消防小队,定期举行消防安全预演,使全体人员熟练掌握楼内配备消防安全设施使用技巧,懂得基本的救火方法,了解楼内的安全通道和懂得如何有效安全的转移撤离。这样完善消防自救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楼内火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更可以在火灾事实发生时,实施有序安全地自我救援不至于慌乱,减少财产损失,也有利于更好地配合消防机构灭火救援工作。
3.4其他消防安全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目前各种大城市高楼密集且人员也越来越密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引起各界人士高度重视,再完善齐备的消防安全设施也不能完全确保火宅时人员和的财产的安全,必须全民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参与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消防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打造更安全有效的防火墙。
[1]张玮珂,赵永生.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与防控措施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2):107-1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新特点;对策分析
引言
1高层建筑火灾的新特点
1.1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1.2火势迅猛,烟火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迅速。在发展阶段,其垂直蔓延速度为3-4m/s。加上高楼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使火势更猛烈,蔓延更迅速,极易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场,“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在高层建筑中尤为突出。
1.3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发生火灾后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消防人员难以堵截火势蔓延,可燃物多,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消防用水量大,仅靠固定消防设施供水难以满足,利用应急消防设施供水高度又难以限制,火场产生大量高温,有毒气体,给消防队员灭火战斗带来诸多不变,现在高层建筑大量来用玻璃,玻璃在温度达250℃左右即自行破碎,形成玻璃雨,给地面的消防人员和器材准备带来极大威胁。
1.4装修材料达不到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的装修面积大,使用的装修材料品种繁多,由于装修材料生产厂家多、质量参差不齐,材料的防火性能鱼龙混杂。高层建筑的柱子、顶梁、墙面、吊顶装修材料用量极大,尤其是墙面、豪华吊顶面积大,夹板或夹层装修用材较多,如果选择材料耐火性能低下,遇火源极易引起火灾。另外,防火性能较好的材料通常价格较为昂贵,为节省费用,或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装修单位往往会私自使用一些未经阻燃处理的木条、墙毯等廉价的不防火、不阻燃的装修材料。由于室内大量可燃物的存在,降低了房屋的耐火等级,为高层建筑埋下火灾隐患。例如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市正在建设的28层高层建筑物“经纬360度”发生的火灾是因电焊工违章电焊,引燃天棚上的装修材料,导致火灾。
1.5高层建筑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多,火险漏洞多,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如有时一栋高层建筑内部即有商店,办公室,餐厅,礼堂,影视院,使用单位多,管理存在相互推诿,造成管理漏洞多,火险漏洞多,有的高层建筑存在着滥占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在疏散通道、楼梯间存在大量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想像。
1.6灭火用水量大,供水难度大
目前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主要用的灭火剂还是水。能否将水不间断的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要的水压、水量,是战斗成败的关键。但在高层建筑火灾用水和供水的环节出现了难题。(1)高层建筑楼层高、楼梯长、铺设水带慢(2)水带铺设越高,水压越大,水带容易爆裂;(3)受消防车功率限制,供水高度有限。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消防设计不够规范
1995年国家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规范保证。然而,许多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设计并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老式的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例如,公共通道未设消防自动系统;缺少消防水源;疏散楼梯间不符合规范要求。超过百米甚至更高的建筑存在避难层“空白”;现代高层建筑的高密度建设或是位于市繁华地段的建筑,使得消防车道或消防室外操作面积被大量占用。高层建筑的幕墙装饰。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极易破碎形成玻璃雨,妨碍救援实施,造成人员伤亡。
2.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合用或多产权建筑,造成了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责任落实不清,使得消防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不到位,而且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繁多.其管理与应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往往又存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加之消防应急预案等的欠缺,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是应得到充分重视的。
2.3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设施维护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存在着业务不规范、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以及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2.4消防设施配备及防范措施不到位
通常最基本的消防设施应包括:设有火灾报警控制设备和消防控制设备的消防控制室、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淋装置、安全疏散系统、排烟系统、自动防火卷帘系统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存在着设施配备不齐全、设施质量不过硬、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以及不同程度地停用等诸多问题。
2.5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缺乏
在社会生活中,公众缺乏对火灾事故的灾难性后果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巾也未有防范火灾的安全意识。如擅自改变房间使用结构但消防设施未跟上;在装修材料的选用上也未充分考虑到耐火、非易燃材料的使用;对电、气的安全使用重视不够;消防安全基本知识、自救逃生常识也相对匮乏。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3.1完善消防安全规范及法律体系
在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中,须进一步健全各种法规制度,同时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监管,国家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各类消防设计规范.制定新的管理规章制度,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实施的保障,同时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消防丁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核制度。
3.2制定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预案
应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特点,包括楼高、层数、建筑结构及通道设置、建筑物的材料及耐火性能、火势蔓延的可能方式与强度等制定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措施、供水方式、所需灭火力量、抢救被困人员和输运贵重物资的通道或方式等。在高层建筑外,对于火灾外场的救援也应制订应急预案,如消防人员登高救援的方式、消防车辆通道的疏通、操作场地的确保等。
3.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应明确各单位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定单位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开展防火检查.有关部门应对各建筑的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各类消防设施实行定期检查,监督其消防措施落实情况,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消防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合理使用。
3.4合理消防设计、确保设施齐全
3.5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及安全意识的培养
4结束语
现代社会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因建筑特点、经济社会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实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其消防安全也存在种种隐患。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消防安全设施、消防工作辅助系统与人员配备,特别是消防安全的管理与公众的安全意识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步完善健全各项制度,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全稳定。
【1】GB5045一95,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赵爱民,鲁亚姝.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4):16―19.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近十年来,高层建筑火灾也是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如2009年的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2010年的上海静安区“11.15”火灾等。高层建筑失火后,现有的消防设备很难对起火点进行准确的灭火,导致火势进一步蔓延救援难度不断增加,死伤人数及财产损失也呈上升趋势。如何消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共同探讨的焦点。
一、火灾特点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称为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发生火灾后,和其火灾性质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假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三)灭火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二、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防安全隐患。其消防安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消防设计的先天不足:一是高层建筑使用性质的改变,致使现有消防设施无法满足消防安全条件,如高层住宅首层、二层的商业服务网点改为大型商场使用,那该栋建筑就不再是高层住宅了而是高层公共建筑;二是内部装修大量采用可燃物,增加火灾荷载;三是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通道宽度不符合要求,大多旧式高层建筑通常是设置成开敞楼梯间,甚至是一栋建筑只有一个楼梯。
(二)消防设施施工质量不高: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围标、买标、卖标、分包等不法行为或者是开发商为谋取更大的利益挂靠施工单位自己负责施工,致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土建施工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把消防工程一并施工完毕,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使用的消防产品存在以次充好现象,给建筑物带来极大的火灾隐患。
(三)共用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消防安全责任并未明确,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推诿扯皮,存在无人管理的问题,致使疏散通道的擅自改变、安全出口被封堵、消防设施损坏。
三、对策
(一)强化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关、验收关和消防施工监督检查,杜绝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过程的行为进行监管,对降低设计标准和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二)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措施: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要把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做为重点。对有多家产权单位的高层建筑,要强化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的使用管理,针对高层建筑的管理特点,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要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使用单位自主管理,物业日常维管,产权单位监管,及时消除消防隐患。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和“户籍化”管理工作,提高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三)强化宣传培训,夯实群防群治:根据《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的要求,履行部门职责,开展针对各行各业的消防安全宣传培训,使公众熟悉建筑内逃生的疏散通道,掌握建筑内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专业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确保管理到位。
四、结语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全民参与的工作,只有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才能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切实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化高层建筑消防疏散灭火装置危险控制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高层建筑快速的崛起,尤其是各类综合性的高层建筑也不断的出现。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重视其安全疏散的设计。
高层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楼层层位高,垂直疏散距离相当长;第二,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相当的快,给安全疏散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第三,高层建筑人员多,并且非常集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人员心理紧张,混乱无秩序。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基于高层建筑的这些特点,必须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工作。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为了让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更加合理有效,必须把握好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合理利用室外疏散楼梯、阳台、屋顶平台等等这些与大气想通的有效
第二,防火门是一个关键的部位,在发生火灾时,必须确保其在自动关闭状态,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原则必须要考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有利于有效的进行安全疏散。
第四,设计的高层建筑疏散路线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通畅,避免人、物交叉,更要避免出现逆流。
第五,保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严格执行。
3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以及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总结了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引起重视,为合理疏散提供帮助。
第一,发生火灾,恐惧心理导致失去判断力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员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对于火灾多数人只是知道其危害性,但有较多的人不了解发生火灾后该如何做,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所以,一旦遇到火灾情况,就表现的非常恐惧,失去判断力。
第二,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蔓延途径多。因此,其危险性非常大。同时,高层建筑大量的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导致火灾载荷非常大,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另外,如果分区内只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其他的出口均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即使安全出口的数量和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也不能保证本区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还会给相邻分区的疏散带来压力和混乱。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基于以上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如下有效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第二,安全出口和安全疏散距离的合理设计与控制
安全出口的合理设计和疏散距离的合理控制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具体安全出口设计的做法为: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平开门;在开启门的时候,门不能影响到紧急疏散人员;严禁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门槛。
疏散距离控制的具体做法为:房间设置不宜过大,要求房间内最远点到进门的距离不能超过15m;房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距离不能超过30m。这是从发生火灾人们的行为角度尽快考虑而设计的疏散距离。
另外,在设计楼梯时根据计算出的疏散宽度,既要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的宽度,也要合理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应根据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和每个安全出口控制的人流股数,科学合理地确定楼梯的位置和数量。
第三,疏散路线的合理设计是保证人们快速到达安全地带的保障
疏散路线的设计必须做好:(1)简捷明了,便于寻找和辨别。(2)疏散楼梯要靠近电梯布置。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最先考虑的是最熟悉的路线,就是电梯,这样疏散楼梯与电梯靠近,方便人们的查找。(3)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这是为了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和疏散人员不会出现交叉。
第四,合理设计避难层
5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随着各类高层建筑的不断使用,会不断的出现各类安全疏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的创新,更加重视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有效的保证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