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⑴(精选14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手提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间,你看,天气转暖了,同学们脱掉了厚厚的棉衣,花开了,草绿了,燕子又飞回来了,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节课先学第一首。

板书课题:5古诗两首

2、出示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3、简介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今浙江人,自号“四明狂客”,少年时便以文词出名,还有一首《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4、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咏和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诗歌,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诗歌,相机纠音。

三、深度感悟,读背诗歌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绿色的带子)

3、理解句意。

(1)读着诗,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碧玉:绿色的玉。妆:装扮。

万条:指无数条。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象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条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多美的一棵柳树啊,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这无数的柳条,就像她的绿色的飘带。作者由这些柳条,又想到了什么呢?

(3)第三、四句诗又说了什么呢?

裁:剪的意思。“戈”部,跟衣服有关系。

剪:“前”为声旁,“刀”为形旁。

似:好象。

(不知道这些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啊。)

(4)理解比喻句。

(把“柳条”比作“绿色丝带”,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5)你认为春风还会像什么?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电脑出示柳树图。

(2)引读:春天来了,你来到郊外,看到这么一棵柳树,你就会想起贺知章写的一句诗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再看看,那柳条上长着又绿又嫩的柳叶,在春风中跳着舞,你又会想到贺知章写的另一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美的一棵柳树啊,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无数的柳条,就像她的绿色的飘带。这时,你又情不自禁地对着柳树,吟颂起贺知章写的《咏柳》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美的柳树啊,一棵棵柳树就像一位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无数的柳条,就像她们的绿色飘带。你又忍不住张开双臂,对着柳树,美美地读着《咏柳》——

2、读着《咏柳》,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习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咏柳》中用了比喻的写法,想一想,找一找,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诗句?把它们写在采集本上。

参考答案: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咏柳⑴

【唐】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教材理解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咏”。

3、能读懂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

4、会背诵、默写古诗;能根据《咏柳》描绘的景色,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读诗题

1、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正在走近呢?

是啊,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这是一棵怎样的杨柳?

2、那么在诗人贺知章的笔下,这又是一棵怎样的杨柳呢?

出示古诗:咏柳

3、一起读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歌咏柳树)

这首诗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我们还学过他的什么诗呢?在〈回乡偶书〉诗人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那么在这首诗中,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解诗意

1、自由读诗,要求:

⑴、找出诗句中你还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并做上记号,

⑵、在诗人笔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你从哪里看出来?

2、“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指满树。这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绿色的新叶,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丝带子,形容柳条的轻柔婀娜。这句诗的意思是:千万条柔软的柳枝,像是垂着的绿丝带,迎着春风,轻轻地飘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叶:指新长出的细嫩的柳叶;裁:裁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美丽而可爱的细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二月的阵阵春风啊,就像是裁剪细叶的灵巧的剪刀!

3、是怎样的柳树?回答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出示图片。

三、悟诗情

1、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赋予了柳树灵动的生命,请大家拿起笔,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这么美丽的柳树,请四人小组合作,两人作画,另外两人把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一段话,等一下我们把最好的画配上最好的文字,来做一次展出。

2、学生小组活动。

3、反馈并欣赏。

4、在诗人和大家的笔下,我看到了如此可爱而动人的柳树,那么诗人满腔热情地歌咏柳树,又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呢?

5、是啊,春天是如此光彩夺目,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赞美春天,在同学们的手中,就握住了多少诗人心目中的春天,你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并说说这首诗赞美了春天的什么吗?

6、春花,春草,春风,春雨,一景一人,一动一静,皆能入诗,诗人用他们明亮的眼睛,敏感的心灵,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多少不同的春天啊,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棵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第12页

(一)、激发兴趣,感悟春天。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引出课题。将学生的所得进行展示。(二)、尝试解题,初读课文。1、借以前学过的《咏鹅》了解本课《咏柳》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读古诗的欲望。2、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3、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交流认读方法,尤其是自己的独特的识字方法。4、检查自读生字情况。(三)、个性阅读,体会内容。1.学习第一、二句。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2、再读课文,看图观察柳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

3、请学生再读古诗。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感叹。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自读第三、四句。

(四)、背诵古诗,赏境诵读。1、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2、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3、让我们看着挂图一起来有感情的背诵这首古诗(五)作业设计:搜集有关春天咏物的古诗,练习诵读。板书设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挂图小黑板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马茂元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教案示例一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chuísīcáisì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咏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背诵这首诗了。所以,我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一、交代本节课教学任务

本节课学习第一首古诗《咏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读一读古诗《咏柳》

(二)根据诗句及图画的内容,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重点指导

(一)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咏yǒng妆zhuāng绦tāo裁cái

(二)认清字形。

咏与泳、妆与壮、绦与涤、裁与栽,进行比较,区别字形、字意。

四、复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板书:①知诗人②解诗题③明诗意④悟诗情

五、按照以上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学习古诗《咏柳》

(一)出示《咏柳》。

提问:这首古诗是谁写的?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二)解诗题,运用分解法理解“咏柳”一词。

咏,歌唱、赞美的意思。

柳,柳树。

《咏柳》这首诗,是借赞美春天里多姿的柳树来歌唱、赞美春天。

(三)下面,我们逐词逐句讨论、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妆、一树、高,各指什么,什么意思?

碧玉:这里指深绿色的玉,是形容柳树枝叶那种可爱的绿色。

妆:装饰、打扮的意思。这里有一种拟人的意味,好像不是柳树长出来的颜色,而是有人给柳树梳妆打扮成的一样。这是谁呢?是春天!

一树:指整个树,满树。“一”字在这里不表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

高:指树的高度。

这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绿色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

2.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指柳树枝条多,“万”提个概数,指数目多。

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用来形容长长的柳条非常柔嫩,轻盈。

这句的意思是:这棵柳树上,有千万条柳条好像绿色丝带子一样垂下来。

3.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整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看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碧树”、“垂下绿丝绦”的美丽形象。

5.不知细叶谁裁出

细叶:指柳枝上细嫩的柳叶。

裁:是裁剪的意思。

讨论:句尾的问号表示什么?

(表示发问,引人思考。)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这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这些细细的柳叶?

6.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好像的意思。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

这句的意思是:二月里柔和吹拂的春风,像剪刀那样裁剪出来满树的柳叶。

7.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整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8.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四)体会,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咏柳》

标题“咏柳”,“柳”字要读得重,两字中间拉开一些,读作“咏——柳”。

第一句:“碧玉”读重音,指导学生在头脑中展开想象,突出颜色的美丽。“一”读重音,强调整个树,读成二声yí。“妆成”之后可有一个小停顿。全句读作:

第二句:“绿”读重音。“万”读次重音。“丝绦”指导学生结合想象读出轻盈、随风飘荡的美感。全句读作:

第三句:“不知细叶”要读得连贯,中间不要有停顿。“谁”发shuí的音,读重音。句尾读出疑问的口气。全句读作:

第四句:“春风”读重音,体现对上句“不知”的回答。“似剪刀”读成降调,表示对上句的答复。全句读作:

七、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把诗句写得生动,形象?

(运用了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整棵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的多,还把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刻画出春柳的秀丽形象。并且用“裁”这一拟人的写法,把春天人格化。)

八、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入情入境品美诵韵

设计理念:

1,"诗是有声的画",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的充盈.

2,本着整体感悟,悟出诗意,悟出诗韵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通过看,评,议,演各环节,让诗韵入童心,诗情入童怀.

教具学具:配合教学的挂图或课件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年龄小,见识少,但学生对柳树是熟悉的,因而在学习中,学生生活中的观察,积淀的知识可以促进对古诗的研读,理解.而且学生天生喜欢古诗,喜欢图画,因而采用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是会大受欢迎的.

教学方法:

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以读为主,认识美.熟读成诵,品味美.演绎文本,展示美.

教学步骤:

一,激qing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3.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材理解《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咏柳⑴【唐】贺知章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春风似剪刀。【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马茂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咏柳作者:撒劲飞知识目标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知识目标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第一课时△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一、教材分析1、选文缘由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THE END
1.宝宝手上长倒刺怎么办儿科宝宝手上长倒刺怎么办 丁丽凤副主任医师 三级甲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我要问专家 宝宝手上长倒刺主要是由皮肤干燥引起的,也可与手经常活动、咬手指等情况有关,遇到长倒刺的情况一定要避免撕拉,及时用剪子剪去倒刺部分,然后给宝宝涂上润肤霜,平时一定要注意均衡营养,多补充维生素。https://m.chaonei.com/v_6153912
2.手上有茧子怎么办?起茧。起茧可以涂抹去角质的化妆品,还可以泡软后用剪子剪掉。多注意保护皮肤,涂抹护手霜。https://mip.yilianmeiti.com/question/1018326.html
1.手上的剪子怎么去掉呀寻医问药网问题分析:你好,轻度宫颈糜烂,建议服用宫炎平片或遵医嘱服用消炎药。祝你健康 https://club.xywy.com/static/20150918/27709615.htm
2.手上磨出茧子怎么去掉权威文章手上磨出茧子怎么去掉 假如大家的手科长時间遭受磨擦,那麼一些组织体细胞就非常容易老死,角质层薄由于比较严重损伤便会巨大的影响到手臂的美观大方,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也不是非常便捷,以便除去手里的厚茧,很多人都花了非常大的时间,但实际效果并并不是非常开朗,今日我们就向大伙儿详细介绍几类更加科学研究的方式。https://www.cndzys.com/renqun/teshu/2086473.html
3.人渣新玩家怎么玩新玩家快速上手攻略2、三级包,这个不用说了吧。。。背上吃的和水,小刀放在靴子里,最起码你得带两种药和一个工具箱,算上剪子材料,没有三级包你会觉得搜东西完全是一种抉择。 3、肥宅快乐水,啥也不说了,冲肥宅快乐水,他一定要上榜 另外长按左键是抛掷手上物品,前期拿石头打僵尸必备,石头也很好搞,低头按F就会搜索石头。在战...https://www.3dmgame.com/gl/3745228.html
4.石头剪刀布教案中班(十四篇)石头、剪子、布 大、中、小班幼儿 手的做法是:握紧拳头为石头,伸开食指和中指为剪子,五指张开为布; 脚的做法是:双脚并拢表示石头,双脚前后站立剪子,双脚左右开立表示布。 游戏中,石头能砸了剪子,剪子能剪开布,布能包住石头,三者间互为胜负。 此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857813/
5.防晕车最有效的方法胶带手上贴胶带防止晕车方法一:取一根干净的棉签,蘸取少量的苏打粉,轻轻的涂在创口贴的周围,再用棉签沾取少量的水,涂在创口贴和苏打粉上,让苏打粉和水进行反应,等候片刻,苏打粉和水反应后,创口贴就会鼓起,这时候只要轻轻撕下创口贴,这样就不会感觉很痛。 方法二:如果身边一时找不到苏打粉,也可以在创口贴四周涂上一层护手霜或乳液...https://health.china.com/html/ys/13003183/20200123/37734495_all.html
6.剪刀的作文(通用22篇)正当布洋洋得意地看着地上的石头时,剪子来了,他张开他那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朝布扑去,‘咔嚓咔嚓’几下,就把布咬了个稀巴烂。剪子又凶狠地来到石头面前,准备故伎重演,可他刚咬上去,只听“咯嘣咯嘣”几声,剪子的牙碎了一地,流了一大滩血,疼得剪子哇哇大叫。 https://www.ruiwen.com/w/247038.html
7.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谜语(通用8篇)Q:世界上最富有同情心的动漫人物是谁? A:还是机器猫 WHY?因为他总是向人伸出圆手(援手) Q:有一只狼来到了北极,不小心掉到冰海中,被捞起来时变成了什么? 答:槟榔 Q:非洲食人族的酋长吃什么? A:人啊! Q:那有一天,酋长病了,医生告诉他要吃素,那他吃什么? https://www.yuwenmi.com/miyu/51557.html
8.室内团队游戏活跃气氛由一个人在手中握着N根牙签,这个N小于等于桌上的人数,也可以没有。然后请大家猜他手中的牙签数。每个人猜的数目必须是不一样的哦。谁说对了,谁就喝酒。要是没有人说对(比如他手上没有,而人人都猜了一个数字),拿着牙签的人就喝酒。 13、大小西瓜 ...https://3g.yjbys.com/tuanduiyouxi/13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