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水胶体透明贴,是否会额外增加病人的负担?
之前案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男性,肿瘤晚期患者。该患者拒绝PICC置管,之前已经做了9次颈内静脉留置,本次住院要求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在发热、皮肤出汗情况下,敷贴不易固定,该患者担心留置针滑脱后需重新穿刺,保证留置针能正常使用是患者和家属的要求。
费用问题:我们医院的水胶体透明贴价格为22元/片,其中医保报销15元/片,也就是自费7元/片。3M自粘绑带是患者自备,使用时只用了其中一部分,使用得当可以再利用。在出汗的情况下,普通透明贴至少一天一换,但普通透明贴不需患者自费,相比而言,水胶体透明贴确实会增加病人的少许费用。
但是,经济成本不是唯一的成本。我们把费用、利弊进行简单分析,这其中包括导管滑脱重新穿刺要承担的费用、每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静脉损伤、因担心夜间入睡时导管滑脱影响患者及家属的休息等等原因。把这些成本都算进去,水胶体透明贴的少许费用就微乎其微了。
患者、家属的意见一致:选择水胶体透明贴固定。
44床患者因治疗需要输液,2016-10-02留置静脉留置针,责任护士按常规予透明贴膜固定,而在10-03查房时评估,透明敷贴已经发生松动,贴膜下可见小小的水珠,见下图。
此时,护士应该怎么办?如果不予处理,可能这枚留置针很快就不能继续使用;皮肤出汗多,如果换敷贴,每天换一次,也非常麻烦。
问题1出汗多,选择什么材质的敷贴固定更好?
仅个人经验:对于出汗多的患者,推荐「水胶体透明贴」固定。
除了透明敷贴和纱布敷料,是否还有其他材质的敷贴可以选择呢?如果您有更好的敷贴推荐,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
问题2但是水胶体透明贴不容易固定,如何把握细节问题?
当使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时,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不太容易固定,容易翘起来。下面,将展示固定的细节。
1.由下往上揭开原有的敷贴,揭开过程中防止留置针滑脱。
2.将水胶体透明贴剪一个小的开口,见下图。
3.局部消毒。将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在留置针局部。由于临床护士工作忙,往往急着固定敷贴,其实这一环节对于敷贴的牢固性极为重要。
记住:务必等待皮肤完全干透再固定。
4.由上图可见,水胶体透明贴有一隆起,导致敷贴与皮肤粘贴不紧密。建议可用剪刀剪开一个开口,如下图所示。
5.将剪开的开口两边重叠固定在一起。
7.留置后的评估,包括:局部是否渗液、渗血、红肿、疼痛,敷贴固定是否牢固,滴速是否通畅等等。
问题3这枚留置针使用了4天,是拔是留如何选择?
当出现上图表现时,需担心会不会局部感染。10月6日,笔者决定更换一下敷贴,看看局部表现再决定留置针的去留问题,揭开敷贴后的局部表现见下图。
经评估,并没有以下拔管临床指征:滴速减慢或不滴,渗出,穿刺点周围发红、压痛,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等情况。
令护士们纠结的问题来了:留置针留了4天,是去是留?为此,笔者向患者及家属做了解释,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后,患者及家属要求继续保留该留置针。重新更换水胶体透明贴后的图片,见下图
切记,每天评估不可少。至10月7日10:00,该留置针使用了5天。见下图。
问题4留置针超期使用,有依据吗?
医疗机构采用出现临床指征时(如滴速减慢或不滴,渗出,穿刺点周围发红、压痛,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等情况)更换留置针的政策,而非每72-96h更换一次。(A级);
2016年,英国麻醉师协会已将「不提倡72~96小时常规更换留置针」写入指南《安全血管通路2016》。
《静疗规范》规定:无菌透明敷贴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因此,我们是按照无菌透明贴的更换要求执行。
问题7水胶体透明贴出现乳白色凝胶要每天更换吗?
有文献报道:水胶体透明贴是一种薄软、有弹性的敷料,可以很好贴合伤口,其成分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吸湿性纤维素颗粒,可以与伤口渗液形成凝胶,吸收渗液,形成湿性愈合环境,且不粘连伤口;水胶体透明贴可以阻断细菌入侵并具有阻水层;当水胶体敷料吸收饱和时,会形成乳白色凝胶,敷料外观也会变成乳白色,此时提示更换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