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三节(9:40—10:25)七年级(1)班多媒体教室钱华海
居巢区柘皋镇中心学校
课题十七国宝——大熊猫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和资料,增强热爱动物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二)难点根据内容需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课文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学生学情分析
五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及作者简介,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并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六教学方法(一)讨论点拨法(二)自主合作探究法七教具
“农远”资源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动物作为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那么你们知道在动物界中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提问: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回答)师归纳: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两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播放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
师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走近作者: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作者的照片和简介。
2检查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字词,请一学生用说的方式完成,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答案。
3学生自由交流读过本文的感受。(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①文中告诉了我们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标题解读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交流。教师予以适当点拨。2方法探究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明确。3语言感悟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的特点,那么作为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②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③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明确
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五)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为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提出自己的想法。
1请你谈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围绕大熊猫的濒临灭绝的生存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讨论:根据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查阅的资料,请你谈谈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六)布置作业
1写一写: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2说一说: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3活动与探究
九板书设计
十七国宝——大熊猫
叶永烈
介绍熊猫的说明文篇二:大熊猫
大熊猫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说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珍奇动物;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三个方面做具体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熊、许、珍、奇”等13个生字;会写“乎、四、黑、耳、两、爪、呼”7个生字,注意间架结构;学习常用偏旁“目”字旁;积累ABB式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了解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可爱的珍奇动物。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字,会写7个字,注意“四”的竖弯的写法,掌握“黑”的笔顺和四点底的写法。
2.区分同音字“乎”和“呼”、形近字爪和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区分同音字“乎”和“呼”、形近字爪和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大熊猫录像、大熊猫图片、熊猫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猜猜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同学们快看,大熊猫来迎接我们啦!(板书课题大熊猫,随文识字“熊”)
(1)拼读
(2)组词
让我们大声地跟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1.学生初步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
(2)在认字表、写字表中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教师范读,学生指读。
3.小组合作学习
(1)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2)朗读汇报:咱们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指名朗读,学生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读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国有许多珍奇动物(随文识字“珍奇”,“珍”结合王字旁理解),为什么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吧!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大熊猫胖乎乎的非常可爱,谁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评价)
(2)理解“胖乎乎、毛茸茸”
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毛茸茸、胖乎乎、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大熊猫外形特征
A.请同学上台指着插图介绍熊猫身体各部位的颜色
B.大熊猫身上有许多令人喜爱的地方,请你说一说,大熊猫什么地方最令你喜欢?
大熊猫的身子()的,尾巴很(),皮毛很(),头和身子是()的,四肢是()的,头上长着一对()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眼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
A”画出来;长大以后有什么表现,用“”画出来。
B、你喜欢小时候的熊猫还是长大后的熊猫?先选出来再认真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对熊猫的喜欢。
(2)小组汇报交流。
(3)请两位学生带上头饰演一演,师生共同评价。
A、小时候的大熊猫:做动作理解“爬”;区分爪和瓜。
B、长大后的大熊猫:当学生表演时随文识字“睁、眼、睛”,学习目字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大熊猫不仅长得可爱,而且十分有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快从最后一段找找答案吧!
(1)圈出大熊猫喜欢的食物
(2)随文识字“抱”
抱-()+()
四、补充资料,拓展提升
1.学生交流
关于大熊猫你都知道什么?可以将你知道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
2.教师补充(播放视频)
大家看录像,刚出生的小熊猫多可爱!可见,熊猫妈妈要养活小熊猫多不容易呀!也正是这个原因,大熊猫才会成为国家保护的珍奇动物。不仅是大熊猫珍贵,我国还有很多珍奇的动物呢?让我们成为爱护动物的小使者吧!想一想以后再去动物园应该怎么做?(文明观看,不随便喂食)
3、读读课文,能把你喜爱大熊猫的感情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找到写字表,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你能记住哪个,它们每一笔都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学生自由观察)
2.小组讨论:想一想怎样快速记住这个字,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无误?(学生小组讨论)
3.看老师范写,然后模仿老师的写法,在空中进行书空练习。(学生说难字,教师范写,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在书中把生字轻轻的描一描,或者在写字本上描红,然后在生字本上写两个字。
(学生书写。)
5.评一评:看谁写的最好?(先说优点,再说不足)四:全包围结构,从外到内后封口
乎、呼:形近字区分
两:和“二”的区分
介绍熊猫的说明文篇三:小动物说明文
狗,形状大小各一;颜色、品种都很丰富;而且生性灵活,是惹人喜爱的动物。狗的五官也像人般端正,四肢更是健全。它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快活得不得了。
一般情况下,狗的长度约八分米,其重量也不会超过35公斤狗毛的颜色五颜六色,品种更是多的不可计数。狗毛的颜色以黑、黄、白为主,还有的
黑黄、黄白、黑白相间据说,狗毛的颜色与其本性有联系的:黑的紧守家门,凶猛如虎;
黄的貌似流浪,来去自如;白的纯真活泼,言听计从根据多年统计,狗的品种约占世界
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狗的生性灵活。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只狗是痴痴呆呆,不爱吃也不爱玩的。然而,狗的反
应十分敏捷。当看到有老鼠、虫蚁的出现,狗便展示其自身本领,快速地捕捉盯紧的猎物;
在狗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脱离它们的五指山。狗的食量不大,但却很挑剔。狗每一天的食量大约是人类的三分之一,只吃鱼、肉或是
其它的骨头,蔬菜、水果大多数都不喜欢吃狗的智力在低等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高等动物--人类的智力的四分之
一。通过人工训练的狗能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在低空中极其准确地接往从较高空中掉
下来的微细物品;单脚踮地,双手握住人类的手,像和人类打交道般朋友狗--人见人爱,聪明伶俐的好动物。;;;;;;;;;;;;;;;;;;;;;;;;;;;;;;;;;;;;;;;;;;;;;;;;;;;;;;;;;;;;;;;;;;;;;;;;;;;;
;;;;;;;;;;;;;;;;;;;;;;;;;;;;;;;;;;;;;;;在这个充满了生机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
小动物,但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它身上毛茸茸的,黑白相间的毛皮特别显眼,圆溜溜的脑袋上,
长着一双黑黑的耳朵,一直是竖着的,好像在认真听什么似的,它还有一双乌黑的眼睛,眼
珠子总是咕噜转个不停,而眼睛外的一层毛,好像是故意染成深黑色,如果你不仔细去看,
还以为是它戴了一副墨镜呢!大熊猫可爱之处还有几分调皮。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动物园看熊猫,当我匆匆忙忙地跑
到熊猫笼子前,正好看见两只熊猫在抢食物呢!稍微大一点的熊猫仗着自己个子与力气大,
把饲养员放进去的食物一抢而光,而那只小熊猫在一旁很可怜的样子,好像在向游人诉苦,
我很“同情”它,就向饲养员要了几片竹叶,把小熊猫引了过来给了它,小熊猫它左一口,右一口,津津有味地在一旁有条不紊的吃着竹叶,
不一会儿工夫,竹叶就被它肯得精光了。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不仅是它很珍贵,而现存数量也很稀少,在中国,熊猫的总
数也不过1000多只罢了,有多少国家想要得到大熊猫,甚至出过高额,但都不曾得到过。熊猫是哺乳动物,通常是一胎生两个,而小熊猫更加可爱,一生下来,它身上是金黄色。
熊猫们经常是以竹子为主食的。我喜欢熊猫,不仅是因为它是国宝,而更是因为它的可爱,它的调皮,所以我才喜欢它!
..
..有人喜欢可爱的小兔子,有人喜欢专捉老鼠的猫,可我却喜欢活泼可爱又机灵的小狗。我家的小狗叫“吉瑞”。它浑身上下长着金色的绒毛,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
穿着一件黄色的皮大衣,可神气了!在它那圆圆脑袋上,有着一对三角形的大耳朵,一动一
动,像一个精明的特工人员,不停地留意四周的动静。在椭圆形的脸蛋上,嵌着一双蓝色的
眼睛如同两颗透明晶亮的蓝宝石。眼睛下面长着一只既黑又圆的往里凹的小鼻子,不时地左
嗅嗅,右嗅嗅。一张阔嘴巴在鼻子的下面,总是一张一闭,好像在吃东西似的。“吉瑞”之所以有着强壮的体魄,都是因为它那贪吃的功劳。
有一次,同学们来我家玩,顺便带了几条香肠和几包面包。阳阳无意中闻到这股香味,
便知道家中有它最爱吃的香肠,忙跑过去叼起香肠,躲在门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香
肠,它并没有马上逃之夭夭,而是先用脚蹭了蹭身子,再用舌头舔了舔嘴角,好像在回味着
香肠的美味。之后,趁我们不注意便装作诺无其事的样子,大摇大摆地走了。它最大的本领就是“看门”。如果有人叫门,它会汪汪的叫个不停,好像在说:“主人快
来,有人敲门了。”我出来以后,乐乐才停止了叫声。我每天放学回来的时候,乐乐总是咬着我的衣服,我这时说了一声:“请离我远点。”他才乖乖
地跑开。
这就是我家的小狗,一只可爱,忠实的小狗。它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篇二:动
物类说明文阅读训练精华1动物类说明文阅读训练精华题一、热心的海葵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
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
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
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
小丑,又名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
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
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
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
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
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⑧春潮水暖,
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
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
小丑鱼的责任。海葵就
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
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
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
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
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选
自《走近科学》)
2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海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5分)
22.说说海葵的“热心”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23.阅读第⑦段,用四字短语填空。(3分)小丑鱼报恩的方式是替海葵:□□□□、□□□□、□□□□。
24.观察文中插图,结合文意,给插图拟写一个标题。(2分)标题:
二、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
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
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
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
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北极是全
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
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
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
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
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鹂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
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
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
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
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
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
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
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
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
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
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
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
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
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见黄鹂不但,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黄鹂的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
其说明的是
3、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4、本文着重从黄鹂的和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5、结合短文,给文末写上一个递进关系的归结句。可见,黄鹂不但,还
四、青蛙
①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鱼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
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
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
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
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
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
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
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
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
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
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
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
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
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
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
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
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
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
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⑤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
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
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请你结合②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
的作用。
答:
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答:
3、“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
4、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
呢?(写出两种)
答:(1)(2)
五、极地冰虫
①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在美国阿拉斯加等靠近极地的冰川区
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形。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②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
冰棒,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
环境。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
③冰虫还耐饿。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
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④但冰虫也有致命的缺点。冰虫抵御高温的能力异常脆弱,只要温度高于四摄氏度,冰
虫细胞膜就溶化,细胞内的酶也化成一堆干草模样的粘稠物。⑤冰虫的生活方式也充满奥秘。它们总是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行踪隐秘。一到
夏天大规模的冰虫就破冰而出,出来搜寻食物。冰虫日落而出,日出而息。夏天太阳升起之
前,冰虫纷纷躲回冰层。太阳落山后冰虫从洞穴中出来,搜寻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
残渣作食物。
⑥到了冬天,冰虫聚集地大都大雪封山,没有海藻或者其他食物,它们就躲在地下。但
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冰虫如何在地底过冬。⑦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
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
1.本文②——④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冰虫哪些方面的特点?
2.人类研究极地冰虫的目的是什么?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冰虫被称为地球上唯一冻不死的生物..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六、“虫国杀手”——螳螂①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
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然而,蝗卿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当其他昆虫进入它
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虐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
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
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孔一阵。接下来,螳螂会用
它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蝇卿来说实在
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②螳螂凶残,但又美丽,形态千奇百怪。在温带地区,螳螂种类相对较少,体型较为简
单;但在热带地区,螳螂的种类就丰富多了,体型也变得怪异复杂,而且个个都是高超的伪
装大师,无论植物的花、叶、枝、树皮都是它们模仿的对象。有了巧妙的伪装,蝗娜只需
小不一,形态各异,但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虫国杀手”。链接资料:
①在温带地区,螳螂通常一年只繁殖一次,以卵块的形式越冬;而在热带地区,则全年
都可以见到各个年龄阶段的螳螂。②螳螂虽然是强悍的猎手,但在自然界中,它们同时也扮演着被捕食者的角色。螳螂终
的生存。如果说在与蝎子、蜈蚣等较为低等的对手的斗争中,彼此还互有胜负,那么在猛禽
面前,比如隼或者鹰,螳螂如果硬碰硬,那就连一点存活的希望都没有了。
1.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所给的两段链接材料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来介绍螳螂的。
5.请仿照例句:“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