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大家开始纷纷购买保暖内衣,但是,上网一搜,不少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恒源祥、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等知名品牌成了杂货铺,从秋衣秋裤,到甩脂机、玻璃杯、汽车坐垫,产品琳琅满目。原来,这背后是厂家的吊牌销售模式。连日来,这种操作被媒体曝光,引发了舆论热议。
早在2007年,恒源祥就已经发展了近百家上游工厂和两万多个下游经销网点,当年营业额3亿,其中收取的商标使用费占到了公司收入的80%以上。
专家观点
恒源祥、南极人等品牌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做吊牌出售生意的?
刘学辉
这对于恒源祥和南极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相当于用社会化的工厂和社会化的经销商帮自己去做销量,这个销量比原来自己做的销量还要大很多。在这么大的销量下,它能够达到15%的提成,其实是比过去的收入和利润更可观。主要是利益的刺激导致他们在模式上的一个转型。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2018年截至目前,南极人已经上了14次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都有产品上质检黑榜。与南极人类似,俞兆林、恒源祥、北极绒上黑榜的新闻也不少见。
消费者以为产品是厂家统一生产的,结果却是吊牌出售,这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吗?
消费者之前是对恒源祥、南极人有非常高的品牌信任度的,但是现在这个品牌背后所提供的产品与之前提供的产品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您觉得是否合理,该如何进行监管?
有关各方面的法律事务问题,明泰厦门律师能够结合实际为当事人提供务实、周全、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方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