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瑞安支站讯本报的“《温州一家人》好眙兮”栏目已连续推出两期,读者反响强烈。有读者说,剧中的周万顺一家人,他们一言一行里都贯穿着老一辈瑞安人勤俭节约、拼搏向上的精神。
事实上,剧中的情景故事,在本报出版的《天下瑞安人》一书(去年7月,《天下瑞安人·90华诞90精英》一书首发问世。此书脱胎于本报《天下瑞安人》栏目。)中皆有提及。翻看《天下瑞安人》中的人物,再看看《温州一家人》剧情,总觉得有太多相似的情形。
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天下瑞安人》中的瑞安人,请他们谈谈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
我跟周万顺都是
不“安分”的打工仔
1989年,28岁的戴安友从塘下鲍田老家来到了法国,与大多数刚到国外的瑞安人一样,在一家土耳其人开办的成衣厂打工。工作很简单,就是把已经裁剪好的衣料拿过来,用电动缝纫机缝制好。虽然以前没干过这活儿,但聪明灵动的戴安友一学就会,一会就精,没多久,他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戴安友并不满足,他想从打工仔变成小老板,自己开服装厂,赚更多的钱。凭借温州商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戴安友终于在法国扎稳了脚跟,得到了法国当地老板的信任,服装厂订单源源不断。
“在国外打拼的第一代、第二代温州人都是从打工仔做起,到办小厂,到开店铺再到创办公司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其中的辛苦是如今温州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温州一家人》的故事印证了瑞安商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这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戴安友说。
看到周万顺就想起自己经商的艰难
“这两天一直在看,一集都没落下。”青岛市温州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林峰说这两天都在“追剧”,每晚有空就守在电视机前面收看《温州一家人》。
和剧中人物周万顺一样,林峰也在上世纪80年代从瑞安马屿曹村出去打拼创业。他看着周万顺一家人的创业经历,想起自己1988年和妻子来到青岛经商时的艰难。当时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妻子还怀着身孕。创业初期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们曾搬过4次家。“看着剧中人物的故事,就好像在看当年的自己。”
林峰说,《温州一家人》情节内容很生动,写得就是身边一个个温州商人创业经历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租用青岛商场柜台销售眼镜时,工商局都不知道怎么界定我们是国营还是个体,光是办营业执照就跑了一个月。”但最后,林峰还是凭借温州人那种敏锐的经济嗅觉和对青岛未来市场的准确洞察,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妻子的大力支持,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成立了青岛新视界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说的就是我们的故事
俄罗斯浙江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虞安林这两天正好在瑞安,一到晚上,全家人都会收看《温州一家人》。
虞安林说,周万顺一家的创业故事让他想起了自己19岁就在外面摸爬滚打的经历。贫穷的孩子早当家,虞安林的老家莘塍是一个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的乡镇,当时他在当地一小厂打工,后来跟随哥哥出去走南闯北做生意,到过四川、陕西、江苏等地。因缺乏本钱,一开始,虞安林只能小本经营赚一点异地差价,经常四处辗转,生意做得十分辛苦。如此小打小闹一两年后,19岁的虞安林成了“万元户”。
“《温州一家人》说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故事。”虞安林说,“电视上的故事,就是我们当时经历的往事啊!现在的温州年轻人都不知道当时我们这一代人在外打拼有多辛苦,看看这部片子对他们会有所启发。”
[阅读背景]
关于《天下瑞安人》
为了宣传天下瑞安人对国家、对家乡的重大贡献,发扬天下瑞安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2006年5月26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本报等多家单位发起的“天下瑞安人”专题采访报道正式启动。本报首次组团远赴西欧,随后数次到国外和国内各大城市,对在外瑞安同胞进行深入细致采访。
《天下瑞安人·90华诞90精英》是继2008年出版《天下瑞安人·海外卷》之后,推出该书系的升级版。本书共收录90位天下瑞安人精彩的人生故事,是瑞安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瑞安日报》搭建的舞台上,“天下瑞安人”的优秀代表一一亮相,不仅促进了他们与家乡的沟通交流,而且彰显了瑞安人在温州人中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天下瑞安人”专题采访报道已成为瑞安新闻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参与人员最多、影响最广的一次新闻采访活动。
《天下瑞安人·90华诞90精英》书集出版是“天下瑞安人”专题采访报道活动的一次升华,是一次优秀天下瑞安人的大集结,是一个展示瑞安人精神的生动窗口。
今日播放的是第11至12集。
周万顺不认为自己有罪,他牛脾气一上来,说什么也不肯认罪,更不肯在起诉状送达通知上签字。
周万顺的案子被递交法院,公开审理,这个事情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经过审讯,周万顺最后贪污罪名成立,被判入狱8年。
转眼到了1987年,国家政策放宽,周万顺得到平反,他被提前释放。短短数年,物是人非。这几年,温州鞋大批量涌入全国各地,竞争加大,万顺丰鞋厂的经营大不如前,四眼和棠梨头束手无策。
周万顺亲自去杭州考察了一番,才发现各家鞋厂为了提升各自竞争力,纷纷靠采用劣质材料来降低生产成本,温州鞋早已臭名在外。万顺丰的皮鞋质量也不过关,全部被没收。周万顺痛定思痛,决定狠抓质量,重振鞋厂。
此时在意大利,阿雨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姑娘,她和林玉琪联合其他中国女孩,把制衣工厂丢弃的废布料加工成餐巾再推销出去,获利颇丰。但她们的行为惹来了制衣厂老板塞萨尔的不满。
塞萨尔无法忍受这种被“占了便宜”的感觉,他先是停止把废弃的布料丢到厂外,接着又向警察举报她们没有合法身份。林玉琪被警察遣送回国。
林玉琪走后,阿雨掏出多年来藏在床柱里的钱,去和巴尔辞行。巴尔提出用两倍的薪资来留下阿雨,但阿雨去意已决,她要去罗马继续赚钱。
虽然周万顺及时制定应变措施,重新生产了一批保证质量的皮鞋,但温州牌子臭名在外,无论他如何推销,所有人一听说是温州来的鞋子,都不愿意买。
万顺丰鞋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周万顺最后只得宣布解散万顺丰。周万顺原以为结束营业,把厂里的机器变卖出去,能还掉一部分债务,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温州皮鞋业整体陷入窘境,没有人愿意购买厂里的旧机器。周万顺和四眼把厂里的皮鞋拿来抵扣工人的工资后,过上了每日债主临门的日子。
无奈之下,周万顺决定去内蒙找麦狗。在火车上,周万顺放在包里的皮鞋被人偷了,他无比失落,在车上喝得酩酊大醉。等他醒来,发现此时的麦狗已经改名为周鸿图,不但拥有自己的眼镜公司,还有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小丽。
面对如今意气风发的麦狗,周万顺实在张不开借钱的口。(记者林晓薛琳核见习记者项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