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首个“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实训实习基地”揭牌!
8月22日,长宁区首个“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实训实习基地”揭牌成立。
上海市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日前,由上海市民政局会同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编制的《上海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上海市政府批复正式出台。
《规划》提出,上海到2025年建成不少于17.8万张养老床位,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小于60%,且包含至少1.5万张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床位。全市每千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50平方米,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总量力争达到5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供应能力达到每天约25万人次,建成100家乡村长者照护之家。
河北:“小改造”带来“大便利”!衡水市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舒心
“卧室和厨房地面进行了改造,卫生间安装了扶手,添置了沐浴坐便两用椅,配置了老年手杖,出入更方便,也更安全了!”说起近来家里的新变化,72岁的枣强县王均乡焦家庄村袁大臣老人满脸笑容。
袁大臣是建档立卡脱贫户,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年龄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家里这些不方便的地方我早就知道,但没有能力自己改造啊。这下好了,政府免费给我们改造,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心里感激不尽啊。”袁大臣说。
河北:重拳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维护老年群体合法利益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来,河北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影响广大老年群众安全感的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全力快破现案、攻坚积案、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河北省公安机关共侦破养老诈骗案件8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8名,打掉团伙130个,追赃挽损6.56亿元,有力维护了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山西:太原市首个“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室”启动
“大爷、阿姨,我们是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咱们要想找人说说话,心里有什么不舒服,都可以来找我们。”在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的助力下,太原安康通养老护理院“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室”日前正式投用。据了解,这是我市首家在养老机构内设立的“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室”。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重视,当老人身体不适、情绪低落时,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帮他们开解。此次,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与养老机构合作,每月派3名心理咨询师来到“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室”,为这里的老人展开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还定期展开慰问、安抚、关爱心理健康等团体活动。
陕西:让老年人健康养老有保障——我省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掠影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推进医养结合作为“健康陕西”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统筹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覆盖城乡居家、社区、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有力推动了全省医养结合工作进程。盛夏时节,省卫健委“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小组就此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
浙江:推进养老服务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聚焦养老服务精准有效供给,探索养老服务县域全覆盖,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养老服务现代化步伐。
德清县合理规划布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依托示范型照料服务中心,每个镇(街)建设1家老年食堂,实现13个镇(街)老年食堂全覆盖;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推出养老配送餐服务,探索引进餐饮企业连锁化运营模式;支持老年食堂配备智慧助餐设备,实现老人人脸识别、自助就餐、刷卡结算;加强资金保障,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志愿做一点”的模式打通多元筹资渠道。
江苏部署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
近日,江苏省2022年全省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暨基本养老服务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以来全省养老服务工作成效,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推进全省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战疫情、兜底线、保基本、求创新,围绕“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各有亮点。
广东:聚焦人口老龄化,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言老年人疾病与健康教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四方台分局:持续宣传,切实维护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为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四方台分局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进社区”活动。
老年人们,正走进酒店度晚年?
老年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
“我们社区这个老年人食堂办得很好,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在这吃饭不用刷锅洗碗了,吃得还健康,这是好事啊。”灵璧县东北社区老人吕荣奎高兴地说。老年助餐服务是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行动开展以来,灵璧县从解决好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独居、高龄老年人的一日三餐问题出发,大力推进老年食堂和助餐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2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4个。
安宁社保“长护险”和适老化改造,让失能老人居家免费“享服”
打开房门,一位神情慈祥的奶奶仰坐在沙发上,笑着挥了挥手。这位老人姓李,独自居住在金方街道昆钢朝阳前山社区,是昆钢华云公司退休职工。
近日,记者跟随安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福寿康的负责人杨昆华,走入李奶奶的家中随访,看到护理员殷建萍正在为老人洗脚。李奶奶今年78岁,患重度骨质疏松并伴有多处腰椎骨折。经审核评定,她可以享受“长护险”重度三级护理待遇,2021年7月起,殷建萍每天都会到家里为她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适老”还要“助老”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显示了在积极健康老龄化理念引领下的上海老龄工作的继往开来,拓展和丰富了新时代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内涵,成为未来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老年友好型社会也将得到有活力的银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老年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上海作为我国老年人口最集中、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我们必须竭诚办好老年人的事。会议提出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网友建议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国家卫健委: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之一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网民留言表示,二甲及以下医院改为医养结合养老院应该是方向,老年人一般都患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病,有医院在身边,可以托底。对于住进养老院的,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可以签订协议分清责任,如同医院手术前的知情同意书一样,不要把养老院变成“拘留所”。高龄老人一旦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注重临终关怀。
国务院重磅发布4项养老服务业纾困措施,速速了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确定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的措施,帮扶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会议指出,保障基本民生是群众突出关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受疫情灾情等影响,困难群众增多。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和兜底力度。
推进军休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退役军人事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8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通知》要求结合军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实施,推进加装电梯以及服务场所等适老化改造,建成一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军休小区。
养老诈骗呈职业团伙化趋势,建议加强刑行衔接加大刑罚力度
近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各类新型违法犯罪不断出现,特别是以老年人为侵害对象的养老诈骗违法犯罪逐年增多,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8月23日,北京市二中院通报了近年来涉养老诈骗案件审理情况。2019年至今,该院共审理涉养老诈骗案件21件,涉及被害人人数众多,罪名集中在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
维护老年人生存自尊,家电做了什么
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成立
昨天,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高峰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论坛聚焦社会保障和养老金融两大领域诸多重要议题,围绕新趋势、新阶段、新战略展开探讨。会上,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正式成立,将基于“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战略定位,展开理论与政策研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
广西引导社会组织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召开广西社会组织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项目推介会,介绍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动员广西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大健康产业项目投资建设,高标准办好2022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推动广西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老年慢性管理,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寿命的延长,我国疾病谱和死亡构成比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统计,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79.4%),慢性病己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在慢性病中,老年人群中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和病理的状况,常同时患有很多种疾病,机体在生理与病理的平衡交互纠结中,是疾病稳定和恶化的焦点。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自首个正式记录的病例在医学会议上报告以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在人类疾病谱中已经存在了115年,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
在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法方面,科学家们数十年殚精竭虑,却收效甚微——目前唯一获批被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些症状。不过,英国雷丁大学神经学家马克·达拉斯博士近期对英国《每日邮报》表示,随着一些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和改进,未来十年,科学家们将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张晓宇:保险业应成为养老第三支柱中的支柱
中银理财副总裁吴金梅:各类金融机构应如何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
“在未来十余年的窗口期内,紧抓时机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既是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经营绩效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的必要举措。”8月19日,中银理财副总裁吴金梅出席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构建养老体系新支柱”主题研讨会时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韩瑞芸:老龄化是金融行业要面对的长期和重要课题
8月19日,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构建养老体系新支柱”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社科院王向楠谈个人养老金扩容:应给予低收入者更多支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加入
“个人养老金应该尽快扩大人群覆盖范围。4月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对第三支柱设计了税收优惠,且规定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这对没有常规性缴纳个税的广大低收入者而言,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另外,第三支柱在城市先行试点,也降低了其对农民群体的可及性。还有一些人没有资金投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第三支柱也存在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构建养老体系新支柱”主题研讨会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解读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社科院郭金龙详解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国际经验和发展前景
郭金龙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采取个人账户制,这是与以往个人养老金政策相比的一个根本性变化,对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韩国首尔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
韩国首尔市政府近日启动“与数字化时代弱势群体同行”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数字化使用环境,助力弱势群体更好融入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