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获批为第八批MBA培养院校。回顾十年历程,中传MBA依托学校综合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懂文化传媒,善经营管理”的高级复合人才,成为国内最具办学特色和影响力的MBA项目。
2019年,中传MBA以十周年之积淀,优化、整合、升级、再出发,推出营销科技、品牌公关、娱乐演艺、体育传播四大全新课程模块,汇聚顶尖课程、师资、实践和校友资源,培育中国未来文化传媒领袖。
------------
模块定位
TOP合作伙伴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价值收益
l国内国外、两岸三地顶尖学界及业界优秀师资
l公共关系领域行业协会的全球视野
l与国内顶级企业、咨询公司、公关公司深度合作
l系统化学习品牌管理及公共关系构建前沿理论,深入理解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管理实操战术,掌握品牌国内、国际公共关系建构方法论。
l课程教学与项目实战密切配合,对话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业界知名专家、公关项目操盘者,深入理解品牌管理及公关之道
l深度参与国内外品牌与公共关系行业论坛
模块核心课程
(一)国际公共关系
本课程以新时代、大公关的视野,围绕当今国际大变局之中国崛起及其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海外利益的维护与保护、公共外交与国家品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以中外比较方式,结合行业发展前沿,讲授和探讨国际公共关系新理念、新领域、新实践,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战略思维,拓展国际格局,开创中国公共关系未来新景观。
(二)新媒体传播与营销创新
(三)品牌战略管理
本课程从战略视角出发,探讨品牌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剖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全面解析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定位、设计、培育、传播的理念、流程和策略,为企业创建强势品牌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用的工具箱,帮助学员更加有效地掌控和驾驭品牌发展规律,全面提升品牌决策能力。
(五)风险传播与危机管理
本课程聚焦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风险传播与危机管理规律,探讨“后真相”风险认知和传播规律,阐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危机沟通、危机修复等全流程的危机管理体系,并结合最新网络热点事件,邀请两岸三地知名公关学者和专家解读危机应对的策略选择及具体沟通修辞手法。
(六)城市品牌与形象管理
本课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下城市品牌化理论与实践为核心,围绕城市形象、城市品牌与城市营销领域的核心话题,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全面讲解,帮助学员把握城市品牌化的传播脉络,洞悉未来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的发展趋势,提高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与形象传播策略的能力。本课程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品牌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适时邀请国内外*前瞻学者与业内资深专家以主题讲座、研讨沙龙等方式互动交流,是一门跨学科、前沿性、创新性的课程。
(七)整合实践:品牌传播与公共关系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MBA实践导师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业界基地资源,以分组方式深度考察、复盘品牌传播与公共关系项目的实际操作,完成项目演练。
主要师资
吴红波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曾担任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港澳台司司长、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副特派员、中国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就职联合国副秘书长之前任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
郭惠民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传播学、公共外交与国际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和研究,为国内最早投身公共关系事业的学者之一,三十多年来在国际公共关系与公共外交、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国家和企业形象(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成果颇丰,主要著作包括《国际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中国文化走出去《C-Book》英文原创作品系列丛书等,多部编著入选“改革开放与公共关系40年影响力著作”。
丁俊杰
黄懿慧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博士。研究领域为传播与沟通管理、形象与声誉传播、新媒体讯息传播、公共关系管理、危机管理、冲突与谈判,以及跨文化关系研究等,发表专著、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近两百篇。
吴宜蓁
辅仁大学传播学院创院院长(2010-2017),2018年获聘为辅仁大学学术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2015年曾担任台湾传播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传播学会”理事长,举办两届全球华人传播学界年会。专长领域包括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议题管理、风险沟通、以及健康传播,专著《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于200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
何海明
杜国清
ScottKronick柯颖德
商容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运营、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企业委员会主任,香港大学全球创意产业课程学部顾问,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从事传播、品牌管理、市场营销、政府关系及公共事务管理工作20余年,在加入微软公司之前曾任职于伟达公共关系公司、思科公司,负责思科在中国的公共关系事务及传播推广工作。
廖国伟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传讯部总监,负责策划及统筹集团整体形象、企业声誉管理、媒体及投资者关系、危机议题管理、社交媒体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以及集团内外沟通。在公关业界工作30年,掌握内地与香港以及国际媒体和公关市场运作,擅长企业公关顾问范畴。2013年加入新鸿基地产之前曾为国际公关顾问公司凯旋公关合伙人兼大中华区首席业务官,在任20年间带领大中华团队获取多个业内专业奖项,涉及企业公关、危机公关、媒体传播、上市公关、大型项目管理等。
如何报名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l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l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l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学历学位
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经学校审核批准后,颁发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培养方式
学费
16.8万元人民币,分两年缴纳。
报名方式
*具体信息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通知和当年公布的教学培养方案为准。
|完|
中国传媒大学MBA成立于2009年,率先开办了国内首个以“文化传媒”为特色的MBA教育项目,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懂文化传媒,善经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中国传媒大学独具文化传媒特色的MBA项目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成为国内最具办学特色和影响力的MBA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工艺管经法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建校60多年来,学校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营销黄埔”中国传媒大学推出国内首个营销科技MBA
----------------------------
筑梦十年行稳致远|中传MBA十周年纪念LOGO发布,探月工程标识设计师倾情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