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也就是公共关系,自古就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公关对于掌权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公关是稳定民心的必要手段,只有减少舆论对于百姓心态的影响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孙子兵法》和《战国策》这些传世名作,不仅在军事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关上也总结了很多良策。论公关意识,古代达人辈出,所以在古代不论是哪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在公关方面的应对。
统治者以罪己诏安民心
古代时的皇帝作为整个国家的决策者,除了处理国家政务之外还要关心百姓的生活是否安定。对于皇帝来说最好的公关方式自然是罪己诏。每当某些地区出现了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时,皇帝都会用罪己诏来责备自己,认为都是由于自己的失职才造成了过错。
《轮台罪己诏》
罪己诏的作用常常能够达到安抚民心的目的,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统治者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对百姓来说皇帝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也是对他们的重视与负责,才是真正的为人民着想。所以能够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
汉武帝刘彻的《轮台罪己诏》就起到了完美的公关的作用。汉武帝是一位很有谋略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和汉朝对峙已久的北方匈奴都被击退。但是汉武帝常年向匈奴发动战争,国家的资金和粮食都耗费巨大。赋税不断地加重,戍边的将士都无法回到家乡,许多百姓都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
此时汉武帝突然发现到了自己没有顾及到百姓的感受,因此他颁布了一道《轮台罪己诏》:“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扰民也。今朕不忍闻。”
汉武帝
罪己诏态度诚恳,陈述自己的过失,足以见得汉武帝对自己不足的自我检讨。在《轮台罪己诏》颁布之后,汉武帝开始减轻对百姓的劳役与赋税,并且将重心转移到恢复国内经济与生机上。
此后连年战争的汉朝终于停息了不断的消耗。汉武帝的及时反省和《轮台罪己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汉朝。罪己诏作为皇帝的公关使汉朝的国运在汉武帝时得以稳固,也使百姓生活更加富庶。
罪己诏可以塑造一个心系百姓、尽职尽责的统治者形象,在统治者因为江山社稷发生剧烈动荡时,作为一种安定民心的回应。当陷入了重大的危机之时,并且几乎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时,可以承认自身的错误,借助权威的发声,来挽回自身的形象。
个人以言论左右社会风向
1、用舆论引导百姓
在古代民间所采用的公关方式大多为传播造势的言论以起到安抚或者惑乱人心的作用。陈胜吴广为了起义设计的鱼腹丹书上书写了“大楚兴,陈胜王”的预言,让人们误以为陈胜真的能将秦室取而代之。
汉献帝
王莽同样为了得到帝位营造出了祥瑞之兆,将自己与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使百姓认为他就是最适合帝位的人,从而为他的篡位营造出舆论环境。
《后汉书·五行志十三》中记载了汉献帝时期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暗指董卓将得权得势。这些舆论都起到了引导百姓心理的效果。
以言论造势的方式可以为个人创造舆论优势,舆论在古代影响巨大,当时百姓都坚信迷信说法,信息的传播又很缓慢,一旦在百姓当中传开就很容易产生谣言,百姓对所谓的天意和民间流传广泛的谣言通常都会信以为真。它的作用显著能以快速且大规模的改变百姓的思想且难以肃清。
古代对于舆论的重视,正是展现公关的最快方式,有时很多人常常会利用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个人的公关方式对官方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古时的历代统治者都严厉禁止民间造谣传谣。借助营造舆论来引导百姓是欺骗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2、善于推荐自己
在个人的公关上最精彩的当属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其实是个人公关的最好体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门下有毛遂者,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若是毛遂没有敢于自荐的勇气,恐怕难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另一个成功使用自荐的公关方式的人是诸葛亮。诸葛亮能够一直得到重用,也离不开他出众的公关能力。刘备三顾茅庐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正是因为诸葛亮使用了精巧的公关手段。
毛遂自荐
他向外界宣扬“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论,这是在心理上抓住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使刘备对他产生好奇,成功的吸引刘备多次前来拜访,从而顺理成章的出山辅佐。诸葛亮在三国之争中的个人公关能力也是使其能够运筹帷幄的主要因素。
个人公关十分重要,往往个人公关的好坏能直接决定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处境,好的公关方式能够收获名望和地位,若是处理不当也可能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3、顺应民心之所向
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在公关方面十分懂得民心的重要,当时郑国大夫然明向子产提出将乡校废除的建议,因为乡校的功能很多,既可以提供学习场所,又可以自由娱乐。因此郑国的百姓会聚集在乡校随心所欲的议论,而其中的很多内容却令施政者不悦。
子产却不同意然明的观点,他认为百姓喜欢的才是最应该存在的,百姓想说什么就让他们说,想做什么就让他们做,百姓喜爱的事物多了,社会自然也就稳定了。发展百姓想要的,吸收他们的建议与需求,这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环境长治久安,更能提升主导者的名望与声誉。
子产
民间从自身建立形象
1、树立良好口碑
古代一些企业,也很重视对外的宣传形象。百年老店同仁堂,创办于康熙八年,每逢京城会试期间,他们就向进京赶考而急得上火的考生赠送牛黄上清丸等降火的药物。
每逢京城在二月修理沟渠之时,同仁堂就会在挖断的道路旁悬挂有同仁堂字样的灯笼,夜间行人就不会不小心掉入沟中。并且在遇上荒年或天灾之时还会给贫困百姓分发粮食,这些善举使同仁堂的美名广为流传。
同仁堂清楚的认识到最好的公关方式提前做好预设,要先提升自身的形象口碑以及建立起与百姓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手段。
预先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其有极大的影响,和广大百姓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不仅在百姓心目中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好印象,同时也利于其本身的长远发展。
清代商铺
2、杜绝假冒伪劣
白兔四周刻有小字:上方书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下方书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大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左右两边书有“认门前白免儿为记”。
清朝道光年间黔商胡荣命在江西有五十多年的经商经历。在他经商期间始终秉承着以诚待人的态度,因而具有极好的口碑。其晚年回乡之时,有人想要“以重金赁其肆名”,却被他果断的拒绝了。此种个人公关的方式是对品牌形象的保护。
其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传统美德,时刻警惕品牌声誉受损,从而保持品牌形象的良好。对于公关的方式不能为了解决一时的危机,更应该有长远的谋划和布局。
危机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并且又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古代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并且他们都十分清楚重视民众的生活,要善于听取民众的心声是必不可少的。危机公关无非是在百姓心中塑造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声望。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成为民心所向才是最终目的。
结语
古代的公关大多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一般来说,由古代官方发起的公关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想方设法的维护和巩固统治者的名声与地位,这类公关的处理具有政治性。
通常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公关。对于民间和个人而言则简单的多,营造出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即可,说到底官方民间舆论造势各有“套路”。大多数公关都处于政局动荡、民心涣散或是民众都持怀疑态度之时,公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赚取民众信赖和时局稳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