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相关概念范文

除了企业以外,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本身并不是为了追求利益,但是不能否认它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仍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帕森斯和巴纳德就把组织看成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单位。既然是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那么我们在研究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这些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模型

(一)组织类型角度

由于组织的复杂性,加之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对于组织的分类也有很多的差异。从政府本位的角度来分,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从市场本位的角度,组织又可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从社会功能来分,一般又可分为四大部分,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合组织及文化维持组织(模式维持组织)。为了便于本文进行概念模型的建立,这里将组织从性质上进行分类,分别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合组织及文化维持组织。

不同的组织本身就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

政府组织是指为保证整个社会目标的实现,行使权力分配和使用的组织。它们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向全体国民提供服务,如政府机构、政党等。

经济组织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达到营利目的的一切提供经济功能的社会组织。

整合组织,即用来调整整个社会内部的关系,处理社会冲突和解决问题,使社会各个部分彼此配合以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一类组织,如司法机构、监察机构。

文化维系组织是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以维护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持续性的组织,如学校、教会。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不同的组织都有着自身所特有的职能,承担自身存在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除此之外,组织难道不需要承担其他责任了么?Carroll在1991年提出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四级金字塔模型”,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见图1。而所谓的组织社会责任,即将对象从企业扩展到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在承担自身责任的同时,对于这四种责任也应该相应承担。

根据Carroll的四级金字塔模型,营利性组织应承担包括经济责任在内的四级责任,而非营利性组织则需要承担除经济责任以外的三种责任,即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等。

(二)责任类型角度

如果我们从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类型来看,可将责任具体划分为本职责任、强制责任、半强制责任、自愿责任。这样进行划分,那么所有的组织承担的承担都包括在这四个范围之内,它们与四级金字塔模型也有所区别见图2。

本职责任就是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目的,为了实现目标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强制责任就是组织要承担所在当地的政府或国家规定的必须承担的一系列法律责任。

半强制责任就是部分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

自愿责任即与己的责任,不承担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舆论的谴责,承担了也算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从这一角度来看,组织社会责任即组织应该承担包括Carroll的四级金字塔责任在内的本职责任、强制责任、半强制责任和自愿责任。

二是组织对其他组织的责任,即对与所研究组织的活动有直接关联的其他组织的责任。

三是组织对环境的责任,即对外部自然环境的责任。

三、总结

实践中,对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定义和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能够有效指导组织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这样帮助解决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同样也相应减少组织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将这一概念书面化,有助于大家更有效地意识到组织也是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便于大家对组织活动的监督和敦促。

参考文献:

[1]ChesterI.Barnard.Thefunctionoftheexecutive[M].Bost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8.

[2]MaxWeber.Thetheoryofsocialeconomicorganizations[M].NewYork:TheFreePress,1947.

[3]BowenH.R.SocialResponsibilitiesofthebusiness[M].NewYork:Harper,1953.

[4]JosephW.McGuire.BusinessandSociety[M].NewYork:McGraw-Hill,1963.

[5]GrossE.,AmitaiEtzioni.Organizationinsociety[M].N.J:PrenticeFall,1985.

[6]ArchieB.Carroll,AnnK.Buchholtz.BusinessandSociety:EthicsandStakeholdermanagement(4thed)[M].Cincinnati,Ohio:South-WesternPublishingGo,2000.

[7]W.RichardScott,GeraldF.Davis.OrganizationsandOrganizing——Rational,Natural,andOpenSystemPerspectives[M].NewYork:PearsonEducation(US),2011.

[8]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9]张彦宁.中国企业管理年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

[10]芮杰明.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刘连煜.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周祖成.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惠宁,霍丽.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改革,2005(05).

[14]柴非,钱云春.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跨国公司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8(09).

[15]刘延平.多维审视下的组织理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6]曾海波.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贸易[D].厦门大学,2007.

[17]金东日.组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8]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9]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0]连漪,李佳楠.企业社会责任的多角度经济学分析[J].市场论坛,2012(02).

[21]惠发民.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西门子公司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2.

现在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美国考察企业时首先提出,在其论文“ThePhilosophyofManagement”中也被着重提出,是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应该对可能影响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界其他实体的所有行为负责。

1953年,由“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霍华德·鲍恩(HowardBowen),在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首次阐述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政策,做出决定,以及采取行动”,这个定义开启了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潮。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如1963年,约瑟夫·麦奎尔提出了一个从企业的经济和法律义务角度中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责任观念意味着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应具有某些超出这些义务之外的对社会的责任;1967年,戴维斯也提出了著名的“责任铁律”,其内容是责任和权力应是相伴而行的。除此之外,他还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扩大到机构和企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戴维斯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在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以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1979年,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其中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1991年,美国佐治亚大学管理学教授、社会责任专家阿尔奇·B·卡罗尔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守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可以自主决定其履行与否的责任(即慈善责任)。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在开展任何活动时都要负责任地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其活动应当满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不与法律和政府间协议相抵触,且全面贯穿到该组织开展的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横跨了数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管理领域、法学领域以及社会伦理领域等,角度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不同,也阻碍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概念差异进行分析。

有关企业社会的概念差异主要来自于理论的差异和概念属性的差别上。

1理论基础差异

法律责任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于某些领域内法律规制不完善或法律尚未涉足而需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附属原则论认为,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小部分必须接受社会管理者——政府的干预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是积极配合政府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的要求。

2概念属性差异

各学科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属性理解也不相同,具体如下。

经济学视角的观点认为,企业在从自由市场经济获得利益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诸如企业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问题,必须由企业承担对应的责任。

法学视角的观点认为,企业作为法人组织,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包括从市场获取利益的权利,也包括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二者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社会学视角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元有机体,企业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具有社会属性。

此次调查分为企业部分与公众部分两种问卷分别进行,采用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遵循随机原则,力求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企业部分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7.14%;公众部分问卷发放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8.0%。

一、您是否了解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与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总体不高,选择“很清楚”及“有一定了解”的比例相对较低。具体数据如表1和图1所示。

二、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哪些内容(可多选)

如图2所示,企业及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认知较为一致。各项数字反映出中国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是企业及公众认知度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组成部分。慈善责任在企业及公众中认知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这说明慈善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较高层次的责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待企业及公众的进一步了解和认可。

五、您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什么积极意义(可多选)

通过对企业及公众统计结果比较可知,“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得到了企业及公众的普遍认可,被企业及公众认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意义。其说明了企业及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积极意义给予大力肯定。“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在企业及公众间具有一定的分歧。企业将其列为仅次于第三位,而公众选择该项比例较低,列为最后一项。由于企业员工在工作别是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多地接触到SA8000认证等国际标准,了解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这一积极意义更为认同。具体数据如图5所示。

六、您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影响(可多选)

对于跨国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企业以及公众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分别有64.6%的企业问卷及66.5%的公众问卷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居各选项之首。较少的企业及公众选择“对我国企业发展不利”,分别仅占11.5%及19.5%。具体数据如表2和图6所示。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

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是在与传统的崇尚利益最大化的公司经营理念相对抗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是对公司利润最大化这一个原则的修正。同时,公司社会责任也是20世纪初以来凸现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亦是建构公司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

我国公司法第5条旗帜鲜明地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该规定过于笼统,既没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权利主体、内容或范围、调整对象等进行明确规定。纵观公司法,除总则部分提出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外,分则部分没有明确地对应地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制度,对公司违责任也没有规定相应的救济机制和惩罚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概念模糊的立法状况将不能适应系统化、制度化地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

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如何让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更多地思考其他方面的利益,权衡战略得失,不仅仅要有舆论、思想的教育、法律的规定,更应从多方面进行激励、倡导。

有专家建议在公司法中应作一原则性的规定,如规定对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实行更大税费方面的减免,或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也可以考虑扩大激励对象,将激励对象从公司扩大到公司以及公司管理者。公司作为激励对象理所当然,而公司管理者是公司的管理和决策者,他们可以决定公司行为,可以决定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如果能够对他们实施激励措施,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状况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和薪酬挂钩,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公司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诸如此类的政策优惠或限制积极引导更多的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公司违责任的救济或诉讼机制

四、对公司违责任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公司法虽然规定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对公司违责任的行为却没有规定公司应承担的相应责任,无法形成对公司违责任的违法行为的有效约束。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激励与制裁并重的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机制,鼓励、引导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因此建议在我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违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

(2)行政责任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责任承担方式,应该适用于所有公司违反或者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形。

(3)刑事责任作为最为严厉的惩罚手段,应该适用于公司及其经营管理者违责任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如三鹿奶粉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

当然,由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复杂性,公司法不可能详尽罗列所有违责任行为的法律责任,但可以尝试用宽泛的、指引性的规定来明确公司违责任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或法律责任。

五、结语

[1]李富臻.公司法视野下构建我国公司环境责任的制度机制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21).

[2]吕仕法.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思考――论我国新《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条款[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性研究方法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

(一)形成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人欧利文谢尔顿提出。他提出企业经理们需要采用三个社会标准来进行管理,在这三个标准中引入企业责任和社会正义,希望企业更加注重公共福利。之后至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Bowen)发表了名为《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人们才开始了这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讨论。20世纪60年代,戴维斯强调“责任铁律”,即“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利相称”。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

(二)争论阶段

CSR之学术论战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论战:20世纪30年代,贝利一多德之间关于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战始于对企业经营者职能的讨论。贝利认为,股东是企业的唯一委托人,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多德教授则认为,企业既有社会服务功能又有营利功能,企业管理者作为多方受托人,应该树立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研究

(一)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

多德等CSR早期开创者认为,CSR是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负义务的概括,这一提法因其含义模糊而无法获得认同。麦克奎尔1963年明确地将CSR延伸出经济和法律范围之外,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70年代,CSR概念得到了扩展。1979年,卡罗尔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为引用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和自行裁量的期望。”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法律的、伦理的以及自行裁量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又不断衍生出公共责任、企业社会绩效、经济伦理、企业公民等一系列概念。

(二)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

三、如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二)事项管理

被沃迪克和鲁德(1986)定义为,“公司能够识别、评价那些可能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事项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通过事项管理,企业能够识别社会事项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从而引导企业对那些有重要潜在影响的社会事项做出反应。通过事项管理的方式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如果社会不能动议某个事项迫使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企业就会逃避它本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这类企业可以被认为是相当功利的。

(三)企业社会责任认证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最普遍的是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SA8000,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这是由企业自愿申请认证的一套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适用于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但目前主要在生产型企业中开展认证和监察。SA8000以一致的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涉及企业对劳工保护方面的最低要求,包括公司不应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公司不得对员工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公司应尊重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等内容。有关企业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或观点,有的是原则性的框架,有的则是相对具有操作性的。由于研究较晚,理论方法还比较缺乏,需要各国学者积极的探索。

【Abstract】Themodernenterpriseisnolongerhavinganeyeontheprofitonly,thesocialresponsibilityhasbecomeanewtopicforenterprises.Thisarticlethroughtheliteratureresearch,summarizesthewholeprocessabouttheconcept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developingintotheprocessofstrategicmarketing,findsoutthecause-relatedmarketingandsharevaluetwomarkingnewconcepts,whichcaneffectivelyenhancethebrandvalue,enhanc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营销;共享价值;善因营销

【Keyword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marketing;sharedvalue;cause-relatedmarketing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社会责任的理念逐渐得到完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塑造表面形象,到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长期战略;从认为造福社会就要牺牲企业利益,到以共享价值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转变过程分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社会责任营销理念、善因营销理念、战略型社会责任模式和共享价值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又可归纳为战术性和战略性两种层面。

2早期战术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2.1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2.2社会责任营销理念

这一阶段把社会责任的概念融入企业使命中,是前一阶段的进步,在实施方式和动因上也有很大不同。实践表明,仅仅以义务和高尚来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合理的,并且效果甚微,要让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社会责任营销不是新的营销手段,而是新的营销观念。它不是短期的营销工具,也不仅是单纯的慈善捐款,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长期品牌战略[3]。菲利普科特勒(2010)指出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从产品为中心、顾客为中心,转变为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文精神导向[4]。中国学者李炳毅更是早在1998年就完整探讨了企业该如何有效地把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中。

2.3善因营销理念

①善因只是掩盖企业真实动机的工具;

②善因行为与消费者道德偏好错位;

③合作伙伴选择错误或与品牌匹配度较低;

④慈善并不能替代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如保证质量。

3现代战略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实践表明,早期战术性、一次性的慈善活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于是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应运而生。

3.1战略型社会责任模式

战略型CSR是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从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该模式由“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2000)提出,波特认为泛泛的谈论社会问题意义不大,没有一个企业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它们必须解决与主营业务有关系的社会问题,选取的标准也不是看某项事业是否崇高,而是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企业。

3.2共享价值的概念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营销、善因营销、战略性社会责任模式和共享价值五个阶段是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在定义和内涵上各有不同,却又互相渗透、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是商业伦理和市场营销观念可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毅,李东红.企业社会责任论[J].经济问题,1998(8):34-36.

【2】王伟芳.论企业领导的基本道德品性[J].兰州学刊,2007(4):71-73.

【3】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8+49.

【4】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温卡塔加雅,伊万塞蒂亚万.毕崇毅(译).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生命周期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建议

1.国内外研究综述

2.生命周期下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2.1企业社会责任与生命周期对应

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成长期间并非一直不发生转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及积极性均会由于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出现转变。企业的一系列需求、水平及目标等均会伴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而发生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同样属于一个动态转变过程。为了尽可能实现企业的高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要自生命周期不断变更层面出发,进行对应的匹配调节,从而实现生命周期、社会责任相互的有效对应。

2.2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社会责任的作用

3.生命周期下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建议

3.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3.2基于企业发展阶段,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3.4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结语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

(一)“责任”的语义解读

辨析公司的社会责任,对公司的社会责任作出明确界定,首先应对“责任”一词的概念加以澄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的释义为:一、分内应做的事。二、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承担的过失。而在法学意义上,国内的通说认为应将“责任”一词划为两层语义:一曰关系责任,一曰方式责任。前者为一方主体基于与他方主体的某种关系而负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实际就是义务;后者为负有关系责任(即义务)的主体不履行其关系责任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迄今没有统一的界说。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应有角色。而斯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则是“公司社会责任是指超越法律和经济要求的,公司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两种定义前者侧重强调了董事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后者则突出了公司的社会性,但都同时忽略了公司存续的根基,即公司以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两种定义是否可取仍有待商榷。

二、公司社会责任正当性的理念透析——以公司本质为视角

(一)公司的本质

公司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在于营利,无论公司从事何种经营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将利得分配给其成员,这也成为公司法人与公益性法人的根本区别。公司的营利性强调通过经营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其体现的是传统公司法的股东至上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下,股东投资企业就是为了获取回报,公司存在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股东的投资回报,可以说,公司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营利性,进而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

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从未间断,学者们试图从社会、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对公司社会责任这一制度予以支持或驳斥,而对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种种认识,不论肯定或否定,其焦点就在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其营利性这一本质。

公司是一种营利性社团法人,在商言商,追逐利润是公司与生俱来的本来。从表面上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要以牺牲一定的自我营利为代价,二者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但实际上,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1)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以公司的营利性本质为前提的

如前所述,公司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公司对社会承担的一种法律义务,公司是在法律的规定下被动的适应这一义务,公司只有在收益超过成本时,才会使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其内在动力,从而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而非被动的适应。正如MarkS.Schwartz所说,在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制度和道德的诸多动因当中,公司纯粹出于道德动因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极少见,纯粹出于制度动因承担社会责任则往往是对制度的被动适应,而道德动因通常也可以被解释为有利于长期经济利益。所以,利益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因。

公司的营利性是股东之所以设立公司的原因,提升公司利润,满足公司利得是公司存在的首要目标。没有这个目标,公司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一方面,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的长期利益,应考虑到维护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但若此作为以不能实现公司的营利性目标为代价,公司及其股东就很难考虑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无力承担。如我国在经济体制过度时期曾有过的政策性亏损公司,这种公司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牺牲了公司自身和股东的利益,以致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试想,没有任何理性的投资者会为了赔钱而投资,也不会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维持公司的继续存在,所以这种公司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在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了公司的营利目的,才能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使公司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

(2)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公司营利目的的实现

公司作为投资者的逐利工具,当然具有营利性,但公司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更具有社会性。公司必须依靠社会才能购进其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设备、工厂等;公司也要依靠社会出售其产品和服务,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进而为股东谋取利润。所以公司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与其所处的社会构成良性互动。

反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著名经济学家Friedman基于无效率和不道德两点对公司社会责任予以驳斥。他认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将导致在资源配置上最终由政治机制代替市场机制从而产生经济无效率。同时,他认为在法律上公司管理者是股东的雇员,要求这些雇员承担社会责任无异于允许他们以不利于股东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为。花费在社会项目上的资金是从股东钱袋里掏出来的,这些资金实际上从股东那里征税而来的,然后再由公司管理者以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这是对主人的背叛。所以,公司社会责任不仅无效率,而且是一种盗窃。Friedman的结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

笔者认为,Friedman的观点并不可取,原因有二:

综上所述,公司社会责任与其营利性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营利性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公司最求最高利润的实现,在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实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可能,公司社会责任和营利性正从对立逐步走向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法理学》张文显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法理学研究》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实证研究综述

AbagailMcWilliams(2000)R&D费用作为一个控制变量,采用KLD指数法研究公司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是中立关系。

McWilliams和Siegel(2000)也用KLD指数法,以1991-1996年公司为样本,以财务绩效平均值为因变量,用企业的研发支出和社会绩效代表公司的社会责任,发现二者之间并无联系。Subroto和Hadi(2003)以印度尼西亚的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也发现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MathewBrine等人(2007)以澳大利亚300ASX指数的277家企业为样本,以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作为财务指标,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总的来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研究主要在理论基础、变量选取和数据收集等方面存在困难。通过上述综述,可以看出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

1.国内学者大多数的研究还是属于定性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成果不多

2.在企业社会责任代表变量的数据收集上存在困难

[1]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8页.

[2]KargaritaTsoutsoura.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FinancialPerformance.2004.

[3]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角,给社会的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力量,如何让它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目前情况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三、关于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体系的几点建议

1.循序渐进地引导企业自愿加入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进程中

如果说学术界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都还存在着很大分歧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企业家对于构建社会责任体系还存在诸多异议也是合情合理地。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从引入到被大家广泛注意也不过短短十余载,让企业人在没有任何“激励”的基础上一下子提升自身觉悟,“无偿”地拿出企业利润去“无私奉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2.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3.发挥新闻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回顾过去几年,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媒体作为一支独立的外部力量,对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受众,其惊人的传播速度和开放的交流空间越来越成为影响现实世界的一股力量。

政府应该正视这种媒介监督力量,进一步借助其宣传力量,加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之更加明确:企业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必然的互动关系,企业有义务改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保持良好有序的外部环境。企业也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能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拓展企业品牌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使得企业能够稳定和吸收高素质的员工,提高企业影响力,从而得到长远经济效益。

4.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依据

5.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需要理顺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关系

THE END
1.公共关系观念不包括()。公共关系观念不包括()。 A.形象观念 B.公众观念 C.便民观念 D.传播观念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判断题 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牛奶事件”,蒙牛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中马上表示:“处理不好蒙牛毒奶粉...https://m.ppkao.com/tiku/shiti/dacb090530f24e06a957a86fbf083172.html
2.电大《公共关系学》机考题库大全10.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 A 公共关系意识 B 公共关系观念 C 公共关 系状态 D 公共关系策划 多选题 1.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 )。 A 形象观念 B 互惠观念 C 协调观念 D 公众观念 E 传播观念 2.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30/09/82785916_1090552489.shtml
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11.服务市场营销组合7P比传统4P增加的3P不包括( )。 A.人员 B.公共关系 C.有形展示 D.过程 12.广告公司属于市场营销渠道企业中的( )。 A.供应商 B.经销中间商 C.代理中间商 D.营销服务机构 13.某人从城东去城西上班,选择了骑自行车而放弃了乘坐公共汽车,则自行车生产厂和公共汽车公司之间是( )。 http://www.mhjy.net/article-3883-1.html
4.23春中传媒《公共关系学》平时作业奥鹏满分答案1.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 A.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2.公关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口语传播方式是( ) A.报告 B.演讲 C.会议 D.谈判 3.双向不平衡模式认为,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时,解决的办法是要求( ) ...http://www.aopen255.com/show/55989.html
5.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微信做题(考试必看)考试题库7、单项选择题 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 点击查看答案 8、名词解释 概说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9、单项选择题 公关活动的基本传播策略不包括()的传播策略。 A、不同目标公众 B、不同传播期 ...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0/4520856.html
6.公共关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公关观念的特点是什么(1)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时期.通观古代中外自发的“公共关系”,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盲目性.统治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公众的意义,他们的活动也都是出于一时之需,并不是自觉的行为.其次是经验性.古代的公关活动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人们只是根据常识或直觉去做,尽管其中有些漂亮的手法在今天也令我们赞叹....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d239d7ef62091838e9ac10c825dae19.html
1.公关观念不包括()公关观念不包括( ) A. 形象观念 B. 公众观念 C. 传播观念 D. 美观观念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公共关系学 修正版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D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产品整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以追求优质产品为标准的。FT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912436635a3b4b00b59d8bdef59bfa3aa1.html
2....需要层次论在零售营销中的应用中主要表现不包括9.情绪反应不具有具体的现象形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动作、语气、表情等方式表现出来。该说法() A.错误 B.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A 10.体液说将气质分为气质类型不包括() A.黏液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少血质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51440
3.公共关系的观念功能与作用公共关系观念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组织管理的独立职能,其管理对象不是组织的产品、资金、技术或销售网络等有形资产,而是信息、关系、舆论和形象等无形资产,其管理目标不是...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3651285&efid=xdPL0yo5ELaVymK6eiIPSw
4.服务市场营销试卷b卷(精选5篇)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 三 多项选择(标出正确答案序号 每题1分 共10分) 1、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组成市场的最基本要素是() A供应者B消费者C商品D购买力E购买欲望 2、传统营销观念包括的类型() A生产观念B市场观念C推销观念D产品观念E社会观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3zc926m.html
5.{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体系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 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 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 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 理论体系。 就...https://doc.mbalib.com/view/3a12746d4ef9d015a074d471e7a3fb4f.html
6.市场营销方案热2、销售目标不仅仅体此刻具体的每一个月度,并且还职责到人,量化到人,并细分到具体市场。 3、权衡销售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关系,做一个经营型的营销人才,具体表现就是合理产品结构,将产品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各层次产品。比如,根据企业产品abc分类,将产品结构比例定位在a(高价、形象利润产品):b(平价、微利上量产品):c...https://www.oh100.com/a/202306/7026180.html
7.企业文化建设HR百科人力资源名词解释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https://www.rsxq.com/baike/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