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互相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强调文艺的;二是这种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审美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特征。
5、《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6、“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
二、简答题:
1、简要说说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2、司空图“韵味”说的内涵
3、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简单理解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三、论述题: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的具体内涵;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以古典诗词为例,阐释司空图“韵味”说。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A.兴
C.群
D.怨
2.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3.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孔子“兴观群怨”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
4.“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A.诗教
B.仁教
C.礼教
D.德教
5.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A”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仁学
B.礼学
D.义学
6.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A.四情
B.四义
C.四学
D.四教
7.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认识
B.表现
C.娱乐
D.教化
8.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文已尽而意有余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9.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10.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A.“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B.文已尽而意有余
C.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D.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判断题
1.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
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A.错误
B.正确
2.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3.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
被称为“仁学”。
4.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不平则鸣”说、韩愈的“发愤著书”说等。
5.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
6.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三、问答题:
1、叶燮“才胆识力”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中识与严羽的识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