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党委宣传部、网信办、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广播电视局、中医药局、科协、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议事协调机构: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与监管的主体和职责,规范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持续提升健康科普知识的质量,丰富健康科普作品的形式,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的数量,推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水平迈上新台阶。

——坚持服务人民。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增加权威健康科普知识供给,扩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覆盖面,为人民群众准确查询和获取健康科普知识提供便利,提升意识与素养。

——坚持科学准确。提升健康信息的质量,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作用,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净化健康科普知识传播环境。

——坚持公益普惠。健康科普知识的发布与传播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生产、发布和传播符合目标人群特点、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的健康科普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知识。

二、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质量提升

本意见所指健康科普知识是以健康领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信息。本意见所指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涵盖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等(以下简称各主体)。

(一)各主体发布、传播的健康科普知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符合伦理规范;

2.内容准确,没有事实、表述和评判上的错误,有可靠的科学证据(遵循循证原则),符合现代医学进展与共识;

3.主题契合公众关切的健康问题,语言与文字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易于公众理解、接受、参与;

5.不得含有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封建迷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淫秽、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

(二)鼓励各主体制作、发布、传播有利于促进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和自觉承担社会健康责任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2.普及科学健康观,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

3.普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推动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4.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必备技能,自觉维护自身健康;

5.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三、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

宣传、网信、广电部门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鼓励、扶持新闻媒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栏目,并推动网络新媒体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公众提供精准化的健康科普知识。

媒体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充分用好融媒体传播手段,有条件的在新媒体端开设健康科普专栏、话题等,为公众提供更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鼓励全社会积极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活动,增加健康知识传播频率,扩大健康知识传播范围,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健康知识需求。

四、落实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责任

五、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监管

各地各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对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的监督管理。

对发布和传播虚假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舆情反应机制和虚假信息举报制度,稳妥做好舆情处置和受理投诉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健康科普知识监督,切实加强政府、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规范管理的良好环境。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协调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科学设置、细化分解任务清单和工作流程,为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提供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

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协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2日

《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

一、《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编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维护人民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个人承担起健康的责任。这就要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从法律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建立健康信息发布制度,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媒体等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等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指标,强调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

近年来我国居民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从2008年的6.48%提升到了2020年的23.15%,特别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大。但整体来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健康科普工作力度仍需加强。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意见》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服务人民、科学准确、公益普惠”3条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强调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质量提升。阐明了健康科普知识的范畴,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并对健康科普知识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

第五部分围绕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监管提出要求。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对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健康科普知识的监测与评估,推广优质健康科普知识,删除和澄清虚假健康信息,对发布和传播虚假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

第六部分是组织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加大经费保障、加强能力建设4个方面,对各部门推动《指导意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提出了要求。

三、《指导意见》要求发布和传播的健康科普知识应具备哪些条件?

健康科普知识是以健康领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信息。其质量关系着公众正确健康理念的树立和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四、《指导意见》中,健康科普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指导意见》鼓励各主体制作、发布、传播有利于促进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和自觉承担社会健康责任的信息。

五、《指导意见》在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和监管等环节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质量的提升?

《指导意见》着力从健康科普信息的发布、传播和监管、社会监督等多个环节发力,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净化健康科普知识传播环境。

4.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健康科普知识监督。

六、如何发挥健康科普专家作用,提升健康科普知识的质量?

为全面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作用,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引导全国健康科普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和可持续发展,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名单。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也相继完成组建。

七、在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

健康科普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卫生健康部门,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更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宣传、网信、广电部门应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并鼓励、扶持新闻媒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栏目。

同时,还鼓励全社会积极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活动,增加健康知识传播频率,扩大健康知识传播范围,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健康知识需求。

THE END
1.智慧树知到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答案A、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一定是社会组织的“具体的人”对公众的“具体的人”进行传播与沟通。 B、社会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内部公众之间的关系。 C、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之中,每个人的活动都影响着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 https://hb.huatu.com/changshi/1667616.html
2.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课件同时,公共关系的重点是传播信息,沟通组织与公众间的联系,塑造组织形象。信息的传播与沟通,追求的是快捷、灵通、有效,公关人员应主动利用先进的传播工具及技术,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资源,达到传播效果的倍增效应。,XZA 公共关系学教程,思维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必,10,内容创新是公共关系活力所在。公共关系工作面临...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120616.html
1.公司宣传运营增强企业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公司宣传运营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传播、内容营销、加强互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有效应对危机等多方面策略综合施策。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创新、真诚沟通、注重长期价值的积累,是赢得公众信任、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https://blog.csdn.net/2401_88871647/article/details/143659136
2.学术分享疫情期间学术研究成果系列(三):社交媒体与疫情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实际掌 握着数据内容和体系规则,在网络把关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组织机构的媒体化传播和把关,通过权威、专业和深度的内容形成“媒体效应” ,设置议题框架。这三种把关机制的互动、博弈和融合,是未来构建新型网络把关机制的重要内容。 社交媒体与疫情: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沟通与干预...https://www.163.com/dy/article/FGO3SHPR05259K2Q.html
3.《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1章^最新更新:202403“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 传播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比如: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 :“公共关系就是 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1
4.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2)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 赖的关系,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促进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 3)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产业或组织,为了增进内部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为自身事业...https://vibaike.com/4001/
5.张开平:数字时代的政治传播:理论重构议题革新与范式转向我国学者荆学民认为,政治传播是“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信息的扩散、接受、认同、内化”,包含“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过程。”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意味着传播主体、传播场域和沟通方式发生变化,由此而引发该领域理论框架体系的重构。 在互联网诞生以前,传统新闻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中介,政治传播的...https://www.dps.tsinghua.edu.cn/info/1114/3040.htm
6.公关传播是什么首先,公关传播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其次,公关传播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应对危机事件,减少损失,保护品牌形象。最后,公关传播可以促进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信任和认同。http://www.xinsou.cc/szpr/zx/559.html
7.应对重大危机:政府信息如何传播与管理——由“汶川大地震”引出的思考关键词:政府信息 危机传播 信息公开 国内外实践表明,重大突发危机面前,政府信息的公开传播和管理,有助于公众和社会消除危机带来的谣言、恐慌、混乱和无序,形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评价和正面认知,打造“阳光政府”形象。 但是,由于政府天生掌握着信息强势,若与公众沟通不畅、信息阻塞,则会产生信任危机和背离行为,不利于政...http://www.sass.cn/109002/6510.aspx
8.{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体系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 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 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 理论体系。 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 是个综合性、交叉性...https://doc.mbalib.com/view/3a12746d4ef9d015a074d471e7a3fb4f.html
9.2023年公共关系学作业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J) 2.公共关系观念重要有(ABCDE)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A.形象观念B.互惠观念,式的基本要素(X)C.协调观念D.公众观念 4.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X)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涉及(ABE)o ...https://www.yxfsz.com/view/1611212867515813890
10.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2(3)与政府沟通策略: 正确认识政府的地位与功能; 认真准备沟通的信息; 沟通过程论点简明、措词谨慎、态度谦虚; 充分了解沟通对象的背景和信息需求; 适当的后续跟踪。 (4)与社会团体沟通策略: 积极主动向媒体、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信息,传递给社会团体; 开放企业让社会团体与组织来参观,树立良好形象; ...https://www.jianshu.com/p/e36cab24f834
11.《传播——人的本能》人际关系理论: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的三个命题(1·人生而厌恶工作;2·组织以处罚强制和约束以达到指挥工作的目的;3·人为了避免责任喜欢受人指挥) 系统论学派:法拉斯、芬奇、拉塞尔 B·社会文化学派:关注传播行为,解释现象 2)公共关系理论 帮助一个组织或企业建立并维持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认可和合作。 https://www.douban.com/note/61174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