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之大众传媒与社会

2017考研已经进入百日冲刺阶段,对于此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应将重点放在笔记与知识点干货上,中公考研为备考新闻传播学的考生准备了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面复习笔记,同学们可以对照笔记复习啦~

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一、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存在着切联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的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1、决定媒介制度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与改革力度4、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方式

5、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执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新闻媒介作为新闻传播工具,属于社会信息系统,这是媒介系统在总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它的主要资源是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

几方面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分三步: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制作信息;第三步,发布信息媒介对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宗旨是:充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媒介的一切运作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因此,传播信息是媒介基本的职能。媒介的其他功能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的。

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媒介系统是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它是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的。这实际上是媒介系统存在的一个总目标。媒介可能对社会制度的局部形成冲击或提出疑问,但不可能公开对抗整个社会制度。

媒介系统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自身的活动将其传播给大众。但是并非媒介的每一次新闻报道活动都直接体现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促进现代化的要工具之一。大众传媒也是促成社会变迁的力量。

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理解:理解自我,理解社会导向:行动导向,互相导向娱乐:单娱乐,社交娱乐4、促进社会整合

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整合机制的关键。两个方面整合作用:一是提供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二是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总的看来,一方面,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整个社会系统;另一方面,媒介作为社会总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于社会各系统的互动中,又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开发与使用。媒介作为社会主要信息系统,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也更加深入了。

三、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

新世纪以来,对中国传媒业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除了互联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球化时代

“球化的基础就是信息”。信息传播基本的问题是话语权的争夺。而在风险社会中,我们既要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帮助公众明确风险,预防风险,又要把握好度,防止制造新的风险。

2、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历史分期意义上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前人类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也不是指具体发生的灾难,而仅仅是一个状态。

中国处于风险社会中,传统社会中的风险(自然灾害等)与现代社会产生的新风险(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在一起,形成共生发期。

传媒可以化解风险,但本身也可能是个风险源。(食品安等案例)

3、多元社会

不同利益群体要维护他们自身利益,就要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出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

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原则、基本指导思想是国本所在,是容不得挑战的。这就是国家的一元要求。我国的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须以宣传党和国家的一元要求作为自己的责任所在。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新闻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媒介的所有制:国有制、私有制、公有制。新闻体制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基本面貌是由政治体制决定的。

微观上,政治活动渗透新闻传播:政治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主要包括:发布政治信息,宣传政治主张,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进行舆论导向。此外,一些非制度化的政治活动也有可能会对媒介产生影响,如政府官员个人与媒介的交往。

综上,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新闻媒介已成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其作用:

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权威是合法的权力,强制是非法的权力。大众传媒维护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主要手段是: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参与政治决策

政治参与就是公民与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或公民团体即非专业的政治从业者。

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

政治参与主要、直接的一个目的是参与政治决策。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主要两种方式实现:沟通信息和影响舆论。

大众传播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监测环境,但是媒介所反映的现实与客观环境之间总是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差距。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首先表现在:提供媒介对客观世界的报道,影响人们对客观环境的判断。两方面:媒介传播信息量的多少,决定人们对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

3、塑造政治文化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是塑造政治文化实行的。它不断阐述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澄清一个国家的政治目标,鼓励大众参政议政,唤起大众意识和政治热情。

4、进行舆论监督

自从直接民主为间接民主所取代,代议制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权力的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众传媒在实施舆论监督是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如果失去公众的支持,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就不再有效。

但是大众传媒有能动性,它不只能反应舆论,还能影响、引导甚至制造舆论。某些时候,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

一、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是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作方式的三大决定因素。

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四方面影响:

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大众传媒基本只发挥单一的宣传功能。因为社会缺乏对信息的有效需求。

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大众传媒的运行方式是以传者为中心。因为大众传媒基本依靠公费办报(台),依靠公费订报,无需操心生存问题。

目前,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国媒介当然不可能一切从受众需要出发。但已经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过渡。

3、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通讯、交通等,尤其是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大众传媒是依赖城镇而生。

二、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首先表现为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主要以刊载经济新闻的形式实现。解释性报道也有此作用。

2、同时表现为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的就业机会。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

一个社会体系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共享的价值。文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社会的规范秩序合法化。

一、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相对成熟的价值走向构成人们的意识中心,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确定每个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主流价值观是出于支配地位的一种价值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反映出一个国家主流社会的基本意愿。

在世界各国,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的支柱,是社会的共识。主流媒体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支柱还在于媒体的影响过程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十分默契。大众传媒对手中的影响是长期的、默契的。

在中国,主流媒体除了具有共有的持续长久、覆盖面广的性能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

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佳载体

1、首先,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对象完一致

无差别的大众,大众传媒拓展了传播的范围,并且完冲破了传播领域内的垄断局面,废除了传播活动中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

2、其次,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大众文化从内容上讲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且短暂消费,追求快速更迭,不讲究性。大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活跃性主要表现在不断变换花样,求新求变。内容基本特征为易于普及,及时消费。这也是大众传媒的特点。

3、再次,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三、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1、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大众传媒决定了大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面貌。无孔不入,受众并没有很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2、其次,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包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超越现实,给人提供一个理想型目标。因此传统文化须包含不与现实社会秩序妥协的异端因素。文化的这种否定性功能随着大众文化的产生而逐渐削弱乃至消失了。这种对级文化中异端因素的消除,并不是以大众文化的内容代替级文化的内容来实现的,而是将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手段用于级文化,从而将其中的异端观点现实化,将理想物质化。

马尔库塞:“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同化证明着理想已经堕落的程度,它从灵魂、精神或内在的人的崇领域堕落下来,转化为操作的术语和问题。”

3、再次,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需要和欲求。需要是由人类的生物本能派生出来的,它是人类延续自我生存所需的。欲求从生理层面进入了心理层面,因而是永无止境的。

欲求和需要的大区别是它的不确定性和无节制。人在某一时期的需求是变幻不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参照系。大众传媒因此规定者人们的欲求。

马尔库塞:“虚假”欲求:大众媒介的巨大影响力足以将这些制作出来的欲求瞬间成为社会欲求,个人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同,不至于沦为时代的落伍者,就得将这外界的强制性的欲求当作自我的个人欲求,真正的个人欲求反而被遗忘了。

4、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由于传播媒介在技术、规模、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传播地位不相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有意无意地控制或极大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

许多国家采取了对外国文化传播作某些方面的限制。

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软实力”:“软实力”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无形影响力。

传媒业无疑处于“软实力”的核心地位。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塑造国家形象

这是新闻传媒对外报道中重要也是长期的目标。

一国的国家形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等,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国国家形象的好坏与传媒的长期报道作用于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有很大的关系。

各国一方面下大力气加强本国的对外传播,一方面又都呼吁他国传媒能客观、公正、面地报道本国社会情况。

二、影响对外政策

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常常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和代言人。

THE END
1.应急管理概论(七)应急宣传培训与舆情监控在常态的新闻传播情境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力量可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即处于中间的媒体满足了社会两端——政府和公众在一定程度的信息需求,公众通过媒体表达对政府行为的认知和态度,政府在自身目标的驱动下,结合舆情调整自身行为,履行政府的管理职责。我国学者认为,“舆情”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所谓的...http://www.hunan.gov.cn/xxgk/yjgl/yjzs/201301/t20130108_4694708.html
1.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精选7篇)第三,帮组企业优化组织环境。企业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舆论以及公众心里等方面。公共关系广告向公众传播企业文化信息,有效的信息公开透明,能够很好的增进公众信任度,帮助企业对生存环境的监督与优化,改善组织的发展环境。 3、建立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75034.html
2.《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3章^最新更新:202403一、公众的定义 公众一词源于英语 public,是公共关系学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所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 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 任何组织一旦建立,就存在着各种对内对外的关系。比如:顾客到商场购物,商场与顾客之间就会涉及商品的 卖与买,顾客就成了...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3
3.对公共关系的认识(精选十篇)2.社会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因相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的并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3.公关传播:组织为了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传播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a9dx3b.html
4.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对意义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意义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范畴,但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
5.公共关系的地位8篇(全文)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任何一个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就是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内外部公众。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给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社会公共关系环境,使自己适应于环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vf3s6km.html
6.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01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即,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https://www.jianshu.com/p/e9b2b2bf126a?utm_campaign=haruki
7.2023年公共关系学作业2.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B) 7.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是(AD)A.大众传播B.传播沟通A.公众必须被告知B.投公众所好C.人际沟通D.舆论宣传C.凡宣传都是好事D.说真话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C) 8.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BCD)A.公共关系意识B.公共关系观念A.理论条件B.经济条件C...https://www.yxfsz.com/view/161121286751581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