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牧”一词最早来自于日本半导体科学家TsugioMakimoto和英国记者DavidManners于1997年出版的《DigitalNomad》一书。
这本书预测,通信技术的进步“将使我们在地理上独立于我们的家庭和办公室”,导致“大脑游牧”。我们将在世界各地寻找信息和关系,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平原上追捕猎物一样。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宽带的普及、更便宜的航空旅行、协作工具的丰富,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的技术发展,数字游牧正在从一小群人的“极客”行为,升级成为一场浩浩荡荡的工作/生活方式大变革。
根据知名网站Reddit给出的定义,数字游牧是指个人利用技术远程工作、过着独立和游牧的生活方式。这一定义就把工作和生活都囊括了进来。
在数字化时代,掌握数字化技术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对于数字游牧一族而言就尤为重要,因为正是对这些技能和设备的充分利用,使得他们能够在他们选择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过着一种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喜欢、但未必敢于尝试的生活方式。
“当你不受在特定地点工作的约束时,广阔的世界就是你潜在的工作场所”这句话在数字游牧领域非常流行。
事实上,成为数字游牧一族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能够在各地进行远程工作。这意味着能够在任何地方工作。无论是热带海滩、某个山庄还是丛林之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游牧一族可以在几乎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完成工作。而且,随着远程工作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中变得司空见惯,数字游牧一族逐渐没有了失去稳定收入的后顾之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都有去旅行、体验异域生活的冲动。然而,这通常意味着要用掉年假、花掉储蓄。用朋友圈的话说,基本都是在外面“浪”几天之后,马上就得回去继续工作。
对于数字游牧一族来说,不是这样的。他们可以带着他们的工作一起度假,可以同时服务两个以上的雇主客户,甚至可以在路上开始创业。数字游牧一族不断改变位置,从一个地方切换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游牧”的节奏通常比较缓慢,在每个地点会停留1-3个月,1个季度,甚至半年或更长。
我们也可以修改一下此前专门用来刺激上班族的那几个排比句,比如:
当你写完PPT,
马上就能看到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
当你刷完报表,
恰好瞅见梅里雪山的金丝猴爬上树尖。
当别人在北京挤进地铁,
你在看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当别人在上海的会议室中吵架时,
你已远程搞定项目,转身和尼泊尔的背包客
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在我们的系列研究写作中,的确也有朋友提到,数字游牧这个理念或者做法其实并不新鲜,几年前似乎就有人在做了。在这里,我们也想通过以下几条标准,区分开真正的“数字游牧”一族跟之前那些人是如何的不同。
简单的说,数字游牧与那些依然由企业强制安排的分布式办公不同;与文艺青年一时兴起的“逃离”不同;与那些各自为政的独行侠式做派不同。真正的“数字游牧”在参与主体上是独立自主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是有组织的、有协作的;在物理位置和空间的选择上是有充分的个体自由的;在实现手段上综合运用了合适的数字化手段;在现实中是真正在长期运行的真实生活,而非实验类真人秀行为;在追求目标上是能够以足够的生产效率产生相应收益的,也就是说是可持续的。
如果从今日企业和个人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目前及未来的数字化工作状态/团队架构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为集中部署型,这是最为传统的内部部署,每个员工都待在同一个的特定办公室内;第二阶段为中心辐射型,一家公司可以有一个总部和一个区域中心网络;第三阶段为分布式办公,这些公司设有集中式办公室,但同时支持远程工作者;第四阶段是数字游牧阶段,企业/个人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室。
眼下大家讨论最多的应该正处在从第二向第三的过渡阶段。
数字游牧带来的好处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雇主有利,二是对员工个人有利。从长远来看,这其中的好处往往是互为因果,因为个人和企业的福祉已经密不可分。
这是数字游牧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果这一点达不到,那么,说那么多数字游牧,其实都是没有长期价值的。毕竟,不管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数字游牧不是给你找个借口可以躲开工作,偷偷跑到海滩上去喝啤酒。
斯坦福大学曾经对16000名职员进行的为期9个月的调查发现,远程工作可将生产率提高13%。而在其他调查中,8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独自工作以达到最大生产力。另外有三分之二的企业经理表示,数字游牧可以提高整体生产力。那么,提升的生产力到底从何而来呢?以下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说。
其一,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生产率是不同的。
2013年,HarrisInteractive对2060名美国在职员工的研究结果显示:
61%的受访者表示同事是他们在办公室工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大干扰源;
86%的人更喜欢独自工作以达到最高生产率;
40%的受访者认为同事们在办公室偶而的短暂讨论严重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一个名为“为什么工作恰恰不发生在工作中?”的TED演讲中,演讲者杰森·弗里德(TasonFried)说,远程员工工作一小时与办公室内的员工工作一小时效果是不同的。前者在统计上比其他人更快乐,更富有成效。
其二,跨时区的全天候工作。
著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驻曼谷的记者JonRussell表示,数字游牧使他们的网站能够24小时不停的进行新闻编辑。
What?这一点可能让有心去数字游牧的人觉得被骗了。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用事实说话。
再次,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你支持数字游牧,那么可以找到更好/效率更高的人。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所有的数字游牧公司都会很自豪的告诉你,我们在N个国家拥有N个员工,因为我们的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我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寻找最优秀的人才。
对于众多优秀的人才来讲也是样,如果有两个同样的offer摆在面前,但A公司支持数字游牧,B公司不支持,那么A公司显然更有竞争力。
Basecamp联合创始人JasonFried和DavidHeinemeierHansson在他们出版的《Remote:OfficeNotRequired》一书中写道,支持数字游牧可以让企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最合格的人员”。
著名数字游牧公司Automattic创始人MattMullenweg也曾说,如果95%的最牛程序员不在美国,并且在湾区的比例也没有更高,那么你的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好好利用这一事实。
其实这里有一个可供数字游牧公司来回调整的天平砝码,看你是更在乎哪一头?如果在乎成本,那么的确如下面的第三条所写,在办公等硬件成本上会有所降低;但如果你不那么在乎降低那些成本,而是愿意把节省出来的钱花在了雇佣更高水准的员工上。这依然会在生产力上有很大飞跃。
美国研究机构LeadershipIQ的调研说明[1]:只有24%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说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但38%的移动员工和高达45%的远程员工喜欢他们的工作!
在传统工作环境中,很多人都希望企业的决策是基于绩效的、数据驱动的和客观的,但现实很残酷,因为恰恰相反,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偏见、特权和形式主义等办公室政治。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在物理工作场所中用来塑造和影响感知的线索和信号并没有映射到数字游牧这种新型工作方式中。
对于员工来说,同事就像家人一样永远无法自由选择。同事之间需要学习如何一起工作之外,还要尝试如何在同一个空间内和平相处。
此外,数字游牧和远程工作还使得我们摆脱了对工作本身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但在物理办公场所中莫名存在的“默认期望”和“规范暴政”。
Basecamp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sonFried把这些东西统一称作是一个“存在监狱”(presenceprison)。很多人乐此不疲的总是想了解同事在哪里,他们都在做什么等等。“Basecamp里没人打听其他人做什么。他们在工作吗?不知道。他们休息了吗?不知道。他们在吃午饭吗?不知道。他们是从学校接孩子吗?不知道。这些事情本来就不需要在乎。“
在传统管理学理念中,有管理层巡视一下工作场所会让团队更有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对工厂工人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管理人员不在场监督时,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0%到15%。是不是很惊喜?
此外,沃顿商学院在2018年的一个研究表明,传统工作场所友谊背后的复杂性,表面良好的同事关系可能充满了义务、互惠和忠诚的紧张关系。当出现冲突时,你既想选择最适合公司的方式,更想选择一个最适合您自己的处理方式,你不得不在各种公私关系中做出取舍。
但在数字游牧或远程工作环境中,员工们不会共享同一个社区,你们的孩子不会去同一所学校,你也不必担心哪些同事组饭局没有邀请你。你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社区不会重叠,这意味着无论你本人还是你的公司都会避开传统工作场所关系所带来的诸多危害。
在数字游牧中,“努力工作”无法在物理上观察到,因此必须在整个公司平台上进行透明的解释、记录、测量和共享。个人专注于工作本身的效果,而不是工作的被感知方式(形式主义等等)。这是好事。
同样是在《可替代的工作场所战略(ALTERNATIVEWORKPLACESTRATEGIES)报告》(2018)中,很多企业用来衡量其办公新方案的标准主要就是基于员工的满意度。
在执行数字游牧或远程工作的各种规模的公司都表示,运营成本会大幅下降。美国运通称,数字游牧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1000万至1500万美元。
Hubstaff是一家已经实现了所有员工都在数字游牧状态的公司,自从2013年成立以来,估计远程工作每年为他们节省超过10万美元的办公空间租赁和其他费用。
费用之所以降低,是因为把原先花在物理办公空间上的钱花在了虚拟办公空间上。后者的费用比起前者来,的确非常低。我们可以简单列举几个在美国公司中常规的SaaS软件工具。有的免费比如Google云端硬盘(用于协作和共享文件),Screenhero(用于屏幕共享和VoIP);有的月费才几十美金比如Skype(用于客户演示和通话),Trello(用于项目管理)等等。公司从中节省下来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再投资于业务和员工成长。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很多自由、独立等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观点(但的的确确是对的),此处我们就不再重复,只谈两点更接地气的好处。
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只能从北京或者上海一个地方寻找合适的人才,可供选择的余地是多么有限。
但如果支持数字游牧,企业的人才库可能根本就没有限制。
你看下年轻人的要求,调查显示,68%的千禧一代求职者表示,数字游牧将极大地增加他们对特定雇主的兴趣。
拉动落后地区经济,保持旧有社区活力。数字游牧不仅可以帮助经济落后地区焕发活力,还可以解决许多城镇和社区遭遇的“人才流失”问题。当专业人士无论在何处都能获得有竞争力的工作机会,那些想离开的人会留下来。在昂贵的近郊区和市中心之外,数字游牧为中西部的后工业城镇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如今国家依然在通过各方方法解决中西之间、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数字游牧这种新型工作方式也能贡献出一部分力量。
此外,数字游牧还有利于环保。拥抱数字游牧的企业雇主和个人都会因此减少他们的碳足迹(碳排放)。
综上,我们认为数字游牧作为知识工作者的一种最佳生存状态,即对个体有利,同时也对社会有益。
六十年前(1959年),尊敬的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先生写下了《明天的地标(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并首创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从此办公文化和公司规范变得无处不在。如今,六十年已过,知识工作者们将亲手翻开崭新的一页。【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