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首先要做到班级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的环境卫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卫生制度,我们把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承包到人,每天由卫生委员检查监督。我们在班里还坚持“一课两整理”活动,每节课后,学生都要把自己周围的废纸清理干净,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把下节课要用到的课本文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由于要求严格、措施得力,班级的卫生一直都能够保持清洁干净。

其次要做到班级的美化。每学期初,我都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班级,力求教室环境高雅、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儿童气息。在教室的前面后面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教室的后墙上开辟出智慧树、金苹果等园地,教室的前面则张贴班级的发展目标、口号。

二、班级管理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只能越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人尽其责,这样班集体的凝聚力才能增强,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才更大。

例如,在制定班级规范的时候,我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全班同学参与,确保班级规范成为全体学生能自觉遵守执行的行为准则。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学习、行为等各项规范,让学生对班级已有的规范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学生写出喜欢和不喜欢的班级规范的原因,以保证班级每一条规范都能体现学生的意愿与意志。然后,由班级干部汇集、整理、归类学生意见,酝酿拟定新的班级规范初稿,班主任提出修改建议,分发给每个学生并充分展开讨论。最后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

另外,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班级活动的组织中,我也让学生唱主角,切实增加这些管理性活动的透明度,给每一个学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待遇。

三、班级活动扎实、有效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文化舆论氛围的主阵地。班主任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班级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首先,开展班级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例如,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作业不认真,字体潦草的现象,在班里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活动。发现学生爱吃零食,在班级中开展“我们拒绝零食”签名活动。

其次,开展班级活动要紧跟当前形势发展,紧扣当前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之际,总书记对全国少先队员提出了争做“四好少年”的殷切希望。我在班里围绕争当“四好少年”开展了“四好少年”我行动,“四好少年”评选会等活动。2010年5月1日,我国在上海举行世博会,这是我国的又一盛事,为了让学生了解世博会,我在班里举行了“走进世博会”主题活动。

最后,开展班级活动要有总体的计划,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一个重点,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这样活动才能够深入持续,保证活动的实效性。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依据家乡的淇河这一地方资源,开展了淇河文化研究系列活动,举行了淇河文化手抄报评比,“淇河三珍”会,家乡英雄故事会,家乡风俗收集大比拼等活动。

良渚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显然较崧泽、马家浜时期有了很大的演进,表现为:在农具方面,种类增加,分工明细,如扁薄的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锛、石镰等,突出的新农具是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石犂和破土器,还有一种因类似现在的耘田工具而被称为“耘田器”,类似现在的千篰而被称为“千篰”。陶器方面,由马家浜时期手制的厚胎陶器转向轮制的薄胎陶器发展,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还是精细刻划花纹和镂孔,或施用彩绘。值得注意的是炊器的鼎取代釜,其工艺水平较马家浜时期有很大的改进。据对余杭新石器遗址47处的出土炊器的分别统计,鼎有18处,占总数的38.29%,釜仅一处,占2.12%;其余的豆、壶、罐等都比釜要多得多。[4]装饰品中玉器大大增多,除一般的珠、璜等外,突出的是大型的玉琮、玉壁和玉钺。生活工艺品方面有发达的竹编、麻织和丝织品。

陶器、炊器、玉器和编织方面的显著演进,是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步进行的,反映了以水稻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具中的三角形石犁和破土器,有众多的种类和形式,牟永抗和宋兆麟的论文对此已作了详尽的分类鉴定和探讨,并提出了两者各自具体操作方式的推论,很有说服力。[5]良渚文化石犁和破土器的出现,是从河姆渡、罗家角的耜耕阶段向人力犁耕过渡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崧泽时期出现的小型石犁则是这一转折的中间过程。从良渚以后便慢慢转入有史以后的畜力犁耕了。良渚石犁的出现为我国犁耕起源的演进历史提供了关键的实证。笔者在最近一次同美国学者的座谈中,一位美国学者说,据他所知,中国的犁是从欧洲传入的,笔者即简单介绍了良渚的事例,他就信服了。说明对良渚文化的多方面成就,需要向国外多作介绍。

根据农具种类的增加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特别是与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石犁和破土器的应用,并参考现今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农展阶段的一般规律,可以对良渚时期的稻作生产技术及其生产水平试作一些分析讨论。

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最初是使用刀耕(火种),然后转到耜耕或锄耕。刀耕的要点是烧除地面草木后即行播种,而进行翻土,因而必须年年或隔年就要放弃,另找新地,要等到弃耕地的地面植被恢复生长,才能进行第二次的刀耕。为此,刀耕农业的一个单位的播种面积需要7~8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作为后备,以资轮转,一个人一生砍烧同一块土地只不过三四次。[6]进入耜耕以后,土地可以连续使用的年限大大延长了,因为翻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并改以休闲取代不断的撂荒。到了使用人力拉的石犁,就更进一步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因为耜耕或锄耕是间歇性的翻土,每翻一耜土,人就后退一步,又重新翻一耜;而石犁是连续性的翻土,人拉犁头可以一直向前行进,土块随着陆续翻起,中间没有间歇。人力拉犁在本世纪50年代的侗族人民中还有使用,称为木牛。据宋兆麟在侗族中的调查,锄耕一人一天只能耕1担田(6担田合1亩),木牛耕田两人一天可耕4担田,如果是牛拉犁,则一人一牛可耕14担田[7]这虽然是侗族50年代的资料,但因为所处的耕作阶段与良渚的人拉石犁相似,可以供我们参考,且很有启发。

首先,我们要问,4000多年前的稻田是直播还是移栽的?我想答案应是直播。现代南方的稻田绝大多数都是插秧的,插秧的稻田,行距间隔清楚,所以可用耘田器耘田。而插秧的技术,有文字或物证可考的,最早见于汉朝,汉代的南方考古发掘表明,像广东佛山出土的陶水田模型[8]和四川新都同土的薅秧画像砖,[9]都有农夫弯腰在水田中双手薅秧的形象,或者是手持长棍用足薅秧,就是没有使用类似耘田器的工具。现今杭嘉湖宁绍一带的农民也多以手薅为最常见,江西一些地方是手持杖、用足踏的方法,仍同汉代一样。所以,很难想像4000多年前即已发明使用耘田器这样先进的工具。又,耘田是与插秧配套的,上述广东和四川的水田模型都是以有秧田育秧为前提的。有插秧必有秧田,4000多年前是否已有秧田、本田之分呢?看来有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

再看南方有史以来的稻作技术,在很长一段时日里,都还是实行“火耕水耨”即利用水淹杀草。如西晋时的鄮县(今浙江鄞县),其稻作水平还是:“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10]如果良渚时期已知道使用耘田器除草,只能认为有史以来西晋时的鄞县稻作是一个大倒退。

海南岛黎族的水田稻作是利用天然低洼积水地,用人或牛把草踩到水中,把土壤反复踩松软,即撒上秀种,不施肥,亦不除草,草长起来,则用水淹之。[11]由此看来,出土的“耘田器”当是另有用途,比如开沟之类,而不是相当于现今的稻田耘田。

关于千篰的问题,与耘田器有些类似。因其形制同现今农村使用的相似,从而推测当时可能使用千篰捻河泥作为稻田肥料。我们知道,河泥是一种缓效性有机肥,通常是在冬春时捻取,作为桑园及稻田基肥,这在明末《沈氏农书》中有详细叙述。根据文献记载和肥料史的知识,肥料种类的增加是有一定先后和规律的。就基肥而言,最初使用的基础肥是家畜粪和人粪,然后是绿肥、饼肥;再次是堆肥,草木灰、焦泥灰等,最迟利用的是河泥。因为捻河泥的劳力最费,数量很大而肥效较低,在肥源十分紧张的时候才开始利用。文献上出现捻河泥是在宋朝,这是因为宋代的人口激增(北方战乱,大量北人南下),对粮食和衣着的需求压力很大,促使增加稻麦两熟和发展蚕桑,凡此都需要开辟肥源,利用冬春相对农闲,捻取河泥以作桑园和稻田的基肥,河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所以不见于宋以前的文献。4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一般不施或少施用肥料,所以连续种植几年以后,地力下降,需要更换新地。在通常的人畜粪肥或草肥都不一定使用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先使用起河泥来。所以,良渚的千篰可能是一种戽水和其他用途的工具,而不是捻河泥的工具。

既然良渚时期的稻作已开始使用了石犁和破土器,劳动生产率较之耜耕有成倍的提高,那么,当时的水稻产量是否也有成倍的增加?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如果是指水稻的总量增加,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扩大耕种的面积,即使在单产不变的情况下,也可提高总产量;如果是指单位面积产量较之耜耕阶段有一定的提高,也完全是可能的,但这种提高在整个良渚时期是比较缓慢而稳定的,不会有大幅度的突破。

一年来,在集团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围绕各项教育工作的要求,以“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园宗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下面我将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园务管理:落实制度,明确职责

为了使幼儿园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我们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汇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照章办事。通过落实制度,明确职责,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我园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教师培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三、教育教学:注重细节,提升质量

一是各班能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在制定周、半日活动时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领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有效地防止在教学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是定期检查教师备课、幼儿成长册、教养笔记等。落实一日教学常规,加大对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调控。以“抽查听课”为载体,在听完每节课后与教师及时交流,并进行点评纠正。

三是各班都创设了有利于引发幼儿互动的环境。在走廊、楼梯、班级主题墙、家长园地等环境的创设,做到美观新颖,突出主题。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儿童化,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环境中来,从中受到教育。

四是充分发挥我园的区域优势,挖掘自然教育资源,把本土资源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贯穿于游戏、教育活动之中,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整合,结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在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上好主题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结合“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护绿活动”、“环保创意种植”开展了系列活动,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育科研: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本年度的园本培训在总园的引领下,我园自己开展培训,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毕竟还没有自己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还好在教科主任周老师的的指导下,一年度的园本培训有声有色的下来了。我们的项目培训主题是《基于良渚地域文化融入教学的实践,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老师都积极的参与,这种研训一体的模式对分园的老师帮助很大,她们善学、善思,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在5月底开展的园本培训开放日活动中,得到了园领导的好评;在10月份,以“民间资源在集体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的良渚片的辅导活动也在我园开展,我园的金国琴老师执教了具有良渚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活动“金蛇狂舞”,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我们的教研组工作中,紧紧围绕园本培训,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开展的园本教研主题是挖掘良渚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帮助教师运用建构式课程,继续探索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

通过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满足了教师的成长需求,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卫生保健:落实安全,细化保育

我园制定《药品管理制度》、《班级安全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幼儿伤害事故处理》、《房屋设备检查制度》等安全卫生保健制度,促使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有序、科学地开展,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细化制度,提高安全管理力度

细化各块安全工作责任。每年度与每位教职工依据自身的工作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人人有责。

(二)细化工作,规划保育工作程序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管理细则,包括对教师的具体工作、对保育员的具体要求、对食堂工作人员的要求,让每位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程序,规范地开展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工作。

六、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有序开展

《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这种理念,把做好家长工作作为我园的工作重点之一。每学期开始要求老师们制定好家长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家长活动。

3月份,结合春天,我园开展了全园性的亲子春游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的同时,增进了亲子、家园间的情感。4月份,我园开展了“幼小衔接”家长会,请来了小学陈老师和卜园长进行了讲座,同月,小班、中二班和大班相继开展了“放风筝”、“种植蔬菜苗”、“做青团”的亲子活动,在孩子们体验快乐的同时,也拉近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5月份,中一班开展了“采茶”的的亲子活动,结合我们的园本课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亲身体验采茶的乐趣,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6月份,大班开展了家长半日开放活动;8月底召开了小班新生家长会;10月份,中班段、大班段结合重阳节开展了敬老爱老的祖孙同乐的亲子活动;11月份,全园开展了亲子运动会;12月,小班段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我们的家长工作以多种形式开展着,在每年一次的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相信我们的家长会一直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的。

七、思考与展望

教师的业务能力急待加强。我园新教师居多,在教师的成长上还需花费一定的精力。

关键词: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保护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蓝色经济”的时代,是地球村全体村民海洋意识观念强化和海洋文化知识丰富的世纪。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继承和弘扬海洋文化,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海洋文化资源是舟山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推动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厘清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现状,如何做到既合理开发又有效保护舟山海洋文化资源是值得探讨的命题。

1.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区位优势分析

1.1舟山的区位优势

舟山地处东海之滨,由1390个岛屿组成,处于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的15个城市之一,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东临太平洋,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舟山最大的特点是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舟山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具有广阔的海洋经济发展前景,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

1.2舟山海洋文化区位优势

海洋文化源于海洋,是人类与海洋互动中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及其结果,是人类在海洋活动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舟山群岛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定海的先祖们已在此耕海牧渔,繁衍生息,“海上河姆渡”马岙唐家敦出土的文物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潮涨潮落,漂流不息的东海之水是大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先民通向海岛的公路。有着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舟山独特、灿烂的海洋文化。其中有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浩气长存、英雄气节的海疆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文化,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可以说海洋文化已成为舟山城市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1.3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区位优势

海洋文化资源是体现海洋文化特征的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从内容上具有海洋属性,从地域上处于沿海地区的适应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形式、产品或活动。舟山地处东海之滨,海岛众多,海滩优质,海岸线漫长,多深水良港,蕴含丰富的鱼盐之利,又极具战略价值,这些天然条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之因海洋生产活动更加频繁,产生的海洋文化资源数量、种类众多,代表性的资源,如公园设施有遗址公园、舟山群岛文化公园,文化场馆有陈列馆、中国海洋系列博物馆,文物遗存有董浩云故居、三毛故居,历史文化名地有沈家门渔港、东沙古渔镇,民间传统艺术有舟山锣鼓、渔民号子,现代节庆会展有中国海洋文化节、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可谓异彩纷呈,又极具区域特色,深深打上了海岛的文化印痕,是舟山群岛新区对外宣传的一张不可缺少的亮丽名片。

2.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性和开发与保护优势探析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新区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

2.1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性

数量的丰富多样。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在很多方面有自身的优势,这和舟山的历史和区位是分不开的,离开历史和区位坐标,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代表性就无从谈起,如近年来举办的特色影响明显的海洋文化节庆、朱家尖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文化节、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等,活动的连续开展和影响力持续升温印证了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优势及丰富多样、数量众多、包罗万象等特性。

内涵的博大精深。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与海结缘,又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海洋文化资源,舟山居民面朝大海,与海为邻,以海为伴,每天与大海打交道,云谲波诡的大海,变化莫测的海上风云,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造就了舟山居民的不畏艰难、勇于探险的精神,同时,广阔无垠的海洋,经常往来的交流,不同文化的融合,养育了舟山居民兼收并蓄的思想,宽阔远瞻的视野,对外开放的心态,这种精神直接体现和流露在海洋文化资源上,如舟山锣鼓,其宏伟的演奏场面和气势,折射出海岛人的粗犷豪情性格和敢于进取的向上精神以及海洋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2.2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和优势

舟山地处长三角,是中国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不论是对于吸引消费还是吸引人才都有无穷的魅力。舟山跨海大桥的开通为舟山的交通打开了通过内地的桥梁,舟山群岛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为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品类齐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无论就物质层面的自然景观、文化场馆、文化遗存等,还是精神意识形态方面的宗教文化、民风民俗、节庆会展等,舟山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且有开发的空间和潜力,蓝天、碧海、金沙、白浪,风光旖旎,得天独厚,这是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舟山体验海岛之旅,感受海洋文化,身临海洋民俗风情,品尝舟山海鲜的重要筹码,因此说,这是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优势的重要内在要素和关键所在。

舟山浓厚的人文传统和历史积淀是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标志。舟山历史悠久,历代名人辈出,群星闪耀,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舟山海洋文化资源,更加彰显出无穷的魅力和开发的巨大优势。

舟山浓厚的佛教文化传统家喻户晓。舟山佛教发达,基本上处处建寺,时时闻钟,这一特色无与伦比,来舟山的一个重要因素或目的是礼佛,舟山普陀山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其他大小寺院、庵堂不胜枚举,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被誉为“海上佛国”,舟山被誉为“海天佛国”,佛教的文化传统是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一张名片。

3.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纵观舟山海洋文化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其开发前景是难以估量的,但是,所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前提必须要做好保护,甚至是抢救性的保护,若开发会造成文化资源的受损或破坏,则不应开发。特别是海洋文化资源中的一些文化遗物、遗存是不可复制的,一旦被破坏将会无法修复,无法留给后人真实的历史记忆和符号。针对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各级领导和部门重视支持是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保障。

3.2明确方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

要及时、准确调查清楚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存量,做到摸清家底,挖掘资源,为系统科学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文化资源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新区海洋经济发展。

要认真及时编制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名录,以便做到心里有数,轻重有序,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宣传海洋文化及其资源,也有利于统筹兼顾,找出发展海洋文化的切入点。为此,建议舟山各级文物部门、史志办、博物馆等,加强力量,精心组织,切实做好该项工作。

要结合实际,为避免重复,需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合理布局,既体现各自特色,又发挥整体效益。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旅游的互动,在舟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切实增强海洋文化资源的体验性活动,建议旅游部门可以考虑让旅游者进行体验性的参与活动,可以选择有代表性有又易于操作的项目进行尝试,如此可以让旅游者在参与中真切体验海洋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乐趣。

参考文献:

1.杨宁.浙江省沿海地区海洋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曲金良.海洋文化与社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与人文精神历史文脉功能布局城市建筑生态城市

0.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1.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2.杭州城市建筑的历史文脉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包括村庄聚落、集镇聚落与城市聚落。杭州城市聚落发展的实质是杭州市区建成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山麓孤丘原始聚落萌芽阶段(公元前222年以前)杭州城市聚落萌芽于杭州市区地域范围之内的山麓孤丘,主要分布在海拔10米和25米两层等高线上。现代的考古发现如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地“老和山遗址”,就在这一地带。

2.2沿“陵水道”发展阶段(公元前222年——公元610年)公元前222年秦置钱塘、馀杭、馀暨三县后,钱塘县就成为今天杭州城市聚落的发端。这些聚落中心,均位于当时水运交通线“陵水道”的沿线。陵道即陆道,陵水道是挖土修筑陆道而形成的人工渠道。“陵水道”在今杭州境内的行经路线,是从临平镇宝石山麓利用浅湾向西沿武林山(即今西湖群山)山麓一线绕行至南边吴山岬角后,再折南而至凤凰山麓的古柳浦,然后再西行从狭中渡浙江抵西陵通会稽。

2.3沿“江南河”发展阶段(公元610年——1919年)公元610年,隋在秦汉“陵水道”的基础上疏凿“江南河”,江南河南终端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江南河杭城段的河堤将天然形成的西湖人为地圈固起来,至唐代增筑湖堤,加高水位,使西湖之水成为运河的水源,同时又成为运河东岸沿河堤发展起来的杭州聚落的淡水源。

2.4城区建筑风格却有三次较大的变化。第一次是隋唐五代时期,杭州建城规模扩大,开始出现城墙,城市布局随之以坊巷格局体现;单体建筑的风格,由于中原移民南迁带来了北方建筑的痕迹,即土木建筑逐渐趋于主流地位,大型的宗教建筑也随着城市建筑的大量兴建而出现。第二次是南宋时期,由于皇室迁都杭州,使南宋时期的杭州建筑也随之有了北方皇室的华丽气派,可从留存至今的南宋京城图、皇城图和大量南宋绘画看出当时的情景。这一时期的杭州建筑特色,包括西湖园林建筑,开始出现了依山傍水顺势、精雕细琢的皇家园林,画家、文人设计而造的私家园林,对杭州西湖的建设及其对外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是元明清时期,由于杭州是东南重镇,也是历史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城市之一。

3.杭州新人文精神与城市规划建设

3.1城市功能布局

杭州城市未来将形成组团式的分区空间结构和组合式多中心格局,使城市的中心区、三个副中心、六个组团和其他各区块功能更加合理、明确,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城市中心将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多功能尤其是生产功能、农业功能,通过全市整体调整,向其他功能区疏解、归并,以增强现代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主城的繁荣繁华;通过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引导,使城市各大功能区,主体功能突出,配套功能完备,特征明显,品位较高。在未来城市总体功能布局上,体现大气和谐;在分区功能布局上,体现精致和谐。

3.2城市中心空间上的三大和谐。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城市中心空间上必须重视三大和谐。

3.2.1西湖与城市的和谐。杭州之所以被誉为“人间天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湖与城市组合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精致和谐,景观融合,既各展风采有相得益彰。因此,通过合理的保护和整合,使西湖与城市在人文内涵和空间尺度上保持和谐互惠。

关键词:会奖旅游;人才;杭州

杭州市根据城市的综合特点,在《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打造“最具魅力的国际会议目的地”的目标。杭州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会奖旅游,彰显了杭州的特色优势。为地方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高职会展专业,要根据杭州发展会奖旅游的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培养模式上进行构建,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杭州发展会奖旅游与高职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1.杭州市大力发展会奖旅游

大力发展会奖旅游,符合杭州城市的禀赋和性格。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的美誉,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此以外,杭州的酒店资源丰富,并形成了若干“会议综合体”。这些,都使杭州具有发展会奖旅游的独特优势。2010年,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对杭州的“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战略定位,旅游休闲产业已成为杭州的一大亮点。

杭州积极推进会奖旅游产业,以会议旅游带动度假观光旅游,又以度假观光旅游进一步拓展会议旅游的空间,“开始频繁亮相国内外会议奖励旅游专业展览,2010年作为特别协办城市亮相上海国际会议奖励旅游大会(IT&CM),参加国际重要专业展会如法兰克福会议与奖励旅游博览会(IMEX),芝加哥会议与奖励旅游展(ITME)等,”近年来大力引进会议奖励旅游项目,“西安杨森APEC年会、台湾富邦金控富泰人寿奖励旅游团、肯德基2009年管理组会议、玫琳凯营销大会、兰剑会务奖励旅游团、微软会议、美国商会团都是1000人以上的大团。”杭州还积极开展“杭州国际日”活动,倾力打造“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全球营销方案。提升会奖旅游专业化程度,“在杭较大规模的旅行社如省中旅、建设国旅等均独立注册成立的专业会议奖励旅游服务公司。”杭州作为奖励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国际上日益被业界所认知,吸引国际组织把会议与奖励旅游放到杭州。

2.高职会展人才应为杭州的会奖旅游服务

会奖旅游已经成为杭州富有特色的会议产业项目,我们的高职教育要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的有关文件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这些要求,无疑是我们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依据。目前,杭州多个高职院校设置了会展专业,为地方的会展产业培养人才。但需要看到的是人才培养存在重视展览、忽略会议的倾向,缺少展览、会议、节事活动方向区分。杭州发展会议产业,又在会奖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职会展教育就应该顺势而为,为杭州的会奖旅游目的地培养人才,即培养融会议与奖励旅游于一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会奖旅游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会奖旅游,肖庆国、武少源先生是这样阐释的:“奖励旅行(incentivetravel)会议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奖励旅行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所谓奖励旅行(incentivetravel),就是对超额完成任务、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由企业全额出资到外地旅行、游览,往往同时在旅行目的地召开表彰、交流会议,并伴之以联欢、休闲、娱乐活动,这种会议就是奖励旅行会议。”根据这一概念,会奖旅游有如下特点:

1.会奖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会议

它有别于政务会议、学术会议等,而是集会议与旅游于一体。是“以奖励名义举行的会议”,既开会表彰交流,又结合旅游观光。

2.会奖旅游具有休闲的特征

参加活动的人员都是暂时放下工作,到旅游目的地小憩或旅游,尽情享受,因此需要得到更好的激励。

3.会奖旅游属于高端旅游

会奖旅游由公司出资,需要会议提供方为他们进行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休闲、观光、娱乐活动往往成为会奖旅游的重点。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

在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我们要为杭州“量身定做”会议服务的人才,特别是能够服务于会奖旅游的人才。也就是说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按‘突出共性,兼顾个性’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1.课程的设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是一门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为会展专业(会议方向)学生开设,要使学生了解会展职业世界,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自己的性格、能力与会展职业生涯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态观念、责任意识、协作精神、社交能力与服务态度。因为会奖旅游需要我们重视服务,追求品质。

(3)《旅游文学》:旅游文学是作家对山水自然、人文古迹、民俗风情的描写,学生通过阅读,跟着文学游览名胜,可以获得美的独特性与丰富性的感受,增加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积累。特别要注意融入杭州的乡土文学。

(4)《会奖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贴近会奖旅游休闲、娱乐、观光的特点,有利于项目的策划与服务。杭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西湖文化、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跨湖桥文化,还有茶文化、“潮”文化、越剧文化等,都是从事会奖旅游工作的人需要涵养的。

(5)《会奖旅游英语》:杭州要吸引世界各地的组织来杭举办会奖旅游,就需要会奖旅游的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我们在高职会展教育上要特别重视强化英语,除了增加《大学英语》的课时,还应开设《会奖旅游英语》,使学生具有更专业的语言交流能力。

(6)《时尚休闲与娱乐》:会奖旅游活动是一种高品质的活动,提供时尚的休闲与娱乐活动。学生不一定会玩时尚,但要知道时尚,因为服务的是高端客人。

2.人才培养模式

(3)中外合作培养。在会议教育上,我们可以开展中外合作的国际教育,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家,都有国际著名的会议城市,可以引进他们的教育资源进行办学,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把我们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实习,使他们掌握先进的会奖旅游的理念、操作办法、服务标准,熟悉国际会展管理,具有拓展会议奖励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以此培养国际化的会奖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杭州会奖旅游的发展,期待高职会展教育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会展教育工作者需要紧跟市场发展态势,与会奖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会奖旅游人才的培养,为日益发展的会奖旅游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03-1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4]肖庆国,武少源.会议运营管理[M].2版.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11:30.

论文内容摘要: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设计和造物,但设计和造物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她慷慨地为我们提供物质资源;人类为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功能和形式的器物;自然规律又以“巧生”启发了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因此,自然与设计有着不解之缘。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自然为不同地域的人类提供相同或截然不同的资源,人类造物活动才有了可能性;人为适应自然要创造不同功能和形式的器具、用品,人类造物活动才有了多样性,从这个角度,我们把自然称为“设计之母”。当然,如果没有人类的智慧,自然永远是自然,绝无可能成为人造物。正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6年)反用古语所取的书名——“天工开物”。中国科技史家潘吉星对此作了这样的分析:“‘天工开物’思想强调人与天(自然界)相协调,人工(人力)与天工(自然力)相配合,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还有个内涵是,自然界本来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好而有用之物,但

不会从天而降、轻易取得,而是‘巧生以待’,必借人力和人的技术通过水火这种自然力的作用,再用金属、木石工具从自然界开发出来,为人所用。”⑴然而,自然的存在先于人类,如果没有自然的慷慨赐予,人类的设计只能是无米之炊。

一、自然是设计的物质之源

自然界所生万物皆可为人类设计的物质基础,反过来说,没有自然界的金、木、水、土、空气,人类根本无法生存,又何谈设计和造物。但是,不同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基础,有的相同,有的又很不相同。这对于设计的发生阶段有很大的影响。

人类最初利用的相同物质可以列举出石、木、动物的骨角、黏土以及水和火,所以世界上多数原始民族都有石器、木器、骨角器和陶器,并且先后发明了弓箭、独木舟,在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又发明了铜器。它们在形制上虽有差别,但在器物的种类上却是相同的。

二、自然是设计的“课题”之源

干栏式建筑的“干栏”,是从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我国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发现有干栏式建筑的遗迹。⑷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遗存较为典型。"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与这种遗址有关的圆柱、方桩、板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干栏式建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为最早。"⑸

同类的建筑在欧洲也可以见到。如瑞士日内瓦湖边,1854年干旱的冬季,水面降到很低的程度,暴露了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建于湖淀木桩上的房屋的基础。“这种湖上居所类似今天在西里伯斯岛及其他地方所见到的方式。不但古代站台的木桩还保留着,而且在下面泥炭堆里还找到了大量的木器、骨器、石器、陶制器皿及装饰品、剩余的食物等等。甚至还发现有网罟和衣服的残片。”⑹

以上这些建筑,都需要大量木材,可以想见当时在这些遗址周围森林茂密,有理想的取材之地。北方黄土高原的情况就很不相同,在木材渐见稀少的情况下,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出现了窑洞式住所。我们都知道,窑洞建筑在黄土高原上,至今还在广泛使用。"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窑洞式建筑发现于甘肃的宁县阳遗址,属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龙山时期窑洞式建筑则发现较多,主要见于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和山西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些窑洞式建筑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的黄河中上游第二级阶梯上。这里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海拔较高,地下水位普遍较深,黄土堆积也较丰厚(最厚可达200余米),且多梁峁、台塬,为窑洞式建筑出现并长期流行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⑺

根据考古学家分析,窑洞建筑在局部地区流行,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一是建筑和生活用燃料大量使用木材,使这一地区森林资源极度萎缩,又不像南方那样容易再生;二是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龙山期气温呈下降趋势,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向干凉发展。以上两方面因素使木材用量少而又冬暖夏凉的窑洞应运而生,在生态环境无法改善的情况下,这种建筑形式得以长期流传,至今已达数千年之久。

三、自然是设计的“巧思”之源

有一位学者在谈论天地造物与人类制作的关系时说:"规律如河道,行船有顺逆。大自然总是采取‘顺流而下’的方式展示自然规律,而人类往往以‘逆流而上’的蓄势来运用同一条规律。……与滚滚波涛顺流而下的自然造物相比,人工制作不过是逆流而上的几叶小舟。”⑻

人类的设计虽然在窥探大自然的奥秘,并按自然规律来进行自己的创造,但往往不是先作出科学的总结,再进行实践的探索。早期的人类,只能凭经验直觉指导实践,符合自然规律的才能成功,违背自然规律的就会失败。在第一只独木舟下水之后几千年,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才提出关于浮力的定律;在人工取火几千年后,18世纪的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才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原理。总之,当初的设计是经验性的创造活动,然后再总结规律使之完善。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之中,自然界不经意的“巧生”直接启发了设计的“巧生”,也就是某些物质特殊的原生状态启发了人的智慧,从而完成了一些十分关键的物质创造,例如从纯铜到青铜合金的发现就是如此。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人类开始以天然铜锻制小件工具和饰物,继而发明冶铜技术。”⑼天然铜锻制的红铜并不坚硬,但延展性强,用于装饰十分理想,制作工具则很勉强。此后,先后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砷铜合金和锡铜合金(青铜),至青铜产生,铜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前,考古界对砷铜还比较陌生,这一概念的引出,因于对中国四坝文化青铜器的检测。砷是一种剧毒的半金属,大多以硫化物形式夹杂在铜、铅、镍、钴等金属矿物中,其中一种灰色晶体砷可用于制作硬合金材料。砷铜合金的出现,一种可能是人为实验的结果,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砷铜共生,在冶炼中自然生成较硬的铜合金。考古学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一种意见是:"最初,人们首先使用的是地表常与自然铜伴生的孔雀石、蓝铜矿等,用这种矿石冶炼的铜是较纯的自然铜。接着是开采氧化矿层中的矿石,冶炼出的铜往往含较多的砷或锑。含砷的铜经过冷锻会很快硬化,其性能优于红铜。可是,一旦采用了硫化矿石,由于在焙烧阶段大量的砷要流失,所以炼出的铜又是较纯的铜,其硬度低于砷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寻找新的物质来提高铜的硬度,铜锡合金就成为生产“硬铜”的基本工艺,并最终导致青铜时代的到来。显然,铜器的起源发展依红铜、砷铜、青铜的先后序列,也是由铜矿矿床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⑽

然而,对锡铜合金的产生,也有一种认为是巧合的看法。西方学者认为,原始人“偶然把一堆铜矿石和普通石块一起筑成他们用来烹煮的火炕时发现了炼铜的秘密”,由于铜与锡常常同在一个矿脉里,炼铜时就偶然产生了铜锡合金。英国人类学家赫·乔·威尔斯认为:"在中国、康沃尔和其它地方,常在同一矿脉里,有铜矿石又有锡矿石;在匈牙利,铜和锑混在一起;因此,与其说是由于手艺,倒不如说是偶然,古代冶炼的人才找到了较硬又较好的青铜。所谓‘纯铜’器具常常包含一小部分锡,这时期没有发现过锡器,也没有证据表明早期人类曾把锡看成另一种金属。在印度锌和铜的矿石出现在一起,黄铜(这是两种金属的合金)也是这样偶然制成的。"⑾

关于铜与砷、铜与锡合金的偶然发现仅仅是最初出现铜器时的状况,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工匠们逐渐找到铜(古称“金”)锡配比与合金硬度的关系,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就有关于“六齐”的记录。⑿虽然实物分析表明,商周青铜器的合金配置较“六齐”更复杂,但“六齐”仍是世界上关于铜锡配比最早的文字记载。

除青铜合金之外,炼丹引起对汞及其化合物的认识也是一例。丹砂即朱砂,朱砂是一种绯红色的矿物,成分为一硫化汞,是提取汞的重要原料,也是古代制作红颜料(银朱)的重要原料。在炼丹术出现前后,从原始社会到秦汉,在墓葬中用朱砂撒遍死者全身,或以朱砂铺垫时有发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Ⅲ区发掘的2号墓,墓底铺垫朱砂厚达6厘米。⒀这种现象应与山顶洞人在尸体周围撒赤铁矿粉相似,与巫术与象征生命有关。“现在化学史专家多认为,中国的炼丹术可能是发韧于战国和秦代齐燕方士的求‘不死之药’”。⒁炼丹与青铜冶炼有一定关系。“但炼丹又不同于青铜冶炼,它是以‘抽砂炼汞’,用汞来制造金汞齐和药金、药银的主要内容。”⒂由于汞能溶解金、银、铅、锡等金属,常用于提炼金银。金与汞的合金,古称“金汞齐”,是鎏金工艺的重要材料。方士从丹砂提炼水银,制成金汞齐为器皿镀金,是因为相信用镀金器皿饮食可以长寿,由此产生了一种鎏金新工艺。

自然界万物几乎都以它们的特性和内质不断地启发着人类设计的“巧思”。竹木富有弹性的枝条启发人发明了弓弩,木材浮在水上的性能启发人发明了船舶,草木灰覆盖在陶器上烧成釉,熔化的石英成了玻璃,空气和水流动的规律产生了流体动力学,天体运行的规律产生了天文学,空气急剧膨胀的原理产生了火药,磁铁与磁场的相应关系产生了指南针……冥冥之中,大自然造物的奥秘在一点点地启发人类的创造,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设计之母。

关键词:会展;虚拟会展;虚拟技术;3D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会展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面临着如何与网络接轨,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自身效益的问题。国外的虚拟会展业如今已经十分发达,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汉诺威展,它利用虚拟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建立了三维立体的展示系统,并且增加了互动环节,给参展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仅参展商数量众多,而且交易量巨大。世界虚拟展会的“FairNFair”3D虚拟展会平台在2009年正式成立,宣告全球会展业进入3D时代。2012年2月举办的世界第一个医疗旅游虚拟展会以及在线健康旅游交互展会说明虚拟会展越来越有新意。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凭借其在国际上的额影响力,加速了虚拟会展的发展,加速催生了商业新模式——3D虚拟会展。此外,世界虚拟展会、微软虚拟展会、3D房展、3D传媒、3D金博会等等也相继涌现,但是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上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虚拟会展概况

(一)虚拟会展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虚拟会展给出明确的定义。耿健美认为,虚拟会展是指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展览及贸易活动的一种多维立体展示,它可以是人机实现立体互动,强调用户体验[1]。从本质上讲,它是对实物展览会的虚拟和补充,展览的组织、展出及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王悦指出,虚拟会展是指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展览及贸易活动,使用三维虚拟技术、能实现立体互动,强调用户体验[4]。二者的定义大体相同。虚拟会展简单的来讲就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展览和贸易活动,利用各种虚拟技术、实现立体互动,从而达到用户体验和交易的目的。

(二)虚拟会展的优越性

二、目前实现虚拟会展发展状况

(一)虚拟会展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虚拟会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逐步已经开始实施。郑仕华(2010)指出,国内的虚拟会展目前还基本属于界面包装,主要通过二维平面静态地网页展示[2]。虚拟展览系统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1)运用图文声像以及环视图展示物品和场景。这类系统因表现形式的局限,不能更生动、更全面的展示。(2)单纯的三维场景展示,用户可以随意漫游,但只提供展览会的表面形式,不提供展览内容与展览场景的关联。(3)既提供三维场景,也提供实际展览内容,并与三维场景结合在一起。王悦(2010)指出,目前在国内,虚拟会展的应用仍不普遍,但已萌芽,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4]。国内的网上会展主要是通过一些结构简单的会展网站来实现,只能归为网上展会。国内目前使用到三维虚拟技术能实现立体互动的虚拟会展只有世界虚拟展会、网上世博、微软虚拟展会三个而已。目前,国内的虚拟会展主要是通过一些二维的、结构简单的会展网站来实现,其内容大部分是由平面静态的网页拼凑而成,以文字叙述为主,个别辅以图片,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展示都非常简陋,而且整体建设信息相对贫乏、缺少互动、不够直观;实体会展仍是国内会展业的主流。

(二)目前支持虚拟会展实现的技术

三、虚拟会展企业及虚拟会展的发展展望

(一)虚拟会展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郭白滢(2005)提出,由于虚拟企业具有人力虚拟化、动作弹力化、信息网络化等特点,因此,虚拟企业可以走资源整合道路,进行虚拟化经营[15]。并提出几种情况:第一,办展机构可以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与其他展览公司合作,根据展会的需要从企业外部调集需要的展会工作人员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的缺口。第二,虚拟会展企业的核心企业可以根据展会规模选择具有不同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加入动态联盟。第三,虚拟企业这种组织模式可以给会展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第四,虚拟企业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动态的企业联盟。第六,虚拟会展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手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保证他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曾方芳、张义、郑刚(2007)提出了虚拟会展企业组织结构的一般模式,分析了虚拟会展企业组织构建的5个阶段,就我国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4]。施谊指出,虚拟企业作为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动态策略联盟,是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合作博弈[16]。会展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经济发展要求会展企业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建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虚拟会展企业走“竞合”之路是必然趋势。

(二)虚拟会展发展展望

近些年虚拟会展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会展形式,它的诞生与发展将给实物会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冲击,并促进现代会展业向深度发展。虚拟会展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综合考虑现有技术条件及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提出了虚拟会展的多种发展模式。郑仕华(2010)提出了两种发展模式,即现阶段的实物会展+网络会展+电子商务模式和未来的实物会展+网络会展模式[2]。王悦(2010)根据公司的规模分别提出了不同公司的发展模式。大型、有较强实力的会展公司或场馆可以独立建设虚拟会展,大中型、有一定实力的会展公司及展馆可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建设虚拟会展,小型公司可纳入长期规划之中[4]。

四、研究之不足

结语

在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大氛围下,发展虚拟会展已经是必然趋势。我国的虚拟会展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国内研究虚拟会展的概况、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总结我国目前发展虚拟会展的优势和研究的不足,以利于今后发扬优势,更好地优化资源,集中精力和资源研究不足之处,为我国的会展业增砖添瓦,进一步缩短我国与国外会展业的差距,最终赶超其他国家,成为会展强国。

[1]耿健美.我国虚拟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科技信息,2010,(23).

[2]郑仕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会展发展展望[J].ENTREPRENEURWORLD,2010,(8).

[3]黄良发.线上线下融合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对外贸易,2010,(10).

[4]王悦.网上世博催生商业新模式——虚拟会展[J].ENTERPRISEMANAGEMENT,2010,(5).

[5]刘祖斌.简论一种基于会展会后服务的商业模式[J].企业经济,2007,(6).

[6]温颖.虚拟会展信息获取与集成技术研发[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9).

[7]邬燕.会展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8,(7).

[8]杜宝江,王立平,吴恩启,郁蕾,刘佳.网上博览会虚拟要素实时生成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S2).

[9]廖聪,冯开平,林培炎,刘浩然.基于X3D/VRML的三维虚拟展馆定制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9,(6).

[10]梁琳晓,李蛟,董亚波.会展业虚拟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专题论坛及综述,2008,(2).

[11]王楠.关于虚拟会展展示的研究[J].理论研究,2010,(14).

THE END
1.吉祥航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由于历史成因及政策因素,国内航空运输业目前以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三大航空集团为主体,以区域性航空公司与民营航空公司的逐步兴起作为补充。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内各航空公司在产品、价格、服务、航线、航班时刻、机队配置、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且直接来自国际航空巨头的挑战日益严峻...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51800000016_73.shtml
1.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2024年8月26日国家密码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2024年9月4日国家密 码局令第4号公布 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行为,对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保障电子政务安全可靠,维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https://shcm.gov.cn/ztzl/009014/009014001/20241112/49de1527-d361-4108-9940-bc5763c3ea4a.html
2.成都云中忆软件**OA差旅一体化:发票与行程单的统一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复杂,差旅管理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差旅管理方式往往存在诸多弊端,如流程繁琐、信息孤岛、成本控制困难等。为了提高差旅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差旅...https://www.cdyzy.net/RelatedInformationDetail/472.html
3.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更多“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 A.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C.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B.统一服务系统 D”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加快推进各地、各行业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与互联互通。优化整合各类电子交易系统,促进系统集约化、高水平发展。 A.监管系统 https://www.educity.cn/souti/F6VHQ8HF.html
4.旅游服务项目范文11篇(全文)办公用品:代办会议期间,会务组所需的办公用品; 纪念礼品:提供礼品、旅游纪念品的咨询、选送等服务。 云南民族服饰:参会嘉宾若能身着统一、最具特色的云南民族服饰,会对外界(其他人群)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与影响; 旅行袋:印有会议主办方指定的图案和文字的旅行袋,除能帮助参会嘉宾装载物品外,更多一份纪念意义;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iqpfcgl.html
5.会议签到系统会议签到系统方案会议智能签到系统31会议智能签到系统提供会议签到全面解决方案,让您会议签到速度更快,签到方式更高效,签到现场更顺畅,会议用31签到,快速又高效https://www.31huiyi.com/2017/newslist_hy/hottags_hyqd
6.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汇总大全10月26日:以下哪种职业主要服务于工业互联网系统?工业互联网运维员 10月25日:以下哪种传统非遗有“牌花”的别称?曹州绳编 10月24日:以下哪种职业被称为“技术界的红娘”?技术经纪人 10月23日:哪种非遗工艺被称为瓷器上的“刺绣艺术”?刻瓷 10月22日:以下哪个工种属于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职业范畴?数字人训练师...https://app.ali213.net/mip/gl/713775.html
7.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技能,能从事铁路运输、地面轨道交通及其它相关企业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工作者。 https://m.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32145.html
8.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先后开展娱乐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专项执法行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合理低价游、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黑导游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全省率先推动旅游大巴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实行旅游团队行程单实时监管。积极推动昆明市旅游电子合同上线,实现电子合同签订全覆盖。https://www.edulxw.cn/index.php/news/index/detail.html?id=79232
9.四川省旅游电子商务协会发起单位简介成都聚客会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直属于聚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期主要从事旅游会议,酒店外包管理,汽车租赁等相关产品,2011年初开始规划公司电子商务版块,2011年底电子商务版块“四川好玩”正式上线,公司总部及呼叫中心位于成都,在重庆,西安,山东,等地设有分部,业务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欧美等众多发达地区,经过全员...https://www.stourweb.com/peixun/fangfa-255/
10.智能交通智能交通(2)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https://baike.sogou.com/v2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