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8.8元/杯”“9.9元/杯”掀起了咖啡行业的价格战。今年以来,咖啡的价格稍有回升。
不少消费者反映,和上个夏天相比,库迪咖啡、瑞幸咖啡等品牌的优惠和促销活动在减少。《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继价格战以来,多个咖啡品牌仍在不断拓店,试图突破万店。除了在低线城市不断扩张,“校园店”“企业店”“园区店”“店中店”也成为新的趋势。与此同时,仍有资本看好中国的咖啡市场,尝试打开新的篇章。
“精品咖啡祖师爷”被传易主
近日,有“精品咖啡祖师爷”之称的皮爷咖啡(Peet’sCoffee)被传易主。
10月21日,欧洲投资机构JAB宣布,同意以每股25.10欧元的价格收购亿滋国际持有的JDEPeet’s的8600万股股份,即21.6亿欧元。据悉,JDEPeet’s为皮爷咖啡的母公司,该交易结束后,JAB将成为JDEPeet’s最大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68%。
针对JAB收购股份的具体细节和未来布局,记者向JDEPeet’s发去问询,截至发稿未有回复。但皮爷咖啡中国对媒体公开表示,JAB一直是皮爷咖啡的股东,近期股权交易不存在“易主被卖”。大股东增持所释放的信号,对皮爷咖啡中国市场的运营和发展利好。
此外,JAB是一家专注于消费品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尤其在咖啡和饮料行业有着深厚的布局。JAB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将致力于推动JDEPeet’s在全球市场的扩张,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布局。JAB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经验,帮助JDEPeet’s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少投资人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以目前中国人年均消耗的咖啡量来说,咖啡赛道仍未触及市场天花板。尽管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整体投融资降温,但根据IT桔子数据库,2023年9个咖啡品牌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过亿;今年以来,咖啡赛道发生多起融资事件,比星咖啡、咖百世均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近日,NOWWA挪瓦咖啡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随着咖啡赛道日渐升温,多家茶饮公司也升级了对咖啡领域的投入,纷纷开创自身咖啡品牌,例如,蜜雪冰城创立“幸运咖”,茶颜悦色创立“鸳央咖啡”,茶百道创立“咖灰”,沪上阿姨创立“沪咖”,其中扩张较快的品牌都采取了加盟模式。
再造一个“瑞幸”?
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的爆炸式增长,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咖啡品牌的涌入,也催生了大量本土咖啡品牌的崛起,更激起了品牌们冲向万店的野心。
时过境迁,经历了系列的财务风波后,钱治亚等“原班人马”于2022年创立了库迪咖啡。
在业内看来,以“8.8元/杯”搅动了市场价格的库迪咖啡,所延续的正是瑞幸咖啡从前的模式和打法,即以低价求增长。
记者注意到,“万店”常见于快消行业当中,新茶饮赛道有蜜雪冰城,咖啡赛道有瑞幸咖啡,这两个品牌均发生过“一年万店”的神话,也在激起连锁品牌破万店的构想。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借助了加盟模式来吸引合作伙伴,向全国甚至全球迈出开店的步伐。
库迪咖啡官网显示,其有标准店、快取店和便捷店三种形式,标准店和快取店均是独立形象,但前者有座位,后者无座位,而便捷店无独立形象,为“店中店”模式。
据悉,今年7月库迪咖啡推出了便捷店战略,提出了“百米之内有库迪”的战略愿景。日前,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则公开称已与51个品牌签约,包括以华莱士为代表的餐饮连锁、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卖场、以美宜佳为代表的连锁便利店,以及电竞网吧、如家酒店、天猫校园、福利彩票等。
对此,朱丹蓬认为,“店中店”的模式就是降低库迪咖啡的成本,借用实体行业的客流进一步实现转化,而华莱士、美宜佳则能够提高咖啡销售的专业性,实现双赢。他也提到,“跟一些餐饮品牌进行合作,这个方向没错,可以帮助其从单品类走向多品类,但这种合作也需要合适的门店,有些店面也很小,低于80平方米不足以形成空间,应该没那么快达到5万家。”
在此前,库迪咖啡的联营商主要面向个人。据李颖波透露,便捷店运营部分,咖啡产品制作使用扫码的方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在咖啡机上扫一下就能精准出品。在库迪咖啡所有店型中,便捷店是投资门槛最低的店型,目前只需要交纳2万元的押金,设备跟柜体都是用按杯量付租金的形式来进行。
发展转向B端
记者注意到,中国咖啡产业整体呈稳健增长态势,人均消费量有明显提升。《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指出,相较于2016年人均咖啡消费9杯的情况,2023年中国人均饮用数已上升至16.74杯。
在C端消费者增量趋缓的情况下,咖啡品牌为进一步抢占市场、实现规模效应,逐渐转向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下游终端,从个人加盟商向学校、企业、机构、园区这类B端合作伙伴扩散,商品试图从咖啡扩至原料、无人设备等。在库迪咖啡豪言5万家门店之前,业内就展开了对“店中店”这类创新点位的探索。
此前,易捷咖啡依托于中石化易捷旗下门店,通过“加油站+咖啡”的特定场景进行销售,省去了不少选址和开店的成本。Tims也曾开设TimsGo(捷枫店),并以“店中店”形式与易捷咖啡、良品铺子等合作。据悉,沪咖目前部分店型也以“店中店”为主。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咖啡市场门店数量TOP5的品牌分别是瑞幸咖啡、库迪咖啡、星巴克、幸运咖和沪咖,这些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高密度的市场门店布局,不仅在继续向下沉市场发力,同时也将目光瞄向了新的领地。
比如,9月星巴克中西部地区首家服务区门店正式入驻雅安天全服务区,该店在由川入藏的必经之地。星巴克财报显示,低线市场新开门店的业务表现持续优于高线城市的新开门店。对此,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也提到,仍将继续优化门店扩张战略,未来将加速低线城市、新县级市场的门店扩张步伐。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发展,咖啡品牌也在争相进驻校企。据窄门餐眼小程序统计,截至8月2日,瑞幸咖啡校园店为1282家,库迪咖啡校园店为747家,幸运咖校园店为319家,星巴克校园店为72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咖啡品牌来说,ToB已经逐渐成为其新的经营方式。ToB对经营发展主要有两个需求:一是把咖啡做出来,这就需要建设供应链;二是把咖啡卖出去,这就需要增加销量。而与其设法增加人流量,不如开在有人的地方。由此,在选址时,便利店、餐饮门店、学校、高新技术园区,都成为新的“竞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