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消费心理论文大全11篇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消费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并探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揭示消费者心理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规律。《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强化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满足企业对现代营销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不仅如此,市场交易行为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所决定的,现代营销在本质上是一个营销主体与消费者的心理互动过程,营销的成效最终取决于营销行为在消费者心理所产生的预期反应。企业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其营销活动的主要对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不仅可以使企业及时准确地发现、了解消费趋势的新变化,在表面已经饱和的市场中发现市场空间,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企业找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策略和手段,在更深层次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营销运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的生存、盈利性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它比竞争者更好更快地识别和满足还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的能力。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企业经营与消费者需求实现最佳结合的基础,掌握并有效运用消费心理学,成为现代营销人员的核心技能之一。

(二)是实现工学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类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基本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里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与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撰写过程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实现,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相距甚远。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计划难以有效实施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较少安排实训课程。即使有实训课程,课时的多少、实训的方式也很随意,实训的内容主要以案例分析,简单的市场调查为主,几乎没有综合实训。此外,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情况,象《消费心理学》这类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获得去校外实习的资金支持,即便有好的实训项目、有好的增长见识的机会也因为经费的缺乏而导致教学计划中途“流产”。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其次是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方法的能力较弱,难以制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营销对策。由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运用单个的知识点分析问题还好说,一旦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捉襟见肘,觉得无从下手,更难以将所学有效地转化为有用。譬如针对具体的企业在设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何进行评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策略等,与现实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的思路和途径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教秘高[2009]14号)文件要求,《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应重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营销人才,实训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消费者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为出发点设计实训教学。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特点,以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主线,培养学生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注重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能力训练,突出“厚基础、重能力”的特点。通过实训力图做到:了解体会营销人员应该具有的职责、素质和能力,并逐渐培养所需能力;自觉地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活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能就具体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组合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鉴于课程的性质和其在专业中的基础地位,笔者认为其实践性教学总学时不少于计划学时的1/3;所选训练内容应能够组织落实和考核,操作性强;针对不同训练要点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避免手段单一;精心设计适宜用不同方法进行实训的重点教学内容,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结合课程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能力要求,本实训的内容应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与消费体验,围绕两方面内容展开: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训;二是各种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技能的实训。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引导能力的训练,实训形式以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实地调研与实地观察、典型案例分析讨论、游戏体验等为主,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在课堂、模拟实训室和校外现场三个环境进行,努力创造机会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探索

1.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2.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3.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4.实地观察与调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仅仅通过外部观察和判断,甚至在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下也很难获得消费者行为的真实动机以及影响行为的具体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消费者行为测量和推断能力应是《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下一步努力达到的目标。

一、年轻人消费心理

如今对市场营销影响越来越大的可能就是出生于8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独立个性、有思想、享受生活,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受到营销与企业管理界的格外重视。

(一)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特别在高中阶段,他们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如近年来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匡威(CONVERSE)流行鞋。而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不仅仅受流行所蛊惑,往往在消费中还要求反映他们的个性,自信、乐观、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年轻人开始为自身着想,并渴望能够自己把握未来的命运。

(二)迷恋高科技产品

在数码产品大量充斥生活的今天,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消费领域,最新款的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都是年轻人迷恋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时尚一族的年轻人总是随着潮流更换手机以及追求最新的手机业务。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的调研显示,近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8到30岁。中国的年轻人对新技术应用很敏感,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他们偏好使用移动新业务,尤其对娱乐导向的新业务感兴趣,如彩铃业务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而迅速火起来的

(三)超前消费

年轻人乐于接受新的消费行为,如信用卡透支等,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使得很多人经受不住诱惑,不懂得积累,往往陷入经济入不敷出的局面,也导致了“月光族”等新流行语的出现。

鉴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据2006年麦肯锡的消费者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市青少年每年的直接消费及因为他们而产生的年消费总额已达2900亿元人民币。各类收入阶层的家庭中,约有90%的受访父母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如果加上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还将增加2250亿元。

(一)差异化策略

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口味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加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是诸多厂商的共同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惠普面临本土企业联想以及跨国品牌戴尔的夹击,如何在此形势下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惠普做出正确决断。

惠普公司2008年在我国了“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年轻人市场策略。此战略针对年轻人群体,以网络为核心,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同时也是对消费细分市场的重大划分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普全球战略中,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此全球市场策略的国家。对于此次的策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市场部及中小企业业务总监萧振义说:“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人群体对未来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是惠普将这一策略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在网上设立了虚拟互动工厂,通过游戏、故事及提供各个生产阶段的情况介绍,向网民解释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以吸引网友上网参观和了解。2000年8月,可口可乐又在中国建设了以年轻人为诉求对象的集音乐、电影、聊天、游戏等频道为一体的中文网站,突出强调了互动与娱乐的特点。

(三)娱乐营销

此后,娱乐营销得到快速发展,仁和闪亮滴眼液冠名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美特斯邦威服饰赞助《加油!好男儿》,而蒙牛再接再厉,与国家体育总局、央视联合打造趣味健身活动《城市之间》,首创全民健身海选,在奥运背景下倡导全民健身,通过无门槛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互动。

(四)观念营销

麦当劳在2003年全球同步推出了“我就喜欢”品牌更新活动,麦当劳一改几十年不变的“迎合妈妈和小孩”的快乐形象,变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形象。

为了配合麦当劳的品牌更新活动,2003年11月24日,两个“M”麦当劳与“动感地带”(M-Zone)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活动仪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动感”来形容这次营销活动。动感地带一直宣传一种很鲜明的品牌态度“我的地盘听我的”,在年轻人中的认同感非常高,麦当劳极为看重这一点。而对动感地带的客户来讲,购买麦当劳的产品在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这是一种特权感,可以得到双赢。以前他们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最近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就大胆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会成为消费的主力。80后一代正成为我们许多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消费潮流,要想抓住这股潮流,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及变化,比竞争对手先想到年轻人消费者心里去。

1.总结国内本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材

2.制订适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二、探索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课程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讲授,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理论原理与生动的实例紧密结合。这种教法直观、灵活、简单、实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2.案例法

3.Seminar

4.科研训练法

科研训练法,即让学生从查阅文献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撰写小论文这一步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检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方法,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chiffman,L.G.,Kanuk,L.L.ConsumerBehavior[M].PearsonPrenticeHall,2004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宝臣等: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梁祖晨王耀: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推动高校教改的积极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5),103~104

[6]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7]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intheterminalconsumercrowdpsychology,motivation,behavioranalysis,summedupthespecialneedsofthepassengerstotheterminalinternalcommercialspaceandenvironment,providethebasicofthetheorybasisforcommercialspaceinterminalreasonableplanninganddesign.

Keywords:consumerpsychology,spacerequirements,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商业化已经成为当今机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旅客是商业空间的受用者,因此在进行航站楼商业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时必须围绕“旅客需求”这一前提和核心问题进行展开。不同的客户群体会产生独特的消费需求,明确目标人群,定位消费主体,了解客户的心里与动机,来确保商业空间设计的最佳策略,做好航站楼商业空间设计的基础。

1、旅客消费的需求与动机

一般认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引起动机有内外两类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具体到航站楼中旅客消费活动的消费动因,即内因是指旅客的必须生理需求,如餐饮、休息、住宿。外因则是指旅客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消费活动,如休闲、娱乐、购物。因此在进行航站楼商业空间设计之前,应充分了解航站楼中旅客进行消费活动的动机,以便对旅客的消费行为有更准确和全面的把握。航站楼中消费者的消费动因反映到消费行为中可分成如下几类:

1.1求实动机

1.2求新动机

即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购时以追求新颖、个性、品位、潮流作为消费主导动机,而将商品的质量、实用性、价格作为次要的考虑因素。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在儿童游乐区为大众提供免费高科技服务如举办电子游戏展等,不断地为旅客寻求新颖的娱乐模式。

1.3求名动机

即消费者在对商品或服务进行选购时,以品牌效应和档次作为选购的主导因素。航站楼中的名牌店尤其是国际大品牌店,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旅客来说是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的。

1.4求便动机

上述几种动因都是相辅相成,交叉影响的。任何一种动因都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做好商业策划与设计。

2、旅客消费心理与行为

2.1消费心理

2.2消费行为

航站楼中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方式可分为计划性购物行为和诱导性购物行为。计划性购物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购买行为,是旅客在进入机场之前就对所要买的商品有明确的计划。诱导性购物行为是一种被动的购买行为,是旅客在商业空间中受到宜人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特色的商品、优惠的价格的感染,而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因此对于航站楼商业来说,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是抓住第一种旅客,争取第二种旅客的最好手段。

3、消费者对商业空间的需求

3.1便捷

3.2商业的聚集与多样性

消费者在进行商业消费时,为了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往往希望到多个商家聚集的商圈或者一家综合性的能够提供种类多样的商品的商场中进行品鉴和选购。旅客还希望中心商业区可以尽可能多的包罗多样的商业业态,使他们仅在这一区域就可以体验到一站式的消费的的便捷与愉快。在现代航站楼中,运营者就利用了消费这样的心理,往往在机场中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置中心商业区,以期获取更丰厚的利润。

3.3可识别性

商业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个性化的商业元素以及特色的标识来进行强化。缺乏特色,平铺直叙的商业空间则会淹没在复杂的交通空间中,不能在消费者心理留下可描绘的印记、可识别的形象。现代航站楼在这方面一改之前“一字排,两边摆”的格局,将商业空间灵活地进行点、线、面多种形式结合的布局形式,大大活跃了机场的商业氛围,增加了商业空间在旅客心中的印象。

4、消费者对商业环境的需求

4.1舒适的环境

4.2特色的气氛

浓烈的氛围、明显的标识、有特色的店面是吸引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有利手段,同时也是缓和机场紧张的氛围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空间形式、界面处理、标识及采光的设计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香港国际机场,致力于将自身建造成一个shoppingmall,使旅客在机场中行走倘若是置身在商业中心中一样,在任何位置都能直接地感受到热闹的氛围,从而产生购物的欲望。

小结

通过以上对航站楼商业空间的需求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航站楼中商业的规划以及设计应紧紧抓住机场旅客的消费心理,想旅客之所想,为其提供多样的商业业态,创造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良好的商业气氛,时刻以旅客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导向因素,才能激发旅客消费行为的产生,争取实现更丰厚的利润。

注:本论文为太原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科研项目“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营销心理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高端化妆品牌最主要的竞争市场,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和职业选择的丰富,化妆品成为职场女性的必备行头,女性对化妆品的消费也逐渐呈现高端化趋势。近年来,中国的高端女性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但是通过以往的调查分析,国产化妆品无论在成分还是功效上与外资品牌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其在价格上无法做到高端化的重要原因是对女性消费者在购买高端化妆品时的消费心理没有做深入研究。但是高端化妆品作为奢侈品的一种,其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研究高端女性化妆品的消费心理对国产品牌走高端之路和化妆品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三维自我理论

三、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消费动机模型

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笔者认为在研究高端化妆品的消费动机时也可以采用自我知觉的概念把女性消费者分为个我性自我知觉者和公众性自我知觉者两大类,与此相对应的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分为个体自我的影响和人际间的影响,其中个体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品质精致、表现内在自我、自我赠礼和自我享乐四个方面;人际间影响又可以细分为关系自我消费动机和集体自我消费动机。其中关系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从众和社交;集体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领先和身份象征。主要模型如下:

四、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营销心理策略

(一)基于个体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追求品质精致的消费动机

消费者对高端化妆品品质最直接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其功效上,而要想提高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更快地体验到产品的功效,必须重视化妆品的研发、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跟进。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能够实现价格高端化,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研发和工艺的重视。例如:欧莱雅公司一直是在中国做得最成功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其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费用达32亿美元,高于它所有的竞争对手。

2.通过由内而外的护肤理念迎合消费者表现内在自我的消费动机

心理学中把个体的自我意识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物质自我是指对自己躯体和外表形象的认知,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外在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基础;心理自我是对个体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表现为内在部分。内在自我更能体现个体的生存意义和社会价值,因而更加被女性广泛追求,因此在化妆过程中也倡导“由内而外的美”,为了迎合女性的这一理念,很多高端品牌不断通过加深科研力量由内而外的改善女性的肌肤而获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3.通过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消费者自我赠礼和自我享乐的消费动机

(二)基于关系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制造流行来拉动从众效应

2.利用互动行销,通过迎合人们社交心理来拓宽品牌渠道

(三)基于集体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高价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炫耀心理

2.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和发行限量版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领先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稀缺的产品和对于“物以稀为贵”心理的普遍认同,让不少消费者把购买的产品的可能性和机会作为评价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商品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可以显示自身的尊贵地位,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因此通过独家限量发行的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领先心理。因此,在高端化妆品市场营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产品的独特形象,让消费者有独特的,只有少数人拥有的感觉,才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使其购买产品。

3.通过提升产品文化价值来满足消费者身份象征心理

据调查显示,国产化妆品与高端化妆品在成分和功效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高端化妆品之所以能够做到价格高端化主要是在提升其品牌文化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构建独特的品牌文化要从产品的品质、品韵及品德三个方面努力,更是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等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国之所以成为很多世界高端化妆品牌的产生地,是由于其特有的浪漫主义文化和高端的生活情调,拥有了法兰西式的生活品味和异国情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身份象征的渴望,从而使得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于法国的化妆品趋之若鹜,即使其在国内的售价比在法国当地高很多,也无法降低人们对于法国化妆品的狂热程度。

总之,高端化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营销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辉,戴俐秋.炫耀性消费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

3.传播诉求与特殊受众

4.传播表现与不良观念

惠普公司2008年在我国了“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年轻人市场策略。此战略针对年轻人群体,以网络为核心,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同时也是对消费细分市场的重大划分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普全球战略中,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此全球市场策略的国家。对于此次的策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市场部及中小企业业务总监萧振义说:“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人群体对未来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是惠普将这一策略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一、引言

二、翻译的定义与国俗语义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1980)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包括原文的信息意义、文化意义和艺术意义。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译者的任务是将语言的信息、意义、文化成分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际效果。

Newmark(1988:48)认为,译文的交际效果决定译文的价值。翻译是否成功论文范文,要看其受众与信息的动态关系是否与原文基本一致。对动态对等翻译的理解是:1)使用目标文化的常规语言;2)尽量使受众理解到与原文受众的理解相同的意义;3)保持原文文本的动态特征,即使受众产生与原文相同的反响。Nida(1964)认为,由于原文信息产生与特定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的信息也应被翻译过去。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是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也就是说,语义反映在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的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国俗词语或其他与文化有联系的表达方式,可以在保持话语信息的前提下改变语言的形式。国俗词语尽管蕴含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但他们仍是语言单位。虽有特殊性,仍然是语义,不能否定其语义的本质特征,更不能使它与语义体系分离。翻译可以越过不同的语言差异,克服这些差异,找到等值的话语传递的最佳方案,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是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进一步要求。

法国赛诺菲集团中国分公司在成都推出的“鸦片牌”男用香水事件是外国人在中国遭遇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该品牌的发明者圣罗兰1977年到中国旅行,从中国鼻烟壶的造型得到灵感,于是创造了OPIUM的男用香水,试图利用“鸦片”的诱惑力,使中国男人使用该香水上瘾。但是圣罗兰先生忽略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国情。中国人对“鸦片”二字的感觉是憎恶不是诱惑。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与耻辱,世人铭记在心。该商品的上市受到了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后来被成都市工商局裁定为违反中国商品的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刘儒康:1996)

前者译名的更改使Cocacola占领了大半饮界,后者的失败让人惋惜再三。同样的物品同样的名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了迥异的反响。语言文字背后的世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与文字的转换,跨越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换化。谈及翻译和语言,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点: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单单是交际的符号,还蕴含了更大意义上和层次上的内容。但是语言不是文化本身。谈翻译离不开文化,翻译本身是信息的语际转化过程,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仅仅掌握两种语源的语法词汇以及相应的听说读写是远远不够的,距离能合理、深入、灵活、有效、得体地表达思想还相差甚远。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使译文达到“最近的自然等值”或类似的文化功能(廖七一,文化观念与翻译)。

翻译所追求的是语言单位在话语中信息量的对应。语言单位本身的对等应服从于信息量的等值。语言体系不是文化本身,它只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工具。用词组代替词,用词汇手段代替语法手段,相应词代替国俗词语就是很好的转换方法。只是形式的改变论文范文,信息量未变。例如“亚洲四小龙”则译为“fourtigersinAsia”,“望子成龙”则译为“tohopethatone’sonwillbecomesomebody”。译者变龙为虎,依旧达到了表达目的。我们一向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龙在华夏大地上是至尊无上的,而西方的世界里龙是可怕的怪物。又如“飞龙”(药品)的英译对应词“flying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有不良的文化含义,有人就将其引以为“Feilong”。为了产生正面含义,还将其演化为“Philom”,使之接近英语诗歌里“夜莺”(philomel)。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迎合西方的文化,尽量避免文化障碍。

作为一种语际意义的转换活动,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和隔膜,阻碍信息通道的畅通。做出得体、贴切的翻译势必掌握两种文化,熟稔两种思维,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尊重一国或一民族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离翻译的目的也就贴近了一步。“历史与文化是一道流,这道流发源于人的思想,也植根于人的思想”(薛华,1997)。意义系统及表达方式的铸造并非是一日之功,它源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思的东西依靠语言得以记载流传,并被后人理解论文范文,并不断地影响着该民族的后代,从而形成该民族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思想的手段。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了解和掌握国俗语义,我们会在翻译过程中少走弯路。

四、结语

翻译研究仅仅局限于翻译的技巧是不会有成果的。翻译研究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研究。翻译研究中最主要的不是考虑词语的对等,而是研究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是对等的。(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翻译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负担起沟通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思维运作及产生过程顺应于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如果说在微观上要在语言结构层面顺应语码和风格,顺应语篇结构。那么在宏观上要顺应不同的社会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经济体制,时代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

[1]Newmark,P.1988Atextbookoftranslation.Hertfordshire:PrenticeHall.

[2]Nida,E.A.1964.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Leiden:E.J.Brill.

[3]王德春国俗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王建华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引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并在现场直接回收。(男生共收回79份,女生收回71份。)总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

1.2.2文献资料法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论文进行逻辑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pss16.0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2.1.1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

体育消费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彩票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2.1.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排在前五位的是:强体健身(60.84%);满足兴趣爱好(52.6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8.45%);愉悦身心(33.01%)和扩大交往(24.58%)(见表2)。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花钱玩体育”、“花钱买健康”的现代生活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

2.1.4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消费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消费项目的选择是与个人对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程度不同,对所消费的程度也不同。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女生排在前3位的是:健美操、乒乓球和游泳;总体倾向于室内项目的选择。(见表3)

2.3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2.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2.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2.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

3.1.2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体育兴趣爱好、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动参与意识和和现代体育消费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在体育服装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

3.1.3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男女生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消费观念、就业形势等条件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享受型、文化型的非实物性体育消费为辅;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但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2建议

3.2.1合理正确的选择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消费

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促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学校在安排教学上要真正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倡的“三个自主”原则。

3.2.2提供和加强硬件设施的改善

要积极开展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便于学生参加;长远观点来看,要不断开拓适合不同层次体育消费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不断缩小他们之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为其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2.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4]佐伯聪夫.面向成熟社会的体育革新[C1].林显鹏译.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科学研讨论文集.1995

[5]胡晓风.体育大观[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10.

[6]熊斗寅.体育文选[M].京华出版社.1996.32—37.

一、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特征

(一)购房者年轻化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购房者年龄处于26-35岁之间的比例最大为42%,其次是处于36岁-45岁之间的购房者,占购房总人数的25%,55岁以上的购房者比例最低仅为5%。结合其他问卷问题进行分析,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大多收入良好,职业以企业管理层、医生、教师、自由职业者为主,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其中63%的被调查者是首次置业,37%的被调查者在上海拥有一套以上的房产。相比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36-45岁购房者的二次置业比率明显上升,达到58%。对于55岁以上的购房者来说,贷款门槛高成为制约他们置业的最主要原因。

(二)高学历购房者比重增加

购房者中专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30%,本科为28%,硕士及以上学历15%,此比例除受到中国人口学历组成的金字塔形结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合年龄统计进行分析,专科学历中年龄位于36-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64%,以上海本地居民为主。本科学历中年龄位于26-35岁之间的比例稍有提升,上海本地居民的比例略微下降。硕士及以上学历中26-35岁购房者比例与本科学历中此年龄段比例基本相当,但上海本地居民的比例大幅下降,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新上海人”,其中包括本地高校毕业留沪人员,外地或国外赴沪就业人员等,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些人大多年纪轻、收入高,逐渐在购房者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三)单身购房者期待受到重视

与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不同,购房者不在单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购房行为,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来。调查显示,大概有38%的购房者为单身。这些单身购房者需求大大多是总价低、面积小、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房地产产品。

在参与调查的购房者中,三室二厅的需求比例最高为33%,三室一厅为20%,其次为二室二厅和二室一厅,分别为17%和15%。购房者心目中合适的住房面积为80-130平方米。相当比例的住房者参与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反映了对目前市场房型的不满,住房面积越来越大,总价越来越高,面积房型都合适的住宅产品越来越稀有。

(五)多层住宅受欢迎

52%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购买多层住宅,30%希望购买小高层,独栋别墅项目占比例最小,仅为5%。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消费者青睐高层住宅的情况不同,更多的被调查者认为,多层住宅让消费者享受更加轻松的居住氛围,更宽阔的草坪和更低的人口密度。

(六)多种因素影响购房决策

(七)付款方式随年龄变化

被调查者中,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中70%左右选择按揭购房,55岁以上的购房者多选择一次付清和向亲戚朋友借款。除了银行贷款制度的制约外,通过访谈发现,理财观念不同也是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八)投资性购房者比例下降

通过比较2008年1月之前与之后被调查者的购房目的发现,随着各项宏观调控制度的出台,投资性购房者的比例出现相当幅度的下降。2008年之前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大约占购房总人数的27%左右,而2008年之后投资购房者比例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有投资需求的购房者也多数选择持币观望。

(九)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走低

通过对比2008年前后的数据发现,2008年之前,约70%的购房者认为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将大幅上涨或小幅攀升,2008年之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0%左右的人认为房地产价格未来将走高,约30%的人认为房价将走低,其余受访者选择未来房价走势不明朗。

(十)上海消费者对区域无明显偏好

二、提出建议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呈现出以上特点,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把握消费者心理特征无疑将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本文试从把握房地产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销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需全面细致地进行调查,把握需求信息尤其消费者心理信息分析

这一工作要摸清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哪些消费习惯,消费者有怎样的审美观念,对产品有哪些特别的要求等,然后根据消费心理合理地进行产品定位。开发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建造过程中使用哪此工艺等都必须围绕消费者心理需要展开。

(二)要善于从众多消费者多样性的消费心理中提炼具有共性的心理特点,准确地进行客户定位

从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来看,房地产营销还没有到针对个人心理需要“量身定制”的程度,而往往是针对一批消费者开发一批产品。消费者心理需求各种各样,但是在某一层次的消费者中还是存在着带有共性的消费特点,如何把这些带有共性的心理提炼出来,贯穿到房地产再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将共性心理提炼出来,营销人员才能准确地把准潜在的消费群体,实施客户定位。

(三)实施名牌战略,进行形象定位

名牌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对自身的产品、管理、服务、商誉等进行宣传,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形成习惯性消费心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利用某一方面信息对消费者实施影响,而是通过多种“良性”信息对消费者心理进行长期影响。

(四)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影响消费者惯有的消费心理,诱导其形成购买决定

房地产营销人员科学地运用一些营销技巧(如营销人员细致地服务、详尽地讲解等),同样可以与消费者形成心理共鸣,促成交易。

[1]尹志东,成都市主城区住房需求结构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张晓斌、张声东,试论我国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策划模式[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2期.

[3]万浩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行为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THE END
1.舆情是什么意思?客体商情社会现象舆情,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涵盖了公众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对于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反应。它不仅仅局限于公众的意见表达,更深入地涉及到这些意见如何形成、如何传播以及如何影响社会决策和行为。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源于公众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知,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迅速扩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OLRUBF05568W8K.html
2.电大《公共关系学》机考题库大全的传播过程。 A 单向 B 双向 C 横向 D 纵向 9.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 )。 A 大众 B 群众 C 人民 D 公众 10.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 A 公共关系意识 B 公共关系观念 C 公共关 系状态 D 公共关系策划 多选题 1.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30/09/82785916_1090552489.shtml
1.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传播特点介绍以下问题,口碑传播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传播的特点:无形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社会性、目的性、传承性、影响力等。 2、特点:1、交互性较强: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 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2.别掉入“鸡毛蒜皮”的舆论陷阱时事评论媒体关注本是家庭内部的一件小事,经过互联网的无限放大,甚至衍生出关于家庭矛盾、婚恋选择、性别对立等的反思,“鸡毛蒜皮”变严肃话题,堂而皇之地挤占公众注意力,这是新闻传播严重跑偏的表现。 一 在网上,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本无多少讨论价值的话题,却因为将个体焦虑放大为群体性的负面效应,牢牢把持着热搜。话题所到...https://zgcsswdx.cn/info/11330.html
3....还是偶数层次量表撒于有多少被调查者会对测量对象持中立态度...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到底采用奇数层次量表还是偶数层次量表取决于有多少被调查者会对测量对象持中立态度,如果只有少数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则可以使用偶数层次的量表。(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https://www.shuashuati.com/ti/436611ce95fd48b19aae944f5032f8ed.html
4.新闻提纲(精选8篇)二、对于摄影记者而言,他们所受的训练,不仅是在摄影上,更主要的是在传播领域——怎样有效地利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传播信息。他们必须了解谁是他们的传播对象?什么是他们试图传播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要传播这些信息? 三、摄影师对于视觉影像的构成的关注大于摄影所包括的信息的关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uyi2ug9.html
5.公关策划公关策划的要素公关策划组成部分→MAIGOO知识这相对于传播信息型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目标,旨在与公众建立感情、联络感情、发展感情。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起感情层次的交往,更容易取得公众的谅解、合作与支持。 (三)改变态度型 这是公关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公关活动,把公众对组织的无知、冷漠、偏见乃至敌意,转变为了解、关注、认可、同情、理解、支持等,切实营造有...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1900.html
6.管理学基础·考试·看云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X 理论和 Y 理论是由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Douglas M.McGregor, 1906-1964) 在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X 理论指人本性是坏的,一般 人都有好逸恶劳的、尽可能逃避工作...https://www.kancloud.cn/oscar999/exam/1529871
7.2023年河北专升本广告学专业考试大纲参加传播学考试的考生应了解或理解传播学相关基本知识点包括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符号和意义、传播过程和系统;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研究以及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和调研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注意各部分知识的...https://zsb.xdf.cn/202306/13400839.html
8.《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1章^最新更新:202403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 共同构成的。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构成了组织的公众环境。组织的公共关工作便是针对这个公众环境进行的。 换个角度说,公众总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关,与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传播行为相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会影 响...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1
9.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对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对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3.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对4.现代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10.传播学一些理论传播效果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传播主体、内容和技巧会对效果生产影响,传播对象自身的属性也同样重要的制约作用。 传播对象的属性包括: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2)人际传播网;3)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4)人格、性格特点;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785841699/
11.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由四大元素组成:传播者、传播的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传播者指的是策动传播的公共关系人员;传播的内容指的是公共关系信息;传播媒介指的是传播的渠道和工具,一般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传播对象指的是传播的受众,即公共关系信息的接受者。 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2-9/201209040416562762.html
12.媒介依赖新传理论5、传播对象:受众地位的局限增强媒介依赖 受众对过度使用新媒体的危害缺少认知,陷入新媒介功能的巨大诱惑中难以自拔,产生严重的新媒介依赖症。目前我国受众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处于中等偏弱水平,受众批判接受媒介信息、积极思考解读的意识较差,媒介使用能力较弱。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57650210054226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