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城乡社区工作的专职人员在日常的社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社区事务的解决可能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解决思路与经验,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如何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形成自身的工作模式,使得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面对类别化的问题有一个清晰且常规的解决思路,则需要城乡社区工作人员对于社区工作经典模式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社区工作模式美国学者罗斯曼(Rothman)1979年将美国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分别是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式。下面就三大模式进行精确化介绍以及案例引申,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社区工作模式的要义,进一步联系平时的实际社区工作过程,反思不足或者强化自身实务工作经验。
一.地区发展模式
通俗来讲,地区发展模式就是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和团体广泛参与,通过参与达到自助和互助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促进社区集体事务的变迁。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发动社区内外人员、引导社区内外人员参与社区集体事务。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延伸,我们需要明确几点。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对社区共性问题的解决,比如社区道路硬化,社区公共环境污染等;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培养社区居民的自主自立、发展互助精神;地区发展模式更加强调过程目标而不过分强调任务目标。比如针对社区的私装地锁问题,居委会经过调动业主、社区党委人员、安全员、志愿者等主体进行集体协商,即便最终私装地锁问题没有实现全部地锁解除,但是居委会发动居民整体协商解决社区问题的思路和氛围是最地区发展模式最看中的,因为这对以后的社区其他事务解决,居民参与自治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步骤。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地区发展模式引导下的社区工作者首先应该通过相应的方式促进居民交流,这是后续工作的第一步。比如我们可以就某一社区问题召集居民开会,在会议上社区工作者做好串联主持工作。其次应该培养社区骨干,发掘社区中的关键人物,促进社区关键人物带动、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此外社区工作者也要做好社区内外资源的引入和协调工作。以项目制发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解决。所以,您可以通过反思以往自己的社区工作过程,看看是否自己的工作风格属于地区发展模式?
二、社会策划模式
所以,社会策划模式的关键点是:针对具体社区问题(如为促进社区志愿氛围的形成,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起的政府购买服务计划),自上而下发挥专家作用。
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的作用体现在:承担社区工作专家角色,根据现实条件设计规划任务;社区工作者担当项目的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整个执行过程的业务操作、财务、人事、物资等管理工作,保证服务项目的有效执行;社区工作者要扮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反馈、协调角色,监视问题的进程,收集反馈意见;社区工作者要协调好其他专业工作人员的合作任务。
社区照顾模式指社区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如家庭、朋友、社区邻里关系网)、联合正规服务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向其提供照顾和帮助的福利服务模式。社区照顾模式认为、个人自助、家庭支持、机构照顾、市场服务和政府介入都存在不足,社区照顾模式有利于建立输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要,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强化社区意识。
社区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治疗者,即社区工作者通过个案或者小组的方式为有需要的个人或者家庭提供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辅导者,社区工作者深入社区家庭为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倡议者,社区工作者以倡议者身份为社区有需要的人群争取适合的服务。顾问,社区工作者向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活动和发展意见,与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结成伙伴关系。
总结
事实上,在实际的社区工作过程中,针对同一社区工作者可能三种工作模式都有所涉及,这也越来越成为我国社区实务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实务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三种模式本身指代的工作问题领域与技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融会贯通,相互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社区工作“个人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