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案例教学首先要明确案例和举例的区别,目前很多院校均提倡课堂上老师要尽量使用举例的形式将学科内容形象的展示在同学面前。和举例不同的是案例是通过实际的实力来启迪同学们的思维,用所学的理论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以教师为主题,在上课之前选出和本节理论有关的经典案例。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因为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典型的特点。因为公共关系在实际的环境中会由于因素的变化发生变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现实中发生一模一样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小,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思考来启发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选择案例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理论,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3.模拟周密的公共关系环境。模拟类似的环境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效果,也通过模拟监测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以比赛的方式记下他们的得分,这样也锻炼的他们的策划能力。
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案例分析时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启迪学生思考存在的几种公共关系问题。让同学们逐层的去分析、思考,做到对案例的分析要透彻,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造成他们学习效果有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要教师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行为,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训练。最后,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其他课堂不同的是教师是这里的组织者并非指导者。特别是案例分析的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很多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搬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亲身处于公共关系的环境之中,这样学习的理论得到应用,更是提高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使得高等专科学院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更具成果。
小结
[关键词]独立院校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带来的竞争白热化,旅游营销和旅游公共关系也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公关策划、旅游组织的形象宣传、传播以机危机处理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这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显然完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拟从教授几年的《旅游公共关系学》入手,从能够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课程的主导和核心,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谈谈对于此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旅游公关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及探讨独立学院(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领受任务
指导教师介绍任务的内容、要求,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传达给学生。小组提问,指导教师答疑,各小组正确理解任务,完成任务领受。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任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析任务
(三)实施任务
(四)任务汇报
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在教室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指导教师及时控制汇报进程,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展示时发言人最好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即计划、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也进行阐述,如果可能,小组中成员轮流进行展示。
(五)任务总结
各小组对本次汇报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指导教师。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同时也可以请其他组参与点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通常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更有效的激励。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四、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40%-50%),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由任课老师自主把握。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笔者在《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期末试卷以开卷的形式,其中知识类试题占20%,分析型试题占40%,能力型试题占40%,来突出能力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和新型考核方式相结合,既加强了检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加强了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和主动。另外,平时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占很大比重,避免学生轻视任务完成。
五、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少数聪明的才能做的工作,它对于传播、沟通、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根据旅游业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工作的要求,设计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拟对课程考核进一步进行修改,将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和酒店结合策划公关活动的实施,以考查学生在实施或设计中的表现。另外,在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应聘请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菲,陈平.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2(2):27-28
[2]王晓南.《旅游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109-111
摘要:本文从医院管理中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性和公共关系在改善医患关系的迫切性出发,分析医学院校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必要性,介绍目前医学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现状,最后通过提意见的形式指出公共关系学教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医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方案
一、医学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现状
1.医学院校对公共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医学院校偏向于医学专业或者生物医药专业,对于培养学生的这种多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在临床等专业几乎没有开设公共关系学,而类似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的专业虽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却仅是考察科目,没有专门的教学和考察方式,学时明显不足。
3.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或者呼呼大睡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共关系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以后也不会有机会运用,对于这个课程相当不重视。而且教师的上课内容与方式和其他公共专业的公共关系学课程相同,没有独特的教学方式。
二、提升医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效率策略
如何通过实际的实例来启迪同学们的思维,用所学的理论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点。
3.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模拟类似的环境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效果,也通过模拟监测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人,这样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好地揣摩心理,从细节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临场发挥,促进他们处理危机的能力。
总之,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医学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培养基地,要求教师采用特别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搬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亲身处于公共关系的环境之中,这样学习的理论得到应用,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一定能促进医学生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也为未来的医院管理模式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穗华.基于IPDA模式的“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Abstract:Basingonpublicralations'strongapplicablefeature,thepaperproposesthatteachingshouldbeorginaziedaccordingtotherulesandfeaturesoftheapplicablesubjects.Thepaperalsopointsoutsomethoughtson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ans,teachingmethodsandassessmentmethodsreforms.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
Keywords:publicrelations;teaching;reform
0引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公共关系学结构特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其方法,学会抓主要矛盾,并培养学生能够透过社会生活现象分析其内在本质的能力。因此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要根据应用性学科的规律和特点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要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重视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
新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版块:原理版块(涵义与特征、历史沿革、基本功能、基本对象)、操作版块(公关调查、公关计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组织版块(公关人员、公关机构)、应用版块(内部与部门公关、公关技术)、实政版块(形象塑造、专题活动、危机处理)。该课程共54学时,具体学时安排见下表所示: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在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托,解决办法,专门设置一章来重点讲授。并按以下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
①本课程以形象、沟通、协调为关键词,即强调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形象,方法是传播沟通,实质是与环境的协调,以此为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②以形象意识、沟通意识、协调意识、互惠意识为思想理念,从而将公共关系上升为一种通俗的、容融的文化,成为社会必需品。③强调公共关系的功能是一种管理哲学。④从文化、学科、活动、职业四个层面阐释公共关系的含义。⑤提出“为公关而公关,不为公关而公关”的教学理念。即可以以此为专业,本课程即提供可资使用的理论与技术;不以此为专业,本课程即以其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视角,与环境协调的终极目的提供综合的素质修养和背景知识。⑥为强化以上教学内容与思想理念,赋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以换角度的思想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强调在信的大海中的注意力、识别性、形象力等公关要素。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比较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使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公共关系教学团队应根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训练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措施包括: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搭建了平台,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被涌泉般地激发出来,其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均得到显著提高。
3加强教材规划和建设,多教材组合教学
要以一本基本教材为纲,结合专题性的教材和活页资料,一方面保证了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专题性教材在知识专门化方面的优势。在教材选用上,首先要坚持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如《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主编),并积极规划、建设和出版系列化的配套教材,要形成以教育部推荐教材为中心,以自编系列化的教材、案例集为补充的立体化教材使用格局。
4运用结构式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孙子兵法》;教学融合;思考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以建立组织和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于组织内部追求协作与团结,于组织外部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宗旨。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三大部分。通过传播与沟通有机地连接起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达到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受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重视和研读,由于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就了它“兵学圣典”的地位。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场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孙子兵法》也同样显示出强大的指导作用,故此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评价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比较探索,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孙子兵法》的思想,无论是在宏观层面的理念指引,还是微观层面的实践操作,都可以很好地指导公共关系的操作和应用。大量商业的实战,已经为我们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证素材。梳理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这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扩充传统典籍的现代生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到:一方面,《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完善和创新,需要汇纳百川的学习和跟进,通过这样的比较融合,可以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领域的桥梁;另一方面,通过有机的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论结合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指引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
一、共同的发展理念――“令民与上同意者也”
每个组织要发展需要有一个目标,这在管理学中称之为企业愿景或企业使命。这个目标绝不只是组织高层的独立设计,而是上下齐心的共同认知。《孙子兵法》“计篇”中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这里的道,和儒家的仁爱、道家的“道可道”还不完全一致,孙武提出的道是“令民与上同意”,是上下齐心的共识,是君、将、民一致的认知和见解,这样才可其利断金,才“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在公共关系教学中首先使学生明白,企业的发展绝不是高层的决策就能完全起作用的,员工的配合、协作、团结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内部防线;其次,只有在市场中形成被外界认可赞许的良好形象,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这需要大家形成一致的共识。唯有上下齐心的共识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效率的提高。公共关系相对于其他管理领域的操作更具柔性的亲和力,更能在情感方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协调多方面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所以,通过公共关系的开展,达到这样的良好局面,将是企业良性竞争的坚实基础。故此,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开篇思想是可以和我们的《公共关系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此来促进教学的开展与实践。
二、互惠的沟通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
虽然现实竞争难免残酷,但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建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其实竞争的残酷不仅仅只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在这个讲究多赢、合作、共荣的时代,通过合作建立开放合作的企业竞争文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通过公共关系,这一柔性的力量,争取到最大的社会支持,从而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这才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公共关系的奇妙力量所在。通过公共关系的沟通,达到相互互惠的效果,从而取得多方公众的支持,这才是公共关系追求的理想效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共关系是企业获得社会支持的绿色通行证,是企业获得合作协助的柔性助推器,这和《孙子兵法》讲求的“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谋而合。这里的“全”、“破”应为使动用法,即为,使国“全”为上;使国“破”为次。不难看外出,孙武不追求鱼死网破的战争。所以“慎战”是其一以贯之的核心追求。故此,不战而能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也”。
三、公关的流程步骤――“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公共关系的工作流程是:调查、计划、实施、评估。没有调查,一切行动都是盲目、臆想的,今天的企业非常重视调查的原因就在于此;计划和实施不是盲目和冲动,是基于自我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的“顺势”而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评估公共关系的实施好坏,也就是将这个有机整体统一起来,以看实施的效果如何。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是严谨而缜密的组合,不是可有可无的元素拼凑。通过整合流程,形成公共关系的强大力量,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公关的专题活动――“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孙子兵法》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唯物论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用兵打仗,兵法虽有宏观的思想也有微观的操作指导,但事物总是变化的,没有哪部经典可以穷尽事物百态,包罗天地万象。故此,孙武提出,“知用兵”应该“通于九变”。“九变”不仅仅是九种变化,就是虚指,是取极多的意思。从而告诫用兵者,不能拘泥于兵书的本本主义,应该识实情以变化使用。
企业要想取得社会的支持,员工的拥护,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共关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能拘于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或者其他企业实践的先进经验邯郸学步地进行模仿。从来没有哪种企业专题活动生来就是为公共关系服务的,但是只要公共关系应用该活动得当、合理、有效就是好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这就是灵活的运用技巧而不是僵化使用书本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在这一点可以举得实例非常多,虽然很多企业的公共关系实践都成为教科书式的经验,但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在盲目学习中败下阵来。
五、危机的迅速处理――“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公共关系平实的柔和效果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慢慢显现威力,但在企业出现突况时,公共关系需要挺身而出,为企业化解难题于无形之中,这正是公共关系的魔力所在。这种化解,首先取决于企业的大度和真诚,而不是狭隘的蒙骗愚弄公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欺骗的行径都逃不过市场的明锐法眼,今天这种敏锐尤为神速;其次,这种化解应该讲求速度,决不能无休止地耗费下去,化解的越快越好。并且在化解中把被动变为主当,能在化解中进一步提升负责人的企业形象,则是公共关系的高层次追求。
六、结论
《孙子兵法》的思想和指导方法博大而精深,由于在各行业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故此我们这里将其引入到《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实践中,以打通古今中外优秀典籍的相似、相同之处,既可以推动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提高,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教给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我们大胆地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地将《孙子兵法》的部分理念、思想、方法融合到公共关系教学的部分章节中,不做牵强附会的硬套,只求先贤典籍的以经解经地指引,以此来总结和梳理教学的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有不妥之处,望广大师生一起探讨、商榷,以促进《公共关系学》教学的进步和中国化。
注释:
本文所有《孙子兵法》引文,均出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版郭化若导读,今译版《孙子兵法》。
[1]董原.公共关系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郭化若.孙子兵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何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改革[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