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思维能力训练2

充分、完备的信息是进行有效思维的基础。但是,有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脑子里装满了信息,但就是理不出头绪,就像油箱里装满了燃料,钥匙插进锁孔并已转动,而你的智力发动机却怎么也不能转动起来。这是因为还有些点燃思维火花所必需的重要联结还没有完成。

领导思维训练

☆审视你的思想特别是你最偏爱的观念。想一想它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定势或成见,是否已经可能阻碍你的思维力的发挥。

☆试一试如何才能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最主要的主题上来,要尝试尽可能多的方式方法。

案例之一七:曾国藩功成身退

湘军成立后,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太平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倚仗洋枪洋炮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地区。为了尽快将太平天国的起义镇压下去,在清朝正规军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清廷于1861年11月任命曾国藩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的军务,这四个省的巡抚、提督以下的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自从有清以来,汉族人获得的官僚权力,最多是辖制两三个省,因此曾国藩获得了自清以来汉族官僚的最大权力。

对此,曾国藩并没有洋洋自得,也不敢过于高兴。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审时韬晦。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相反,他却感到十分惶恐,更加谨慎。他在这个时候想的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恐遭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

☆曾国藩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你想一想,他可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如果曾国藩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曾国藩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其中,朝廷会有什么反应?湘军将领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你认为,在个人利益得失问题上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

案例之一八:尤伯罗斯巧用心思办奥运

☆尤伯罗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在尤伯罗斯之前,举办现代奥运会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经济灾难,亏损极其严重,尤伯罗斯与他们的思维方法有何不同?

☆掌握各种新的思维方法对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有什么好处?

☆掌握各种新的思维方法对领导者思维活动又有什么益处?

☆信息时代的思维方法与工业时代、农业时代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不同?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方法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方法有何差别?

案例之一九:预测之策

☆怎样才能运用预测方法进行正确推断?

案例之二○:独具慧眼,变废为宝

市场无处不在,只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在一般人看来,废物就是废物,早点处理掉惟恐不及,更不用说利用废物去开拓市场了。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废旧物资没能很好利用,没有实现其市场价值,大的有报废的汽车、火车、轮船,小的有废报纸、牙膏皮、废铝罐,这些东西真废吗?不是。我国每年产生的废钢铁,约占年钢产量的一半,杂铜和废铝约占铜产量的36%,如果把这些物资回收利用起来,既为工厂提供了原料,支援了生产,又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其意义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潜在市场!推而广之,在开拓其他一些新型市场时,我们是否也认识到这一点呢?

☆年终时办公室清理出了许多旧报纸,有人提出把它当作废纸卖了。请想一想,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利用这些旧报纸?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不合情理的事,未必就没有好的结果,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领导思维原理之七:

有效运用六种思维方式

下列六种思维方式最先是由爱德华德博诺提出来的。这些思维方式代表着从6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情境,把它们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发动你的思维过程的有力工具,并能使你的思维能力提高6倍:

1.客观地思考。客观地思考指对你所获得的有关某个情境的所有事实、数字和其他客观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检验。

2.批判地思考。批判地思考指仔细地考察某个情境,寻找每一个可能与该情境有关的问题、疑点、缺陷,以及消除后果。

3.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思考指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一个情境,寻找成功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机会、好上加好的特点及各种益处。

4.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思考是指提出可能使情境变得更好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解决办法,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联想。

6.对方法进行思考。对方法进行思考是指监控你对某个情境的想法和感受,看看这些想法和感受怎样影响到你对这个情境的看法。

☆针对你所面对的困难或正在从事的工作,尝试运用以下思维方法:现在这项工作,有没有别的益处和理由?如果条件变化了,还有无必要进行这样的决策?以前是否碰到过类似的决策情形,是否可以借用别的方案?能不能通过改变程序、布局、途径,甚至是改变决策目标?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能不能缩小目标或者简化甚至取消某些程序?能不能在不增加代价、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更为理想的目标和效果?

☆如何有效地捕捉在你心里一闪即逝的灵感火花?

领导思维训练与测评之四:测一测你的判断力

1.假定美国今年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性行业创造的价值共为5000亿美元,假定原子弹或类似的东西不毁灭人类,那么1000年后的商品和服务性行业创造的年价值为多少?

A.16000多亿美元

B.15000多亿美元

C.不足15000亿美元

D.大约19000亿美元

E.答不出

2.根据原子能研究发展情况,估计还要过多少年,科学家才能将金子的原子核撞开?

A.10年B.20年C.大约20年D.20多年E.大约50年F.100年

G..永远办不到此事.H.答不出

3.某人将1组数字加了5次,得出以下的和,你认为,哪个得数最可能是正确的?

A.32501B.32503C.32501D.31405E.32503

4.最近某年美国的钢笔总产量为14000000,这些钢笔的长度是3到6英寸,80%以上的钢笔平均长度是5英寸,如果所有这些钢笔头尾相接起来将有多长?

A.大约1000英里

B.大约横穿过太平洋的一半

C.在1000英里与1104英里之间

D.在1000英里与1500英里之间

A.短文中提到史密斯先生去上下班,这样他当然在工作,所以短文的说法自相矛盾。

D.答不出。

6.某一天在伯尔蒙特赛马场上,3位有名的赌马能手各自都用了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下赌注:

如果这些赌马的人想赌完这天的7轮比赛,哪一种方法需要的资金最少?

☆评分标准及测定:

平均成绩:8分;

优秀(上限10%)0分;

良好(20%)2~4分;

一般(30%)6~8分;

不佳10~12分。(不限40%)

☆测验题答案:

1、E(答不出);2、H(答不出);3、D;4、D;5、B;6、A其中,每漏答或答错1题得2分。

案例之二一:张良刚柔并用

张良给刘邦筹划过许多事关成败的重要谋略,其中以弱制强、刚柔并用之例颇多。如:当秦军主力与项羽会战时,刘邦决定由南阳入武关攻秦,张良反对硬拼,劝刘邦以重宝招降秦将贾竖。而当贾竖同意投降时,张良又恐士卒不从,乘敌懈怠之机,一举破之。结果直下咸阳,擒秦王子婴。后来楚汉相争,汉弱楚

☆从战略思维的角度领悟体会张良刚柔并用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刘邦最终转弱为强,以布衣取天下,全有赖于张良的刚柔并用的策略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主要因素?

案例之二二:陈子昂一举成名

☆陈子昂困居长安10年,怎么可能有巨资在手?

☆那把开价100万的胡琴,会不会只是一把普通的胡琴?

☆买胡琴这件事,会不会是陈子昂为出名而精心设计的?

领导思维原理之八:

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九条准则

有时,那些把办公桌收拾得整整齐齐,把文件整理得有条有理,每时每刻井井有条的人会突然产生一些深刻的见解。但在通常情况下,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头发蓬乱、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文件、思维过程有些杂乱无章的人。

运用这些准则。

1.在你找到答案之前,收集所有的资料。在你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条新途径或一种新理论之前,你要抛开头脑里预先存在的想法,尽可能收集你能找到的所有资料。没有这些资料,你就没有智力助燃剂来点燃你的思维过程。那些预先存在的想法会阻碍你发现重要的事实及其相互关系。

2.对资料进行分类,并要发明新分类方法。提出我们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方法,这有助于我们发现资料之间的联系,对资料进行归纳。

3.对资料进行归纳,再归纳。通过归纳,我们可以不断想出新的观点和解决办法。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归纳是否正确,而是归纳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思考。

4.解释。只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才算我们对它有所了解,只有当我们能用自己的话对事物作出解释时,我们才算了解该事物。当我们努力对一个情境或一个两难问题作出解释时,我们就启动了我们的思考过程,加快了大脑的运转。

5.找出你不理解的东西。理解往往从不理解而来。思维的关键是找出我们不理解的即反常的事物。你要把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找出来并加以理解,就好像你对任何事都不理解,对任何事都心存疑虑似的。

7.拒绝合乎常规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眼前就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必须拒绝这种办法,因为它过于平常。你要对现有的解释提出疑问,因为合乎常规的想法往往会是错误的。

9.允许自己失败。成功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你要期望失败,拥抱失败,迎接失败。你要承认,不是每种想法都能使你更接近你所需要的答案。这样,你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利用各种机会,因为你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畏缩不前。

☆运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拒绝合乎常规的想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克服思维障碍。你认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思维障碍有哪些?请尽可能多地进行列举,然后归类和概括。

寻找事物变化的原因,是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寻找到了事物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更好地改造事物。这也是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寻找事物变化的原因,有两种情况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对于事物的渐变要寻找产生渐变的原因。比如,到过桂林的人,都说那里的山水真美。桂林的山似碧玉簪,漓江的水似青箩带。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其实,桂林的美,又岂止在青山和碧水,桂林的溶洞,更是天下奇观。七星岩和芦笛岩中的熔岩,如万丈飞瀑,如天女散花,如仙山琼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那么,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巨手,是怎么创造出如画的奇山、如碧的漓江、如仙的溶洞?懂得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将帮助人们更深刻地领略山水之美,对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它也将使人们更好地利用它,改造它。科学家在寻找着这种地质特征的原因。地质学家分析这里的水,发现水中有丰富的钙质,烧开一壶水,壶底就有一层钙质析出。原来,这里的山的成分是碳酸钙,它在一定的温度下,能溶解在水里。这里的气温较高,水在石上流,慢慢地溶解着岩石。这种溶解作用,造成了奇特的山,也造就了溶洞和地下河。含有碳酸钙的水也有构造作用。水一滴一滴的滴出,碳酸钙也一点一点的析出,逐渐形成了溶洞中的石笋,石慢。天长日久,这些石笋变成了石柱,石瀑,石帘,看,它们多么像是擎天柱,多么像是飞瀑流泉,多么像巨大的白色窗帘啊!

所以,正如马克思讲的,世界总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的事物,一环连着一环。我们追溯事物的原因,还要追溯原因的原因。顺着河流走,你将发现茫茫的大海,逆着河流走,你将发现大江的源头。

☆请就你所面对的最突出矛盾,仔细思考其最终原因。比如,对于本地区某个企业或单位发生的一起群体事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

案例之二四:吕夷简智罢监军宦官

北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战争,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认为,朝廷委派宦官做监军,致使主帅不能全部发挥自己的指挥作用,所以刘平失利。仁宗下诏诛杀监军黄德和。

☆杀一个监军,其他监军依然存在。全部撤掉了他们,以后军中再有过失失败时,他们就会为不该撤掉他们找到口实,所以,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最好。你觉得这种方法的高明处有哪几点?

☆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当一件事其利远大于害,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反之,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你所在的单位人人都想当官而不愿做事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又会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案例之二五:赫鲁晓夫阻挠尼克松当选

尼克松虽然清楚地看到这种形势,也想在与苏联、与赫鲁晓夫关系上做点补救工作,但为时已晚,且赫鲁晓夫也根本不买他的账。1960年11月,尼克松在大选中输给了肯尼迪,为此他遗恨了8年之久。

☆公共关系能力是综合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公共关系包括了三大构成要素,即社会组织、传播媒介和公众。赫鲁晓夫阻挠尼克松当选就是运用公共关系策略方式。请分析这种方法对破坏尼克松公众形象,真有那么明显而确定的作用吗?

☆赫鲁晓夫这种在公众场合以与政治家身份不符的方式来表示对尼克松的不满,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有什么影响?

☆如何从一个人的公开言行来推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领导思维原理之九:

创造思维能力的测定标准

人人都有创造力,可以自我突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创造力的大小、强弱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怎么来测定人的创造力呢?它有哪些标准呢?

古今中外,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尤其是一些哲学大师,留下了丰富的论著,但是收获总是甚微。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对创造力因素的科学认识。当然,这也受到历史的局限。

1.我的兴趣总比别人发生的慢;

2.我有相当的审美能力;

3.有时我对事情过于热心;

4.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6.我喜欢有强烈个性的人;

7.我很注重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议论;

8.我喜欢一个人独自深思熟虑;

10.我很自信;

11.我认为既然提出问题,就要彻底解决;

12.我认为,作家使用艳词只是为了自我表现;

13.我尊重现在,不去想那些预言中的事情;

14.我喜欢埋头苦干的人;

15.我喜欢收藏家的性格;

16.我的意见常常令别人厌恶;

17.无聊之时正是我某个主意产生之时;

18.我坚决反对无的放矢;

19.我的工作不带有任何私欲;

21.挫折和不幸并不会使我对热衷的工作有所放弃;

22旦责任在肩,我会排除困难努力完成;23.我知道保持内心镇静是关键的一步;

24.幻想常给我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计划;

25.我只是提出新建议而不是说服别人接受我的这种新建议。

领导思维训练与测评之五:测一测你的联想思维能力

请对下列各题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1.在命题作文练习中,你是否一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可以使用的大量素材.?

A.通常不能B.有时能C通常能

2.你喜欢使用比喻吗?

A.不.B是.C说不准

3.新认识一个人,你常一下子就从他的外貌联想到另一个认识的人或某位公众人物吗?

A.不B.是.C说不准

4.你想问题好钻牛角尖,即常常只是想到一个可以使用的思路吗?

A.不B.是C.说不准

5.看小说时,你大脑中常常会浮现出主人公的形象吗?

A是.B不是C.说不准

6.你善于举一反三吗?

A.是B.说不准C.不

A.不B.说不.准C..是

8.做事时,如果一种办法没有取得效果,你很快就能想到另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吗?

.A.是B..说不准C.不

9.你善于旁征博引吗?

A.是B.说不准C...不

10.你曾使用代数方法来解几何题吗?

A.是B.说不准.1C.不

11.你曾使用几何方法来解代数题吗?

A.是B.说不准C不

12.一题多解对你来说是件轻松的事吗?

A.是B.说不准.C不

13.在与同伴讨论问题时,你常使用类比方法来说明你的观点吗?

.A是B说不准C..不

14.现实中一些人的作为常常令你想起小说或影视中的人物吗?

.A是B.说不准C.不

15.你常给同学起绰号(包括在内心起的)吗?

16.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含有三角形的各种物品,并统计写出的种数。

A.少于8个B.8~15个C.16~30个D.30个以上

17.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小孩与杉树的共同点,并统计写出的共同点种数。

A.少于5个B5~10个.C11~20个D.20个以上

.18.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一对双胞胎姐弟的差异,并统计写出的差异种数。

A.少于5个B.5~10个C.11~20个.D.20个以上

19.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水的各种可能的用途,并统计写出的用途种数。

A.少于5个B5~10个C11~20个D.20个以上

20.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人与牛各种可能的联系,并统计写出的联系种数。

A少于5个B.5~10个C.11~20个D.20个以上

☆评分规则:

1---15题中,答A记2分,答B记1分,答C记0分。16~20题中,答A记0分,答B记2分,答C记4分,答D记6分。

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评分等级:

0~19分:你的联想思维不佳。你的思维内容贫乏,遇事常会陷入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

20~40分:你的联想思维能力一般。

41~60分:你的联想思维能力较好。你的联想丰富,心中常常有很多想法。这么多的想法有时倒也令你为难:哪种想法最为合理?按哪种想法做最好?

领导思维原理之十:

掀起思维的风暴

水击产生涟漪,石击产生火花。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激发新的思想;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会引发新的智慧。一粒种子的萌芽,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一个火花的点燃,会燃起熊熊的烈火。利用集体的智慧,通过互相交流、启发和激励而产生新思想的方法,叫做头脑风暴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集体的智慧无穷尽,集体的大脑是智慧库,思想库。

在思维的领域中,一加一大于二,大于三。我提出一个思想,你提出一个思想,你增加了一个思想,我也增加了一个思想;你提出一个办法,我提出一个办法,你想起了许多新的办法,我也想起了许多新的办法。智慧的碰撞好比播种,它能萌发新的智慧。智慧的碰撞好比催化剂,它会引发大脑思维的连锁反应。一个智慧,可以引发一群智慧;一个小点子,可以收获一大堆智慧果。一阵朦胧的想法的激发,可能催生一项成功的发明和创造。

头脑风暴法有个规则,为了激发更多的思想,不管提出的想法是否可用,它都有引发思想的价值,因此,不准进行压制、批评,更不许讽刺。即使是笨点子,小点子,空点子,也不要泼冷水。思想的火花,越多越好,思想的泉水,涌出得越多,就越有希望。每一个想法,都是一个催发新思想的温床;每一个想法,都是激发新思想产生的火种。

一次头脑风暴中,参加者提出了100多种各种各样的分离办法。会议主持者认真地记录,从中挑选了几种比较实用的办法,现代洗衣机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生活中处处会遇到难题,工作中时时需要新的思想。不断地越过思想的障碍,你就站在了新的思想高度。遇到了困难,陷入了困境,那就用集体的智慧来点燃创造的火焰,让聪明的头脑在撞击中迸发更多更灿烂的智慧火花。

☆请了解头脑风暴思维方法的运用规则和技巧。

☆当你主持一次重要会议或主持制订一项政策时,如果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出来的方案与你的设想相差很远,却又得到了与会者大多数人的赞同时,你会怎么办?

☆头脑风暴思维方法是否不利于主要领导者控制和主导工作局面?

☆你平时是否对发挥集体智慧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领导思维原理之十一:

发掘天生潜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脑资源

1.智力敏锐性:如果眼前的挑战需要你倾力而为,那么请注意你的意识在什么时候最能发挥作用,你要充分利用意识处于最佳状态的每分每秒(通常,在你的意识减弱或变得迟钝时,你能有所觉察)。

2.问题解决与灵感:如果你需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有创见的思想,那么你可以在意识逐渐减弱,即将进入无意识状态的时候进行尝试(通常,在这种状态来临的时候你会有所觉察:你昏昏欲睡,觉得意识放慢了思维速度,四处漫游)。

3.整体智力功能:为使思维能力持续增长,你要坚持每天锻炼12分钟(这样做的人会使思维能力增加30%)。

5.长时记忆:如果你需要把某些事情储存到长时记忆里,你最好在下午记忆(负责长时记忆的大脑区域的工作效率在下午达到顶峰)。

☆是不是知识越多,智商就越高?

☆为什么有些知识不多的伟人,却具有超常的智慧?

☆越到现代,时代发展就越迅速,这是不是说明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

☆思维训练与知识教育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

案例之二六:窃锁殴人和甲库失火

案例之二七:草场火与驿舍火

2.北宋神宗时,苏颂任度支判官,他送契丹使节回国途中住在宾馆中。宾馆中忽然失火,随从们请求跑出去避火,苏颂不同意,州中驻军想进来救火,他也不允许,只命令宾馆中的守卫士兵加紧扑灭火灾。火刚烧起来的时候,州中谣言四起,说是契丹使节发动叛乱,来救火的州中驻军也想趁火打劫,全靠着苏颂临危镇静不动才使动乱没有发生。

☆处于不安定的环境或突发事件状态下时,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如果杜纮听从建议,在城内大举搜捕,一定会落入陷阱当中吗?

☆请设想一个消除谣言、平定社会情绪的方案。

领导思维原理之十二:

怎样练就超常思维能力

超常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思维。那么,怎样才能练就超常的思维能力呢?

我们先来读下面这则故事:宋朝名将檀道济率军与北魏交战,打了30多仗都取得了胜利。军队进到历城,因物资运输受困,就要撤军回国。这时,有个投降北魏的士兵向北魏报告檀道济军中粮食已尽,士兵忧虑,军心不稳。为了稳定军心,同时也为了给敌人以错觉,檀道济利用夜间黑暗,嘱人把沙子当做粮食,一边过秤一边高声唱点数目,把剩下的一点米盖在量过的沙堆上。到了天亮时分,北魏军队的侦察人员看到大堆大堆的米,以为檀道济军中粮食充足,于是魏军不敢再追赶,并把先前投降的士兵斩首示众。檀道济见敌人没有来追赶,知道自己的量沙之计起了作用。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令全体将士严整军服武器,自己身穿白衣,乘着车子撤出历城。魏军见到檀道济行军时军容严整,从容不迫的样子,害怕有埋伏,只得让宋军悄悄地离去。

檀道济就是因为突破了思维的常规,把沙子当粮食,迷惑了敌人,才救了全军将士。在这个故事中,檀道济的这种超常思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要有敢于超常的信心和勇气。檀道济之所以敢于运用这种办法,首先是靠他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没有充分的信心,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那么他会害怕敌人识破他的做法,他就不敢用以沙代粮的办法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如果没有信心和勇气,往往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要敢于突破常规。檀道济以沙代粮正是突破了一般的常规思维,也就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解决难题,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再如,大家熟知的司马光七岁砸破水缸把同伴救出来,也正是他敢于突破常规思维。

5.要掌握科学高效的思维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任何知识只是过去实践的总结和历史的记录,只能借鉴作为向新知识跃进的跳板,而方法却是活的,是跃进的准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人才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才能除了取决于知识、技能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他的思维力,特别是他的超常思维能力。下面有二十道题,它们将帮助你对自己的超常思维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

1.是否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以换取长远目标的实现?

2.是否能够不怕挫折,并在受到挫折以后依然积极地工作?

3.是否能在阻碍重重的情况下,仍然不屈不挠地奋斗?

4.是否有能力客观地检查、衡量自己的观点?

5.是否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6.是否对传统习惯的束缚感到讨厌,并经常不满足于现状?

7.是否勇于认错,不推诿责任,不连累他人,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8.是否总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以挖掘?

9.是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0.是否敢于暴露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11.是否勇于承担风险?

12.是否能在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仍然自己解决问题?

13.是否能为了诚实和正义,而不惜付出任何牺牲?

14.是否总以自己为竞争对手,永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才能?

15.是否能决不迷信权威?

16.是否善于用他人的观点来全面观察事物?

17.是否因有内在动力而能不知疲倦地工作,并有远大抱负?

18.是否能从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快乐,并体会到征服困难,其乐无穷?

19.是否愿意倾听他人的见解,自己却又很善于判断?

案例之二八:朱元璋缓称王

☆请了解有关朱元璋经历的史实。

☆请分析该策略的目的和步骤,并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

案例之二九:怎样称奶

两位妇女分别拿着4斤和5斤的奶瓶到奶店各买2斤奶。不巧的是奶店的秤坏了。这时店内只有两大满桶奶,但店老板却成功地凭借现有的条件满足了两位妇女的要求。你知道店老板是如何满足两位妇女要求的吗?

☆让我们用A、B来表示两个大奶桶,然后按如下步骤倒奶,即可满足两位妇人的要求。用奶桶A注满5斤奶瓶;由5斤奶瓶注满4斤奶瓶,余1斤奶;将4斤奶瓶中的奶倒入奶桶A;将5斤奶瓶中余下的一斤奶倒入4斤奶瓶中;由奶桶注满5斤奶瓶;将5斤奶瓶中的牛奶倒入已有1斤牛奶的4斤奶瓶中,余2斤;把4斤奶瓶中的牛奶全部倒入A桶中;用B桶中的牛奶注满4斤奶瓶;由4斤奶瓶注满奶桶,余2斤。这时,每个奶瓶里都有2斤奶,如此便满足了两位妇人的要求。

案例之三○:田单火牛抗燕军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大举进攻齐国,接下七十多座城,并包连拿围了齐国的莒和即墨。即墨人共同推举田单为即墨守将,带领大家抵御燕军。田单见即墨军民心悦诚服地拥戴他,就带领军民夜以继日地修城挖壕,加固城防。一年过去了,乐毅带领的燕军没有把即墨城攻下。见硬的不行,乐毅改变策略,下令解除包围,退到离城九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以安抚新占领区的人民。三个年头过去了,即墨城仍然屹立在齐国土地上,掌握在田单与即墨军民手中。

燕惠王听信这些谣言,便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只得逃到赵国,燕军军心涣散。骑劫接收了乐毅的军权后,求胜心切,一到齐国就拼命攻城。田单不跟他交战,他命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古人把飞鸟群集看做吉祥的征兆。燕军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很奇怪。

☆请总结田单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打败燕军。

☆请分析乐毅攻城策略的利与弊。

☆田单的办法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没有实用价值?

☆心理战算不算战争?请说明理由。

案例之三一:汉尼拔巧借火牛破重围

公元前218年10月,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破冰开道,翻过阿尔卑斯山陡峭的冰雪隘路,有如神兵自天而降,突然侵入意大利。随后,在同罗马军队的作战行动中,汉尼拔屡获大胜,并逐步打开了通向罗马的道路。罗马元老院为了阻止汉尼拔攻至罗马城下,遂于公元前217年推举费边为独裁者,全权指挥战争。

当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进到卡姆帕尼亚时,军中粮草几乎用尽,为了补充给养,汉尼拔决定回师比较富裕的坎佩尼亚地区。然而,就在回师途中,进至卡西努姆城时,费边迅速包围了该城。由于该城四面环山,瓦尔图尔努斯河流经此地,在山谷形成一片片难于通行的沼泽地,进出该城的道路均为易守难攻的隘口。作为早已熟悉该城地形条件的费边,一面选派数千精兵把守各个隘口,一面择定能够通观该城的有利地形坐镇指挥。费边的如意算盘是,汉尼拔现已粮草奇缺,人困马乏,被围之后,无需决战,必定不攻自灭,罗马军队的胜利是指日可待的。

☆汉尼拔的火牛阵与田单的火牛阵有什么异同之处?

☆请分析汉尼拔火牛阵成功的各种因素及其启示。提示:

1.军陷重围,临危不惊,此为化险为夷所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

3.诱敌用牛不用兵,说明思维定势是奇谋妙计的天敌;

4.正像绝处逢生的愿望不等于绝处逢生的事实一样,有了设计用谋的意识,还必须深得设计用谋的要旨。

案例之三二:为政须居安思危

☆请为郑国设想一个摆脱困境的策略方案。

☆请分析领会个人享乐与国家安危之间的辩证关系。

☆了解有关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兴亡更替的史实,分析历代王朝由弱而强、再由盛而衰的规律和教训。

THE END
1.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ppt公共关系的三要素:社会组织 公众 传播和沟通谁开展公关(who)向谁开展公关(whom)通过什么开展公关(how)3W招聘公关部长“请您把大衣放好,在我面前坐下。”还有什么问题?这里没有椅子,我可以站着回答您的问话吗?既然没有椅子,就不用坐了。谢谢您的关心,我愿听候下一个问题。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https://m.taodocs.com/p-530579747.html
2.智慧树知到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答案D、组织内广播台 4.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 A、公众性 B、开放性 C、流动性 D、互利性 5.公众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可导性 B、多元性 C、同质性 D、普遍性 6.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有:(ACD) A、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12345下一页 扫码关注华图题库微信公众号 ...https://hb.huatu.com/changshi/1667616.html
1.公共关系总结范文8篇(全文)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0yraard.html
2.2023年公共关系学作业公共关系学作业1(第1章一第4章)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C)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A.《公众舆论的形成》B.《公共关系学》;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C.《有效的公共关系》D.https://www.yxfsz.com/view/1611212867515813890
3.江苏自考27786《公共关系学》教材大纲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构成 公共关系既是社会关系的某种特殊形式,又是社会组织追求目标的一种活动。公共关系有两个主要特点: 1.公共关系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公共关系涉及的各方可明确地区分为主体与客体。 2.公共关系通过传播实现。 公共关系由作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作为客体的公众和作为过程的传播三个要素组成。 https://www.js-zk.com/jszxksjcdg/25594.html
4.公关的礼仪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与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的。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公关主体、公关中介(传播、沟通),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应地就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一是公关主体即社会组织心理,二是公关客体即公众心理,三是公关中介即传播、沟通心理。 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533634.html
5.社会组织要想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靠的就是让利。()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要素有()。A.主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要素有()。 A.主体、客体及手段 B.主体、手段及利益 C.主体、客体及职能 https://www.educity.cn/souti/1512AE3F.html
6.礼仪考试题库(精选6篇)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原则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构成三要素:公共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三个要素构成。公众的涵义:公众是指在公关活动中与社会组织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众的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w4y428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