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哈尔滨桃李满园的春色,丁香也过了她们盛放的季节,气温踩着初夏的鼓点慢慢向上攀爬了。5月9这场对黄永柏书记的访谈,竟然让人又回春天走了一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黄书记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力量。黄书记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立世,所以我们常能在他们那一年代长者的身上看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在已走过的几十年人生路上,在大是大非多少能比我们青年人看得更加通透。如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经验,还在忙余坚持写随笔,在网络上与学生探讨学习娱乐,他用师者的责任教导我们,以父亲的态度关爱我们,让小编不得不为之动容。
个人简介
黄永柏,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士学位。2003年于黑龙江大学马列部研究生同等学力课程班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至今。现为哈医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进四信”专题课、马克思主义哲字专题、公共关系学课程。黑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书记您好,据我们所知,你是从外校到哈医大的,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职位,肯定有许多困难,经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黄:每个中年职场人的经历中都没有容易二字。何况我又是从东北贫困落后的农村一路走来。大学毕业之前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大学真的是凤毛麟角。贫穷,不但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同时也严重考验人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但是不管再苦再难,从来没有动摇过执着上进的信念。回想自己过去的风雨经历,真的很是感谢这样一个时代,给了我机会和让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也很幸运,当初只是偶然的一个选择,工作后让我必然的怀着百倍的热情去热爱我的职业和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2.您经常在网络上发布随笔,涉及教学,国足,高考及各个方面,您觉得您坚持写随笔的原动力是什么
3.您觉得写随笔为您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黄:人生立足这个世界需要很多能力和素质。但概言之,无外乎能说、能写、能做,最好三者兼具。写作的好处多多:可以健身;可以写出胸中块垒,减轻压力;可以理清思路,至少常锻炼脑筋,防止痴呆;可以积累材料、经验、感想、思想,积淀成财富,别有了一段经历之后回头看时自己的履历一片空白;可以展示自我或宣传单位,以便更好的与人交往或开展工作;可以影响他人和社会,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你发现诉诸笔端的文字也能起到点燃、唤醒灵魂的作用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真是妙不可言。
4.我们注意到您在随笔中写道:不给大一,大二上课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大师更应该给低年级学生上课,也了解到上课时你会要求学委加您的联系方式,喜欢与学生探讨问题,倾听学生的反馈。那么是什么使你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呢
5.我们发现你女儿与我们年龄相仿,您作为老师的同时也作为父亲,这种双重身份,对你的教学和学生的管理方面有什么影响
黄:转眼间我已人到中年。我的女儿比你们大两届。看到你们,常常想起我的女儿。想想女儿在外求学的不易,我更理解你们的辛苦、想法和期待。每念及此,内心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尽最大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争取让同学们学有所获;我要对课堂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便在规矩中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要在每一页试卷的严肃认真批改中给每一个同学的付出以公正的回馈。
6.现在大学生对马原课程十分不重视,您作为马原老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黄:信息爆炸、生活快节奏、心气浮躁、高压力的时代,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政治理论课表现得更突出一些。但是,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须臾不可离开。它是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它让人们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眼神里更有温情。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或者同学们在人际交往、面对成长中的一些苦恼困惑无法自拔等问题的出现,追根都不是专业本身问题、不是医疗技术问题,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交往原则进而思维方式的问题。这再往前追溯,就是我们的教育的问题,文理科的过早分家,一些同学认为马原课以及一切政治理论课都是“水课’,都可有可无,都啥用没有,只要60分万岁。这种“单面人”、畸形成长的所谓人才,在生活、工作实际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