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只有利己的动机,因此客观上社不存
在共同的利益。(×)
2.欧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后期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3.管理学上,管理过程之父是指亨利,法约尔。(√)
4.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5.泰勒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
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6.韦伯主张,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职务系,
以保证其成员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理性准则。(√)
7.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
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
8.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9.高士气并非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10.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
11.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
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A)
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学科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
2.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对下列哪种情况最为适用?(A)
A.生产技术较为稳定、品种较少、批量大的产品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C.技术简单、品种较多、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生产
D.单件小批产品生产
3.泰勒是下列哪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B)
A.管理萌芽阶段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在管理学上,“组织理论之父”是指:(C)
A.法约尔B.艾默森C.韦伯D.泰勒
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
A.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D.社会人
5.法约尔的何种原则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
映等级系列?(D)
A.分工原则B.集中化原则C.统一原则D.等级链原则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要素不包括:(C)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7.“霍桑试验”直接为哪种学说做论证?(A)
A.人际关系学说B.决策理论学说
C.经验管理学说D.组织管理学说
8.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C)
A.铁锹试验B.切削金属试验
C.霍桑试验D.搬铁块试验
9.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B)
A.铁锹试验B.霍桑试验
C.搬铁块试验D.切削金属试验
10.在现代管理学派中,(D)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
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A.管理过程学派B.群体行为学派
C.系统学派D.权变理论学派
11.组织是一个:(B)
A开放的无机系统B.开放的有机系统
C.封闭的无机系统D.封闭的有机系统
12.在我国对管理学发展阶段的一种划分中,将二战后管理学理论的特点称为
“管理理论的丛林”,这种提法的出发点是:(D)
A.学派林立,良莠不分B.没有主流学派
C.各国都有管理理论
D.学派林立,思想丰富
13.巴纳德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B)
A.决策理论学派B.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D.管理过程学派
14.主张通过分析实际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的是:(C)
A.管理过程学派
B.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C.经验管理(案例)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15.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C)
A.泰勒B.韦伯C.孔茨D.马斯洛
16.下面哪位管理学家是经验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C)
A.赫茨伯格B.孔茨C.德鲁克D.西蒙
17.20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国
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
时,许多人又下结论说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
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B)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和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18.某公司总裁经过接受社会上新的管理模式的系统培训学习,觉得深受启发,
回到自己的公司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成功地实现二次创业,力排众议,在短短的两周内对自己所在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缩减管理层次,使得接受总裁直接领导的人员从原来的3个副总,变成了3个副总再加上5位总经理助理;第二,合并与减少职能部门,使得接受部门经理领导的人数从原来的7一8人猛增到近20人;第三,对公司的办公室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多人共享的开放式办公室。但调整过后不到3个